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蕴涵

2023-05-30朱宏强聂小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朱宏强 聂小雄

[摘要]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进程中孕育的精神品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出新的丰富蕴涵。回顾新时代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论述,是指导我们深刻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宝库。历史主动精神作为源于历史、面向现实的关键力量,蕴含着传承并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担当精神、敢于直面风险和考验的斗争精神、遵循经验和规律的创造精神。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能够有力激发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强化人民身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意识,凝聚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共识。赓续历史主动精神展现出现实必要性,必须着力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觀确立强化中、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赓续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时代蕴涵

[中图分类号]  D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23)02-0014-05

Time Implications of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of the CPC

ZHU Hong-qiang1,2,NIE Xiao-xiong2

(1.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100876,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875, China)

Abstract: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is the spiritual character nurtured by the CPC in the great process of leading the peoples revolutionary construction and reform,it shows new rich implications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viewing the decade of the new era, Xi Jinping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mportant expositions on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which is a treasure house for guiding us to deeply grasp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As a key force originating from history and facing reality,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contains the spirit of inheriting and sticking to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mission of the CPC, the spirit of fighting to face risks and tests, and the spirit of creativity to follow experience and laws. Carrying out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has an important value of the times. It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peoples spiritual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great caus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strengthen the people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s history creators, and gather the ideological consensus that the people love the CPC, the country, and  socialism.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and carry forward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history study and education, and in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PC;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time implications

历史主动精神既是百年党史和人民实践孕育的伟大精神,也是激励党和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再次强调了要在精神意志上增强历史主动。回顾新时代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历史主动精神”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指导我们理解、认同和赓续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宝库。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发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的思想蕴涵,对于深化历史主动精神的学理阐释,进而发挥其对党和人民的精神激励作用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一 深刻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厚底蕴

历史主动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积累了丰富蕴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回顾新时代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多维、全面地阐发了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厚底蕴。历史主动精神作为源于历史、面向现实的关键力量,蕴含着传承并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担当精神、敢于直面风险和考验的斗争精神、遵循经验和规律的创造精神。

(一)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担当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是铭记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传承并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2]这既强调了历史主动精神养成的前提基础,也指明了历史主动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建立在对党团结带领人民百年奋斗史的学习把握上。主动内源于认同,只有在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基础上,认同党的坚强领导和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才能更加主动地传承和接续党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自觉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此,学习认同党团结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史是历史主动精神养成的前提基础。另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表现为不忘初心、主动承担历史使命的担当精神。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坚守不变、贯穿始终的是党的初心和使命;面向未来,中国梦终将在党领导人民的接续奋斗中实现;着眼现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15主动外显于实践,站在历史与未来的现实交汇点上,我们要以“舍我其谁、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传承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努力奋斗中着力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现实。因此,担当精神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强大精神力量,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实践,彰显出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厚底蕴。

(二)直面风险和考验的斗争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是敢于直面风险和考验,积极应对、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乘势而上、砥砺前行,时刻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走好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4]这深刻指明了斗争作为应对风险考验、实现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体现。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风险考验,迫切需要我们在斗争中把握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5]面对“两个大局”中蕴含的风险考验,我们只有以坚定的斗争决心、无畏的斗争勇气、不懈的斗争毅力,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才能在防范和化解风险考验、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斗争精神作为主体意志层面的集中表达,是深刻稳定的理性认识,给予我们坚决斗争的信念和信心,激励我们自觉积累斗争经验、学习掌握斗争策略、练就夯实斗争本领,指导我们的斗争行动实践,发挥积极应对风险、有效战胜考验、自觉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撑作用。因此,斗争精神作为积极应对风险考验、迎难而上赢得主动的关键力量,是历史主动精神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彰显出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厚底蕴。

(三)遵循经验和规律的创造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是遵循经验和规律,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创造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6]62这强调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着力开展好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百年党史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其中蕴含的丰富实践经验和历史发展规律性认识有待我们深入发掘和总结,是我们需要汲取的关键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历史发展规律性认识,作为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指导新时代实践创新创造的重要思想资源,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遵循历史经验和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围绕现实国情和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从而更好地调动党和人民主体活力,创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辉煌。“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1]因此,创造精神作为继往开来的发展力量,支撑党和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彰显出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厚底蕴。

二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丰厚底蕴的深刻把握中,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价值也逐步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历史主动精神是支撑人、鼓舞人、凝聚人的主体力量,能够有力激发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强化人民身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意识,凝聚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共识。

(一)以历史主动精神激发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

历史主动精神有力激发人民群众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7]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一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主动担当历史使命、勇于开辟未来的精神品质,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能够激发人民投身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3人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主体,是民族复兴伟业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是全体人民共同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8]9这表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需要一代代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懈奋斗。历史主动精神作为源于民族复兴伟业生动实践中的精神力量,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历史规律的把握。人民群众通过学习历史、尊重历史,进而把对历史的直观感受深化凝聚成系统理性的认识,为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动力激发奠定基础。同时,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一种充分发挥主体自觉能动性的意志品质,能够有效调动主体在全面、准确、深入厘清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的基础上,深化对当前历史交汇点的把握,明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进而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人民在复兴伟业征程中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主动破题提供力量。

(二)以历史主动精神强化人民身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意识

历史主动精神有力强化人民群众身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工人阶级、广大文艺工作者、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等主体的历史主动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强调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时明确指出,“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9]这点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内在关联,丰富了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意蕴。唯物史观肯定和确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10]254然而,为发挥历史创造者的关键力量,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需要激发和提升,历史主动精神在其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历史主动精神从内涵上包含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与风险考验的斗争、循经验规律的创造,强调人民群众立足历史、面向未来、着眼现实,积极自觉参与社会实践、推动历史发展。焕发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能够激发人民群众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勇于担当、敢于斗争、乐于创造中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广大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下,“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6]27因此,历史主动精神作为内在的积极力量,为人民群众强化身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以历史主动精神凝聚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共识

历史主动精神有效凝聚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10-11这指明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党史是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而植根百年党史的历史主动精神,能够引导人们在全面、系统、深入地梳理把握中國共产党诞生以来100多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国家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进而有效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衷心认可。同时,历史主动精神能帮助人民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正确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1]7要“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12]历史主动精神作为源于百年党史、聚焦发展实践的精神力量,强调对历史规律的遵循、历史经验的把握,能够帮助人们在历史回顾梳理中深刻认识到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密不可分,进而更好厘清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及其辩证统一,有益于凝聚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共识。

三赓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进路

历史主动精神是激励人民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现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主动精神的赓续和发扬。聚焦实践进路,必须着力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强化中、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赓续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一)植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确立强化

历史主动精神在人民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确立强化中赓续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2这指明了唯物史观不仅是党史学习的指导思想,也是在此基础上培育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法宝。我们确立、强化和运用唯物史观,能够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和实践成就的基础上坚定信心、增强底气、牢记初心使命,从而提升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正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而要确立强化唯物史观,首先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认同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3]26我们在经典的阅读和体悟中,领会唯物史观的生成背景、思想精华和科学价值,感受唯物史观蕴含的坚定信仰、崇高理想和实践精神,从而强化自身在历史潮流中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主动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同时,我们在唯物史观的实际运用中激发历史主动精神。确立强化唯物史观的最好方法在于践行与运用,我们坚持用唯物史观的理念观点和思路方法认识百年党史,剖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论证社会主义道路于中国发展的必然性、正确性和优越性,在认识和遵循历史规律、认同和传承伟大事业中强化历史主动精神。

(二)依托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历史主动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中赓续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14]2这指明了百年党史作为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蕴含着无比珍贵的政治营养和精神瑰宝,是培育历史主动精神的宝贵资源。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能深度重温这部伟大历史,切实领悟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人民情怀,从而在有效把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14]9的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在主动担当、积极进取中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14]13这指导我们在深入开展并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着力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进而切实增强主体能动作用,在实践担当中把握历史主动。通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們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发挥主体能动、践行使命担当过程中持续强化历史主动精神。

(三)融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历史主动精神在人民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赓续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并准备为之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5]这指明了党团结带领人民投身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发扬并践行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路径。聚焦本质,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主体意识层面的思想观念,必然在主体实践中生成和强化,正如马克思强调的,“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16]922着眼来源,历史主动精神植根于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也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赓续发扬。因此,必须关注和重视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养成,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我们在历史经验和规律的实践确证中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在将历史经验和规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我们通过现实的发展进步验证历史经验和规律的正确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地辩证分析、辩证认识、辩证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一系列基本问题,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17]7这是遵循历史经验和规律的伟大实践,能够极大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激励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价值实现中增强历史主动精神。我们在参与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实践过程中,现实的发展成效将带来切实的获得感和价值实现感,这种精神满足能够进一步激发自身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而在良性循环中持续增强历史主动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习近平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 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 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N].人民日报,2021-06-19(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N].人民日报,2022-03-01(1).

[5]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1).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习近平.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J].求是,2021(17).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9]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2).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2]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 统一思想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N].人民日报,2019-04-18(1).

[1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5]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1-01(2).

[1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冯刚,张晓平,苏洁.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DOI:10.16339/j.cnki.hdxbskb.2023.02.003

[收稿日期] 2022-12-28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BEA220040)

[作者简介] 朱宏强(1995—),男,浙江台州人,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