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特区史融入概论课教学研究

2023-05-30陈晓宇张克荣

经济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概论课教学

陈晓宇 张克荣

摘 要:经济特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成功运用,在概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国经济特区史既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需要。经济特区自身的发展过程和成功实践可作为概论课教学的内容,概论课教学应加入经济特区史的重要内容,以经典理论和研究成果作为支撑,达到概论课教学和育人的双重结合。

关键词:经济特区史 概论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3-188-03

一、引言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应作为亮点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中。作为一部奋斗史,它见证着大国崛起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累了宝贵的财富。笔者认为在高校开展常态化的“四史”教育,应当将经济特区史融入概论课教学。思政课教师应当以经济特区的历史事件、经济数据、宝贵经验作为教学内容,结合关于经济特区的经典论述、文献著作、影视作品和实践活动,丰富教学理论,让学生在经济特区史的学习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增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经济特区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1.增强概论课教学效果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1],“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2]这为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方向。建立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做出的重大历史决策,它为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积累了经验,推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经济特区史是党带领人民在改革过程中锻造出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决策,饱含着奋进创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将经济特区史融入概论课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概论”课与“四史”内的经济特区史结合、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导“概论”课的新视角、新内容。

2.培养青年学生正确历史观的需要。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在高校青年中的影响,一方面需要“破”而批判,另一方面需要“立”而引导。“四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理论根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中国近40年日新月异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作为改革开放史的一部分,创办经济特区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民族精神的成功实践。将经济特区史融入“概论”课,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提高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青年学生“四个自信”与历史自信。

3.高校落实“四史”专题教育的需要。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师生党员回信,希望青年学生党员结合“四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9月,中央发布《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要求开展“四史”专题教育。2021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要求以学习党史为重点,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發展史。“创办经济特区”作为要点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的第三章、《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的第七章、《改革开放简史》的第一章,说明经济特区史是“四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四史”教育离不开经济特区史,把经济特区史融入概论课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政课与“四史”教育的融合。

三、经济特区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1.经济特区建立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影响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事件。1977年11月邓小平同志到广东视察发现大量农民外逃出港,意识到政策问题是中心问题,为创办经济特区埋下了伏笔。港澳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1978年5月港澳经济考察组向中央建议把广东宝安、珠海两县改为省辖市,划为出口基地。为推动中国政局向前发展,1978年9月在结束对朝鲜的访问后,邓小平同志视察了东三省和唐山、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提出要转移工作重点,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打破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思路,为建立经济特区提供了政策导向;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正式提出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成为经济特区建设的政策依据。

经济特区发展的主要历史脉络。1979年1月广东省和交通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正式提出在宝安蛇口建立工业区[3]。1979年6月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上报中央《关于发挥广东优秀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和《关于利用侨资、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加速福建社会主义建设的请示报告》,提出兴办出口特区的设想。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将“出口特区”称为“经济特区”。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先后视察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对特区建设成就给予充分肯定。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1992年初,由于国际地缘政治的剧变,国内关于经济特区乃至改革开放的政策争论影响经济特区的发展,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拨云见日,进一步增强了对经济特区建设的信心。同年国家将经济特区模式移到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2019年深圳被单独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2.经济特区40年的主要历史成就。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出显著的成就。政治上,深圳率先在全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创新基层民主建设,村民直选村干部开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之先河。经济上,特区率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圳最早对基建体制进行创新,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招投标制度;改革价格体制,商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取消定量配给的粮票制度,放开粮油价格;变单一的固定工制改为合同工、固定工、临时工并存的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4]。文化上,1983深圳的第一所大学深圳大学建立;1993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是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进入21世纪,深圳大学城聚集了清华、北大、哈工大、中科院等国内顶尖高校的研究生院,为深圳的新兴产业形态储备了大量高精尖人才;2012年创新办学模式、走高端人才培养道路的南方科技大学建立,目前已跻身双一流高校行列。社会治理上,深圳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法治创建,加快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构建科学机制,促进社会“自治”与“共治”相融;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社会治理的精细化[5]。生态上,1997年珠海和深圳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998年,珠海获联合国“国家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0年,珠海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基地。

3.经济特区发展的宝贵历史经验。经济特区用40多年的奋斗交给国家和人民满意的答卷,也向世界展示了增速发展的经济数据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经济特区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力量。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特区始终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二是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得既平衡又充分,既要关注公平又要提高效率,发展才是硬道理。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既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又要对外开放,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四是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攻坚克难解决卡脖子难题,提高国家发展的硬实力。五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六是必须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四、经济特区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备课素材

1.关于经济特区的经典论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经济特区的建设之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推动了经济特区创新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动了经济特区的进一步繁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在更高起点推动改革开放。研究经济特区的经典论述,应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经济特区的论述为重要依据。

邓小平同志1984年南下考察广东、福建的经济特区,其谈话内容《关于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问题》收录在《邓小平同志论改革开放》;同样收录在此书的还有《特区经济要从内向转到外向》,是1985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代表团时的谈话内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在视察深圳、珠海时发表了“特区姓‘社不姓‘资”“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等经典论述。江泽民同志1994年赴深圳考察时的谈话《坚定不移地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对如何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提出了五点建议,和在中南、西南十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的谈话内容《认真研究改革和发展中的新问题》一起收录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胡锦涛同志2010年9月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强调了兴办经济特区的正确性和继续办好经济特区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经济特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实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对经济特区形成的宝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

2.研究经济特区的著作和文献。陶一桃、鲁志国等编著的《中国经济特区史要》分地域阐述中国经济特区史,包含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改革試验区;《中国经济特区简史》记述中国经济特区的初创、起飞、提升与成长、转型与深化、创新与拓展5个阶段历程。苏东斌主编的《中国经济特区史略》出版时间比《中国经济特区简史》早近20年,也分地域撰史,不涉及天津和成渝两域。钟坚著的《大试验:中国经济特区创办始末》,记录了影响和促进经济特区创建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举措。与深圳经济特区相关著作亦多,如《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改革创新研究特辑》既有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发展历程的回顾,也有对深圳未来发展的探索;《深圳经济特区年谱(1978—2018)》记录了深圳的成长历程;黄崇岳、莫小培《深圳经济特区创业史》系统讲述了深圳经济特区创建、改革、发展和成就。

另外,各经济特区都有年鉴、地方志和党史文献,细致记录了每个经济特区的城市概况和发展经过,可以在概论课课堂上进行经济特区史教学的延伸扩展使用。

3.记录经济特区发展的影视资料。作为教学素材,应当选用高水平的纪录片。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成功示范为世界展示了“深圳奇迹”,《先行——致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共6集,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20年制作的专题片,通过详实的文献史料、生动的故事讲述和精美的画面呈现,展示了深圳特区40年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发展历程。《潮起海之南》记录了从1988年到2018年30年间海南的沧桑巨变,展示了海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这两部纪录片极具代表性,但时间比较长可作为学生的课后拓展使用。《四十载 再出发》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宣传短片,展示了深圳、珠海、汕头现代化建设成就和粤港澳大湾区风貌。《敢向潮头立》是深圳广电集团打造的献礼特区40岁生日专题片,用16分钟浓缩了深圳的崛起之路。影视资料的画面形象丰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经济特区的记忆。

4.展示经济特区历史的纪念场馆。经济特区从建立之初至今已经取得了颇多成就,为了记录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多地兴建了经济特区纪念场馆。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位于当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并题词的所在地——湖里区兴隆路23号,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7周年而设立,也是全国第一座经济特区纪念馆。深圳经济特区纪念公园位于莲花山公园东南角,用三段弧形浮雕墙把特区建设30年来的标志性历史事件表现出来,深圳福田区还建设了深圳方志馆和深圳党史馆。汕头、珠海和海南的博物馆也是经济特区历史的载体,展示着特区的发展历程。这些场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现场观摩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丰富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

五、经济特区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方法路径

1.史论结合。从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40年的敢立潮头、开拓进取迎来了经济的加速发展,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尤其证明了建立经济特区决定的正确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中都有经济特区的实践证明,经过实践检验的经济特区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史实和数据让理论更有说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离不开经济特区史,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中经济特区从萌芽到建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中经济特区加快建设;科学发展观形成过程中经济特区大力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过程中经济特区欣欣向荣。在经济特区史融入概论课教学中,要以时间为轴在不同章节加入相关史料。比如,“鄧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章节加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党的十五大间经济特区的历史事件、重要数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论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主要内容”章节加入经济特区在新旧世纪之交的突出表现;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章节加入党的十六大至十八大间经济特区取得的成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板块加入经济特区40余年的成功经验。

2.情理相济。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伟大壮举,40年历程中经济特区砥砺奋进,欣欣向荣。经济特区史融入到概论课的要点应包括: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特区的运用;三是经济特区的历史经验和借鉴意义。这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应具备的理论知识。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创造了地区经济的腾飞,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经济特区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经济特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学习相关理论,丰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二是过程与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特区的宝贵经验中分析其智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从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中汲取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接续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 改革开放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29.

[4] 苏东斌.中国经济特区史略[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71.

[5] 姚迈新.深圳社会治理40年实践研究[N].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0(06):58-62.

[6] 钟文,鹿海啸.百年小平(下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781-784.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中山 528402)

[作者简介:陈晓宇(1994—),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克荣(1976—),男,汉族,安徽肥西人,博士,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编:纪毅)

猜你喜欢

概论课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探讨
论高职概论课教学中的历史共通感培养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