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下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数学课堂的思考

2023-05-30张伟丽张金松

关键词:工匠中职内容

张伟丽 张金松

摘 要:中职阶段是学生们进入到社会之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对学生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阶段。当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就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進入到各个企业的岗位当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这一方面来说,中职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中职数学课程在所有的基础课程当中又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当前阶段,随着教育体制不断变革,传统文化也逐渐开始进入到中职数学课堂当中,如何在工匠精神下将传统文化渗入到中职数学课堂当中,已经成为当前阶段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这一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帮助。

关键词:工匠精神 传统文化 中职数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27

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学习一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更好地知晓中国上下五千年人们智慧的结晶,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广泛,传统文化的很多知识与数学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医学当中的药方为例,针对不同种药材的配比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按照相应的配方进行调制才能够将药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再例如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规圆、生律以及权重等相关内容都运用到数学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工匠精神下,可以借助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释,使得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以及自豪感都能够得到提升。在很久之前,一部分学者就提出要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还有一部分人提出要将其融入语文课程或者思想政治课程当中,但是很少会有人将其融入中职数学课程当中,因此本文主要将会对这一方面进行分析。

一、工匠精神下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数学课堂的现状

1.学校方面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职院校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不会特意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对一些普通的学生来说,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往往是重视职业教育而轻视知识教育,不注重对学生们的道德教育,进而导致学生们获取传统文化的形式十分单一。一般来说,学生们只能够在语文教材或者思想政治教材当中才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也很少会带领学生们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们的职业教育之间缺少联系,即使让学生们掌握一些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素质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将传统文化作为学生的必学内容,进而导致整个学校当中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非常差,并且向学生们传输传统文化的途径非常少。由此可见,仅仅借助课堂教学以及社会活动宣传等方式来向学生们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2.学生方面

一般来说,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等方式了解一些传统文化,不过因为受个人文化认知的影响,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能形成准确以及全面的了解。在对学生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尽管承认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过学生们同样也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和自身生活的联系并非很多。以古诗词为例,学生们掌握起来也相当艰难,同时,古诗词的句式也并不受学生们的喜爱。另外有一些学生觉得中国古人们所重视的“孝”对于当代而言其实是一种愚孝观念,与当前时代的发展主题不相符。此外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就是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节日既不喜欢也不敏感,他们往往更加倾向于接受一些国外的节日,对于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节日不够敏感,他们甚至认为我国传统的节日非常迂腐。他们对于端午节以及中秋节等节日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放假休息这一方面,并不明白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价值。与此同时,由于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时常会遇到与传统文化相悖的事情,因此他们很难能够正确评价中国的传统文化,更不可能自己主动去了解传统文化。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对于学校所规定的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无法坚持下来,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中职院校教学活动应该放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非常低,进而使得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也不能够借助传统文化观念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更不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3.教师方面

在对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少会有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到与传统文化知识教育有关的内容。首先是因为教师的能力有限,而传统文化的涵盖范围相对来说又十分广,涵盖了古装服饰、传统节日习俗、戏曲书法以及国画等相关内容。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对于这些传统文化内容的内涵了解非常少,他们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当中很少会接触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一般来说他们也不会阅读中国诸子百家的经典思想,针对一些古代的经典文学小说他们也只是听说过,很少会主动进行学习。这就导致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所储备的传统文化知识严重不足,由于他们自身所储备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足,就更谈不上对学生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工匠精神下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数学课堂的措施

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在数学这一学科当中其实已经具备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而且在传统文化当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依靠数学教学工作来实现,针对当前阶段传统文化知识在中职数学课堂当中的渗透现状,要想使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渗透到中职数学课堂当中,就需要从数学教学者、数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数学所延续出来的精神内容这几个方面入手,在提升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程度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们的爱国情感进行培养,对当前阶段学生们存在的一些不正确认知进行改变。

1.将传统文化因素植入到数学教学内容当中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传统文化因素植入到数学教学内容当中,例如课前的导入环节当中,可以运用故事的形式为学生们展示相应的内容,在课堂当中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有关于观察物体的相关内容时,需要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体图形,在这时就可以将一些具有中国风格的油画植入到其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选是要将传统的哲学文化与数学定理有机结合到一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古代所沉淀的哲学思想尤为丰富,从春秋时期的孔孟儒学到宋元时期的心学以及理学等,这其中既包含着当代社会的辩证法以及科学思维等相关内容,同时又包含着运动与静止、绝对与相对以及实践与认识的相关内容。其实,在中职数学教学当中也有这一方面哲学思想的体现,例如正数与负数二者是相互对立的,加与减、乘与除都是相互对立的。而且相关的一些数学概念以及公式也都是由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现象积累出来的,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因此,针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当中的哲学思想与相关的数学知识结合到一起。其次就是将传统道德文化与数学教学相互结合到一起。在传统文化当中拥有勤俭节约、诚信、互助等内容,这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阶段的中职学生却不重视这些美德。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们优良品格的教育,确保学生们的思想素质能够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数列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与勤俭节约的美德结合到一起。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们设置这样的情景:假设地球上现在的人口数量是70亿,每人每天大约能够节省1L水,那么人们每天能够节约多少水,每个月又能节约多少水,每年呢?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前阶段我国的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如果每个人每天多浪费1L,那么每天、每个月以及每年又是什么情景。当学生们计算完成之后就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进而促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节约用水,最终达到勤俭节约的目的。最后就是要将传统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结合到一起,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当中,数学已经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这是传统文化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将传统的数学文化融入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传授学生们相应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对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进行培养。早在三国时期,刘徽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十进制小数概念的人,他准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相关概念以及加减运算的相关法则,因此,教师在对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讲授时,可以将他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作为入手点。再如,教师为学生们讲授二项式系数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们引入南宋数学家杨辉《详解九章算法》当中杨辉三角的内容,这是在世界范围当中第一次给出关于展开式中各项系数排列的相关知识,比西方一些国家早了将近400多年。

2.对工匠精神的传统文化体现形式进行强化

由于中职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们的相关技能进行培养,因此,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们多研究一些关于工匠精神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们的合作能力进行锻炼,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决心,更好地对学生们坚韧不拔的品格进行培养,这同样也是对学生们工匠精神的一种历练。此外,通过建立与工匠精神相关的传统文化课题,不仅能够有效活跃数学课堂的氛围,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热情也能够激发出来,进而会对学生们的学习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们在获得满足感的过程中还能够掌握一些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是对学生们工匠精神进行培养的一种方式。

3.运用问题引导的方式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教师帶领学生们复习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时,首先可以询问学生们毕达哥拉斯发现了什么定理,之后再询问学生们为什么勾股定理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经过这两个问题的提问,教室当中的气氛将会得到改变,当气氛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教师再继续问学生们为什么西方人总是以最早发现这一理论的人的名字对这一理论进行命名。再回望我国古代,例如“地面运动仪器”是在描述自己的规则之后命名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西方人所崇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我们国家正好相反,人们更加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在这时让学生们回到课堂当中学习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为学生们解释勾股定理并不是一个人发现的,而是早期辛劳的工匠发现的,他们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之后才得出了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感驱使他们展开对三角形三个边长之间关系的探讨,这样的知识成果并不只属于一个英雄,而是属于全体劳动人民,这就是传统文化当中工匠精神的体现。由此可见,运用这种问题引导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对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意识进行培养。

4.中职数学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而学生们则充当了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授课活动是学生们获得知识最为方便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需要将自身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现出来,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当中的言语表达以及仪表仪容等都会让学生们进行模仿,对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一方面来说,如果教师不具备足够的传统文化知识,不理解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之间的互通之处,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更无法开展对学生们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教师要想使学生们更清楚地了解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掌握相当大量的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知识。教师们必须对中国古代教育者关于如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思路加以掌握,教师们需要掌握孔子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教育思想,还必须掌握孟子以及朱熹等人的教学思路,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师们自己的教育能力,同时还可以更好地给学生们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因为受到中职生源的影响,在中职数学课程当中教师往往只将现成的结论公式为学生们进行总结,而对于这一个公式的原理往往会直接一笔带过,教师也只是要求学生们把这种结论牢记,而且会做题即可。教师们在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总是习惯于使用专业的数学符号以及数理概念和学生们进行沟通,没有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传统文化来开展教学,通过对丰富的传统文化进行运用能够有效解决数学的死板以及无趣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诗词以及书法等方式活跃课堂的气氛,帮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综上所述,在工匠精神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对学生们优良的品德进行培养,让学生们掌握更多传统文学以及传统哲学的相关内容,真正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连峰《将传统文化渗入中职数学课堂——从三角函数漫谈工匠精神》,《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第15期。

[2] 陆勤芳《工匠精神下将传统文化渗入中职数学课堂》,《文理导航》2020年第20期。

[3] 和永娴《将传统文化渗入中职数学课堂》,《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6期。

[4] 钟晓娟《中职数学文化教学现状及实践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5] 杨仁俊《在高职数学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思考》,《文渊(高中版)》2020年第5期。

[6] 李凤侠《高职数学课堂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实践探索》,《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10期。

[7] 丁艳梅《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方法探究》,《数码设计》2020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工匠中职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工匠赞
主要内容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