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DEA模型下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绩效测评及提升策略
2023-05-30许理华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超DEA模型分析法与Deap2.1软件,对2018—2019年广西10个地市部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投入与产出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分析广西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绩效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在制度建设上强化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设计、在项目建设上优化技术指标的投入与产出成果、在利益平衡点上寻求校企互利共赢的最佳结合点等提升校企合作项目绩效的策略。
【关键词】超DEA模型 校企合作 绩效测评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5-0004-06
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就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大势。但是,从目前校企合作项目的绩效来看,广西部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仍然存在合作效率低、投入与产出效值不平衡、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广西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有效性不高,校企合作有待深化。为此,笔者使用超DEA模型对当前广西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绩效进行调研和测评,指出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索提升项目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超DEA模型下校企合作项目绩效测评框架的构建
(一)校企合作绩效测评中超DEA模型的内涵
DEA,全称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即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运筹学、管理科学与数理经济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领域。它是一种以多项投入指标和多项产出指标为分析对象,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具有可比性的同类型单位进行有效性测评的数量分析方法。DEA方法及其模型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查恩斯(A.Charnes)和库伯(W.W.Cooper)在1978年提出,至今已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的绩效评估。超DEA模型即超效率DEA模型,是DEA模型进一步演化、升级的新模型。根据超DEA模型分析原理,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绩效进行测评,就是把职业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单元,运用超DEA模型对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进行比较,通过评价二者的相对效率,分析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与产出在绝对和相对数量上的优势和缺陷,指出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与产出综合效率值及影响其效率值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校企合作的策略。
(二)校企合作项目绩效测评超DEA模型的六个维度
超DEA模型下的校企合作项目绩效测评主要是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产出,共六个维度30个指标进行对比测量,其中有些指标是定性指标,即数据获取受主观意识影响且初始值无法量化的指标。本文主要采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取各个评价指标的量化值,然后通过评分组专家打分得到校企合作绩效测评体系的一级指标要素B1、B2、B3、B4及其判断矩阵(如图1所示)。
在具体分析中,笔者用和积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首先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元素做归一化处理,确定其元素的一般项为[b′ij=bij∑bij];然后将每一列经归一化处理后的判断矩阵按行进行相加,得到向量[Wi=∑b′ij];接着对向量[W=Wi]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W′i=Wi∑Wi],并得到新的向量[W=Wi′],新的向量即特征根,也就是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i=1nAWinWi=1n][i=1nj=1nbijWjWj],并引入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随机一致性指标RI(RI值可通过查表取得)和一致性比率[CR=CIRI],若[CR≤0.1],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通过检验,权重系数可信,否则权重系数不可信。
然后,笔者通过搜集、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情况,构建了“基于超DEA模型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绩效测评框架”(如图2所示),就当前广西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有效性进行调研和测评,指出影响项目效能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办法。
二、超DEA模型下广西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绩效的测评
(一)超DEA数据的调研与处理
为了获取更科学、更全面的当前广西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项目的相关数据,笔者主要将人力资源投入、项目经费投入、其他物质投入作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投入要素,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作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产出要素,然后从《广西统计年鉴(2018—2019年)》和各职业学校信息公开网站获取上述要素的数据。
在测评过程中,笔者首先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即标准化处理),然后使用超DEA模型对有限的多投入、多产出系统进行绩效测评,目的是客观评判不同类型、模式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绩效状况。同时,考虑到指标量纲的不同,笔者对各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为了客观反映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绩效的长期变化趋势,笔者对广西10个地级市部分职業学校2018年、2019年的投入与产出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得出这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与产出绩效的平均数据(如表1所示)。表中的数据是对10个地级市部分职业学校的相关数据做[yi,j=xi,jmax(xj)×100]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的DEA数据。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不同地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在投入与产出上各有优势。就投入情况而言,A市作为广西首府在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具有较大优势,相比较而言B市则更加重视实训设备的投入、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从产出情况来看,衡量某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效率最重要的产出指标是毕业生“双证”获取率和就业率,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10个地市的这两个指标都接近百分之百。
(二)超DEA数据的实证计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1.第一阶段:传统DEA的实证结果
笔者运用Deap2.1软件对广西10个地级市部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效率进行了实证计算。根据超DEA模型的运算原理,由于“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因此综合效率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反映的是结构和规模两方面的效率情况,若效率值为1即表示DEA数据有效。同时,笔者还对2018—2019年广西部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效率进行了测算(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0.99和0.88,纯技术效率值比较接近1。因此可知,对综合效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则不明显。其中,纯技术效率主要用于衡量在假设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被评价的决策单元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体现的是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与产出结构是否符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总体要求,若纯技术效率值为1,即表示校企合作投入与产出的结构合理。
另外,由表2中校企合作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值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外在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广西部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平均技术效率为0.88,纯技术效率为0.99,规模效率为0.88。由此可知,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广西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2.第二阶段:各指标对超DEA效率的影响分析
在本次研究所选取的三种投入、三种产出指标中,哪一项指标对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与产出效率影响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通过投入或产出的不同组合方案测算各项指标对项目效率的影响程度。由于投入、产出的组合方案较多,笔者选取了单一指标的组合方案进行比较,然后利用Deap2.1软件计算出历年超DEA效率的均值,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校企合作项目人员和合作课程建设成果两个因素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投入与产出效率影响较大,可见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校企合作项目技术效率低的重要因素。
三、广西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绩效状况及存在问题
笔者根据广西10个地级市部分职业学校2018—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超DEA模型对这些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与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广西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项目存在表面化、流于形式的问题
目前,广西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仍停留在企业接收学校学生实习的层面,科研项目、设备和人员等资源的共享程度低。其中,更有部分学校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实训教学资源紧缺问题或降低教学成本的一种方式,学生在企业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未能真正投入企业生产实践一线学到真正的技术。根据上述实证计算可以看出,从2018—2019年广西B市、G市、J市等地的多所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与产出效率值偏低,且技术效率值都大于规模效率值。另外,当前广西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形式以顶岗实习为主,占比为42.00%,订单培养的占比为12.00%,信息交流的占比为21.00%,技术合作的占比为11.00%,合作研发的占比为4.00%,其他形式的占比为10.00%。可見,企业和职业学校更倾向于选择顶岗实习、信息交流等比较简单、层次较浅的合作形式,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深度不够。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一是校方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深,往往只是出于办学需求才与企业合作,目的是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与生产场所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研发资源等几乎空白;二是企业方只是希望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试点班人才培养等方式解决生产一线员工不足的问题,没有很强的意愿与校方进行技术交流、文化共建、合作授课等深度融合,因此在项目绩效前期测评中出现技术效率低的问题;三是由于学校教师比较擅长理论知识讲解,但缺乏专业技术、行业企业一线实践经验,导致技术合作、资源共享与技术开发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难以实现。
(二)校企双方未建立利益互惠长效机制,合作动力不足
一是从政府层面来看,虽然目前已出台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但较少涉及校企合作的安排部署。本次调研便反映出政府在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后继乏力的问题,在财政激励和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未能予以足够的支持,导致校企双方合作动力不足。二是从职业学校角度来看,校方尚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要是想利用企业与社会资源促进本校专业建设、办学条件改善、实习生分流。因此,校方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没能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没能重视行业企业最新科研动向与技术成果,更未建立起政府、企业与校方等多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制,从而导致校企合作项目的效果较差,如广西多所职业学校的项目效率值连续两年为无效。三是从企业方面来看,很多企业虽然与职业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由于企业在合作中缺少效益的提升与回报,因此也没有太大的动力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综合上述情况来看,广西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还面临不少阻碍,亟待破局。
(三)校企合作项目技术效率值较低
当前广西部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存在项目内部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成果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投入与产出的技术效率均低的问题,不仅严重挫伤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业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从数据分析来看,对广西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与产出效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技术效率。因此,校企双方都应充分意识到,在校企合作项目绩效测评中“师资有效投入、合作课程建设成果、学生获奖率”等技术效率因素,是提升校企合作项目效能的重要方面。
四、提升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效率的策略
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基于超DEA模型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绩效测评,有利于发挥校企合作主体在提高校企合作项目绩效方面的能动作用。如何在长时间内确保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与产出的综合效率值处于有效状态,提高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绩效,是政策制定者和学界应该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促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效率的提升,促使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能够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在制度建设上强化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设计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及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长效、高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能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实现过程共管共赢,并不断进行自我调节,提升自身实力,为校企合作协调、有序和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因此,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是政府、学校与企业的共同责任。
一是政府层面。各地政府可以建立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的机制,着力细化本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以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制订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等具体有效的制度,使机制建设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关于激励机制的建立,政府应构建大职业教育系统观,把职业教育发展融入社会发展大系统,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政府应积极挖掘校企合作动力源、研制具有激励性质的宏观政策,为校企合作提供框架性指导。如,政府可以给予企业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可以给予学校一定的自主权,让学校能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参与企业的经营与技术研发,并对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地方政府也可以出台具有实践操作性的微观政策,为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参与地方产业发展,全面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从而有效增强校企双方的活力与动力,提高校企合作效能。另外,政府还可以对校企合作成效进行星级评定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检验,可在财政拨款上对获得星级的职业学校倾斜。关于保障机制的建立,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包括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资机制、合理安排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出比例及不断增加地方非政府投资比例。关于监督机制的建立,政府应积极介入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建设,建立各级校企合作监督管理机构,同时介入校企合作督查和评价机制建设,让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透明化和公开化。政府通过出台健全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等有效制度,构建三种机制互为制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管理体系,为校企合作提供长效、高效的制度保障,才能产生巨大的校企合作效能。
二是学校层面。各职业学校要构建相应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关于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学校可通过制订详细的实践教学体系,严格审核校外实践基地的立项,规范基地管理,并定期考核每个基地项目的运行成效。学校应制订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鼓励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对能积极参与企业产品技术研发、校企文化建设、职业技能比赛并获奖的教师与学生给予奖金、职称晋升与学分兑换等方面的激励。关于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学校要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校企合作项目绩效考评体系,把涉及项目人力、财力、物力等三方面的投入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方面的产出,共六个维度30个指标纳入绩效评价超DEA模型,构建一套系统科学、全面客观、方便可行、定量分析的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指标,确保校企合作项目的效能测评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同时,在科学、合理地评估每个校企合作项目效能的基础上,职业学校应遵循“优胜劣汰”原则,筛选出得分高、表现好的优质企业和优质学校,对优质企业给予更多政策实惠,对优质学校则提供更多優质资源,使校企双方都能获得合作红利,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是行业、企业层面。社会各行业、企业应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主动与学校共同制订校企合作互惠共赢机制与全程化跟踪服务管理机制。具体来说,一是企业可以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培训方案,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与学校共同培养符合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二是企业制订校企合作专项跟踪服务制度,定期派专业人员到学校为教师与学生进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培训和能力认证;三是企业可以制订相关的设备共享机制,向学校提供教学所需的设施设备,满足学校的专业教学需求;四是企业对因在外开展校企合作而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对前期无法创造效益但有实质性研究成果的员工也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二)在项目建设上优化技术指标的投入与产出成果
有效的师资建设投入、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成果、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成效等都属于校企合作项目的重要内容,是项目绩效测评的关键性技术指标。在校企合作资源投入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优化校企合作技术指标的投入与产出,才能有效实现校企合作建设成果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对接,使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转真正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一方面,学校要增加有效的师资建设投入,提高项目人员投入的有效值。据本次研究的前期调研测评结果来看,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师资建设方面的有效投入对校企合作项目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影响较大,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人员投入少的主要原因是能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具有较高技能操作水平的教师太少。因此,各职业学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行业前沿知识与娴熟技能的高素质教师,这也是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学校提升项目人员投入有效值的关键措施。另一方面,学校要丰富课程建设的产出成果,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在项目绩效测评指标中,产出成果技术指标的主要内容涉及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建设的成果,如合作开发的课程数、合作修订或制订的课程标准数、合作编写的教材数等。提高合作课程建设项目产出成果的效率值,是提升校企合作项目技术效率值的重要路径。
(三)在利益平衡点上寻求校企互利共赢的最佳结合点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行为,从利益分配论的角度看,合作关系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校企合作的主体参与者应积极寻求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的最佳结合点,也就是校企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包括校企双方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平等互惠等内容。
一是互通有无。互通有无就是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互助与共享,企业可以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给学校提供教学所需的技术资源,学校则可以依靠自身的理论与师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员工的培训服务。例如,企业可以借助自身的科技研究优势与行业咨询功能,为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前沿行业资讯;学校教师可以为企业提供文化建设指导和职工理论培训,为企业的文化发展提供专业师资支持。
二是共建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与加强信息的交流,做到优势互补。例如,企业可以对学校教师进行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培训,学校教师则可以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心理、文化建设、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企业可以与学校共同设计产品、共同制订产品营销方案,引进校企股份制合作机制、实训室进企业、车间进校园等深度融合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同时,企业和学校要共同制订适用于创客教育模式的顶岗实习配套管理制度,推动校企双方特色项目的打造,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的错位发展。
三是积极寻求利益共赢。要想校企合作真正落地,就要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尤其是利益的实现和补偿等问题。利益共赢不是简单地对商业利润进行平均分配或机械切割,而应是各取所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获得可观商业利润的同时,可以提升本企业的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的文化品质和声誉等。对学校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实现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建设“双师型”队伍,建立企业化的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即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另外,可以充分考虑企业与学校共同签订办学协议,创办二级产业学院或人才培养试点班,既可以增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又可以减少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冲突,有利于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校企合作项目运行科学、投入与产出效能高,能极大地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之,在保障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提升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效率的相关策略,促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科学、持续、快速发展已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徐雨森,蒋杰.基于界面管理视角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机理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校企合作研究院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8).
[2]李詠侠,胡振华.基于校企联盟的中小硬质合金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12).
[3]劉兴凤,周天松.高等职业教育战略联盟的形成动机与特征及构建对策[J].职教论坛,2017(9).
[4]吴建新,欧阳河.政府有效介入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7(10).
[5]黎育宁.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商论,2016(1).
[6]邱金平.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指标评析[J].科教文汇,2016(15).
[7]余红.层次分析法在构建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模型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8(17).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超DEA模型下的中职校企合作绩效测评实证研究”(GXZZJG2020A019,主持人许理华)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理华(1980— ),广西南宁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管理。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