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文言文“化敌为友”

2023-05-30龚恬翼

课外语文·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义项文言词义

龚恬翼

古代诗文含蓄凝练、字字珠玑,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见证。

近年来,随着古诗文在教材中占比的大幅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解读和探究成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然而,对许多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文言文学习就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块“硬骨头”,大家因为读不懂文言文、缺乏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将自己陷入困境。

那么,我们该如何爱上“枯燥”的文言文,与文言文“化敌为友”呢?

一、创设历史语境,架构古今沟通的桥梁

说起文言文,很多同学觉得它枯燥难懂,提不起学习兴趣,这很大程度源于大家与文言文之间的陌生感和隔阂感。的确,同学们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存在很大距离,又缺乏历史知识的积淀,如果同学们只为考试学文言,完全忽视了作者的生活环境、文章的创作背景,以至于学李煜的《虞美人》不知南唐是什么国家,读《史记》却不明白刘邦、项羽、萧何、韩信、张良、项伯之间的人物关系,更多的只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忠、义、孝、悌……自然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长此以往,很多同学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便慢慢被磨灭了。同学们要能够走进那个时代,真正用心去触摸古代语言文字的温度、倾听那些历史人物的心声。

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于一些历史典故还是很感兴趣的。如果在学习课文前能多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对接下来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除了背景知识的补充,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还应围绕文章中人物事件的进展自行梳理整个历史脉络。显然,这种梳理仅凭课文中一小段文章节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对文章前后涉及的历史故事进行必要的讲解。以《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为例,这三篇文章体裁、写作意图虽有不同,但都涉及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这段历史。如果大家能了解战国七雄的由来,利用地图知道七雄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秦灭六国的时间、路线,并借助影像资料了解秦国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最后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历史事实,那么相信在学习课文时,大家便能更好地理解其内容,进而牢牢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再如《答司马谏议书》一文,我们除了要了解北宋王安石变法以及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可以适当了解王安石与苏轼的“爱恨情仇”以及“拗相公”“囚首丧面”等历史趣事,让作品中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在历史语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自古文史不分家,文学性和历史性是文言文两大基本特征,同学们了解了文言文中的历史语境,才能缩小和文言文之间的距离感。

二、巧用方法,跳出对文言词义的机械记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文言文的学习也要从积累开始,如果没有文言词义的积累,同学们就难以自己读懂文章、无法习得文言语感。但也正因为对文言文注释、翻译一遍遍的默写、背诵,对120个常用实词、18个文言虚词的机械性记忆抹杀了大家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理解其“字理”,避免死记硬背。

积累文言词义要巧用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字理”。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字形和字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时候同学们可以借助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探求古汉语的词义。如“籴”“粜”这两个字,从字形上我们可以推断出它们的意思应该与粮食有关,再加上一个“入”、一个“出”字,便可以联想到“粮食进来”“粮食出去”,这样一来,“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两个词义便很容易记住了。古人造字并不是随意组合,都是有规律和依据的,我们要善于从字理中寻得其意义和用法,这样既能避免死记硬背,也能学会自己推断陌生字词的方法。

同时,虽然文言文中大多实词有不止一个义项,但每一个义项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不同义项间也有意义上的关联。如“鄙”字,它的本义是“边邑”,边远之人大多是“粗俗”之人,而这样的人肯定“见识浅薄”,“见识浅薄”之人又常常会被人“轻视、看不起”,在这样一层层的引申中,“鄙”字的字义便得到了丰富。同学们平时学习要关注义项之间的关联,可以利用不同义项意义上的联系将它们编成有趣的语句。“在学生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这也正是新课标对同学们提出的新要求。

此外,日常使用的现代汉语都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大量文言性质的词汇,我们还可以从耳熟能详的语言入手理解文言词义,避免大家对着本就难懂的文言语句去记忆难理解的文言字词。如《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的“克”应解释为“能够”,很多同学会理解错误,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例来释义。某感冒药为什么叫“康泰克”?《尔雅》中解释:“克,能也。”“康泰克”就是有“能够健康安宁”之意,这样同学们便能很好地记住“克”的“能够”之意。除了“能够”,“克”还有“制胜、制服”之意,另一款感冒药“快克”就是用了这层意思。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常用成语如“克勤克俭”“克敌制胜”进行补充讲解。和直接用文言例句解释相比,这种“以今释古”的方式同学们经常运用可轻松理解、掌握词义。

“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新课标要求同学们“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如果能从字词中的“理”入手,找到古今语言的连接点,便能跳出对文言词义的机械记忆,获得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三、巧设语用活动,创设文言学习情境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同学都是在静态地学习“过去”,他们会疑惑文言文学习的意义:我们学习那些与当下生活相隔遥远的文言文到底有什么用?既然无用,那为何要学?如此,大家对文言文学习肯定提不起兴趣。所以,大家要愿学、乐学、学好文言文,就必须突破“从故纸堆中解词释义”的状况,在现实生活中多注意文言文学习的情境,用真实的文言文语用活动在当下的生活、学习中体验到文言文的有用之处。

同学们可以先从个人生活入手。比如大家可运用文言知识对自己姓名内涵进行阐释,或是给自己取定字、号,还可以给自己的宿舍、书房甚至学校建筑命名。还可尝试仿照《史记》的形式给自己写一篇文言小传,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同学们会发现,原来浅易的文言文创作并没有那么难。所有这些,都是关联大家生活的语用活动,自然能够激起大家对浅易文言写作的兴趣。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文言文与当代流行文化相关联,比如目前兴起的“汉服热”“国学热”“国风音乐”等,其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元素,也反映了当代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笔者曾给同学们布置过这样一个作业,让他们挖掘流行歌词背后的文言要素,我发现很多平时对文言文提不起兴趣的同学说起这个却头头是道。在交流中,有同学根据歌曲《参商》向大家普及了古代星宿的文学常识;有同学从歌曲《牵手》(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中看到了“悲伤”“幸福”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同学发现歌曲《半城煙沙》中“窗间月夕夕成玦”一句化用了纳兰性德的《蝶恋花》中“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一句,并对这句歌词做了注释:“昔,同‘夕”,夜的意思,“玦”是指有缺口的玉,整句歌词可译为“窗间的月亮夜夜都是残缺的”。甚至有同学告诉我,她最初就是因为喜欢中国风音乐爱上了中国古典诗词。

不管是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大量文言特质的表达,我们要及时捕捉并放大生活中的文言学习情境,主动进行一些语用活动,让文言文与当下生活紧密融通。

“唯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同学们的各科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学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运用多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手段主动调动自己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唯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除同学们文言文学习的困境,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义项文言词义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字意与词义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