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023-05-30吕静思

关键词:所学生物学生物

吕静思

摘 要:在素质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保证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满足学生的整体学习和发展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高中生物需要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掌握所学知识,满足学生的整体学习和发展需求,从而也就会促进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提高。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在生物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保证学生不断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有效促进学生自身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生物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学生自身,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分析,保证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有效促进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提高。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37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注重根據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教学分析,保证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满足学生的整体学习和发展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生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掌握生物知识能够增长学生的生活经验,生物学科发展历史久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生物学科文化底蕴,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有效促进学生自身整体学习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生物学科教育教学活动要注重形式,满足现阶段高中生的学习需求,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减轻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心理负担,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自身对传统生物学知识的文化掌握不多,由于受到高考制度的影响,生物课堂知识的教学更多是围绕考试内容开展落实,难以保证课堂知识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也就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生物课堂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主动性,无法满足学生的整体学习需求,这也就会限制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教育,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进行深入研究,这也就无法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科的实用价值,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教师课堂教学主要以考试大纲为主,缺少对考试大纲以外知识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意识,这也就导致课堂知识教学活动无法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容易限制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多样化的课堂知识教育教学活动难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身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限制学生的发展。课堂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让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有效满足学生的整体需求,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水平。

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师教学活动要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意识的培养,这也是现阶段课堂教学发展的一大方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可以促进学生自身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多样化的课堂知识教学活动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落实教学分析,保证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效果,这会促进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的提高。通过生物学课堂知识教学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让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有短小精悍的成语佳谚、丰富多彩的诗词歌赋、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更包括拥有丰富内涵的生物学知识。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具有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不断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所学知识,满足学生的整体学习和发展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更能够通过传统生物文化知识的渗透教育,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感悟传统文化

在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故事的渗透教育,要帮助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能力,从而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对此,教师要努力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与生物学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学习“伴性遗传”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用《木兰诗》创设情境。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回到家乡,脱下战袍、换上女装、贴上花黄。当她以女装的形象出现在日夜相处、出生入死的战友面前时,那些同伴如此吃惊。那么,木兰女子身份未得曝光的原因是什么呢?文中这样回答:“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此为导入,鼓励学生们想一想:生物的性别是怎样决定的?伴性遗传的概念是什么?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在实践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也可以利用《西游记》中女儿国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据介绍,女儿国的人是通过饮用子母河中的水来繁衍后代,但显然在人类社会中,孤雌生殖是不可能的,但在自然界中有没有孤雌生殖的动物呢?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探寻自然界中真正存在的“女儿国”。通过将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好奇心,有效促进学生自身整体学习潜能的提高。多样化的生物学知识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在学习中掌握所学知识,满足学生的趣味学习需求,这也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探究合作,融入传统文化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为有效调动学生们学习交流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养成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的良好习惯,应在具体教学中增加学生们合作探究活动的比重。此外,将合作探究的活动引入到生物学教学中,并在讲述新知识、新内容时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既能够锻炼中学生的竞争与团结合作能力,在课堂活动中,促使学生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道德素养,通过了解生命学科知识,让学生探索生物学知识的奥秘,帮助学生逐渐意识到生物学科知识学习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物质循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也可以借助《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视频,带领学生感悟“花飞花谢花满天”“明媚鲜妍能几时”的意境。盛开的鲜花朵朵绽放,一经衰败零落成泥,不禁令人哀婉感伤,但是花的生命和价值就此终结了吗?也许在文人墨客们的眼中零落的鲜花只是借景抒情的客体,但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花的根、茎、叶、种子在完成了它们的使命之后,回归土壤,经过分解为其他的植物提供养分,也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一环,真正做到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在带领同学们学习相应的知识后,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探讨,通过资料搜集,找一找还有哪些诗句、俗语体现出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转。经过激烈讨论,有的同学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植物向光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植物的繁殖和物质循环;有的同学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是山寺桃花迟开的主要生态因子;还有的同学补充道,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的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学科也是一门生命学科,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生物学科的有效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爱护自然环境的人文情怀,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水平,也能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养成。

3.传承文化,升华教学课堂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需要教师深入进行生物学知识概念的挖掘,潜移默化地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进行融合,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帮助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自身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让学生主动在学习中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这也会满足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素养水平。通过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历史渗透,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主动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概念,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通过生物学课堂知识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水平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基因的本質》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基因的发展历程对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基因对于人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价值。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家族照片,在一个家族中许多人的长相大体相似,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与父母的长相和自己亲人的长相,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情况?结合具体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并不是所有的DNA片段都能对个体产生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探究学习,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也会解答学生课前的疑惑,回顾课前导入的环节,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完整。再如,成语、谚语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充满智慧的先民留给后人宝贵的文化财富,对此,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将成语、谚语巧妙运用其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一山难容二虎”反映出生物族内斗争的道理;“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条件反射的原理;“大树底下好乘凉”是蒸腾作用等。素质教育下的课堂理应存在着多元化因素,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其中不仅满足了高中生的发展需要,更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在生物学习中找到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合点,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4.创设问题,渗透传统文化

通过对生物文化知识的渗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生物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课堂知识内容的讲解和渗透,帮助提升学生的总体学习质量和水平,使学生在生物课堂学习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多样化的课堂知识学习活动中,需要教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故事的学习掌握所学内容,也会不断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传统生物学知识的渗透教育,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提升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内容,减轻学生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负担和压力,这也会激励学生在未来学习中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课时,教师可以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发展历史进行讲解,同时也要对不同生命历程过程中细胞的发现过程进行知识渗透,提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奥妙,对生命概念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养成珍爱生命的生活态度。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有效保证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比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小孩和老人的图片,提问学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人体随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衰老,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但是并没有人深入追究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以情况的发生,以这一问题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接下来通过给学生讲解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过程和原理,逐渐解答学生的这一疑惑。让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对生物学知识产生足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这也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与日常生活的重要联系,帮助学生保持对生物知识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进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分挖掘,保证将传统文化知识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从而会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环节调整,保证学生不断在学习活动中掌握传统生物学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生物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也能有效促进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的提升,满足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需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实际,有效开展日常教学研究分析,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身学习潜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伟平《浅谈高中生物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考试周刊》2018年第49期。

[2] 孔娴《高中生物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要素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3] 要冰《浅谈传统文化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融合》,《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2期。

[4] 顾予《传统文化教育何以融入高中生物教学》,《天津教育》2019年第18期。

[5] 张文波、张娜、贾云德《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所学生物学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第12话 完美生物
非所学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