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学生开放获取学术资源使用意愿研究

2023-05-30刘锦宏黄梦圆刘淼淼

出版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术出版开放获取数字出版

刘锦宏 黄梦圆 刘淼淼

[摘 要]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借鉴使用与满足理论和ECM模型构建开放获取学术资源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对我国高校在校学生的大规模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数据,最终利用AMOS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调查所及的8610位高校中在校学生仅有12.45%使用过OA学术资源;证实影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使用OA学术资源的关键因素是对OA运动缺乏了解,其他根据影响大小依次为外部环境、期望满足、资源质量、平台功能和使用成本。在厘清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提升我国高校学生OA资源使用意愿的对策。

[关键词] 开放获取 学术出版 使用意愿 影响因素 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3) 02-0078-11

A Study on the Willingnes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o Use Open Access Academic Resources

Liu Jinhong Huang Mengyuan Liu Miaomiao

(School of Law,Humanities and Society,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430070)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construct a model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to use open access academic resources by drawing on the Use and Gratification Theory and ECM model; research data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large-scal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in China; and the model was finally empirically tested by using AMOS analysis software. It was found that only 12.45% of the 8610 college students surveyed had used OA academic resources;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use of OA academic resources by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is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OA movement, and the other factors in order of influence are external environment, expectation satisfaction, resource quality, platform function and cost of use. After clarifying these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willingness of OA resources use among students in Chinas universiti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Open access Academic publishing Willingness to use Influencing factors Digital publishing

1 問题的提出

作为一种免费供用户下载、使用的学术资源,开放获取(open access, OA)学术资源一经出现便受到学界、业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促进OA运动快速发展,从政策和资金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如我国政府早在2004年5月就签署了《开放获取柏林宣言》,以支持OA在中国的发展。然而,OA学术资源价值的发挥取决于其承载的知识内容是否能够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广泛有效的传播[1]。伴随OA学术资源学术影响力和资源价值不断提升,其实际使用情况似乎尚未达到预期[2]。本课题组最新研究数据表明,我国高校学生使用开放获取学术资源的比例仍然较低,仅有13.36%在校大学生使用过OA学术资源[3]。也因此,厘清影响用户使用OA学术资源的关键因素,以化解OA学术资源“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不仅十分必要,也十分急迫。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哪些因素影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使用OA学术资源?

(2)如何提升我国高校在校学生的OA学术资源使用意愿?

2 研究综述

总体来看,用户对于OA学术资源的认可与接受经历了较为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在OA运动发展初期,主要由于用户对其了解不够而导致资源使用率较低[4]。而随着运动的不断发展,影响用户使用OA学术资源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如在资源质量方面,OA学术期刊的权威性[5]和知名度[6]、OA资源的学术水准[7]等因素均影响用户的使用积极性。此外,相关研究表明用户业已形成的对传统学术期刊的长期依赖[8]、OA期刊编辑部没有采用严格的同行评议和编辑监督[9]、用户担忧作品的版权归属[10]、开放获取学术资源感知有用性弱[11]等也导致用户不太愿意使用OA学术资源。

在OA学术资源平台服务能力方面,相关研究发现OA资源平台检索效率[12]、功能属性与社会属性[13]等因素均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如虽然大学图书馆,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大学图书馆[14][15]因经费不足而愿意采用和推广OA学术资源,但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大学图书馆[16]及其用户[17]接受和采用OA资源的积极性。

在科学社群的影响方面,用户所属社群的认可度对用户使用意愿产生影响。如相关研究显示,多数科研人员不认可作者付费制度[18],认为高昂的文章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Fee,APC)[19]是影响用户认同和阻碍OA发展的关键,并呼吁政府与研究机构应该对科研人员进行OA论文发表资助[20]。当用户不愿意在OA期刊上发表论文时,其对OA学术资源的使用意愿也较弱;反之亦然。因此,当用户认为 OA 期刊是其各自领域的重要出版手段时,他们更倾向于发表和使用OA论文[21]。此外,用户年龄越小,越容易受社群影响而更愿意接受和使用OA学术资源[22]。不同学科社群的影响力也不相同,基础生物学或医学等生命科学学科的社群影响力高,他们更愿意使用OA学术资源[23]。

用户的数字资源使用成本对满意度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使用成本越高,用户满意度越低[24];OA学术资源也不例外。在使用成本方面,虽然OA学术资源可以免费下载使用,但用户使用过程中需要付出的时间等其他成本的额外增加,也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相关研究显示使用便利程度对用户使用OA学术资源的行为产生影响[25]。如因OA学术资源在不同平台被提供[26]或发布格式不尽相同[27]而导致资源查找困难,会直接提升用户获取资源的时间成本,从而影响用户使用意愿。当用户能够快速精准地查找并获取OA学术资源时,其使用意愿也会增强[28]。

综上,现有关于OA学术资源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学术资源质量、平台服务能力、使用成本和社群影响等层面进行研究,但基于大规模用户调查的实证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拟通过大规模调研和实证研究来验证和厘清影响用户使用OA学术资源的关键因素,并据以提出发展建议。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及思路

本文综合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期望确认模型(ECM)”评估影响用户使用OA学术资源的因素。“使用与满足”理论重点关注用户的使用动机与需求满足情况,可以用来解答“哪些因素影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使用OA学术资源”这一基本问题。而期望确认模型则重点考察用户使用后的满意程度,可以用来解答“如何提升我国高校在校学生的OA学术资源持续使用意愿”这一问题。

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详细分析影响高校在校学生使用OA学术资源的各类因素,进而结合资源实际使用情况与用户体验,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ECM模型构建OA学术资源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根据模型制作九级量表调查问卷,并在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群体中进行大规模用户调查,利用SPSS与AMOS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检验研究假设;最后,结合实验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我国高校在校学生OA学术资源利用率的具体建议与对策。

3.2 研究假设

用户的OA学术资源使用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时间、精力及心理等非货币成本。虽然OA学术资源无需用户付费购买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支付的网络通讯费等其他货币支出也会影响用户使用行为[29]。此外,用户在使用OA学术资源时因平台响应速度慢而导致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增加[30],以及对所收集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焦虑等心理成本增加,都会影响用户使用意愿[31]。一般来说,支付成本越高,使用意愿越低[32]。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1。

H1:OA学术资源的使用成本对用户使用行为产生负向影响。

为了获得更优质的OA学术资源,用户对资源质量尤为重视。研究表明OA学术资源质量高低影响用户使用行为以及OA学术资源知识传播效果[33]。此外,可用资源数量也是衡量学术资源质量的关键指标;OA学术资源平台的资源可用性与用户使用意愿存在正向影响,资源可用性越差,用户使用意愿越低[34]。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2。

H2:OA学术资源质量对用户使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OA学术资源平台功能不仅影响用户的第一次使用意愿,而且通过使用体验进而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通常,平台功能操作越简单、服务越全面、响应越快捷,用户越愿意接受和使用OA学术资源[35]。 亦即,OA学术资源平台的内容导航、信息推送、响应速度、检索方式、在线评论、转发分享等功能会全面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3。

H3:OA学术资源平台功能对用户使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通常,用户身处的环境变化会影响用户的OA学术资源使用行为。如当身边的同学经常向其推荐或学校图书馆经常向其推送时,用户可能会逐渐认可和使用OA学术资源。此外,如果政府采取积极态度推广使用OA学术资源,用户行为也会在这种影响中被悄然改变。OA用户身处的环境对其行为选择具有导向作用;环境因素会对用户OA学术资源使用意愿产生积极影响[36]。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4。

H4:环境因素会对用户OA学术资源使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3.3 模型与量表设计

从用户立场出发,使用与满足理论将用户的媒介消费概括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体验过程;而期望确认模型(ECM)则研究信息系统环境下用户的感知有用性、确认程度、用户满意度与持续使用意向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使用OA学术资源用户体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并吸纳上述两个模型的优点,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OA学术资源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模型从“使用成本”“资源质量”“平台功能”“外部环境”四个维度,分析各类因素如何通过“期望满足”对用户的“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根据OA学术资源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合使用與满足等相关理论知识,本文设计出了如表1所示的OA学术资源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测试表。

3.4 数据收集

为了分析和厘清影响我国在校大学生使用OA学术资源的关键因素,课题组利用李克特九级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并在全国高校开展大规模用户调查。本次调查时间为2021年10月12日至2021年12月31日,通过电子问卷发放方式共收集10152份问卷,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直辖市和所有年级。课题组依据答题时间是否小于80秒、是否在校学生、是否同一IP地址、是否连续选择同一选项等标准,共计剔除无效问卷1542份,保留有效问卷8610份,问卷有效率84.81%。在8610份有效问卷中,知道或使用过OA学术资源的答卷共1576份,其中使用过OA学术资源的1072份,仅占被调查人数的12.45%。此外,从学历分布来看,被调查者中专科生占比11.1%、本科生占比46%、硕士生占比38.5%、博士生占比4.4%,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88.9%。学历层次占比与我国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教育统计数据相近,表明抽样数据较为科学、合理。

4 实证研究

4.1 信效度分析

使用克隆巴赫α系数(Cronbach α)检验量表信度,α值为0.921,表明本次研究数据具有较高信度,可继续进行分析研究。在进行因子分析前,还需要对数据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以验证问卷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KMO值为0.920,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7056.657,显著性值为0.000,表明问卷效度良好,适合做因子分析。

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为了考察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课题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变量可以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105%,损失值较小,因子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效度。

继续使用最大方差旋转法,以各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大于0.5为标准对各题项进行旋转分类,问卷题项可以被提取为6个主成分,分别对应问卷的“使用成本”“资源质量”“平台功能”“外部环境”“期望满足”“使用行为”6个维度。变量A1—A4(使用成本)的载荷系数在成分5中分布于0.6—0.9之间,将其划分为因子1;变量B1—B4(资源质量)的载荷系数在成分1中分布于0.7—0.9之间,将其划分为因子2;变量C1—C4(平台功能)的载荷系数在成分3中分布于0.6—0.8之间,将其划分为因子3;变量D1—D5(外部环境)的载荷系数在成分2中分布于0.5—0.9之间,将其划分为因子4;变量E1—E3(期望满足)的载荷系数在成分4中分布于0.8—0.9之间,将其划分为因子5;变量F1—F3(使用行为)的载荷系数在成分6中分布于0.7—0.9之间,将其划分为因子6。

4.3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及假设检验

为了验证研究假设,课题组首先使用AMOS软件建立OA学术资源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对各因素与显变量赋予残差,确保模型正常运行。接着,课题组将调查数据导入软件进行拟合,得到如图2所示的初次拟合模型和表2所示的拟合结果。观察表2数据可以发现:CMIN/DF值为6.182、GFI值为0.889,均不符合要求,因此需要对模型路径进行增加或删减优化。

进一步利用残差分析和路径优化,经过多次优化,最终选择增加“环境—使用行为”“e1—e2”“e6—e7”“e7—e8”“e11—e12”“e14—e16”“e15—e16”“e15—e17”和“e16—e17”9条路径进行拟合,模型拟合结果如图3和表3所示,各项数值均符合要求,拟合效果较好。

相关研究表明,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衡量各个变量之间的影响强度,系数值越大表示相关性越强。若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介于0—1之间,误差C.R.值绝对值大于1.96,且显著水平P值小于0.05,即可认为变量间的相关性为显著;若P值小于0.001,即可认为变量间的相关性为极为显著。由表4所示模型的外潜在变量相关性检验数据可以看出,4个外潜在变量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其中,“资源质量”和“平台功能”、“平台功能”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进一步观察表中数据可知:“使用成本”“资源质量”“平台功能”“外部环境”与用户“期望满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用户“期望满足”与“使用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于“使用成本”采用反向计分方式,因此数据结果最终表明:“使用成本”负向影响我国大学生的OA学术资源使用行为,“资源质量”“平台功能”“外部环境”正向影响我国大学生的OA学术资源使用行为;亦即本文提出的4个研究假设均成立。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经过模型验证,课题组最终得到如图4所示的OA学术资源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进一步对最终模型得到的路径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和运算,获得如表5所示的各变量之间的总效应。模型变量对OA学术资源使用行为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外部环境>期望满足>资源质量>平台功能>使用成本,具体结论如下。

首先,研究假设H4成立,即“外部环境”因素对用户的OA学术资源“使用行为”呈正向影响。表5中“外部环境”因素的总效应值0.577最大,表明其影响最大。进一步观察表6数据可以发现,“OA出版商的宣传推广力度”“政府的宣传推广力度”“学校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力度”“单位鼓励OA学术资源使用程度”“身边同学同事OA学术资源使用程度”对“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依次由强变弱。

其次,研究假设H2成立,即“资源质量”因素对用户的OA学术资源“使用行为”呈正向影响。表5中“资源质量”因素的总效应值0.062虽然排名第二,但数值较小,与“外部环境”总效应值0.577差距很大,表明其对大学生用户OA学术资源使用行为影响较小。观察表7数据可知:“OA学术资源丰富程度”“OA学术资源集中化程度”“OA学术资源更新速度”“OA学术资源学术质量”由强到弱依次影响OA学术资源质量。

再次,研究假设H3成立,即“平台功能”因素对用户的OA学术资源“使用行为”呈正向影响。表5中“平台功能”因素的总效应值为0.057,表明其对我国在校大学生OA学术资源的使用行为影响较小。觀察表8数据可知,平台的“信息推送”“在线评论”“内容导航”“转发与分享”功能由强到弱依次影响用户对OA学术资源平台功能的感知。

最后,研究假设H1成立,即“使用成本”因素对用户的OA学术资源“使用行为”呈负向影响。虽然“使用成本”对用户的OA学术资源使用行为产生负向影响,但其总效应值仅为0.029,影响很小。此外,表9数据还表明用户在使用OA学术资源时耗费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心理成本”“经济成本”由强到弱依次影响用户对使用成本的感知。

5.2 对策与建议

根据前述研究成果,课题组提出在提升OA学术资源在我国高校学生中利用率的相关建议:第一,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全方位提升OA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宣传推广力度,切实提高在校学生OA学术资源的知晓率、使用率和满意率。首先,整个科学社群,尤其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主动向广大师生宣传推广OA,以引导他们了解OA运动。其次,高校图书馆在新生首次入馆培训时,要通过发放印刷版或电子版《OA学术资源利用手册》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利用OA学术资源。再次,高校图书馆网站首页或公众号上应长期置顶显示OA学术资源推广和利用信息,以吸引师生使用。最后,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利用线上讲座,以“OA大讲堂”等形式定期推广OA,以吸引广大师生关注和利用OA学术资源。

第二,大力推行OA转换协议和自我典藏制度,全面提升OA学术资源数量。OA学术资源正在成为图书馆内容资源、作者学术交流和期刊被引文献来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38]。因此,科学社群应加强OA学术资源建设,以缓解OA学术资源数量不足对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一方面,学术出版利益相关者要积极推进OA转换协议(Transformative Agreements, TAs)的签署与实施,以提升OA学术资源的数量。如据ESAC统计,仅2022年就有超过15万篇论文通过TAs方式实现了OA[39]。另一方面,政府、机构、基金会等要采取制度约束等措施和方法要求作者将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自我典藏到个人博客或OA仓储中,以丰富OA学术资源数量。

第三,努力提升OA学术资源的集中程度,实现资源一站式检索使用。本研究顯示OA学术资源集中程度和平台信息推送能力影响用户使用行为,且集中程度越高、推送能力越强,用户使用意愿越强。为此,在OA学术资源集成方面,一方面建议以国家图书馆等作为责任单位建设国家OA仓储,要求所有学术资源必须典藏到国家仓储实现开放获取。另一方面,建议在高校图书馆内部构建OA学术资源集成联盟,各联盟成员分别按照学科分类和统一规范要求定期完成学科OA资源的集成工作,并集中统一使用。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图书馆OA资源集成工作的压力,提高资源集成效率,而且可以提高OA学术资源的使用便利度。

第四,加大OA学术资源平台建设力度,提升资源平台服务能力。研究还发现OA学术资源平台功能和使用成本也影响用户使用行为,尤其“信息推送”“时间成本”影响较大。为此,在信息推送方面,要加大OA学术资源平台建设的技术投入力度,积极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分析和OA学术资源的精准推送。此外,还要加大OA学术资源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平台的网络响应速度,以减少用户等待和焦虑。最后,要制定统一的OA学术资源平台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真正实现OA学术资源的跨平台检索与共享。

6 结 语

提升OA学术资源利用率对提升OA学术资源知识传播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使用成本、资源质量、平台功能、外部环境、期望满足维度构建OA学术资源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厘清影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使用OA学术资源的各类因素,并据此提出应对之策。研究成果对于提升OA学术资源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虽然采用了大规模问卷调查,但在数据清洗方面可能存在些许误差而造成分析结果的少量偏差。此外,在调查样本选择方面,本研究仅选择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也具有一定局限性。总之,本研究仍有诸多待完善的地方,欢迎专家和学者斧正。

注 释

[1] 刘锦宏,赵雨婷,闵梦颖. 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能研究[J]. 出版科学,2016(4):96-99

[2] 徐丽芳,陈铭,邹青,等. 开放·平衡·拓界:2021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22(3):31-42

[3] 刘锦宏,刘淼淼,宋明珍. 我国高校学生开放获取学术资源使用现状研究[J]. 出版科学,2022(2):75-81

[4] 刘建华,黄水清. 国内用户对开放获取的认同度研究:以高校调查分析为例[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103-107

[5] 祝琳琳,周莹. 开放获取期刊用户使用意愿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16(2):57-63

[6] Wray K B. Still no new evidence: Author-Pay Open Acces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J]. Scientometrics,2016(3):1527-1529

[7] 初景利,刘培一,翁彦琴,等. 不同角色对开放获取期刊的认知度与认可度调研与分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1(9):4-17

[8] Asemi A.  A citation analysis of Iranian journals to open access (OA)articles and journals[J]. Scientometrics, 2010,82(3):487-494

[9] Teixeira da Silva J A, Tsigaris P, Al-Khatib A. Open Access Mega-Journals: Quality, Economics and Post-publication Peer Review Infrastructure[J].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 2019,35(3):418-435

[10] 徐丽芳,王钰. 开放科学的挑战与因应:2017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8(2):13-21

[11] 卢祖丹. 科研人员数据开放共享的影响因素与激励机制研究[J]. 图书馆,2022(9):38-46

[12] 晁亚男,毕强,滕广青. 高校学生用户开放存取知识需求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1):63-70

[13] 朱红灿,胡新,王新波. 基于S-O-R框架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J].现代情报,2018(5):100-105,116

[14] Bawack R,Nkolo P. Open Access Movement: Reception And Acceptance By Academic Libra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Library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2018(1):1-24

[15] Nazim M, Zia S N. Acceptance and adoption of open access publishing by researchers in India[J]. Global Knowledge, Memory and Communication, 2019(1): 148-158

[16] Tyungu M. Acceptance and Adoption of Open Access Publication (OAP)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South East Nigeria[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 2015,6(31): 7-14

[17] Du Y F. Measuring academic library usersacceptance of open access systems[J]. Proceed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45(1): 1-2

[18] 范憶慧. 广东部分高校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认同度的调查分析[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5):31-34

[19] 徐丽芳,冯凌,陈哲,等. 全球开放获取转换模式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 出版参考,2022(1):20-28

[20] Sills E S,Vincent T T,Palermo G D.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funding, and open access publishing a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Assisted Reproductio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Assisted Reproduction, 2005,2:1-3

[21] Eger T, Scheufen M, Meierrieks D. The determinants of open access publishing: survey evidence from countries in the Mediterranean Open Access Network (MedOANet)[J]. Economia e Politica Industriale, 2016,43:463-489

[22] 赵展春,张熙. 开放获取资源的国内用户认同度调查与分析:以北京高校为例[J]. 现代情报,2009(2):119-122

[23] Maddi A. Measuring open access publications: a novel normalized open access indicator[J]. Scientometrics, 2020,124(1):379-398

[24] 赵洪雅. 古籍数字资源用户使用成本与用户满意度关系研究:以服务效能为中介[J]. 图书馆学研究,2020(18):40-48

[25] Zuiderwijk A, Janssen M, Dwivedi Y K. Acceptance and use predictors of open data technologies: Drawing upon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5,32(4): 429-440

[26] Conradie P, Choenni S. On the barriers for local government releasing open data[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4,31: S10-S17

[27] Jeffery K G, Asserson A, Houssos N,et al. From open data to data-intensive science through CERIF[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4,33:191-198

[28] de Souza A A C,d' Angelo M J,Lima Filho R N. Effects of Predictors of Citizens' Attitudes and Intention to Use Open Government Data and Government 2.0[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22,39(2): 101663

[29] 刘锦宏,刘淼淼,宋明珍. 我国高校学生开放获取学术资源使用现状研究[J]. 出版科学,2022(2):75-81

[30] Hoque R, Sorwar G. Understanding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mHealth by the elderly: an extension of the UTAUT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2017,101: 75-84

[31] 陳枝清,李欣. 我国高校学位论文开放获取调查研究[J]. 图书与情报,2013(5):84-88

[32] 宋明珍,刘锦宏,张玲颖. 知识付费用户消费行为研究[J]. 出版科学,2021(4):70-81

[33] 刘锦宏,李若男,阳杰. 基于内容质量的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9(11):108-114

[34] 牛晓宏,朱洪涛. 用户使用图书开放获取资源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10):130-136

[35] Boudreau K. Open Platform Strategies and Innovation: Granting Access vs. Devolving Control[J]. Management Science, 2010,56(10): 1849-1872

[36] 陈静,孙继林. 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出版定量研究探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6):87-101

[37] 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6

[38] 杨丹丹. 学术出版研究进展综述:开放科学、开放管理及价值重塑[J]. 出版科学,2020(1):5-10

[39] ESAC. Transformative agreement registry[EB/OL]. [2022-10-15]. https://esac-initiative.org/market-watch/#market_shares

(收稿日期:2023-01-15)

猜你喜欢

学术出版开放获取数字出版
全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转型与图书馆的责任
自媒体视阈下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出版转型探索
浅谈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
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研究
“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