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小学“融汇3D·1+1”课后服务模式初探

2023-05-30王培伟

新教育·综合 2023年4期
关键词:融汇活动学校

王培伟

【摘要】通过明确课后服务的育人指向,分解了课后服务的时间安排和内容架构,将一周的课后服务分为“基础服务”和“特色服务”两种方式。嫁接“3D·1+1”这一概念,从“多角度思虑,找准课后服务切入点、多维度变换,明晰课后服务着力点、多立面保障,稳固课后服务生长点”三个方面建构了适合小学生的课后服务模式。

【关键词】课后服务;3D·1+1;活动模式

作为乡镇农村学校,有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等劣势,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真正发挥“5+2”的服务功能是极大考验。经多次讨论和实践探索,本校提炼出乡镇农村学校小学“融汇3D·1+1”课后服务模式。

一、“融汇3D·1+1”内涵理解

1.“融汇教育”的观点

(1)“融”本义指“用鬲(li)烹饪食物,炊气上升,使食物熟透”,“融汇”模式中的“融”,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依据永兴中兴小学办学理念,不断融合各类教育目标。 “汇”本义为“盛器”,引申义为“积聚、收集”,在这里是指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夯实基础到激发兴趣、培养乐趣,再到激励志趣的过程和结果。

(2)“融汇”为“融合、汇聚”之义,蕴含了单一与多元的融汇、知识与实践的融汇、身体与心理的融汇、学习与创新的融汇、校内与校外的融汇,体现方向性、动态性、活动性和整体性。

2.“融汇3D·1+1”模式概念的界定

“融汇3D·1+1”模式的“D”是英文“dynamic”的第一个字母,是指“动态的、活跃的、充满活力的”意思。

“融汇3D·1+1”模式是指依据农村小学(本校)的办学理念,将地方文化底蕴融合于“5+2”课后托管服务;5天当中前3天的每一天有1小时为“走班选课活动”特色托管服务,另1小时为基础托管服务;后2天的每一天有1小时为“非走班主题活动”(大阅读活动或大实践活动)特色托管服务,另1小时为基础托管服务。

二、“融汇3D·1+1”实践探究

1.多角度了解,找准课后服务切入点

(1)了解学生的“真需求”。为让“5+2”的课后服务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拟决定以交互思维与行动研究理论为基础,构建“以被调研者为中心”的多维交互问卷模式,开展关于课后服务问卷调查表、课后服务选课等调查,从学生具备的特长来看,75%的学生参加过课外兴趣班,以画画、舞蹈、英语和围棋居多。多项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为课后服务主题和内容的设置提供了参考;在“你希望学校开设哪些课后服务项目”问卷调查中,70%的家长对“体能类、艺术类、语言类、思维类”四类活动表示都有需求。

(2)盘点学校的“真实际”。为做好课后服务,学校对科任老师进行了座谈,教师填写了《课后服务意向书》和《课程设计规划表》,关于“你愿意参加课后服务吗?”有80%的教师表示乐意;关于“根据学生需求,学校会更改你的授课课程项目,你同意吗?”有68.2%的老师表示支持,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中,选择自己擅长的课程项目。在家长问卷中,关于“如果条件允许,请你来学校给孩子们授课,你愿意吗?”这一问卷中,有60%的家长表示支持及全力配合。在规划前期,学校团队温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致兴教育”,解读了“致兴教育”的实施路径,增加了小学课后服务的“致兴教育”要义,提出“让孩子享受+2时段的快乐,点燃兴趣的同时,实现自由的生长”的服务理念。

(3)精心设计“5+2”服务项目。

根据学生需求和家长的预期要求,遵循“自愿选报”的原则,进行“5+2”课后服务活动的设计。如何安排每周的“5”天托管,如何推进每天的“2”小时,基于学校实际和农村学生特点,初步设计为“融汇3D·1+1”模式:“融汇3D·1+1”模式结构图(如图1)“融汇3D·1+1”模式遵循服务学生的原则,将实现课后服务的使命,即为儿童聪慧和高尚的人生奠基。围绕学校“阳光品质,未来视野”的教育目标,细化为“健康、阳光、乐学”三个维度的子目标以及学生发展素养“七个一”的具体细化小目标。

2.多维度融合,明晰课后服务着力点

(1)横向融汇,扩容课后服务的动态活动。①走班选课“3”的变动。每周课后服务有3天的走班选课活动,走班的人数、班级、活动内容、师资配备、时间安排和后勤保障等整体规划,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自我选择和师生双向选择中达到学习兴趣点与学习点的不断增量。为体现学生的适应性,认知的多元性,以及发展的变化性,在设计“3”这个选班的内容时,力求做到三个动态服务:每周选班的项目有调整;活动目标的设计要渐进;每人走班的过程可选择。

②主题活动“D”的联动。除了“3”天的走班选课活动,“融汇3·D”把剩下的两天活动确定为非走班的主题活动,设计了“dynamic”动态项目,主要从“阅读起航”和“综艺天地”两方面入手,设计总体活动规划。

③知识闯关“1”的行动。每天的+2时段的托管服务,其中1小时是走班选课或非走班主题活动,另1时为知识闯关。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闯关作业。学生依据个人学习情况,搭设年级学生学科作業闯关擂台,建立不同层次学生作业闯关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纵向融汇,探索课后服务“1+1”学路。课后服务“+2时段”如何实施,对学校来讲,是重点也是难点,且乡镇农村学校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弱,难以保持长久的高度注意力,所以整个“+2”时段细化为1+1的学习,即1小时知识闯关,1小时走班(前3天)或非走班(后2天),都遵循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特点,并以“动”为原点,设计动态显性的课堂模式。

①知识闯关中水平的三进阶。基于学生知识水平差异,实行分层分类作业,重点关注“潜力生”知识断层点,按照“设计联动—选择主动—过关行动”三步骤进行作业闯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做好铺垫。

②走班选课中学习的三进阶。坚持“让学生动起来”的原则,走班选课活动主要采用“问题驱动—情景调动—工具撬动”的三动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关注学情起点、开展专项活动体验难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服务指导。三大动力从整合、删减到融合,共同促进学生课后服务专项学习的真实发生。

③主题活动中能力的三进阶。主题活动一般是由班主任老师和家长来主持,所以互动性会更强,涉及面会更广,所以采用“创意灵动—公益互动—文化移动”这三进阶的方式,让孩子在更大的视域里,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提升素养。

(3)纵横联合,落实课后服务“3变”保障。学校坚持“应托尽托、不设门槛”,成立“致兴”课后服务托管中心,组建课后服务团队,建立学生托管服务档案,多层次、宽维度保障课后服务实施有序推进,“融汇”教育落地。

①人员变通不断优化。一是充分调动语数英科任教师及班级“小老师”帮扶指导参与课后服务作业闯关的学生;二是鼓励教职工发挥特长或者跨学科指导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三是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学生家长、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提供公益性服务;四是聘请文化、体育、科技、卫健等部门及科协、文联、美协、书协等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课后服务活动。

②资源变形力求多元。在确保校内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借助专家入校指导,逐步完善“过关”内容,汇编成适合不同学生的科学、有效,且针对性强的闯关作业题库。另外,利用线上家长会,广泛征集课程内容,筛选出适合学生年龄段、认知水平、兴趣特点的优质课程资源。

③时间变换长短交叉。结合学生的身心以及年龄特点,课后服务“+2时段”的时间安排会采用长短交叉的形式。知识闯关时间会适当缩短,走班或非走班时间会适当延长,或者走班、非走班课程还可以再细化开展。

3.多视角评价,明析课后服务生长点

(1)“融”七彩评价机制下的全员评价。课后服务“融汇3D·1+1”模式的架构和实施过程中,学校以“七彩阳光”评价机制为依据,设计了适合各年段学生身心特点的“七彩之星”评价模式,确保人人都能在托管服务期内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

(2)“匯”个性发展目标下的个体评价。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既要有一个总的努力目标和方向,也需要有张扬个性的个体评价方式,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发展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能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拥有人格健全,让每个学生具有宽容、平和、勇敢、乐观、自信等品质,倡导人人都是闪亮之星。

三、“融汇3D·1+1”思考展望

一是深入研究小学课后服务“基础服务”的优化策略。考虑到学生适应能力差异性以及服务的实际效果,需要进行总体规划,不断调整与优化,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增加源动力。

二是深入探究小学课后服务“特色服务”的跟踪效应。关于走班选课的“特色服务”,因为活动时间的特殊性及活动目标的阶段性,没法用数据去区分前后的对比度,所有需要对课后服务活动效果进行持续“跟踪”,累积过程性资料和数据,促进课后服务“融汇3D·1+1”模式的纵深发展。

三是辐射推广小学课后服务“融汇3D·1+1”的模式经验。将实践层面的经验进一步深化提炼,建构更完善的与实践一体化的育人模式;推广经验,扩大辐射,促进小学教育“5天”和“+2”时段课后服务期的工作能站在教学前沿的“舞台”上,有质量、有意义地持续下去,这是今后需要继续思考与探究的。

基于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提炼可供参考的“5+2”课后服务的“融汇3D·1+1”模式。明确各个课后服务项目在促进学生自主成长过程中的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建立七彩评价为核心的“七彩之星”评价体系,夯实学生知识积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黎明.“双减”政策更应成为回归教育规律的契机[J].人民教育,2021(17).

[2]胡庆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野下教师能动性概况分析[J].中小学学校管理,2021(2).

[3]楼伟民.做好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教师用心”的课后服务[J].人民教育,202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科学规划“双减”专项课题“基于课后服务的小学‘融汇3D·1+1’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202112008)

猜你喜欢

融汇活动学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融汇运用研究
曲是新格律诗继承传统和融汇当下的纽带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传统孝道与现代社会的融汇
学校推介
艺术融汇与民族屹立——盛杨先生访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