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国际舆论主体分析

2023-05-30杜辉

国际公关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主体

摘要:国际舆论的主体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舆论主体,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国际舆论的主体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包括国家、新闻媒体、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公民个体等。不同的舆论主体表达意见的出发点不同,对国际舆论主体及其意见表达立场的分析,有助于有针对性采取策略进行舆论引导。

关键词:新媒体;国际舆论;主体

舆论是社会公众针对某些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所表达的具有一定数量优势的意见。国际舆论是在民族国家范围内的组织或公众针对他国或国际事务所表达的能够在国际间进行传播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意见。一般来讲,舆论的主体是公民个体。但在国际舆论场中,普通公民个体的声音微乎其微,其针对国际事务的意见表达,难以在国际间进行广泛传播和聚集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意见。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国际舆论的主体主要指民族国家、国际性组织和一些非政府组织,而不是个体。”[1]虽然他认为:“民族国家最终还是要由个体来代表的,但从原则上讲,国际舆论的国家性更为突出。”[1]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国际舆论已经约定俗成地特指外国媒介上的言论,而不是指世界范围内的舆论。”[2]

总之,国际舆论的主体与一般意义上的舆论主体不同,具有其特殊性,需要进行专门分析,以明确国际舆论的主体构成,以及不同主体在意见表达中所体现的立场倾向。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每个普通的个体都拥有了相对自由的意见表达渠道,那么国际舆论的主体结构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国际舆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国际事务表达意见最常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主体就是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但是国际舆论的主体并不限于此,还应包括跨国媒体集团和其他跨国公司。同时,新媒体时代某些公民个体也可能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意见表达者。此外,计算宣传的盛行,又令我们无法轻视算法系统在国际舆论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就对各主体一一进行分析。

一、国家

在国际舆论传播中,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主体之一就是国家。国家是个高度抽象、内涵丰富的概念。从政治地理学角度讲,国家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拥有共同语言、文化、種族、政府及历史的社会群体,是一种共同体形式。但在研究国际舆论时,我们不能使用如此宽泛的概念,而应该结合主权概念来谈国家,即主权国家。国家“主权”“通常表征着公共权力的对内和对外两层关系。就内部而言,要着重解决的是主权归属问题;对外而言,主权问题主要涉及该公共权威在同类组织中的资格和地位问题”[3]。在现代民主国家中,主权归人民所有。对内主权是国家的自我管理,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力,表现为国家机构和合法政府享有最高的权威性;对外主权,是指“民族国家享有独立自治的权利,它主要表现为独立自主的外交权利;缔结国际条约的权利;维护国家政治独立、经济安全和文化特色的权利等等”[3]。国家主权的核心价值就是国家利益,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国家行使主权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在国际舆论场中,国家作为主体针对国际事务发表意见本身就是对外行使主权的一种体现。然而国家是个抽象概念,当国家作为舆论主体表达意见时,必然表现为具体组织或个人的意见表达行为。而能够代表国家对外表达意见的只能是该国合法设立的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在内的国家机构。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对外的最高代表,其在公开场合对国际事务表达的意见代表了国家的意志。除此之外,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必要时以官方形式公开表达的意见也代表国家意志。最常见的如外交部部长或外交部发言人针对国际事务公开表达的意见,可以视为其代表的国家发表的意见。

一般来说,国家主要是针对那些直接或间接与本国利益相关的国际事务,出于维护本国政治、经济、军事或其他利益需要而表达意见。因此,国家在针对国际事务表达意见时,选择何种立场、倾向,表达何种观点,表达意见的时机的选择等主要取决于它与相关国家的政治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是否有利于本国利益的实现。因此这些意见,有时是基于事实的较为客观的意见,而更多时候则具有非常强烈的倾向性,甚至也不乏别有企图者捏造事实、肆意诋毁性的言论。因此,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所面对的舆论环境。

当然,除了国家利益之外,不同国家之间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差异也会深刻影响一国对他国事务的看法。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基于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同样的事务自然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解读。因此,这也是国际舆论场中意见多元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人们身处自己习惯的文化传统和话语体系中,对其他文化缺乏深刻认知,缺乏能够相互理解的统一的话语体系。因此,当出现某些关系到不同国家利益的事务时,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间的意见表达难以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容易产生意见冲突。

二、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国家或其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基于特定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而建立的各种机构。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同时国际组织也可以划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地区性国际组织。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国际组织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促进普遍性原则、规则和制度,提高各国对国际社会的义务感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发生国际事务时,国际组织也会适时发表意见,在解决国际纠纷、促进世界和平,加强国家之间合作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国际组织也是世界舆论的主体之一。

国际组织的意见表达也会有不同的立场,主要看该国际组织建立的初衷,以及其所维护的是哪些利益主体的利益。如世界卫生组织,它是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其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因此,其意见表达主要是出于维护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促进世界卫生事业发展的立场。在疫情初期,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进行诋毁,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而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抗疫措施和成效的客观评价和肯定,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国际公众对我国疫情认知的作用。

而像欧盟这样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是以維护成员国利益为宗旨的。2021年4月,欧盟对外行动署发布《涉新冠肺炎疫情“虚假新闻” 评估报告》,指责中国和俄罗斯在涉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议题上散布“虚假信息”。而事实上在该报告所基于的中国三家外宣媒体的24篇英文报道中,被其指出存在虚假的报道内容,其事实是有根据的,观点是有出处的,且报道符合国际惯例。之所以被欧盟对外行动署指责为虚假新闻,更本质的原因是中国媒体报道跳出了西方叙事框架,揭露了更多关于欧洲疫情及防控的事实和真相,与欧盟在疫情中塑造和维护自身国际形象的努力相悖。[4]为维护欧盟组织及欧盟国家的形象,对我国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了不客观的评价。该报告本身就是西方对华舆论战的一部分。

可见,旨在调节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和国家间友好合作的国际组织,其意见表达也并非都是客观和实事求是的。维护成员国的利益是其第一要旨,为了利益发布偏颇的意见,甚至捏造事实也在所不惜。

三、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也是国际舆论形成的重要主体之一。新闻媒体是最重要的舆论机构,它不仅是各种意见传播交汇的平台,同时也影响着舆论趋势,是意见的重要表达者。特别是掌握着巨大媒体资源的跨国媒体集团,更是在国际舆论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量。

跨国媒体影响国际舆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倾向性报道来影响国际舆论走势。媒体通过对新闻事实、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来影响国际公众对国际事务的认知。看似客观报道的背后,内植着媒体的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这种意见导向具有潜在性,但同时也更具迷惑性。加之跨国媒体集团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种潜在的意见倾向很容易影响不明就里的国际公众对事务的判断;另一种是新闻媒体直接发表言论,表达媒体对国际事务的看法。这种意见的表达立场鲜明,观点明确,极易引起那些具有相同价值体系的国际公众的共鸣,也极易影响某些缺乏独立判断的公众的认识。但对于那些有着明确个人判断且立场不同的公众来说影响不大。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跨国媒体集团的政治立场是清晰且明确的,那就是以维护媒体集团所在国家或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及政府的利益为旨归。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媒体的立场或倾向性更为明显和突出。如在疫情期间,西方媒体在面向其国内公众报道中国疫情时,偶尔还可见客观呈现中国防控政策或措施的高效性的报道。但在西方媒体的对外报道中却是一味抹黑中国,其目的不过是为了配合该国政府的宣传目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美国《纽约时报》在对武汉和意大利米兰等城市因疫情封城进行报道时所采用的双重标准。对于武汉的封城,其评价为抗击疫情的斗争“给人们生活和个人自由带来了巨大损失”;而对于意大利的封城,其评价为意大利在“冒着经济风险试图遏制欧洲最严重的冠状病毒疫情”。面对同样境况,却做出完全不同的评价,一个是极大的否定,另一个却是极大的赞美,这背后的原因不过是为了配合美国政府的政治宣传,试图否定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

四、跨国公司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各种跨国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增加,促使那些与世界不同国家在生产与贸易方面存在合作与竞争关系的企业集团,越来越关注他国或国际性事务,成为国际舆论主体之一,其发表的言论同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际舆论的产生,或影响国际舆论的走势。

对于跨国公司的意见表达,维护本集团经济利益、促进集团发展是其基本立场。但资本集团都必然与政治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跨国资本集团必然与其母国,或与其利益相关的国家的政府具有某些利益一致性。因此,跨国公司所发表的意见,表达的言论,也是为某些政治集团服务的,不仅具有经济利益倾向性,同时也具有政治利益倾向性。

2021年3月的“新疆棉” 事件就体现了跨国公司意见表达的上述特点。当时,H&M、Nike等国际一线品牌发表声明称将新疆的服装制造工厂从供货商名单中剔除、不再以新疆地区种植的棉花为原材料。而此举的主要原因是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已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当然,此举也引发了国内外众多报道和重大舆情。

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西方企业试图以此打击中国纺织业。中国作为纺织业大国,我们的纺织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在“智能制造2025” 计划推动下,以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化为代表的产业升级速度很快,我国纺织业正在朝着纺织业顶端迈进,这无疑会对西方的纺织及服装制造业的利益造成影响。[5]因此,BCI以子虚乌有的“强迫劳动” 和“种族歧视” 为理由暂停在新疆发放棉花许可证。经济问题政治化,这符合西方国家企图抑制中国经济发展,阻碍中国进一步强大的经济政治目的。

五、公民个体

在传统媒体时代,对于国际事务,普通的社会个体主要是信息和意见的接收者。他们的意见几乎不可能在国际间进行传播。虽然有个别人的意见被媒体报道,但将媒体而非个人视为这种意见的表达主体更为合适。因为媒体作为把关人,之所以选中这样的意见进行报道,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其与媒体的立场及价值取向一致,媒体不过是找了一位代言人而已。

但在“人人拥有麦克风” 的新媒体时代,普通的社会个体,只要其具有引人关注的能力,无须通过大众媒体,只需借助个人门户即可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全世界的互联互通,一方面,使普通公众有更多的渠道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使普通社会个体针对国际事务所表达的意见可以传播到其他国家。普通的公民个体也成为国际舆论的主体之一。这些主体,至少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新闻从业者。新闻从业者针对国际事务表达的看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出来;另一方面没有被媒体选中进行报道的,特别是当某些观点并不符合所在媒体的政治立场时,很多新闻从业者会选择利用自媒体进行传播,此时该意见并非代表新闻媒体,而只代表新闻从业者个人。特别是某些知名媒体人,依靠其在公众中已经形成的名望,通过自媒体发表针对国际事务的评论,对引导公众认知具有一定作用。如《环球时报》的原总编辑胡锡进,在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 上的独家音频节目“大事一锡话”,就经常针对国内外的大事发表个人独到且具有深度的见解,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第二种是某领域的研究者或专家。针对國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进行研究的社会人士或专家,依靠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素养,从专业视角针对国际事务撰写分析、评论类文章,或通过视频方式传播某些观点,现在在自媒体上已经十分普遍。这类分析和评论较之媒体或一般自媒体的评论更为专业、深入和系统,对公众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国际事务具有积极作用。

第三种是普通社会公众。没有任何媒体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普通公众或自媒体从业者,针对国际事务所表达的个人的、感性的认识,也成为国际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这部分意见目前难以对国际舆论走势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却不能无视这部分主体的存在。如疫情期间,许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通过自媒体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现了他们所看到的中国抗疫的实际情况和成效。也有境外的外国人,将其在中国自媒体上获得的信息整理加工后在网络上传播。同时,我们也通过自媒体看到了许多身处美国、英国的华人所撰写的他国抗疫故事及他们的感受。这些来自普通人的经历和真实感受,有别于媒体传播的信息,可能是感性的,但却为全世界的人们打开了另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不仅起到了平衡媒体报道、帮助人们更全面了解全球疫情和抗疫活动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随着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增大,普通公众在自媒体上传播的他国故事和感受会越来越多,而普通社会个体作为国际舆论主体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强。

六、算法系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意见的直接发出者已经由人向智能化机器人扩展。越来越多的宣传或舆论引导活动由算法系统来完成。在世界各国的互联网上都充斥着大量“机器人水军”,它们能够“自动识别相关贴文,进行评论、点赞、跟帖、回复等活动,具有更好、更即时的网络讨论参与度”[6]。欧美国家更是大量采用“计算宣传” 的方式进行对内对外宣传。

计算宣传以大数据算法技术见长,能够自动对舆论进行监控,还可以利用大量机器人社交媒体账号影响舆论走势,因此具有较强的隐秘性。算法系统自动生成的文章不仅速度快、数量大,而且由于算法系统可以通过搜集相关数据了解用户喜好及政治立场,因此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从而极大提高了意见传播的有效性。因算法系统具有较强的操控舆论的能力,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影响不可小觑。[7]研究发现,在推特上有大量“机器人水军”,以简体中文、英文、日文等多种文字,发表宣扬“藏独”“疆独” 等思想内容的推文,以影响国际公众视听。[6]未来,计算宣传会成为意识形态斗争领域的重要武器。一些国家政府可以利用算法干扰敏感问题的国际讨论,影响他国外交政策的制定,甚至干扰他国内部的民主选举及内政建设。[7]因此,当前研究国际舆论问题不可忽视大数据算法系统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计算宣传依靠算法系统自动的信息搜集、文章生成和信息推送来实现。看上去这些工作是由算法系统脱离开人的控制自动完成的,但这里需要特别明确的一点是,算法系统本身并不能作为舆论的主体而存在。从本质上来讲,算法系统只是人开发设计出来为人服务的工具,是人作为主体的对象化结果。虽然算法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完成某些信息产品,这些产品生成的具体过程和最终的样子,可能连算法系统开发者也无法完全了解和预知,但这并不代表算法具有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自觉和自由。算法系统只是依照人类开发的程序运行,其选择信息的标准、发布信息的价值取向等都已由算法开发者设定好了,其完全没有主观意志和自主活动。它最终所维护的利益是算法开发者所要维护的国家的利益。因此,由算法系统所发出的各种推文,其真正的主体仍然是人。

这里之所以提到算法系统,只是为了强调大数据技术在当今国际舆论传播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明确这种意见的传播方式有其自身特点,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更为专门深入的研究,才能在国际舆论引导中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应对。

七、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国际舆论的主体虽有多种,但在面对某些重要的国际事务时,同一国家内的不同主体的言论表达的根本立场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无论是国家还是该国的新闻媒体、跨国公司及算法系统的意见表达或呈现,均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几乎均以维护本国或利益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为主。因此,一旦发生触及某国或某些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事件,不同的舆论主体会从不同角度联合发力以达到其宣传目的。而在国际组织和公民个体的意见表达中,有些主体具有较强的政治倾向性,有些主体则可能以较为公正的立场,进行较为真实的描述和客观评价。

因此,若要有效进行国际舆论引导,就要针对不同舆论主体采用不同的策略。首先,若要赢得各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对中国的舆论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相互结成利益共同体;其次,要不断增强我国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以对抗西方媒体强大的报道优势,在国际舆论场上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再次,要重视社交媒体在国际舆论传播中的作用。虽然目前在国际舆论场中,自媒体的意见表达并无太大影响力,但随着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及不同国家人民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交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中的作用必然会越来越强。因此,要重视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还可以借助旅游、展会、学术交流、商业合作等各种民间活动,培养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喜欢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这些人很可能成为他国社交媒体的意见领袖,将会对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起到积极作用;最后,要警惕西方国家的计算宣传并采取相应对策。如加强对社交媒体上敏感问题的监测,追踪相关推文的落点,并利用算法推送平衡文章,对国际舆论进行积极引导。

总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我们必须建构立体的国际舆论传播体系,打造由官方组织、官方媒体、民间组织及民间自媒体组成的意见传播网络,形成舆论传播合力。同时,积极进行技术研发,提高网络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的发展营造更为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 郭可.国际舆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3,(3):39-44+94.

[2]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7):26.

[3] 季金华.国家主权概念新探[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4): 68-73.

[4] 姚丽娟,张骜.国际舆论场中的信息竞争与中国应对:基于欧盟《涉新冠肺炎疫情“虚假新闻”评估报告》的研究[J].对外传播,2022,(1):68-71.

[5] 牛方.新疆棉事件:热搜之后的冷思考[J].中国纺织,2021, (Z2):84-85.

[6] 栾轶玫.人工智能对国际舆论的影响[J].对外传播,2018, (10):17-19.

[7] 罗昕.计算宣传:人工智能时代的公共舆论新形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5):25-37.

基金项目: 本文为渤海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项目《新媒体时代我国国际舆情危机应对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K20213511。

作者简介: 杜辉,女,汉族,辽宁锦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理论、新闻伦理研究。

猜你喜欢

新媒体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