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阙下校馆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2023-05-30刘焱鸿林汝晴徐喜娜
刘焱鸿 林汝晴 徐喜娜
“双减”政策不仅是我国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也是对我国教育生态的重大调整。学校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深入融合,使双方资源得到深度整合并提升为科学系统的协作网络,适应学校教育保质提优的更高要求。
随着教育体制的完善,我国对学校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学校教育研究者积极讨论各学科建制与两者合作的实践途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关于两者合作的意见与建议。[1]虽然学界对学校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对以学校为主体的“校馆合作”,特别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历史学科教育联结博物馆教育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发展模式、实践路径等重要问题上仍缺乏足够讨论。
本文以珠三角地区为例,针对校馆合作模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即以学校为教育主体,以开发利用全方位、多形式的教育资源为前提,联结博物馆与学生群体,发挥场所、师资与外部条件等优势,生成多元的、丰富的、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一、从馆校合作到校馆合作:教育主体的应然选择及实践导向
《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发挥博物馆的育人功能,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效果。[2]近年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被提升为三大功能之首,场馆成为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场所,然而在教育主体选择上,相比起“馆校合作”的社会教育属性倾向,“校馆合作”强调学校教育的主动作为,选择场馆作为教育辅佐的有效手段,也具有更严格的教育自觉意识。
就本文实践调查的珠三角地区,选取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大主题: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名人和地方特色非遗,以博物馆资源开发程度、校馆合作深度与效果维度三项标准,将各类博物馆划分为四大梯度(图1)。课题团队以此梯度调研了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校馆合作的76所中学与相关博物馆,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博物馆人员对校馆合作的认识与看法。从数据整体分析得出,各个层面的反馈相差很大,信息不平衡情况比较突出,以学校为教育主体开展校馆合作极有必要。
图1 珠三角地区博物馆梯度划分图
二、从被动接纳到主动作为:校馆合作模式进程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校馆合作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在现实教育中,学校主动发起的教育实践行为是调动多方力量,以学校为执行主体,面向学生群体,联结场馆教育进行多样性的教学尝试。但事实上数据显示实践工作仍未把握到位:学生没有参与过校馆合作相关活动,老师对当地校馆合作情况不了解。尽管如此,很多师生在不了解且从未参与过校馆合作的情况下,都对校馆合作给予充分肯定,说明校馆合作未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及空间。
当前,校馆合作呈现多元发展趋势,近年来校馆合作形式也在逐步转型升级。尽管如此,在校馆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学校、学生、博物馆三方联动不足的缺憾,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和简单的行政驱动为校馆合作打开了第一扇门,却未能构建出紧密的教育共同体——对博物馆教育的价值认同仍主要停留在博物馆的话语体系之中,尚未真正融入学校教育,而共同体构建的阻滞则反映为整体教育资源供给的零散和低效。
(二)校馆合作模式的多样选择对历史课程教学的实践要求
基于珠三角地区中学历史教学与博物馆资源的区域差异、学校文化建设差异以及课程资源,整体融合都会出现不同的建设需求,应存在校馆合作的灵活多样性。实施校馆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式,既有学校探索基于真实情景的学习,也有长期机制建设与课程资源建设协议,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独到要求。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推动教学角色转变
通过对珠三角地区调查所得的数据统计,校馆合作形式一般划分为:宣传展览、课堂宣教、特色课程、社会实践、学生宣讲五种(表1)。
课堂宣教和宣传展览占比大,是普遍的合作形式,但内容简单,仅仅是单次的交流活动,前期对学生需求了解少,过程中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学习状态,后期缺乏对学生反馈的重视。而学生参与度高的三种主要形式:特色课程、社会实践及学生宣讲,需要校馆双方对学生需求做深入了解后,通过长期有效的合作才能得以开展。因此,亟待探索促进校馆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以更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推动教学角色转变。
在联动过程中,学校与博物馆将搭建学习平台,包括但不限于构建校馆合作校本课程、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开展博物馆志愿讲解活动等形式,如广东省实验中学与南汉二陵博物馆合作打造考古广州·羊城记忆通识课程等专题课程,构建了基于真实情景的校馆合作资源体系。在校馆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探索思考,充分发挥能动性,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并且,校馆双方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在活动前、中、后期,以不同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得到良好构建。学生也可通过三方所建立的反馈机制,向校馆双方提出活动中的不足及建议,三者形成各得其宜的合作机制。
2.提高资源活化水平,厚植乡土历史情怀
校馆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将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与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厚植学生乡土情怀。针对学生缺乏乡土情怀涵养的现状,校馆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式聚焦于区域特色博物馆,通过前期校馆双方资源对接,寻找中学历史课程和博物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结合点,开发具有乡土历史文化特色的相关课程,如东莞虎门中学与鸦片战争博物馆深耕乡土资源,实现乡土教育资源高效组合配置,举行“重走古战场、寻迹英雄”等研学活動。学生借助活动平台,别开生面地学习乡土历史文化知识,感受乡土历史文化魅力。让中学历史校本课程以多元的方式、历史的情境,呈现在学生眼前,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厚植学生乡土情怀。
三、“双减”视阙下校馆合作可持续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一)有机联动,促进学校、博物馆与学生多主体合作
“双减”政策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出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深化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有机联动主要涉及三大要素:一是回应,既回应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也回应社会和文化的关注;二是协调,关注协调校馆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三是连结,既连结博物馆、学生与学校等不同主体,也连结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连结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校方和博物馆的重视度与三方联动效果密切相关,在重视度提升的情况下,双方的资源整合工作也应有序开展。于学校而言,应根据发展阶段与教学方向,进行学校教学资源整合,为三方有机融合做准备;于博物馆而言,应将馆内资源进行归纳整理,建立应用型博物馆资源数据库。
(二)有机融合,培训与资源双重整合
“双减”政策对教育质量提出挑战,学校应积极应对。学校教育质量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涉及教育宗旨、系统结构以及教育结果等,但在所有影响教育质量的要素中,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各门课程的内涵,是重要的前提;师资水平及教学方式,则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
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可融性校馆匹配机制,该机制首先遵循就近原则,综合考量校馆规模、生源水平、教学需求等多方因素,以提升效率、深化交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最终实现校馆匹配最优化。
校馆“强合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校馆人员的共同协作。开展联合培训工作,旨在为校馆人员提供联动、对接契机的同时纳入社会力量。培训开展过程中,校馆资源得到有机融合,教师与博物馆人员有效对接,各得其宜,优势更加明晰。为达到更充足的教学效果,建议将教师、博物馆人员参与资源开发纳入绩效评定考核,真正调动其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此外,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建立志愿者招募和考核机制,搭建流动的体系外环。筛选对历史教育感兴趣的大学生、社区成员、家长等多类角色,参与到学习资源推广和实践的事业中,充分扩大资源体系的影响力。
(三)有机生成,实践与理论课程相辅
“双减”政策出台后,博物馆更自然地进入学校视野之中。随着社会和教育需求的发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从“满足好奇兴趣”升级为“学科体验学习”。建立“对接课标又区别课堂”的特色课程,是校馆合作的首要任务。
校馆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式利用归纳分类后的校馆资源深度融合,生成系统化的校馆课程体系。按体系可划分为两类:实践性课程、理论性课程。
实践性课程旨在创设丰富的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历史交互,感受文化深远。同时亦可体现乡土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体会探究式、互动式学习的魅力。可利用与博物馆相邻的地利之便,把“延时课”开设在博物馆里。与此同时,博物馆也应组织团队主动走进学校,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利用“延时”,借力博物馆独特的场馆空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加强校馆合作,拓展学习空间,有设计、有课时,创设学习情境,让学习更沉浸、更聚焦。
理论性课程旨在以厚植学生乡土情怀,培养学生大历史观为出发点,本质是借助博物馆资源,填补学校在历史教学中的空白,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知识,如校馆双方联合举办相关历史赛事、专家讲座等都是理论性课程的重要形式。
四、结语
“双减”政策落地后,释放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而通过校馆合作这一重要形式,能够将我国博物馆多年积累的非正式学习资源输送到学校,形成资源良性交流、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教育生态。本文基于“双减”政策视阙,对校馆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新发展与路径进行初步探究,促使学校、学生、博物馆三方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期促进中学生大历史观的培养与发展,完善校馆合作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注释】
[1]正文当中“学校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相关研究”所提及到的相关研究,参见丁福利《博物馆教育的一个新使命和新机遇——关于博物馆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初步思考》、马伟丽《博物馆公共教育之馆校合作研究》、王若谷《学校与博物馆合作开展教育活动研究》、卢红月《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合作的研究》、宋娴《中国学校与博物馆的合作机制研究》、王乐《馆校合作研究——基于中英比较的视角》。
[2]国家文物局、教育部:《關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2020年10月12日,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509/t20150915_208161.html,浏览日期2022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