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通过传统文化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3-05-30陈小英

关键词: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相关部门也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学科教育中,进而起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小学数学学科也是如此。教师需要在帮助学生掌握和吃透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和思维发散的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待提升,这就需要教师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16

学生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夯实基础。因而,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更多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并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使学生形成文化自信,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一、通过传统文化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教育事业与经济成正比发展,促使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师教育的重点,要通过学科教育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小学数学是教学的重点,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因而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渗透十分重要。

(一)充实完善教学内容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是从古至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小学数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起到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中有着蕴含哲理的数学故事以及名人事迹。教师将这些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使学生通过故事和名人事迹,让自己的见识得到提升,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正是由于故事的渗透,还可以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以此为入手点,合理延伸知识,借助故事教学方法,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投身数学学习中。同时,小学数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学习,能够提高想象力,产生数学思维。

(三)感受数学带来的魅力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元化,有刺绣、图腾和汉字等图形符号。不仅集中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学生对不同图形符号的学习,能够了解不同时代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水平以及经济发展,也可以解析传统图案之美。学生在学习《图形与几何》时,教师可以将传统图案融入教学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几何图形,同时还可以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信。

二、小学数学课堂所需条件

(一)引进优秀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因此,对教师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拥有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应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解文化知识,同时也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另外,教师掌握课本知识之后,还要对相关知识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

(二)与新时代保持一致

教师与新时代保持一致,才可以与时俱进,在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起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使课堂丰富多样化,有效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拥有更多的动力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另外,教师在教完课本知识之后,还可以延伸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通过传统文化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措施

(一)树立全新教学理念,两者有效融合

教师受到应试教育定向思维的影响,认为数学与传统文化属于两种不同学科,因而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进行知识讲解,未意识到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必要性。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践行和深入,教师需要树立全新教学理念,并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紧跟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促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使小学数学与传统文化两者可以相互渗透,构建高效课堂。

具体而言:1.教师需要树立全新教学观点,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两者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2.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点,以此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拥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发展。3.教师需要以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契机,积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二)利用数学史料,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数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五千多年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每个数学知识的背后都存在一定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却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在知识讲解时,详细介绍每个知识的发展历史和相关人物的故事,进而可以帮助学生详细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研究数学的原因、过程,了解数学伟大成就以及世界文化发展史,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自豪感,拥有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譬如,教师在讲解《圆》时,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融入与祖冲之相关的故事和我国数学发展史,并向学生讲解“圆周率”相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奥秘,使学生感受几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尤其是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不仅推动了我国数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开展实践活动,突出小学数学文化内涵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贯彻落实,不仅需要小学数学开展相关理论教学,还应进行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了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渠道,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感知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可,能够将传统文化、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产生正确的数学观念。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为了使学生更加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预习,下载相关资料信息,了解古人是如何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告知学生相关故事信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自豪感,使学生与当前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可以起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拥有不怕苦,敢于奋斗的信心,更加愿意学习数学知识。

(四)展示数学之美,引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之情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生产、发展的过程,一节课课堂效率的提升,与教师是否能够过程重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与实际背景相结合,打破定向思维的禁锢,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进而保障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从中感悟数学的变迁以及社会的发展。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图案,其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五千年优秀的文化,而且还可以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和传递图形知识,让学生在变化多彩的传统图案中,体会不同时代的文化传统以及工艺发展。比如,在对《位置》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以时间为线索,向学生展示各个朝代的瓷器、铜镜等传统图案,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讨论不同年代的图形变化,全班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同时也渗透了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五)深入挖掘数学课本,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首先应以教材作为切入口,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教材是教师讲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要对数学课本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可以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数学课本,应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历史上的数学人物。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有诸多卓越的数学家,对我国数学发展发挥着支柱作用。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应将我国的数学家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学习数学家们的精神,实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2.古代名题。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一些我国古代经典名题,让学生对古人的研究过程进行研究,从而可以丰富学生视野,促使学生问题分析以及思维发散能力的提升,并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3.趣味性古典游戏。我国古代诸多趣味性游戏流行至今,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数学方法和哲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古典游戏,比如九连环,鼓励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思维能力,起到传承和发扬的作用。

(六)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在学科教育过程中,情景教学方法是教师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传统文化为切入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景,保障课堂效率提升的同时,能够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克与千克》的数学知识时,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两个概念,教师在创造情景时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利用经典故事“曹冲称象”,让学生思考曹冲是如何获得大象体重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于故事类教学方法的兴趣度相对较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积极思考。学生在掌握曹冲称象的方法之后,教师自然引入本节课知识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和吃透本节课内容,同时还可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学习更多传统文化,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数学理论知识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师在进行数学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历史资料,并向学生展示数学家们的研究过程,在加深学生数学理论知识印象的同时,还可以掌握历史故事。教师受到应试教育以及定向思维的影响,数学知识讲解一般为直接进行讲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只是流于表面,未形成系统的认知。若在此过程中将数学家们的研究过程向学生进行展示,能够促使学生思考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的提升,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更好地践行新课改,达到素质教育要求。除此之外,在这个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目的。比如,在讲解《面积》时,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数学家们研究“面积”的过程,并将数学家们的研究过程表达出来,使学生深刻意识到任何知识的诞生都需要思考和分析,进而促使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提高。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面积计算,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这样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有效渗透了传统文化。

(八)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各种符号被人们称之为数学语言。因此,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与数学语言相结合,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语言,进而起到良好的渗透作用,具体而言:1.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感知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为了保障素质教育内容的有效践行,教师可以在数学材料中融入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在课上进行阅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2.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与传统文化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将课外书中与数学相关的内容融入课前导入中,并鼓励学生对这本课外书进行阅读,使学生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学生总结的过程就会体会和感悟传统文化的变化,实现有效渗透的目的,进而在促使学生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同时,使我国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起到弘扬和发展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到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进而促使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并通过信息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但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的项目,在此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进而才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的意义,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科幻画报》2022年第4期。

[2] 王春花《小学数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教学》,《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4期。

[3] 罗世进《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4] 万惠利《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1期。

(陈小英,1991年生,女,汉族,福建安溪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