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定实用文教学内容的策略探析

2023-05-30翁莹莹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式学情教学内容

摘要: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实用类选文几乎占了“半壁江山”。但实用文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被忽略,加之有的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缺乏文体意识,没有将文学阅读与实用文阅读区分开来,导致实用文阅读教学长期处在迷茫、尴尬、无效的境地。以《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从文体特征、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编写、具体学情三个方面来明确适宜的教学内容,改善现有的课堂形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实用文阅读;教学内容;体式;课标要求;学情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第七个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主要涵盖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和下册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可见实用类选文在新教材中所占比重之大。对于学生来说,提高实用文阅读水平,有助于增强自身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总是更重视文学类阅读教学,习惯性地认为实用文阅读“没什么可教的”,甚至有时会用文学阅读的方法来教实用文阅读,导致实用文阅读教学处于尴尬、无效境地。

实用文阅读究竟应该教什么?教学内容该如何确定?与文学类阅读教学有何不同?教师应先对实用文进行界定与分类。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指出,实用性文体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应用文”,“它与‘文艺性文体对举,除了文艺性文体之外的,都是实用性文体”。陈隆生在《实用文章阅读教学设计》中指明:“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之外的所有文章,统称为‘实用文”。目前教材中的实用文包括科普文、新闻、社科文、演说辞、书信、人物传记等十三类,其中前四种占比较大。

不同类别的实用文特点不同、阅读方式不同、教学内容也应随之不同。

一、依据文章体式确定教学内容

从实用文这一大类来说,其阅读方法与文学类文本完全不同。文学阅读主要基于艺术的想象,阅读方式是鉴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而实用文阅读是基于理性的推演,阅读方式是理解,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进行表达与交流。所以实用文的阅读要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区分开来。而不同类别的实用文又有各自相应的体式特征,阅读时,先把握文类体式特征,依据文体特征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阅读方式来阅读实用文。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以下简称“第一篇”)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第二篇”)两篇演说辞为例。演说辞是演说者在公共场合和集会上,就某一问题宣传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情感或阐明某种事理的讲话文稿。学习演说辞先要把握其体式特征,按照体式特征来开展阅读。

依体而教,从“实用”的角度明确文本内容。实用文,有着明确的写作目的,所以要从内容上把握文本的实用性。演说辞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阅读时要从听众的角度明确演讲对象和演讲目的。“第一篇”演讲的对象是出席创刊纪念会的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以英国人为主),演讲目的是号召英国工人进一步投入革命,内容是围绕马克思的具体主张,即马克思准确分析时代特征,揭示社会问题,宣告了无产阶级解决社会矛盾并登上历史舞台。“第二篇”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的讲话,悼词是一种较特别的演讲,有着更明确具体的实用要求,演讲对象是出席马克思葬礼的亲友,目的是概述马克思一生的功绩,表达哀悼之情。阅读时要把握马克思的历史功绩以及他的具体贡献,感受作者深切的悼念与敬意。

依体而教,从“实用”的角度把握文章形式。陈日亮老师说:“语文是教内容的,也是教形式的,归根到底是教形式的。”阅读是先从语言进入内容,在整体把握内容之后,再回到语言形式上。从文体特征看,要达到演讲目的,作者是如何演讲的,用了怎样的演讲策略,主要体现在演讲结构和语言特点上。演讲辞一般结构清晰,用词准确,阅读时需要梳理文章脉络,品读意蕴丰富的语句,感受作者用词的特色。

比如“第一篇”,作者如何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鲜活生动,充满感召力?首先,要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演讲的逻辑。文章第1、2自然段由1848年革命引出无产阶级革命,第3自然段指出19世纪的社会特点,第4自然段分析矛盾并提出无产阶级将结束这个时代。整体文脉清晰,逻辑严密。其次,在语言表达方面,作者善用比喻和典故,更好地达到了演讲的目的。比如,文章开头将1848年革命比成“刚硬外壳”下“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将无产阶级运动比作把大陆撞得粉碎的“汪洋大海”,用精妙形象的比喻评价了1848年革命的意义。引用了莎士比亚戏剧的典故,将革命说成“好朋友罗兵”“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士兵”,既幽默风趣,又让现场的听众觉得亲切,富有感召力,极具针对性。深邃的思想通过哲理性的语言表现出来,如“历史本身就是審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行者”,用宣告的语气体现出革命的信心。阅读时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深入分析,品味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意蕴。

“第二篇”第1自然段表达了作者的哀痛之情,第2至7自然段总结了马克思的卓越贡献,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表达了作者的悼念之情。全文思路为“哀痛——颂扬——悼念”,在归纳马克思的功绩这一部分,分层叙述,逻辑严密。思维的缜密同时体现在语言上,各段用“不仅如此”“还发现了”“即使只能……也已经”“因为……首先”等关联词,使得分层叙述环环相接,丝丝入扣,构成这篇悼词严密的逻辑构架。又如,“停止思想了”“永远地睡着了”等含蓄精炼的语言都体现了作者无比遗憾、哀痛之情。文章的力量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琢磨。

依体而教是实用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则,只有把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才能用正确的方式来阅读,才能确定与阅读方式对路的教学内容,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二、依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编写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本任务群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王荣生教授说过,名副其实的课本要做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因此,每一篇被编入教材的选文都有自己的“使命”。

新教材推行的是主题统摄下的大单元设计,主题决定任务,由任务而设置情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使命与抱负”,意在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关注时代发展,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担当精神,从而达成“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的教学目标。本单元的四篇选文都“背负这样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选文中时代特征与个人选择的密切关系。在学习两篇演讲辞时,要把握马克思对时代特征的准确判断以及他的人生选择,从而理解革命导师的精神品质和人生价值,激发学生对祖国命运和当下社会的关切之情。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在怎样的时代?你对这个时代有着怎样的认识?这一代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时代与使命”的关系,培养观察社会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两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只有对时代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对时代使命有准确的把握,才能确立顺应时代潮流的抱负。这也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在教学中的自然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引领,明确人文主题,认真研究“单元导语”及课后“学习提示”,确定准确的教学内容。

三、依据具体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在完成了选文的教学解读之后,确定的教学内容有难易层级,也有范围的大小,这时必须依据学情来取舍。

在陈日亮老师提出的“三教三不教”中,第一个“教与不教”就是教学生未知的或貌似已知而其实未知的,不教其已知和浅显的。那么如何知道学生的已知、未知或浅知?教师需先从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钱梦龙老师的著名课例《死海不死》,第一环节讨论了“什么知识可以不教”,利用这一教学策略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在讨论交流中查漏补缺,对尚未清晰的认识加以澄清与补充。第二环节交流“哪些知识需要老师教”。通过上一环节的筛查与排除,学生真正需要掌握的内容就呈现出来了,通过第二个环节把握了教学的核心内容。整节课始终围绕体式特征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情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这两篇演讲词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学生阅读后有较多疑问。如1848年革命究竟是怎样的革命,教师可以介绍文章写作的背景资料,使学生了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相关历史,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好人儿罗宾”“菲默法庭”等典故的使用增加文章的内涵。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恰恰是难懂的地方,需要补充相关资料。另外,难读之处还在于层次较多的段落和表意丰富的长句。如“第一篇”第4自然段,作者先罗列每种事物的正反面,接着讽刺一些党派对待这种矛盾的可笑态度,随即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针对演讲场合和对象,肯定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先锋作用,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整段内容以“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为基本思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在阅读时学生要学会通过划分层次,来把握思路读懂内容。

又如,“第二篇”中的著名长句:“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句子主体部分是“马克思发现历史发展规律”,分三层来说:一是基础性的生存需要决定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二是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三必须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上层建筑。通过把握主体部分,抓住关联词理清句子内部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情出发来考虑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在“最值得教的內容”和“具体学情”之间反复斟酌,对确定的教学点进行删减,找到二者的重合点,也就是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总之,实用文阅读首先是一种体式阅读,开展教学应以体式特征为基本依据,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综合文章体式、新课标要求与教材编写、具体学情这三个方面。依体而教强调实用文阅读与文学作品阅读是完全不同的,它关乎着教学内容的确定,而教材编写和学情是在此基础上选择核心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也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强理性认识,这样教学内容的确定就会有效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语文课少慢差费的痼疾至少能朝着改善的方向前进一点点。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交际语境的高中语文统编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编号为FJJKZX21-494】

作者简介:翁莹莹(1986— ),女,福建师范大学附属福清德旺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体式学情教学内容
对当代诗词体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六言绝句体式概说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绝句体式多变化
律诗篇法体式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