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重庆力量
2023-05-30刘贵忠
刘贵忠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特别强调要“巩固重庆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以贯之极其深厚的“三农”情怀,一以贯之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加快探索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打下坚实基础,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展现重庆担当、作出重庆贡献。
一、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一)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汲取奋进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特别是从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汲取奋进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重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交出了脱贫攻坚“硬核答卷”。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我们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重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二)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强化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要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这个维度来认识新时代“三农”工作,切实增强使命感;要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来认识新时代“三农”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要从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新形势下来认识新时代“三农”工作,切实增强紧迫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我们要坚决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保持战略定力,保持历史耐心,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持续夯实基础、拓展空间、激发活力。
(三)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目标任务,把握前进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要深刻认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具体体现。要深刻认识首次将“农业强国”写进党代会报告,将农业强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深刻认识当前“三农”工作的核心要务是坚决守住守好防止规模性返贫、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三条底线”,特别是要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新重庆建设的基本底线。
二、奋力答好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三农”答卷
我们要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使命任务,加快探索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推动山区库区现代化和“三农”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守住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三条底线”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聚焦重点对象、重点区域,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区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業聚焦聚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持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立足国家确定的粮食产销平衡区,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3012万亩、216亿斤以上,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突出问题导向,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确保全市耕地稳定在2665万亩以上。
(二)大力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四千行动”
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四改一化”、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土壤质量保护和提升、耕地保护补充和质量提升“四大工程”,改造提升达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标准的农田10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5等以上,建成区农田宜机化率达到100%。实施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实施优势产业良种繁育推广、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综合保障能力提升“六大工程”,力争形成综合产值上千亿元的产业集群3个,打造年产值上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20个,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650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650家以上。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实施经营增收促进、就业增收促进、惠农增收促进、财产增收促进、以城带乡促增收“五大计划”,力争5年培育高素质农民30万人,培育适度规模经营农户10万户,培养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5000人以上,确保全市农村转移劳动力常年稳定在800万人左右,确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区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增速,全市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居民收入增速。实施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建设、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三个革命”深化提升、以党建为引领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乡村人才支撑“五大工程”,力争到2027年,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硬化路达到98%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以上、全市80%以上行政村通5G网络,建成1000个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引领带动全市乡村面貌整体提升,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发展。
(三)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乡村数智化、农民组织化“三化”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聚焦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畜禽养殖和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坚持“改地适机”与“改机适地”相结合,围绕农田宜机化、农机装备智能化、农业大数据平台智慧化、无人农场现代化等场景开展示范应用。实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推动一批适应性广、作业性强、可靠性好的小型轻简农机装备示范应用。积极推动乡村数智化建设。加快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发展,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气象等加快落地。探索开展数字赋能乡村文明实践工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档升级。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面培训提升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和推动强村富民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推动村级事务联席会、乡村互助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让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探索开展重要农时、节气活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用好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四支帮扶力量”
深化鲁渝协作。坚持“全面、全域、双向”协作原则,精准提出需求清单,推动资源集聚、资金整合、政策集成,清单化、项目化推进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等。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共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和一批重大科创平台。加大创新协作力度,发挥山东特色优势,实现鲁渝协作再上新台阶。深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加强主动对接,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充分發挥中央单位帮扶优势,积极争取中央单位在资金安排、产业布局、转移就业、消费帮扶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管好用好定点帮扶资金,提升帮扶实效。深化驻乡驻村帮扶。扎实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轮换工作,严格选派驻乡驻村工作队成员。全覆盖选派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分级开展驻乡驻村干部全覆盖培训,加强驻乡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打造驻乡驻村帮扶“升级版”。深化社会力量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搭建参与平台、完善参与机制,进一步动员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不断凝聚社会帮扶的强大合力。同时,深化落实“一区两群”对口协同发展机制,为“两群”17个区县“一县一策”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和政策工具箱,加快推进山区库区强县富民。
三、强化党建统领,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三农”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们将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全面实行党建统领问题管控,树立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统筹推进“八张问题清单”“七张高分报表”“五项机制”落实落地,奋力打造具有适应和引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能力的“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
(一)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
健全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制度体系,完善抓党建带全局的工作体系,推动乡村振兴重大决策落地、重大任务完成、重大风险防控。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健全“区县统筹抓乡促村”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县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全面落实区县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改进优化乡村振兴专项督查和审计监督方式,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规范“小微权力”监督,强化对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二)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实施农村党建提升行动,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形成问题发现靠党建、问题发生查党建、问题解决看党建的党建统领工作机制,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持续推进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树一批“担当作为好支书”。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积极发挥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创富、带动共富作用。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基层党建示范培育,推行村党组织“评星定级”,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进行集中整顿。完善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微治理”等做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三)健全“三农”工作推进机制
建立季度例会报告机制,督促涉农区县、市级有关部门把乡村振兴作为向市委、市政府季度例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构建项目化实施机制,聚焦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强化调度督导、打表推动、考核评估、盘点销号,形成工作闭环。健全专班化协同推进机制,优化完善乡村振兴工作专班,构建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协同运转机制,形成集智攻坚乘数效应。建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赛马比拼机制,完善“五色图”评价指标体系,定期晾晒比拼工作成效。推行成功实践案例评选推荐机制,鼓励和引导基层探索创新,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总结推广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
(四)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分层分类全覆盖开展全市“三农”系统干部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生成性学习,推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破除思维定式、路径依赖,持续提升抓“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农村察农情、访实情、问民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开展一系列重大课题调研,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三农”工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深入开展农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行动,坚持不懈抓好渔业、农机安全生产等传统风险防范,有效应对涉农舆情、生物安全等新型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作 者: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