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思政课教学目标叙写方式

2023-05-30李晓东

中小学德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标课程标准培育

李晓东

摘 要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是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方面。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学目标叙写中的常见问题,需要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视角整体把握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坚持突出素养培育的基本理念,将话题、主题和素养有机整合,叙写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有效促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开展。

关 键 词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培育;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3-0010-04

①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优先关注课题“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IEA2020027)成果。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期待达成的学生成就表现的描述,是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落实。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呈现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内容。随着以核心素养为重要“标签”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全面展开,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思政课教学设计应该如何叙写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线教师普遍存在一些思维困惑和误区。本文拟以此为关注点,深度分析当前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叙写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探讨如何叙写体现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以期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提供参考。

一、现状审视:思政课教学目标叙写的问题与优化方向

教学目标的叙写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以核心素养为重要标签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實,教师原来比较熟悉且已经习惯的以三维目标呈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思政课教师以创新实践的勇气,围绕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叙写进行了一些探索,概括而言,有如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直接以核心素养的要素或者方面为教学目标。这种写法在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教学设计中并不多见,往往见于教师常态课的备课教案。其主要表现形式,如简单地以“政治认同”“法治观念”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或者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具体方面,作为某一节课堂教学的目标。从形式上看,这种写法完全抛开了三维目标的方式,摆脱了三维目标叙写教学目标的影响,以显性、直观的方式体现了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但是,仔细深究会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于笼统。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如何体现素养要求的?同一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是否以及如何体现核心素养不同要素或者方面的要求?这些关键问题都无法从这种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中得以呈现和解决。其次,高度雷同。从当前思政课教学实践来看,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与多种核心素养要素或方面的培育相关。如果只是简单罗列,那么,几乎所有的教学设计都会呈现同样或者类似的内容。显然,这有违教学目标叙写的初衷,也达不到指导教学和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第二种:以条目形式罗列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落实。这种写法通常不涉及、不呈现核心素养要求,其主要表现形式即以条目陈列的方式,分条说明某一部分教学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而不涉及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方式或者内容。这种写法更接近于原来的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呈现方式,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将原来置于目标开头的三维目标维度的标签去掉了。这种写法显然是不妥当的:尽管去掉了前面的“帽子”,其本质上依旧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作为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因而依然是以知识落实为教学主要方向和追求的,这显然有违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培育的大方向。

当前,在思政课常态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依然放不下对于知识内容教学的关注,侧重知识教学,多从知识呈现、知识点落实的角度考虑教学安排,而忽视了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对于原有教学方式所提出的新要求。这种教学目标的写法,就是这种思想意识的直接产物。新课程、新教学不是不要知识,但重点一定不只是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知识,而是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呈现学生在核心素养表现方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才是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

第三种:以条目形式呈现相关教学活动或者内容要求。这种写法通常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要素或者方面,但是,没有标识相关核心素养要素或者方面;或者只将要落实的核心素养要素或方面,以括号的形式标注在教学目标后面,而没有对其作出具体内容的说明。这是当前比较常见的教学目标叙写方式,在各种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者教学案例中,教学目标也多以这样的方式呈现。

相较于前面两种形式,这种叙写方式充分关注了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对于教师的教学指向也具有显著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从核心素养导向的维度来说,核心素养的培育应该是“显在前面”的,而不应该是“藏在后面”的。就这一方面而言,这种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尤其是相关教学内容对于核心素养的培育的描述不能太过笼统,需要更加具体而明确。

二、优化依据:整体理解思政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上位指引。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科学、准确叙写,建立在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基础上。因此,要明确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首先必须从明确把握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开始。根据研制和修订的时间顺序,在此,分别就《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普高课标”)、《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中职课标”)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的相关要求进行说明分析。

“普高课标”最早于2018年1月发布,虽然在2020年5月进行过一次修订,但对于教学目标的相关内容并没有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最早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这一课标中,对于教学目标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只有如下要求:“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评价方式的选择应该聚焦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作为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首个课程标准,这里要求的“聚焦”与“整合”都需要在教学目标的叙写中得到充分落实。

相较而言,“中职课标”对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就更加明确和细致。在“课程实施”的“教学要求”部分,将“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加以呈现,并从“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表现”“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特定教学任务”“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教学中的落实”[2]等方面,对制定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而细致的要求。与“普高课标”相比较,这里的要求在核心素养培育如何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从而为教学目标的叙写提供了重要根据。

“义教课标”作为中小学阶段思政课最后发布的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推进到义务教育阶段,开启了全面实施核心素养培育的新篇章。在这一课标中,“课程实施”在“教学建议”部分第一条,提出了“立足核心素养,制定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这一部分,课程标准首先明确了“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指引性、规定性的作用”,之后,提出确立教学目标的三个要求:“政治立场鲜明”“价值导向清晰”“知行要求明确”。[3]在此基础上,课标还提出了设计具体教学目标要遵循“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4]的要求。相较于之前的两个课标,“义教课标”对于教学目标的要求最全面、最系统,对于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也就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导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角度来说,以上不同课程标准的规定并不是彼此隔绝、自说自话的。发表顺序在后的课程标准,对于前一本课标的“发展”,是在整体要求一致性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学段特点进行的。三个课程标准本文对于教学目标规定的变化,既体现了对于教学目标认识的深化过程,也为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思政课教学进行教学目标的叙写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叙写时,既需要结合本学段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也需要综合落实前述几个课标的相关要求,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方向,体现教学对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作用和价值。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也要将这些要求融入其中,呈现和突出这些要求对于优化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实际作用。

三、模式建议:叙写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思政课教学目标

综合前述要求,对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叙写方式,建议按照“核心素养(要素或者方面):以话题,讲主题,育素养(内容或者表现)”的模式进行,即“核心素养(要素或者方面):话题+主题+素养(内容或者表现)”。下面,就此模式进行具体阐释。

首先,将“核心素养(要素或者方面)”置于教学目标的最前面。这旨在突出核心素养(要素或者方面)的要求,以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突出重要性。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与“教育1.0时代”的“双基”、“教育2.0时代”的“三维”目标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推进的关注点、评价的落脚点,都是核心素养培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呈现,也要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将一节课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突出放在前面,有助于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增强素养培育意识,更好地落实素养培育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节课的教学,可能会涉及核心素养培育的多个要素或者方面,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建议是:按照“相关性”,重点呈现的写在前面,其它涉及的写在后面。对于一节课中没有明显关联的核心素养要素及其表现,则不必在教学目标中呈现。从当前课标的呈现情况来看,“普高课标”使用的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的要素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中职课标”也使用“学科核心素养”,其要素有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义教课标”强调“核心素养”,不宜使用“学科核心素养”或者“課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方面。

其二,以话题作为教学目标叙写的起点。这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为整体教学流程的推动提供“切入点”。与以往将“案例作为导入和过渡”的方式相比,基于素养培育的思政课教学,不再将课堂上讨论的案例或者话题作为“点缀”,或者是得出教学结论的“中间过渡”。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不再始终纠结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一个问题切入,把一个问题讲深,最后触类旁通”[5]。话题的设置是提出问题的重要形式,在对相关话题的讨论中,就融入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目标的叙写中,明确相关话题,就能让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更自觉地理解话题的作用。这就为小学的社会性学习和中学的议题式教学等内容的展开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其三,讲主题,即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课堂教学的主题。这有助于让教师更加明确素养培育的发力点,基于素养培育的思政课教学,需要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出发,但不能停留在陈述和解释案例的层面。这里的教学主题,可以是具体的知识,也可以是相关能力等。思政课程理念所强调的“源于生活”之后的“高于生活”和“超越生活”,正是通过教学主题实现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不能随意发挥,而是要借助具体的教学主题来实现的。

当前,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备受诟病的“上课形式很花哨,整个课堂很热闹,但学生没有什么收获”的情况,其原因就是在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具体教学内容的把握。在教学目标中强化“讲主题”,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对核心素养培育的指引性、规定性作用。其中,指引性属于“正强化”,是对符合核心素养培育方向的教学主题的肯定和认可,规定性则属于“负强化”,是对偏离核心素养培育方向的教学内容的纠偏和调整。将二者结合起来,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培育就能在一致的“轨道”上推进。

其四,细化呈现育素养(内容或者表现)。在教学目标中细化呈现素养培育的具体要求,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明确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方向。与前述几种教学目标叙写方式相比,这里的“落点”更加明确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要达到的核心素养要素或者方面的具体内容,这有助于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或者方式。

结合不同课标的特点,这一部分的写法也会有所不同。“普高课标”和“中职课标”在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课程目标方面,都是使用体现核心素养要素的方式来呈现的,因而,可以归结为“核心素养要素的具体内容”方式。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可在教学目标中将这一内容落实为“认同中华文化”。而“认同中华文化”正是“普高课标”在“政治认同”方面的内容。“义教课标”在核心素养的表现方面有比较充分的呈现,是按照条目进行分类的。同时,在课程目标的“学段目标”部分,以核心素养为重要维度,对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进行了细分。这两部分内容都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呈现形式,从而更加明确相关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培育的关系。

下面就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关心国家发展”为例,呈现教学目标的叙写。如果以“中国高铁的发展”为素材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教学目标可以呈现为如下形式:

(1)政治认同:通过“作为中国名片的高铁发展”的学习和感悟,形成对新时代中国发展成就的认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同;

(2)责任意识:通过对“中国高铁人的努力奋斗”的讨论,理解中国发展成就的来之不易,为自己将来投身祖国的建设、当好国家主人打好认识基础。

从这一示例可以看出,这一框教学内容主要是完成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两个方面的素养培育。政治认同方面,指向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同”,这属于“政治方向”;责任意识方面,指向的是“为自己将来投身祖国的建设、当好国家主人打好认识基础”,这属于“主人翁意识”。而要落实素养培育的这些内容,选取的素材和关联的教学内容均各有所指。

需要说明的是,教学目标的叙写并不是只能采取某种固定的格式。本文提供的模式,作为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叙写方式之一,意在为思政課教师探索教学目标叙写的创新提供参考。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叙写方式,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讲的“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表现。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教学目标的叙写,都要从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点出发,为更好地实现铸魂育人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1-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7.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7.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课标课程标准培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