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服务”锻炼目标的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综合实习规划
2023-05-30吴汪洋柴乐沈婷婷
吴汪洋 柴乐 沈婷婷
摘 要:在“社会创新服务”理念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旅游地学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社会服务应用。基于“技能—服务”锻炼的核心目标,东华理工大学构建了系统的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实习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不断拓展地质踏勘、地理观测和旅游规划设计技能,广泛开展地质遗迹保护、生态修复、地学文化科普、景区和社区志愿服务、村企研学合作等专业服务工作,为全国首个旅游地学专业的野外实习拓展道路。
关键词:旅游地学专业;“技能—服务”;江山实习;地质遗迹;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3-0073-05
“实践—服务—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当今国内外高校实践教学的核心理念[1-2]。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专业实习和社会服务工作,有利于使学生完成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需求,使学习过程更富体验感和主动性。当学生作为专业服务者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时,将实现“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学习”的互馈过程[3]。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国内高校专业实习普遍存在浮于表面、重于形式的问题。教师被动选点,学生随意参观;教师定点介绍,学生集中记录;教师简单考核,学生撰写报告。随着国家发展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社会应用和服务需求不断加大,高校专业实习需要强化知识技能的服务转化,推动学生在专业服务过程中的技能应用[4]。因此,高校专业实习应突出专业技能实训特色,拓展专业服务功能,以学生自主研学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形式,设计多样的技能训练和社会服务活动,开展专业技能表现和专业服务效果的综合评价。
旅游地学是旅游地理学和旅游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系统的学科理论基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明确的社会服务目标[5-7]。以地学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为主题的“野外实习”是旅游地学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必修课程。然而,国内的旅游地学相关专业实习是以成熟景区的参观学习、室内资料搜集分析和规划制图为主,忽视了实习过程中开展的各种地质踏勘、问题发现、新技术运用、服务设计等能力训练,以及社区服务、生态保护等服务工作[8-9]。因此,加强对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景观设计,既可以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思维与能力,也可以服务地方政府和企业,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乡村振兴”主题的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旅游地学相关专业发展的契机和方向。2019年,东华理工大学成立了国内首个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以下简称旅游地学)专业,构建了系统的课程理论教学体系,依托浙江省江山市的教学科研基地打造专业综合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10]。文章将全面整合并优选江山市的地学旅游资源,丰富专业技能锻炼的实习内容,开创系列旅游地学专业社会服务实习项目,设计具有旅游地学专业服务特色的精品实习线路,同时制定全新的专业综合实习评价体系。通过因地制宜地打造专业“技能—服务”一体化的旅游地学专业实习特色,促进专业研学旅行和产学研教育模式的发展。
一、江山市旅游地学专业实习条件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11]。经过多次考察与组织实习,江山市作为旅游地学专业综合实习目的地,拥有众多有利的实习条件。
1.江山市地学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具体如下。(1)地质遗迹丰富,如江山阶金钉子的典型地层剖面、晚寒武纪——白垩纪时期的连续地层剖面、矿山遗迹、古生物化石等;(2)典型的峡谷地貌、丹霞地貌和花岗岩地貌, 如江浙沪地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3)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如清漾毛氏文化、江郎山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仙霞古道文化、廿八都古镇文化及村歌文化等;(4)特色乡村聚集,共拥有95个“中国幸福乡村”、3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26个A级旅游村,打造了幸福大陈、书香清漾、秀美耕读、古韵浔里、七彩保安、醉美碗窑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古村落;(5)生态休闲景观多样,尤以须江两岸的湿地公园、城市休闲公园、文化广场、森林度假区等现代、生态、休闲景观为代表。
2.江山市从市政府到各乡村支部积极鼓励乡村旅游
发展,扶持系列“幸福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地质文化村、传统文化古村、特色产业村等。同时,各地方部门、村委会鼓励学校、景区与高校实习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从人员召集、场地租借、政策宣讲到免费参观、资料共享、资金赞助等方面给予保障与支持。
3.江山市拥有便利的实习生活等条件,以东华理工大学江山教学与科研实习基地为例,基地配备全新的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以及现代化的教室、绘图室、计算机室、报告厅、标本展览室和实习工具设备。
二、江山市旅游地学专业综合实习内容规划与线路设计
基于专业技能强化和应用目标,旅游地学专业适宜规划为期四周的综合实习,内容将在保障野外地质学和地理学传统的实地踏勘、采样、观测、制图等能力训练基础上,设置与旅游学、社会学和测量学相关的技能培训任务,突出社会调查和评价、旅游规划和服务实训、景观素描与设计、景区摄影测量和实景模拟等服务应用型和现代科技型技能。根据江山市地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与规划现状,以及2019年至2021年三届学生实习经验,旅游地学专业综合实習内容将以丹霞地貌景观、震旦系—白垩系连续地层序列等地质遗迹调查为特色,以须江河谷和低山丘陵的自然环境观测,以及徽派建筑、制陶、村歌、宗祠、生态农业等文化现象调查为基础,以航拍摄影、地理信息处理和软件制图等方法为支撑,开展江山市地学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旅游景区的规划与设计等活动。基于江山市丰富而独特的地质遗迹、地域文化和生态等资源,以及强大的乡镇经济活力,旅游地学专业实习内容的目标应突出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两大特色,打造“特色乡镇旅游规划”“地质文化村规划”“退化土地生态旅游开发”和“现代休憩公园度假村景观设计”四大实习方向。实习内容体系和线路设计可进行如下规划(图1)。
四周的综合实习分为早期(第1、第2周)、中期(第3周)和后期(第4周)3个阶段。早期以地质学和地理学的野外踏勘工作为主,实测取得大量相关地学旅游资料,并积极强化专业观测与调查技能;中期以专业的社会服务工作拓展为主,积极参与当地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旅游部门和企业单位的公益类、研发类和生产类活动;后期在前期的资料获取、技能训练和服务运用的基础上进行数据资料整理、制图分析和规划编制。实习内容按照景区规划与设计的4个方向,分别设置成熟景区、半成熟/待升级景区和待开发景区3个实习点,形成对成熟景区开展地学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对半成熟/待升级景区进行地学旅游发展过程和趋势分析、对待开发景区进行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实习模式。
以调查点的空间聚集性为基础,全部实习点分布在4个实习区,具体实习点选取和线路踏勘内容具体如下。
1.东华理工大学江山教学与科研实习基地周边实习区,具体如下。(1)彭里村江家垄—后垄—五家垄—上横塘调查线,以寒武系—白垩系时期的地层序列和褶皱、断层、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调查为主,推动彭里村地质文化村的规划;(2)金坞村生态农业园,以枇杷、猕猴桃、葡萄等经济果木林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生态经济效益调查为主,开展生态农业的生产活动体验;(3)何家山文化村,以党群示范家庭、特色庭院经济和地质文化的调查为主,了解乡村文化旅游的开发新思路。
2.江山市西北部地质遗迹与地质文化调查区,具体如下。(1)莲塘村—双塔石林—江山阶金钉子自然保护区调查线,以碓边组层型剖面、震旦纪海相沉积岩等地质遗迹调查为主,了解莲塘地质文化村的建设现状;(2)新塘坞村—何家山,以废弃采石场的叠层石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问题调查为主,结合新塘坞村的地理环境和区位分析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和矿山公园的开发方案;(3)大陈古村—耕读村,以地质文化调查为核心,了解两个古村落的宗祠、民俗、建筑等文化形态,思考景区管理与升级方案。
3.江山市休憩公园与度假村调查区,具体如下。(1)虎山公园—西山公园,以园内丹霞地貌景观和生态休闲景观调查为主,了解市民公园的旅游功能、设施建设和景观设计;(2)须江公园—须江湿地公园—“一江两岸”城市景观带,以园林植物、湿地生态环境观测和城市文化景观的调查为主,开展城市生态游憩公园的规划与设计;(3)碗窑村—碗窑水库,以碗窑村民俗、月亮湖度假村和碗窑水库火山岩地质遗迹的调查为主,开展度假村主题的旅游景区规划。
4.江山市南部地质遗迹与文化古镇调查区,具体如下。(1)江郎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以江郎山丹霞与河流地质地貌景观、宗教民俗文化调查,以及5A级旅游景区管理、体验活动为主,学习自然与人文景观设计的技巧;
(2)清漾毛氏文化村—和睦彩陶文化村,以清漾毛氏祠堂、红色文化、生态农业、和睦彩陶工艺、旅游文创产品的调查为主,学习清漾村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管理模式,以及和睦村工艺产品的设计与传承模式;(3)廿八都古镇,以廿八都军事地理环境、古镇历史文化和工艺美术的调查和体验为主,探究传统文化旅游的开发前景和保护体系。
三、专业技能训练和社会服务的开展方法探究
实习目标与内容的完成需要科学有效的实施过程和方法保障,实习过程需要可行性方法、可视化成果、可感知体验和可量化监测[12-13]。如何保障旅游地学专业或方向的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技能得到充分锻炼,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是有效落实江山实习任务、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因此,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的锻炼与应用需要构建完整可行的方法体系(图2)。首先,需要准备丰富多样、切实可行的锻炼形式和应用条件,在传统调查、观测、分析等专业技能上增加环境监测、读图制图、软件操作、实景演练等形式,让学生能自主选择、充分发挥特长;其次,针对各实习点开展控制性的详细规划,即对各实习点进行调查线路设置、调查点筛选和实训条件评估,细化专业技能和服务的开展形式;最后,设计系统多样的学生技能锻炼和社会服务的反馈方式,如专业的规划报告书、标准的规划设计图集、科技感的视频动画、实景式的3D打印、创意式的文化产品、景区管理部门的评价、村委协作与反响等。基于“技能—服务”锻炼的实习方法体系需要做好实习前准备、实习中落实和实习后评价反馈等工作,旨在有效完成专业实习要求,打造专业实习亮点、完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依据江山市地学资源与环境现状,以及专业实习要求,技能训练的规划内容具体如下。(1)地质踏勘与填图技能,具体包括地质遗迹发现与识别(如地层序列、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地质构造等),罗盘、差分GPS等地质测量仪器使用,地层剖面测量和区域地质填图。该技能在区域地质遗迹调查和地质景观评价中以定点演示和分组踏勘形式开展,学生需完成彭里村4平方千米的区域地质填图、各地质遗迹点的调查表和相应的岩石标本采集。(2)地理观测与调查技能,包括地貌、植物和土壤类型的野外识别,气象、水文和生态观测设备的使用,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形态的调查访谈(如对彩陶文化、宗祠文化、村歌文化的传承人进行访谈),以及相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速写和素描。该技能在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中以小组内部分工形式完成各实习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调查表,尤其需要收集旅游规划区的环境数据和文化资料。(3)旅游规划与设计技能,主要包括规划区的影像获取(无人机摄影和全景相机)和空间数据处理、CAD规划制图、景观动态效果图模拟(Lumin软件)及景区综合评价方案制定。该技能在地质地理实地踏勘基础上,对获取的图、文、声、画、表等类型的资料进行室内制图和数据分析,学生需要以规划图集、深景漫游动画和规划方案报告的形式进行最终反馈。
社会服务应用是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习区域开展公益和研学性质的活动,根据服务对象和形式,拟定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具体如下。(1)地质地理科普宣讲活动,主要在中小学、乡村和社区开展有关区域地质景观,地质生态和地域文化特征,保护开发重要性方面的演讲、科普展览和專业培训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各自区域或小组的科普宣讲工作(材料准备、展板制作、上门走访、现场演讲等)。(2)乡村与景区公益劳动,主要针对乡村地质遗迹被忽视、被破坏,以及景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开展地质与生态保护工作,如在重要地质遗迹点树立保护标识,在森林、湿地、废弃矿山等区域进行污染物的清理,在景区开展地质文化的志愿讲解、景区环保和文化宣传的管理工作等。(3)支持乡村旅游和乡村企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包括与村委、农矿企业合作设计旅游文化景观、文化创意类产品,进村进户开展村民庭院生态文化景观设计,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提供实地调查的地质、地理文化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数据资料,以及多样的景区规划和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四、 “技能—服务”目标主导下的实习评价体系
基于旅游地学专业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社会服务的培养目标,江山综合实习评价体系以技能训练成果和服务活动的参与效果为评价特色,构建以综合实习报告为考核基础、以专业技能训练为重点、以专业服务为目标的实习评价体系[14]。
1.评价体系的基础是个人实习总报告,占实习总成绩的50%。实习内容主要分为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地理环境调查与分析和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3方面。(1)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山市众多地质遗迹进行景观分类、空间布局制图、成因特征分析和开发保护评价的能力,及是否突出区域地学旅游开发的地质景观特色;(2)地理环境调查与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山市主要地
学旅游区域的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交通、经济、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观测调查能力,以及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拓展地学旅游的资源广度,探究其开发的可行性与重要性;(3)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基于区域地质遗迹、地理环境调查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成熟旅游景区进行升级规划、对半成熟/待升级景区进行景观设计、对待开发景区进行旅游景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习报告要求内容是基于个人或团队的实地调查、文献和数据的综合分析及个人想法的系统规划。此外,实习报告中的调查统计表、空间规划图和景观设计图是评价实习总报告的关键。
2.技能表现是综合实习评价的过程考核,占实习总成绩的25%。通过对学生野外观测、调查和室内分析制图等技能的考查,动态评价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现代技术掌握能力。技能表现考查主要包括专业仪器设备的操作、野外地质地理调查与观测方法的掌握及室内软件制图。专业仪器设备包括地形测量设备(差分GPS或全站仪)、航拍摄影设备(无人机和全景相机)、便携式生态监测仪(便携式气象仪、土壤水分速测仪、水质检测仪和植物光合仪)等;野外地质地理调查与观测方法包括地质剖面测量法、地层判断法、岩性识别法、植被样方调查法、土壤剖面识别法、小气候观测法、景观素描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室内软件制图包括AutoCAD制图、Arcgis制图和深景漫游动画制作。设备操练与地质地理观测技能考核主要对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完成度和熟练度进行三级评价,室内制图以图件质量直观反映。
3.社会服务评价是综合实习的特色实践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的专业技能社会实训和生态社会建设的公共服务活动,占实习总成绩的25%。社会服务工作主要在第3周开始,学生需要在众多组织活动中参与三大类,即乡村或社区地质地理科普类活动(中小学课堂宣讲、村民入户科普或集中展览)、景区志愿服务类活动(导游讲解、游客中心服务或景区内安全检查和卫生劳动)和村委村企研学支撑类活动(村委村企访谈、文创产品设计、调查数据分析与规划报告共享等),每大类任选其中一项活动即可。学生以团队策划和内部个人分工形式参与活动,同时结合服务对象的评价和服务成果的展示;指导教师开展简单参与、主动组织、积极活动、服务有效的等级评价。
基于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拓展目标,文章构建了旅游地学专业江山综合实习内容、方法与评价体系。以乡村旅游规划为主题,开展地质文化村、特色古文化村、城郊休闲公园和度假区、生态矿山公园和湿地公园等景区类型规划,融合地质景观赏析、地理现象观测和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方法,形成以寒武系—白垩系地层景观、区域生态环境和“幸福乡村”为旅游特色的实习内容体系。实习过程中,设置系列技能培训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地质踏勘、地理观测、社会调查、摄影测量、规划制图等技能,以及地质地理文化科普、乡村地质生态保护设施修缮、景区志愿服务、村委村企的研学支撑等社会服务工作,形成多样化、体验化和应用化的专业实习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 梁淑平.“服务—学习”在社工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74(3):75.
[2] 高振强.美国高等学校服务—学习:内涵、模式及原则[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122.
[3] 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77.
[4]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 2007(4):85.
[5] 张绪教,程捷,孙洪艳,等.地质学(旅游地学方向)本科专业建设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4): 77.
[6] 许涛.旅游地学研究内核及其学科体系框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1):186.
[7] 陈安泽.旅游地学的诞生及其面临的任务:为《旅游学刊·旅游地学专辑》而作[J].旅游学刊,1988(5/6):1.
[8] 孙洪艳,程捷,张绪教,等.旅游地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思考: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旅游地学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3):89.
[9] 姚文贵,郑常青,计桂霞.实践技能训练在创新型地学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36.
[10] 郭福生,叶长盛,陈平辉,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地 學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东华理工大 学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2):18.
[11] 詹迅乔. 衢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22;25.
[12] 郭志巧.基于真实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化实习模式:Y高校探索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25.
[13] 李婉娴,周新成,谢林武,等.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研究:以浈江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践教学基地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0(10):127.
[14] 李如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效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J].高教论坛,2015(8):86.
编辑∕陈晶
收稿日期:2022-02-17 修回日期:2022-06-02
作者简介:吴汪洋(1988—),男,湖北咸宁人,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生态旅游与生态恢复。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社会创新服务理念的‘旅游景区规划课程的教学模块设计”(JXJG-21-6-28);东华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技能锻炼和社会服务目标的旅游地学专业江山实习内容规划”(DHJG-21-16);东华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江山市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服务平台建设”(DHJD-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