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沁园春·雪》与革命精神

2023-05-30白景山

课外语文·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全词下阕沁园春

白景山

一提起“革命精神”,同学们也许想到的是先辈奋发向上的精神,或者是他们一心为人民奉献的献身精神。但是,笔者首先想到的是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所表达的革命精神。全词共分为上、下两阕,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借景抒情,通过对雪的全方位感受,营造独到的意境之美。上、下阕内容精短干练,内容言简意赅却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其实,想要理解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者某些精神,首先就要对整体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其次根据文章的顺序进行分析解读;最后再进行总结即可。接下来笔者将这首词分为三部分为大家进行解读:第一部分是《沁园春·雪》整体的内容及中心思想;第二部分就是上、下阕的内容;第三部分就是总体说。让大家了解词里面的革命精神。

第一部分:《沁园春·雪》全篇在讲述什么?怎么体现革命精神?

首先《沁园春·雪》是一首抒情词,作者通过对景物议论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先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奋斗精神和自信乐观、不怕牺牲、与黑暗斗争到底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篇共分为两阕。词的上阕通过对北国风景的细致描写,给读者营造出一个意境,抒發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而后通过对上阕意境的营造,引出下阕的对于古代英雄人物的议论、抒情。这样层层递进,上、下阕紧密相连,十分具有可读感。在下阕中作者巧妙地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点评,歌颂当代英雄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对于无产阶级站起来拼搏向前、不畏险阻的伟大的奋斗与牺牲精神。下阕的内容是整首词的重点。通过诵读全词便可以领会到,人景交融,议论、抒情于一体的意境之美以及作者热烈而又忠诚的爱国之心。即使全篇未提一字“爱国”,但是,字里行间充满着满满的爱国情怀;即使全词中没有提一句“革命精神”,却将革命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通过全篇内容分析,了解词中革命精神内涵

首先,全词开篇便写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句子。这三句便是对上阕景观的一个概述。上阕前三句中,“千里”“万里”两词写出了雪景的一望无际,两词采用分层的写作手法,交错说明,千里指冰封,万里指雪飘。词中,用冰封和雪飘表明了当时的雪景是多么壮观。冰封是静止不动的,雪飘是不断运动的,这样的动静结合堪称一绝。前两句凸显出作者登高远眺后宽阔的眼界。因为“千里”“万里”是我们目不能及的范围,这是一种视觉的延伸。这样的描写不仅可以使得全文的意境更加开阔明朗,还可以暗指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因为在作者的眼中不只有这一个地方在下雪,而是全国都在下雪,作者由此将雪景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土地和祖国的大好河山联系在一起,气魄非常宏大。上阕开篇便通过对雪景的概述,表达出作者豪放、大度的气魄以及文章中浪漫的书写手法。在这小小的雪景中隐藏的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都应该向作者学习他的豪迈与大度的胸怀。

紧接着,作者便将雪景进行了整体的细致描写。先是整体,下文中提到“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个“望”字是下阕中的重点词汇。因为这个“望”和我们普通视觉上的“望”不太一样。它更多展现了作者通过视觉的“望”而体会出自己的那种宽阔的胸怀。接下来,便是细致的描写。下文中写到“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其中,“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也是对上文“冰、雪”的细致呈现。下文中“惟”字是静态的描写,“顿”字是动态的描写,从侧面写出了景象变化的速度之快。

作者上阕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充分说明了祖国山河的壮阔,而且通过对山河的壮阔描写突出了作者无比宽大的胸怀。在这其中“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句话更是整个上阕的精髓所在。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化的描写突出了雪景上下连接、一望无际的美景。这样的描写方式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不仅将祖国河山的美丽景色写得更加生动,还写出了它内在的气魄,因为我们的江山不仅仅是雄伟壮丽,更是生机勃勃,充满着奋发向上的气质,它是中华民族英勇顽强斗争精神的一种体现。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这首词是作者写于万里长征结束之后。在为期两年的长征结束之后,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如今能够如此繁华是多么不容易。正如词中所提到的“欲与天公试比高”体现着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无论遇到多大的阻碍、多少坎坷,都无法阻止前进的步伐,无论是什么样的“硬骨头”,我们都能把它啃下来。虽然长征结束了,但是中国的革命永不止步,在前进的道路上依然有着重重的险阻,所以中国的革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站在这漫天飞雪的高处,看到的不仅仅是如此壮美的雪景,更是长在土壤中冬眠的革命种子。

到此,整个上阕结束,分析完上阕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表面上好似在写雪景,但实际上并不是,写景的实质更多的是为了突出内在的革命精神。红军长征途中,挖草根,吃树皮,食不果腹。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因此放弃,更没有脱离团队,而是肩并肩手拉手一起向前进,就像是祖国的壮美风景一般,是生机勃勃地向上不断生长的。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长征。正是因为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斗争,团结一心地向前进,才有了我们今日和平幸福的生活。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阕内容。下阕第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便引出了整体的内容,这两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首先“江山如此多娇”是对上阕的总结,“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对下阕的引文。词作者是伟大的政治家,此时作者的内心还是落在“国家”这个层面上。所以,此时作者心中是怀有拯救中华民族、创新中国政治抱负的雄才大略。在下阕中作者列举了几位历史人物来进行描写,其中一个“惜”字定准了下文的评论基调。而后又通过“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从侧面烘托出不断地向上攀爬、拼尽全力挣脱这种现状的精神内涵。

而后又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整个下阕的总结,很有意义。这句话点明了主旨。其中“今朝”一词,是对现在社会的一个简称,更是对过去的挥手再见,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是对旧社会的告别,是迎接新政权的开始,是无产阶级站起来的重要节点。然而,新的时代自然需要新的“风流人物”进行带领,作者通过这句话的描写,既表明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又说明了新时代正在大步向我们走来。通过自己的卓越才能来创造更加伟大的事业,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这是作者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理想抱负。

第三部分:总结和感悟

《沁园春·雪》整首词强烈地突出了作者的伟大理想抱负以及广阔的胸襟。整首词的词风十分雄健大气,整体的景色描写也十分雄迈豪放。其中“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更是精髓,它引出了全词重要的精神内涵。首先,这首词写于万里长征成功之后,所以在这其中表现出先辈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也表现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无产阶级的乐观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作者爱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下阕通过对古时候人物的委婉评价,写出了想要被称为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的人们,古时候的人物无论有多好,那也是过去了。这样不仅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虽然全词未提一字一句爱国,也未提一句革命精神,但是整首词的字里行间充满着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猜你喜欢

全词下阕沁园春
访杜甫故里有感(外一首)
沁园春·赞中原
沁园春
不吹不黑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沁园春 ·春朝送暖
半阙词
读毛主席《沁园春》感怀
梅花引•荆溪阻雪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