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23-05-30张强杨忠泰

关键词:实施路径课程思政

张强 杨忠泰

摘  要:为加强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遵循课程思政的学科特殊性和教育一般性相结合规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意义重大。课程思政的基础是课程建设,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合,关键是实现价值引领。因此,本科层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应按照明确实施基本原则、挖掘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抓住课程建设重点、把握教学基本方向、建设保障机制的路径,推进专业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本科层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核心元素;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作为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课程教育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然选择,其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政体系重建[1]。随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为课程思政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工商管理类专业全面把握好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实际思想教育中,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结合马列主义科学理论和主流意识形态,把学生的思考认识统一到理论高度,继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道德文化素质,并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有专门的知识体系和研究范畴,应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社会要求为导向。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专业知识讲授来体现,但是大部分的专业知识是直接来源于西方国家,难以满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挖掘上应扎根中国大地,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和推广具有中国实际的管理经验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就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而言,该学科专业在全面育人方面还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实践教学有待创新及教学内容陈旧的不足。本文在国家全力推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探寻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提高专业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把握课程思政教育内涵,明确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原则

课程思政是一个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创新。与思政课程相比,其核心在于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有机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全学科、全方位、全功效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就育人的目标和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来说,所谓课程思政就是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通过课程的隐性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探索[2]。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不同于思政课程基本立场和教学内容一体化和协同化,课程思政载体涉及专业的不同课程,内容包罗万象、立场观点多元、论证逻辑区别,所以首先应该尊重课程所属学科专业的特点,注重课程自身的规律,需要将课程实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优秀文化相融合,实现价值引领功能和专业知识学习相统一。二是以专业教师为主导,按照学生是教学对象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主导的现代教育原则要求,在课程思政过程中,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就是思想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相比,专业课及任课教师在数量上、规模上都具有优势,同时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与专业课任课教师接触也更频繁,其对学生影响程度也更顯著。三是以隐性教育为形式,教育在形式上有显性和隐性的差别,显性教育主要指教育目的的清晰性和具体教育方式的显著性,重在强调看得见摸得着。而隐性教育则相反,强调的是教育过程的含蓄、隐蔽,追求的是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课程思政中的课程应其具有的育人资源不明显,而成为育人隐性课程,比具有明显意识形态性质的思政显性课程更容易实现教育的目的。

依据课程思政的内涵可知,它并不是具体课程指向,而是必须与学科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限度的育人功能。因此,还需要遵循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原则。

(一)坚持学科知识科学化与商业伦理相统一

当前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工商业领域在合法诚信经营、公益活动、关爱员工、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也存在比较突出的伦理问题。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在挖掘学科特色的基础上,需要遵守科学化与商业伦理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上,首先是要遵循工商管理学科的社会科学属性。其次是以科学思维的教学形式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需要将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多维度研究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工商管理知识与商业伦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工商管理从业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标准。

(二)坚持课程思政体系系统化与教学过程协同化相统一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实施要坚持系统化和协同化的统一,遵照课程改革的一般规律,用系统思维把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化,把教学过程协同化。一是需要做好课程规划,明确开设课程及课程标准,理清课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还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与工商管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学科间交叉融合已成为专业建设的新要求,工商经营管理人才也需要人文类课程的涵养,要通过观念互启、方法互用、精神互融等方式,将知识、情感和价值观一体化,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二是工管类专业的课程思政需要将爱国主义、本土情怀、国际视野、商业伦理、职业道德、科学人文素养体现在培养方案中,贯穿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教学环节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度有效融合和协同运作。

(三)坚持面向国家需求与服务企业实践相统一

工商管理学科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决定其课程思政实施要坚持面向国家需求与企业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国家需求指的是需求牵引的科学问题研究,重在基础性、科学问题依据和研究成果。服务企业指工商管理学科如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重应用性。随着数字经济的提出和企业市场主体的增加,企业家主要关注工业管理理论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实践的错位问题,如管理理论重构、AI能否替代人工,数字技术背景下企业组织建设、企业高效运转等。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要以专业特色课程为载体,把专业发展历程和典型案例故事等融入具体教学内容里,聚焦理论与实践、科学研究范式、中国管理理论构建等主题,通过对比中西方间该学科专业发展的异同,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趋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扩展学生的本土视野,以更好地服务工商管理战略国家需求和企业发展实践要求。

二、挖掘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核心元素,实现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思政不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看成是两个独立的课程进行学习,而是要把它看成新的教学理念,将需要厚植、塑造品德、符合专业的核心元素融入专业教学。

(一)爱国情怀教育

爱国主义是每个人都要终身接受教育的必修课,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首先要融入爱国情怀。尽管现代工商管理知识基本来源都是西方国家,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借鉴学习西方和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市场经济运行、企业治理、国际贸易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工商管理人才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突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发展史也是爱国主义的精神史。要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工商管理基本知识和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使学生認识到中国与西方国家间存在的优势和差别,还要吸收中国自古以来经世济民的经济管理思想文化,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分析国家战略要求下的使命担当,激发学生的爱国报国强国热情。

(二)企业家精神教育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自身具有的不同于非企业家的特质总和,主要指冒险和创新。这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一直受到持续关注,对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家精神发挥的制度环境已经形成。新阶段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外部又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都需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要以此为融合点,通过对资源配置、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经济增长等问题的分析,激发学生探讨创新在以上问题上的表现,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企业家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打破旧均衡、实现新均衡上的价值及表现的认识,将专业知识和企业家精神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养成冒险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诚信法制教育

诚信与法制规范和指引人的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准则。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类企业的诚实守信经营、个人信用培育可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要进一步融入诚信法制教育,以国内优秀诚信企业案例为切入点,学习因讲究诚信而拓展市场减少交易费用的发展模式,通过讨论当下企业失信所产生的社会性问题,明确诚信与法制对企业、个人发展的重要价值,要通过企业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讲求信誉和追求法治经济的做事、做人准则。

(四)职业道德教育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一些企业唯利是图,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应遵守道德规范和实际上不讲道德经营的高度分裂,出现了产品欺骗宣传、假冒伪劣产品、克扣员工薪水、商业贿赂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侧重学生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很少涉及对企业管理道德的教育,鉴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科学性、实践性,课程思政要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引入优秀企业管理道德的个人事迹,学习领会优秀企业家身上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通过顶岗实训、社会公益等活动,深化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在未来的工作生涯中能够坚守职业道德,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三、抓好工商管理类课程建设重点,筑牢专业课程思政运行基础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全课程育人,根本在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要求,要以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要素为切入点,抓好落实。

(一)课程资源的综合化建设是途径

课程资源的综合化在于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随着工商业发展对人才职能结构的不断变化,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的重点表现为,拓宽专业口径以增强学生工作适应力、扩大选修课比例以服务学生个性发展、加强人文课程以完善学生人格,增强国际课程以培养学生国际意识。这些既是课程建设重点也是课程育人目标实现的新要求,需要工管学科专业间相互渗透,突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将相近学科知识内容重新组合,形成新课程体系,扩大学生视野。在新课程体系形成的同时,还要合理安排课程总学时,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机会,增加自主学习课程和职业实践课程学时比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加强能力培养。国际课程开设是我国加入WTO 后的必然趋势,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化能力,但要注意处理好与本土化课程的关系,培养国际意识的同时要通过本土课程、特色课程等培养学生民族意识。注重人文课程,可以改变课程结构的功利化导向,而加强学生作为“人”所具备的素质培养,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人格品质同步提升,形成学生完美人格,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学科科学化与人文化的协调发展。而对于专业任课教师则要鼓励支持对课程资源综合化利用,提升思政育人意识。最终在理论知识讲授、专业实习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的循序渐进融合中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二)课程教学过程完整性是重点

课程教学过程的完整是由教与学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构成,其发展动力主要是教师提出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包括传授性学习(教)与研究性学习环节(学)两个基本要素,体现了课程教学本身和学生发展的关系,完整的课程教学旨在促进人开发潜能[3]。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基本单元环节,还要追求人自己的个性发展,需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与学的统一要求学生从知识学习过程跃迁到科学真知的认识过程上,达到全面发展人的目标,这也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要义所在。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有效发挥集中表现在课程教学过程完整性中,在人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上存在一致性。课程教学过程完整也是人精神价值发展体现,包括知识传授,还包括知识获得,而知识获得需要亲自实践。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思政需要安排好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自觉从事工商职业和开展创造性劳动,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把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基本建设方向,推进专业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

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建设,对专业课程思政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需要从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内容构建和教学方式改革等教学基本方向深入推进。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是基础

人才培养定位指引形成人才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课程思政实施本质是学科特殊性和教育一般性的有机融合。即围绕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下,工商管理类专业需要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建国70多年来,工商管理学科在学科科学化、实践化和国际化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新时代工管学科专业内外环境都发生变化,这就导致其人才培养需要重新定位以满足专业教育新要求,让工商管理成为有责任的科学,服务社会。培养定位不同,课程教学过程则有所区别,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具体指向就产生差别,所以专业培养定位是课程思政教学所要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定位要增强管理实践,突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课程思政设计上要以国家社会需求和服务企业为目标,教學过程要注重知识点讲解与我国社会工商业现实讨论相结合。

(二)分类构建教学内容是核心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是课堂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要将课程思政这一教学思维方式与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密切结合,坚持以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为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引导,帮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鼓励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教会学生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工商管理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热点商业问题。比如在认识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论述时,首先是资本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其次是资本在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劳动力成为商品时,货币和生产资料被当作手段才转化为资本。最后是资本以制度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形式推动社会生产。多个角度地挖掘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在遵循学科知识科学化与商业伦理相统一、课程思政体系化和面向国家需求与服务企业实践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工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分类制定,运用专业术语来涵养爱国情怀、社会责任、诚信经营、科学人文精神、职业道德等[4]。分类制定教学内容可以解决实际中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间的重复内容和更好与社会热点工商业问题相结合,也可对一些重要命题进行深层次讲授。可通过华为事件理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的本质及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真实原因,使学生能够从专业角度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丰富意蕴。

(三)创新教学方式是关键

教学方式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创新教学方式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关键。专业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间的有机融合,就是需要两类知识无缝衔接,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免出现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间的生搬硬套,拉大课程与学生距离。首先要按照理论与实践结合,讲授与启发相结合的原则;其次要在系统讲授工商管理知识的同时,注意实践教学环节。虽然工商管理专业属于文科范围,但其包含着一系列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内容,不仅要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将技术性很强的理论应用到具体问题解决,需要通过实践环节不断转化。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重塑课程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以靠近学生生活为主,积极融合知识,进行工商管理专业案例选取,以典型案例为突破口,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动态自然融合。以课程思政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并组织案例引导教学,让学生明白课程思政的价值。利用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突破专业理论课程和分科课程的课程结构缺陷,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组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研究性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和交流能力提高。

五、改革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方法,建设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

开展课程思政不仅需要任课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和各院系的大力合作。这就要求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及任课教师之间要分工明确、职责清楚,通过强化师资配备、提升教师职业水平、完善绩效评价,促进各自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在实践中推进配套机制工作,在制度实施中确保各项工作统筹衔接。

(一)加强课程思政统一领导机制建设

课程思政实施需要加强统一领导,强化学院党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领导要勤于组织,管理人员要善于协调,任课教师要乐意参与,在思政课程建设常态化的同时,要不定期地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专项检查,以便督促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专业课程思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落实党委的领导主体责任,可成立有二级学院党政领导、办公室主任、系主任和教学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意见》,形成党委领导、系部落实、任课教师参与的运行机制,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思政化转变。

(二)加强课程思政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建设

课程思政经费的投入可以满足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的需要。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学校和二级学院应为课程思政提供物质保障。学校要贯彻中央文件精神,落实课程思政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立项支持,评选课程思政优秀课、示范课,并予以奖励。学院应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在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安排上给予支持,从而保证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课程思政绩效评价机制建设

绩效评价机制设置目的在于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评测学生知识学习程度和获得能力水平。应建立政治性和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形成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政治要求和社会科学属性,以商业发展和以人为本为课程思政着力点,侧重评测学生的未来工作潜力。在评价维度设置上,以专业学习主动性、专业知识获取完整性和体验性,以及学习中的合作性等方面为主要内容来体现,使学生在学中做、学中悟,提升各种能力[5]。同时,在评价中还要注意引导任课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予以额外工作量加以补贴,鼓励课程团队建设和支持课程思政研究,以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保障课程思政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5):90-92.

[2]徐兴华,胡大平.推进课程思政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21(05):60-64.

[3]张建林.大学本科教学过程完整性与研究性学习[J].高等教育研究,2005(02):73-77.

[4]陈志勇,叶桦畅,张笑钦.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核心元素、基本原则与实施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21(04):34-38+65.

[5]明平芳.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54-55+60.

责任编辑  宋  猛

作者简介:张强,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杨忠泰,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放、融合、多元的地方院校创新创业三阶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与实践”(项目编号:19BY116)、“新商科背景下‘专业—产业双链融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1BY144);宝鸡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 20JGYB1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