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出版发展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
2023-05-30周荣庭李珮周诗涵
周荣庭 李珮 周诗涵
[摘 要] 立足于虚拟现实出版在出版流程、服务形态乃至商业模式将产生整体性、系统性、革命性巨大变化的背景下,运用深度访谈法和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法,从动力层面探讨虚拟现实出版的发展影响因素及机制,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受众需求的虚拟现实出版物的高质量提升以及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出版 扎根理论 发展动力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3) 02-0011-10
Research on Dynamic Mechanism and Path of the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Reality Publishing
Zhou Rongting Li Pei Zhou Shihan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echnology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230026)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publishing process, service form and business model of virtual reality publishing will have an overall, systematic and revolutionary change, this paper uses the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and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grounded theory to discus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reality publishing from the dynamic leve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irtual reality publications, as well as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we also put forward macro, medium and micro level strategie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Key words] Virtual reality Publication Grounded theory Motive force
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支撑多领域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全链条的“新基建”,能够逐渐触探虚拟现实对真实世界数字化映射的本质,加速赋能新兴产业,发挥泛在影响力。2022年10月,《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指出,到2026年预计我国虚拟现实包括相关硬件、软件和应用在内的产业总体规模将超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累计销量超过2500万台[1]。当前,虚拟现实产业已初步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在此基础上,“虚拟现实+出版”已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朝着标准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成为前沿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之一。因此,本文立足于虚拟现实出版在出版流程、服务形态乃至商业模式将产生整体性、系统性、革命性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从动力层面探讨虚拟现实出版的发展影响因素及路径,从而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受众需求的虚拟现实出版物的高质量提升以及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理论和实践指导。
1 “虚拟现实出版”的发展及研究综述
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过程必定历经多次迭代。“虚拟现实+出版”在融合过程中也呈现出高低起伏、不断更新的动态发展趋势。 高纳德(Gartner)提出的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强调新技术在媒体上的曝光度或可见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将技术发展周期分为技术触发期、期望膨胀期、泡沫谷底期、稳步复苏期和生产高峰期[2]。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市场信息、公众舆论和新闻报道中的关注度变化,虚拟现实出版产业技术成熟周期也历经此5个发展阶段。
21世纪初,虚拟现实处于技术触发期。伴随媒体的报道,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声名鹊起,但虚拟现实出版仍处于探索阶段,产品较少。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有AR电子书《地球结构》、AR“魔法书”《哈利·波特》、虚拟现实纪录片《流离失所》(The Displaced)等作品。经过10余年的积累,2016年 “VR元年”标志着虚拟现实出版进入期望膨胀期。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早期关注者成为国内外出版业开展研发创新的先锋,虚拟现实技术的产业应用被推向膨胀的峰值。虚拟现实技术和新闻报道、图书出版和游戏影音的融合产品广泛进入大众视野。如AR图书《消失的世界》、AR互动3D识字卡片《口袋动物园》、VR图书《恐龙世界大冒险》等虚拟现实出版物在少儿教育、科学普及以及大众文化等领域充分发挥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带给读者沉浸式的阅读感受。随后虚拟现实出版面临发展停滞期。内容质量体验糟糕、技术缺乏统一标准以及版权无法律保护等多重问题的出现让虚拟现实出版产业发展速度渐缓[3]。在实际应用中,同质化内容和较差的用户体验使用户对虚拟现实出版物的兴趣和关注度有所下降。2019年后,虚拟现实出版重拾发展态势,步入稳步复苏期。5G技术的出现助力虚拟现实出版走出困境。其具备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满足了高清全景视频与实时交互的计算与传输要求,带来了合作模式与内容生产的创新[4],因此,2019年也被称为“5G云VR产业元年”。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让虚拟现实出版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大众对于“非接触式”的需求增加,扩大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场景,如“云阅读”“云书展”以3D虚拟现实技术对线下实体书展的情景进行呈现。在后疫情时代,虚拟现实出版有望迎来生产高峰期。5G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将为虚拟现实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活力;元宇宙设想的提出也为虚拟现实出版提供了多模态的虚实交互和智能适应的出版阅听体验,有望实现全场景化生态[5]。
从当前对虚拟现实出版发展动力的研究上看,国外学者多从虚拟现实的交互性、沉浸性和构想性出发,围绕着虚拟现实出版产业价值链、用户和技术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对虚拟现实出版的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更侧重于微观层面,多在教育、科普、游戏、新闻和科技期刊等子领域展开具体研究。如有学者认为出版物内容、成本、产品开发和盈利模式对虚拟现实少儿科普出版物的发展产生影响[6],也有学者发现产品特性、感知易读性及沉浸感正向影响虚拟现实教育出版物的阅读效果[7]。当前虚拟现实出版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在研究对象选择上较为多样化,但从研究视角上过于单一地去论述技术、内容或用户某一单一维度要素的影响,如市场、政策以及场景等因素常作辅助性因素被忽略,虚拟现实出版发展动力机制尚未得到系统性论证。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常使用理论研究和问卷调查法,缺乏对虚拟现实出版物发展机理的系统性深入剖析。虚拟现实出版历经热潮达到爆点,再到热潮褪去如今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8],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而探索深层次的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有助于虚拟现实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基于此,本文运用深度访谈法和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法,在凝练出虚拟现实出版发展的内生性与外源性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尝试构建虚拟现实出版发展动力机制模型,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建议。
2 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对出版行业、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相关行业、制作过虚拟现实产品的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为基本分析工具,对虚拟现实出版的动力机制进行理论演绎与归纳。
2.1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在调查中,选择虚拟现实出版从业者与专家,就“虚拟现实技术出版物发展动力”为中心内容进行调研,访谈时间安排在2022年初到2022年6月。为保证本研究获得真实性、有效性、可行性的研究数据,访谈对象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访谈对象需自愿接受访谈;访谈对象需为出版行业、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相关行业、制作过虚拟现实产品的专业人员;访谈对象的从业经历必须在两年及以上。本次研究共访谈了45人。每位访谈者的访谈时间约为1小时,访谈总时长共计60小时。通过将访谈的录音材料进行整理,研究共获得文本信息50万字。
2.2 数据编码与逻辑演绎
数据处理采用扎根理论作为分析基础进行编码。研究数据编码具体流程包括原始语句提取和质性编码分析两部分,编码过程中,研究者首先分别针对同一份访谈材料进行试编码,完成后通过集体讨论协商后最终确定标签和类属信息,后续编码工作依据共同讨论的编码原则实施。本研究信息择取工作和质性编码的具体操作由5名熟悉扎根理论编码流程的硕士生完成。编码后发现从第30名受访者开始,后续受访者的观点和意见与之前受访者基本一致。随后选择在剩余的15份访谈资料中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通过不断进行比较、分析与提炼,确认编码达到饱和状态。
3 数据分析
3.1 开放式编码
基于对45位虚拟现实出版从业者与专家的访谈材料的逐句概念提炼,并按照概念的内涵和属性进行范畴归类,研究最终建立了60个概念;其次在概念化的基础上,再度一一比较,将含义相近的概念进行归类,提炼出21个有效范畴。限于篇幅,仅举一例说明编码的原则。如访谈资料中提到“用户可在虚拟现实平台上进行模型设计,但素材比较少,可制作的虚拟现实内容比较简单”,可概念化为“当前虚拟现实集成平台不完善”,进一步可归纳为“平台建设”这一范畴。表1为开放式编码后形成的部分范畴体系构成示例。
3.2 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基础上,进一步对初始概念及其所属范畴之间关系进行归纳提炼,建立资料与概念范畴之间的有机关联,产生高一层次的范畴。为确保其能涵盖和囊括开放式编码的内涵和外延,主轴式编码经过编码参与人员反复比较、归类与总结后确定。21个开放式编码形成的范畴经过主轴式编码共得到9个主范畴,具体可见表2。
3.3 选择性编码
前文已对开放式编码得到的21个范畴进行分类归属,在主轴编码过程中進一步深入剖析,得到政府引导、资金扶持、法律监管、用户需求、产业集聚、企业决策、人才支撑、内容创新、产品研发共9个主范畴。本研究用“虚拟现实出版发展动力”的核心范畴来分析和概括其他大多数范畴和概念。在梳理和分析9个主范畴与核心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后,结合原始访谈资料进行互动比较的基础确定了本研究构建成的虚拟现实出版的发展动力因素与主范畴之间的典型关系,如表3。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保证编码的有效性,研究利用事先预留的15份访谈资料来进行理论饱和度的检验,在操作过程中与前文的编码过程保持一致,并没有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其结果也符合虚拟现实出版发展动力机制模型,说明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在理论上已经达到饱和。
4 虚拟现实出版发展动力机制阐述
动力机制是驱动虚拟现实出版物发展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运行顺畅的动力机制可以将系统组成要素尽快转化为发展优势。我国虚拟现实出版物的发展动力机制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变化的,在不同阶段,其动力结构也在发生不断变化。
根据扎根编码的结果,笔者将当前阶段虚拟现实出版物发展的动力来源分为宏观层面的政策助推力(政府引导、资金扶持和法律监管)、中观层面的市场拉动力(用户需求、产业集聚)及微观层面的内生驱动力(企业决策、人才支撑、内容创新、产品研发)。此3种力量共同作用于虚拟现实出版物的系统构成要素,影响着虚拟现实出版物的发展效果,见图1。
4.1 政策助推力:顶层设计引领出版产业升级
宏观动力产生于虚拟现实出版产业发展所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源于出版业与社会需求交互过程中的实际需要。通过访谈发现,包括政府引导、资金扶持以及法律监管在内的政策助推力成为虚拟现实出版发展的外部动力。
4.1.1 政府引导
虚拟现实出版的运营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引导。自2016年后,国家对虚拟现实产业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大力推进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发展。2018年,首个以“虚拟现实”命名的政策文件《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研发面向制造、教育、文化等重点行业领域及特定应用场景的虚拟现实行业终端设备。此后“虚拟现实”与新闻报道、影视动画、游戏社交、教育等与出版息息相关的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编制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对未来5年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提出要探索新型导演叙事、虚拟拍摄技术在新闻报道、体育赛事、影视动画、游戏社交、短视频等融合媒体内容制作领域。
总体上看,政府政策在虚拟现实出版技术融合创新、全产业链供给、多场景应用落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引导发挥了顶层设计的作用,推动了虚拟现实出版产业的升级。
4.1.2 资金扶持
企业资金、风险投资、政府补助等方面的支持,是虚拟现实出版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当前,虚拟现实出版行业多依靠国家资金扶持维持运营。虚拟现实出版物所属的数字出版产业财政资金扶持主要包括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面向中央文化企业,采用“规划制+绩效制”,坚持“扶优扶强”[9]。
被访谈者提及由于虚拟现实出版属于新兴交叉融合产业发展模式,产业融合导致的技术难以监管、行业标准模糊问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虚拟现实出版的投资风险,因此,如何帮助虚拟现实出版小微企业拓展资金来源以及获取投资机构、其他社会力量的资金支持是虚拟现实出版顶层设计在经费投入上面临的双重问题。
4.1.3 法律监管
虚拟现实出版配套的法律法规具有滞后性,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目前虚拟现实出版的行业标准有《出版物AR技术应用规范》和《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开发规范》。前者促使形成了由“选题策划、媒体制作、内容集成、输出展示、审核测试、发布推广和运营维护”组成的生产制作流程;后者对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开发过程中头部视线检测的时候头部视线检测跟瞄准点设置、手柄交互各种形式和移动实现提出基本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受访者指出虚拟现实出版行业科技标准尚不成熟,迫切需要将虚拟现实出版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作为出版融合发展的重点工程,在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技术开发商、政府机构等多方共同协助下建立起统一标准体系。
同时,受访者提到“虚拟现实出版缺乏监管”“虚拟现实出版物的数字资源需要规范化”。实际应用中虚拟现实出版在伦理应对、隐私权保护、著作权界定、数据保护以及算法可控等方面均存在法律漏洞。实现虚拟现实赋能出版行业,还需政府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出版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法律监管。
4.2 市场拉动力:资源聚合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中观动力,也就是市场拉动力,来自虚拟现实出版业所在的行业和市场对产业发展的促进。其动力影响因素包括用户需求和产业集聚两个方面。
4.2.1 用户需求
虚拟现实技术与出版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创造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用户需求。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的规模有望超过2500亿元。但当前我国虚拟现实出版版权输出仍存在业务规模小、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等特点。出版社依旧较多采取引入国外版权的方式开发虚拟现实图书,原创图书相对较少。我国版权输出存在一定难度,虚拟现实出版 “走出去”仍面临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虚拟现实出版市场需求的增加为行业带来生机活力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受访者提出“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市场恶性竞争”“产品重视觉轻交互”等问题导致“虚拟现实出版物用户黏性不高”。如何占据虚拟现实出版市场蓝海红利,推动“文化强国”战略實施,相关利益关联主体还需在考虑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国际化运营策略。
4.2.2 产业集聚
虚拟现实出版产业集群的出现对虚拟现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拉动作用。诸如世界虚拟现实产业大会、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中国虚拟现实大会等与虚拟现实出版的产业联盟及会议的兴起,能够有效联络起技术、项目、人才、资金等优质资源。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在虚拟现实出版领域有所布局,形成了一批虚拟现实出版产业基地,其中包括南昌虚拟现实产业基地、福建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天津虚拟现实产业基地、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基地、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光谷VR · AR产业基地等。依托这些产业基地,可以将虚拟现实产业与出版产业高效整合,充分释放线上线下经济的发展潜能,促进虚拟现实出版企业快速发展。
在细分领域,受访者认为行业的集聚和交叉发展应聚焦起交互感知设备研发、数字内容制作、数字孪生、沉浸式体验等领域,不断完善虚拟现实出版产业链各环节。
4.3 内生驱动力:多管齐下协同实现创新应用
内部动力是自发的内在力量,存在于虚拟现实出版内部,产生于虚拟现实出版物进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理解虚拟现实出版物传播效果存在的内在机制需从微观层面入手,考虑企业决策、人才支撑、内容创新和产品研发4个方面。
4.3.1 企业决策
企业决策的方向和力度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虚拟现实出版物的传播效果。国内外出版机构都在积极探索“虚拟现实+出版”的新布局。
如谷歌公司早在2016年组建了虚拟现实部门,专注于开发VR头戴显示器、VR平台和VR一体机等虚拟现实产品。2021年,社交媒体公司脸书(Facebook)改名“元宇宙(Meta)”,尝试借助于虚拟现实产品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连接,逐步整合打造一个“超越现实的元宇宙平台”。
在国内,包括北京出版集团、吉林出版集团、凤凰传媒、皖新传媒等在内的多家出版集团和上市出版公司也通过资本运作或技术合作对虚拟现实出版进行布局规划,其目标不仅是创新拉动商业销售,更希望通过虚拟现实出版物这一新型出版构建起新型出版产业服务平台[10],这为虚擬现实出版产业创造多元化商业价值奠定了良好基础。
4.3.2 人才支撑
人才支撑是虚拟现实出版产业振兴与壮大的主要抓手,是贯穿虚拟现实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纽带。我国现已基本建立虚拟现实人才培养体系,涵盖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硕博培养。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13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虚拟现实技术本科专业。“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也被国家确立为新职业。2021年8月,《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通过评审,这对提高虚拟现实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规范化培养和社会化评价提供有力的支撑,也将在虚拟现实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评定中起到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在虚拟现实出版中,“编辑思路过于传统”“人才工资、福利待遇差” “缺少技术培训”仍是虚拟现实出版人才发展的阻碍因素。虚拟现实出版囊括内容策划、制作、软硬件提供、宣传推广等一系列环节,这意味着亟须相应复合型人才助推出版物的制作、出版与发行。
4.3.3 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是虚拟现实出版物是动力因素之一。虚拟现实出版物可借助优质内容为用户与信息空间的交互营造较好的沉浸感和交互感。然而,受访者提出出版物的选题、制作、叙事策略以及体验上对虚拟现实出版产业的发展尚未起到应有作用。
例如,在内容选题上,当前虚拟现实出版物选题有同质化的趋向,出版选题大多集中在自然科普、游戏、语言等领域;在内容制作上,参与虚拟出版物的虚拟现实技术研发者、硬件商、软件开发者、内容制作商、渠道分发商以及投资机构尚未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导致制作成本“高而不退”。在叙事策略上,整合内容资源上下游进行知识元叙事内容的创作与生产,以丰满的角色和复杂剧情支撑起一个宏大的叙事是对虚拟现实出版物的内容再创造,但市场上此类优质出版物较少;在内容体验上,部分虚拟现实出版物互动环节少,场景体验较为单一,软件运行存在不流畅的情况,易给受众带来眩晕感和不适感。如何进一步促进内容提升,实现创新应用是虚拟现实出版需要考虑的问题。
4.3.4 产品研发
虚拟现实产品研发主要包括出版物内容创作所需的必要场景建模、体验设备、技术维护等软硬件设施建设。但当前虚拟现实出版产品研发难度大。一方面,出版行业普遍面临着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出版后进一步研发升级的压力。资源整合压力大,业务流程分工模糊是难点之一;另一方面,虚拟现实出版物制作成本高,在硬件端、内容端均需要研发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虚拟现实出版的发展潜力。
例如,“未来机械世界”出版物采用了增强现实技术对原著绘本进行二次设计与软件研发。作为一套可看、可听、可玩、可拍照的科普绘本,该出版物技术研发团队在技术攻关时为了对书中的动画进行还原,搭建了数十个生物三维模型,同时加上了对虚拟未来世界的环境、场景进行渲染。在此基础上,研发团队还针对机械生物开发了相应的课外物理课程,这使得该丛书虚拟现实版本的制作成本远远高于纸质版本,而有效的应用场景则是在中小学生课外科学教育活动上。由此可见,虚拟现实出版发展需要技术和产品的升级迭代。
5 虚拟现实出版发展提升路径
通过系统地考察虚拟现实出版物在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的动力,可以明晰虚拟现实出版物在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完善以及内生动力创新等方面的建设性提升路径。
5.1 推进资金扶持与法律监管,强化政策助推力
虚拟现实出版物是一种由虚拟现实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所带来的新型出版产品形态,应通过合理的政策保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虚拟现实出版标准的更新和升级。当前国家和各省市推出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和扶持虚拟现实出版更好更快发展的落地性政策,但在资金扶持、法律监管上实质性政策较为缺乏。为进一步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创新驱动力,对此政府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助推力。
在资金扶持上,政府应出台政策培育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各项指标位居行业前列的重点虚拟现实出版企业,塑造虚拟现实出版“主力军”;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虚拟现实出版“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以财政补助的形式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虚拟现实企业发展,壮大虚拟现实产业“大众军团”。同时可拓宽虚拟现实出版企业投融资渠道,通过举办项目推介会或书展的形式或设立虚拟现实出版发展专项基金、投资基金,积极引入项目投资者。
在法律监管上,政府首先应切实完善虚拟现实出版物技术标准及著作权保护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对虚拟现实出版存在的隐私保护、虚拟与现实混乱的伦理问题从司法角度进行界定。其次,需要加强虚拟现实出版市场监管,及时配套跟进服务和监管措施,通过监管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手段创新的方式整治虚拟现实出版乱象;最后,建立虚拟现实出版物行业登记评定体系,推动虚拟现实出版物品牌示范建设,通过标准化引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水平。
5.2 完善市场运营机制,强化市场拉动力
为打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形成以政府为领导、出版行业、技术企业、普通读者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的虚拟现实出版产业生态,应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营机制,强化市场拉动力。
一方面,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产业市场空间。我国应发挥虚拟现实产业的技术和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扩大虚拟现实出版的产业市场规模,扩大市场空间;同时应深化与国际虚拟现实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构建新时代虚拟现实出版全产业链市场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虚拟现实出版的制作发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离不开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的合作,这就要求虚拟现实出版行业提升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建立的集成性平台同技术企业共享资源,拓展出版发行渠道。为加强虚拟现实出版各产业环节的合作互通,应着力打造虚拟现实产业的技术平台、内容创作平台、数据管理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供应链平台、信息平台、咨询服务平台等。同时,应实施产业链薄弱环节的延链补链,在策划、制作、营销、传播、评价、迭代过程中形成专业化分工,营造协同共享的环境。
5.3 鼓励多元创新改革,强化内生驱动力
从微观层面出发,可从组织管理、人才培养、内容制作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鼓励多元创新改革,进一步强化虚拟现实出版的內生驱动力。
在组织管理上,针对当前虚拟现实出版物业务流程分工模糊、产业链整体效率偏低的问题,出版机构要积极主动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与改革,发挥领导层在组织管理中的先导性作用,优化出版社内部的组织架构,健全虚拟现实出版物产品创新研发的组织体系。
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制定好相应的培养制度、鼓励制度、孵化制度,以促使编辑人员真正转化成复合型人才;有计划地、多渠道地展开培训,完善虚拟现实出版人才晋升渠道、构建虚拟现实出版专家智库。
在内容制作上,可创新开发塑造优质IP。通过对出版内容的精耕细作打造文化价值与现代科技高度融合的创意品牌,在考虑用户体验的基础上生产具有创意、新意的图书、游戏、动漫和影视剧等虚拟现实出版物。可基于虚拟现实出版衍生的产业链,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图书、玩具、动漫、游戏、影视和交互软件融为一体生产经营,借助多样化的叙事策略形成虚拟现实出版物IP化矩阵。
在技术创新上,可引导出版企业加大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研发投入,支持自主或联合建立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等机构,推动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改造升级。虚拟现实技术可与5G技术相结合,使计算机虚拟环境以及环境中嵌套的文字、图像、动画、音视频素材可一次生产,多次使用;共建出协同共享的版权清晰、内容多样、题材丰富的虚拟现实素材数据库,研发读者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推进虚拟现实出版的可持续性发展。
6 结 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出版产业稳步前进,知晓其动力机制以及把握其运行规律能为虚拟现实出版业发展提供参考,正确把握虚拟现实出版发展走向。相信在5G技术和元宇宙的不断发展推进之下,虚拟现实出版将会呈现全新的产业生态。
注 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五部门关于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的通知[EB/OL]. [2022-11-15]. 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z/art/2022/art_775aaa3f77264817a5b41421a8b2ce22.html
[2] 张学义,范阿翔.基于技术成熟度曲线的人工智能审视[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36(2):14-19
[3] Zhang Y, Liu H, Kang S C, et al.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s for the built environment: Research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20, 118: 103311
[4] 张楠,翟雪松.5G视域下虚拟现实出版的价值共创研究[J].出版广角,2020(11):14-18
[5] 郭栋.深度共融:元宇宙出版的创新与挑战[J].出版发行研究,2022(6):33-37
[6] 杨建华,邱燕.VR技术背景下儿童科普出版的机遇、困境与出路[J].出版广角,2021(20):84-86
[7]刘锦宏,宋明珍,张玲颖,等.VR沉浸式阅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出版科学,2020,28(3): 29-35
[8]张欣宇,郭璐,周荣庭.虚拟现实出版的商业模式探究:基于数字互动服务价值链模型[J].出版广角,2021(16): 25-30
[9] 张新新.数字出版调控与市场的二元互动:“十三五”时期数字出版述评与盘点[J].科技与出版,2020(9):43-56
[10] 贾晓阳.VR+/教育出版:融合发展迎未来[J].传媒,2016(24):18-19
(收稿日期: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