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05-30张娟

关键词:高中历史中华历史

张娟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不能遗失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需要去保护和传承的。故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将教学重心放在课本知识的内化上,而是要有目的、讲策略地将各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逐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祖国荣誉感,让学生愿意自发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本文阐明了高中历史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并提出建立历史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关联点等四个傳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路径,期望可以进一步促进历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丰富学生的精神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 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33

纵观历史,我国自古以来的每个发展转折点都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传统文化是各个时期必不可少的精神养料,所以需要每个中国人都去拥护和传承。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正在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高中生身为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储备力量,理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此,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下意识地调动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要结合各种合理路径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提高历史知识掌握速度的同时,积极接受优秀文化精神的熏陶,随着综合素养的不断进步迸发出更强烈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故此,实现历史教学与文化传承的并行,是时下每个历史教师都该探索的重要议题。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中的有效渗透,带来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对教学内容的丰富。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各类高中历史知识将获得更丰富的内涵,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将进一步高涨。由此看出,学生进入高中学段后,无论是学习难度还是学习压力都有极大的提升,在庞大的学习压力下,枯燥的历史学习模式正在逐步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活化历史课堂、强化历史知识丰富性的有力助手。因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多且有趣的元素,将他们视为教学的切入点,能够让学生迸发出更强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更主动进行历史学习,从而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上就是我国从古至今各个时期文化的集结,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详尽了解,会让学生逐步形成文化自信,尤其是在这个外来文化疯狂涌入的时代,学生若能随着历史学习,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正确的认知,则必然会对民族、对国家产生更强的信任感。会让学生自发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愿意在历史的任何一个转折点都坚决拥护自己的祖国,真正实现少年强则国强。最后,不难看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的后备力量,自然要承担这份时代的重任,要接过先辈们的火炬。

受时代环境影响,学生通过生活途径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非常有限,所以课堂就必须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历史学习中,随着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轨迹,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发展长河中留下的烙印,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今日繁荣昌盛社会局面的帮助,从而更自觉地履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

二、通过高中历史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

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有三项必须要明确的原则。

首先,协调性原则,教师要明确意识到,高中历史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为了在优化历史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逐步觉醒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两者应该是协同进行的,若刻意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导致历史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则毫无意义。一方面,要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对历史学习产生更多兴趣,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相对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两者形成合力,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其二,主体性原则,在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以及传承的主体,从而确保应用的教学方式、渗透的各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可以主动了解相关历史知识与传统文化内容,而非以教师为主导开展强制性教学。

其三,长期性原则,教师要明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始终在教学中进行坚持才能实现的。所以教师并不能只注重知识的引导,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情感共鸣,让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亲近感,愿意在不断深入了解的过程中,自发觉醒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

三、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

1.明确两者的共通点,设计合理融合教学目标

若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用,就必须找到其与历史教学内容的有效共通点,为知识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奠定基调。首先,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进行缜密备课,譬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内容前,教师要明确学生要从该课时内容获得的知识,之后找寻与相关知识相匹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孔子所主张的“仁”“礼”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重要构成,所以教学可以从“仁”“礼”方面进行导入,组织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并进行探讨,最终完成传统文化内容与知识内容的有效整合。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才更容易确定教学具体模式,如“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五常,其实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可以用生活教学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将儒家思想融入生活,找寻当下生活中“仁义礼智信”的呈现方式,学生在代入的过程中,会明白这类优秀传统文化实质上与当今社会的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如出一辙,从而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备实际作用的,继而愿意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讨,最终达成掌握相关知识、并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利好局面。

2.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观学习情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以融入历史教学,教师与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少教师与学生都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是一种抽象概念,并不具备实际功用,从而不愿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上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中,各类先进思想、先进理念的结合,其中不乏具象化的产物,所以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好地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要扭转错误思维,让抽象的東西具象化,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至今日,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完成现代化教学的升级,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借助如微课、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等一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依靠时下最前沿的技术帮助学生建立直观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

例如,在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清朝康熙年间的各类文明产物具象地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切实感受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具象的展示当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到古代中华的优秀文明,感受先辈们的智慧。随着观看的深入,学生的自豪情绪会油然而生,会愿意更加主动地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历史知识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会对任凭时间冲刷依然熠熠生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如历史影视作品、纪录片等,让学生对着光影的流转,更具体地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衍生出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具象的认知,使学生的家国情怀被充分激发。

随着具象认知的建立,学生在今后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当了解到关于我国历史知识时,都会更主动探索当时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会明确这些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间的洪流中,有得以保存的、也有永久消失在历史长河的,从而唤醒学生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学生愿意更主动地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真情实感,会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会为学生建立古今对话的渠道,会让学生心里最朴实的爱国情感不断产生,从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下,更坚定地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更积极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

3.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理性对待传统文化

任何事情都具备两面性,传统文化也是如此,尽管我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非常多优秀传统文化,但同时也不免有一些糟粕文化。高中生因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容易被糟粕文化影响,所以必须要帮助学生树立辩证思维,让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各类传统文化,分清传统文化的好坏。小组合作探究就是一种促进学生辩证思维成长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存在差异的,在讨论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思维碰撞,对每一件事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会自然而然形成辩论的局面,并在群策群力的过程中,理清文化的优秀与否。

譬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学生会随着课时的推进,了解到一些诞生于封建制度下的糟粕文化,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主题鲜明的辩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如“优秀传统文化和糟粕文化哪一种值得传承?”当提出这一辩题时,辩题本身具备一定的指向性,学生在查阅资料、对比优秀文化与糟粕文化的过程中,会更直观地看到糟粕文化的危害,会清楚地认识到糟粕文化是历史发展的毒瘤,从而在反面教材的熏陶下,进一步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各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深入了解,不仅会了解各类糟粕文化的形成与传播的原因,更会看到每个时代都有被掩埋的优秀文化,了解到以往并未注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视野会更加开阔,会通过更多的维度去了解传统文化,在接受一项传统文化时,学生会通过辩证的角度全面了解相关内容,继而更准确地判断传统文化的优秀与否。并逐步映照自身,提出自身的不足,积极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塑造更优质的意志品格。

4.积极开展丰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亲身感受是了解一种文化的重要渠道,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教师必须要设法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加速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脚步,让历史教学更具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时,当学生对相关内容产生了解后,教师可以以昆曲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搜集感兴趣的我国传统音乐形式,如“秦腔”“京剧”“黄梅戏”“豫剧”等内容,并自发学唱相关段落。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会选择表演京剧经典唱段《贵妃醉酒》,而有的学生则会表演黄梅戏经典唱段《女驸马》,尽管表演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随着活动的深入,这些艺术形式汇集到一起时,学生会发现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蕴含的独特人文魅力,更会对相关历史知识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层认知,而这份认知会随着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加深,最终帮助学生找到最感兴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生进而会更主动地去传承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又比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由教师带队通过参观博物馆等形式,了解当前区域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在教师带队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另一方面博物馆多元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从而通过将自己的兴趣点进行切入,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的兴趣不断高涨。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既能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索,又能满足学生自主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景,从而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综上,高中历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契合性,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变迁的同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同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也会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更感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进行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工具,同时也让学生随着历史教学的进行,觉醒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愿意在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 许榕清《高中历史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新课程导学》2020年第20期。

[2] 曾敏《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代教育》2021年第6期。

[3] 林成全《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新智慧》2020年第13期。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中华历史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