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游戏中发展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
2023-05-30杨静
杨静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由交流的活动过程。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较长的一个时段,围绕一个关键问题全身心地积极投入,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与探究,运用高阶思维,迁移已有经验,最终解决或探究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本文以中班自主游戏“吸管脏了”为例,探究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发现问题,在观察、实验、分析、调整、再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已有经验并建构新的经验,从而提高深度学习能力。
一、案例描述与思考
镜头一:倪倪和萱萱在角色游戏区玩照顾小宝宝的游戏,萱萱抱着小宝宝,倪倪拿着水杯给小宝宝喂水,两人动作轻柔,配合默契。“哎呀,吸管里面黑黑的,好脏啊。”“不要给宝宝喂水了,这个吸管里面有好多细菌,宝宝喝了脏水会肚子疼的。”“我们把吸管洗干净吧。”倪倪把吸管从杯子里取出来,径直跑到水池边,萱萱抱着小宝宝跟过去,边走边说:“宝宝不要担心,吸管洗干净就可以喝水啦,你忍一忍哦。”
倪倪横拿着吸管放在水龙头下,用水冲洗,萱萱提醒倪倪,应该竖着拿吸管,让水能冲进吸管里面。倪倪照做,并很小心地将吸管放在水龙头下面,不时调整水流的大小和吸管对准水流的角度,边冲洗边检查吸管是否干净。过了一会儿,倪倪发现吸管里面仍然脏脏的。过来洗手的南南说:“要用小刷子伸进吸管里面刷干净,我见过我妈妈用小刷子洗吸管。”
“老师,你有刷吸管的小刷子吗?”得到了否定答案后,倪倪开始想别的办法。
分析:中班幼儿的社会化水平已得到较好的发展,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并能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游戏中。案例中,倪倪和萱萱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知道细菌会导致生病。因此,他们发现吸管脏了后,便将游戏主题从“照顾宝宝”变为“清洁吸管”。萱萱和倪倪用水冲洗吸管,并尝试改变水流大小、调整吸管与水流之间的角度,发现都没有效果。
镜头二:倪倪拿来卫生纸,折叠成细长条状,试着塞进吸管内,塞了一小段后发现很难继续往里塞。这时候,萱萱和南南在活动室各处寻找材料,他们找来棉签、铅笔、计数棒。倪倪拿过棉签塞进吸管,左转转,右转转,然后拿出棉签,发现白色的棉签头变黑了,又开心地将棉签塞进吸管的另一端,清理干净。“吸管中间还有黑黑的细菌,棉签够不着。”“棉签太短了。”“让我来洗吧,让我来吧,我拿来了计数棒,一定可以擦到细菌。”南南迫不及待地从倪倪手中拿走吸管,尝试将计数棒从吸管的一端伸进去。“耶,计数棒比吸管长,可以擦到所有细菌。”南南一手握着吸管,一手拿着计数棒,将计数棒在吸管内推进拉出。过了一会儿,南南沮丧地发现,吸管内侧的污渍仍顽固地存在着。一直在围观的初初小朋友说:“计数棒上面没有刷子,也没有抹布,怎么擦得干净呢?”
“計数棒上能不能安装一块抹布呢?”一直在旁边默默观察的教师提示道。“我有办法啦。”倪倪用卫生纸将计数棒裹起来,然后从吸管一端伸进去,左转转,右转转,“快看快看,能擦干净呢,吸管干净啦。”
分析:在同伴的提醒下,幼儿开始寻找像小刷子一样能伸进吸管内侧的材料,他们选择了卫生纸、棉签、铅笔、计数棒这四种材料。经过不断的尝试,他们寻找到最佳清洁吸管的材料——计数棒加卫生纸组合。整个过程中,幼儿不断观察、实验、分析、调整、再实验,通过直接操作感知物体的内与外、长与短、粗与细、硬与软,在一遍遍的试错与修正中解决问题。
镜头三:倪倪、萱萱、南南、初初的清洗吸管行动吸引了不少幼儿前来围观,大家看着看着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首先检查自己水杯的吸管是否干净,接着将吸管拆下来,然后寻找清洁工具,有的用计数棒裹上卫生纸清洁,有的在美工区发现扭扭棒上有一层很像小刷子的毛,可以直接使用,有的发现毛线绳也可以清洁吸管,但也有的发现自己的吸管细细的,计数棒伸不进去。
分析:同伴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案例中的倪倪和萱萱专注游戏、积极解决问题的行为吸引了不少幼儿进行模仿,这些幼儿在观察倪倪、萱萱游戏的同时又给了不少建议,帮助倪倪和萱萱解决了问题。随着更多幼儿的参与,他们尝试和操作的材料更为丰富,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二、案例回顾与梳理
自主游戏时间结束后,教师将原计划的户外活动推迟,改为对刚刚发生的“清洗吸管”游戏进行回顾和总结。教师提出两个关键问题:游戏中,小朋友尝试使用了哪些材料;哪些材料能清洁吸管内侧,哪些材料不能清洁吸管内侧,原因是什么。通过教师的引导及一起观看游戏视频和照片,幼儿梳理出吸管清洁材料测评表。
三、自主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
1.发现问题,萌发探究兴趣
自主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计划具有生成性特点,问题意识是幼儿探究的起点。案例中,“吸管脏了”这一情况改变了幼儿原计划“照顾娃娃”的游戏主题,“怎么让吸管变干净”成为幼儿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诸如,水无法将吸管内侧冲洗干净、用什么材料可替代清洁吸管的小刷子、卫生纸太软、棉签太短、计数棒太滑、铅笔太粗……面对不断涌现的问题,幼儿展开持续的探究活动。
2.操作实验,建构有益经验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学习(或思维的发展)是儿童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在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自身的操作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案例中,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为了解决问题,幼儿尝试了不同的方法。
一是经验判断法。幼儿发现吸管脏了,立刻用水冲洗吸管,之后又试着用卫生纸擦拭吸管,这是幼儿基于生活经验迅速做出的反应。当幼儿发现基于经验做出的尝试不能解决问题时,他们开始寻找更为合适的材料,探索更为有效的方法。每一次新材料的选择,都是幼儿基于已有经验解决当下问题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认知不断拓展,新的经验不断被建构。
二是观察比较法。幼儿通过眼看、手摸等方式直接感知不同的材料,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对不同材料进行比较与分析、归纳与整理,从而挑选出最适合清洁吸管的材料。同时,对操作过的材料的认知内化为幼儿的已有经验,粗与细、长与短、光滑与粗糙等概念开始形成,为他们更深入的探究打好了基础。
三是人际互动法。幼儿园情境中的深度学习活动,是一个充满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人际交互影响的社会化过程。此案例中,幼儿之间相互模仿、相互交流、共同探究,对棉签、计数棒、铅笔、毛线绳、扭扭棒等材料的选择和尝试都是在幼幼互动中完成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观察者的角色,直到一个“切入点”的出现——幼儿尝试了多种材料,但是问题还没有解决,他们有了放弃的想法。教师适时介入,通过提问“计数棒上能不能安装一块抹布”,使幼儿终于找到清洗吸管的方法。由此可见,幼幼互动和师幼互动是幼儿持续深入探究的助推剂。
3.经验分享,提升学习能力
自主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基于对幼儿自主游戏过程的观察和了解,引导幼儿对游戏活动进行讲述、讨论、分析,幼儿则通过口头语言表述和绘画表征的方式,分享游戏经验。
总之,幼儿的深度学习需要在“群体情境”中展开,知识在对话中重构,在共享中倍增。分享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是幼儿对游戏中的行为进行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同时,幼儿通过在群体内积极的自我展示,分享有价值的经验,在语言、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发展。
四、结论与思考
1.自主游戏能提高幼儿的深度学习能力
自主游戏中,幼儿始终围绕游戏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经验判断、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等方法,迁移已有经验,建构新的经验,进而获得科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的有益經验。同时,自主游戏过程中,通过人际互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交往水平得到提高,能够获得语言领域及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有益经验。科学、语言、社会领域有益经验的获得,又能进一步帮助幼儿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并持续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
2.创设有利于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班级环境,保障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按需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
不同于由教师发起和主导的传统游戏,自主游戏具有游戏计划生成性及游戏环境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充足的时间、空间及丰富的材料是保障幼儿自主游戏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在中班自主游戏“吸管脏了”案例中,幼儿经历了“角色游戏‘照顾娃娃—将游戏主题调整为‘清洁吸管—寻找合适的吸管清洁材料—吸引大部分幼儿加入—游戏回顾”五个阶段,游戏场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娃娃家、洗手池、区域、活动室,幼儿尝试的游戏材料也更为丰富,有卫生纸、棉签、计数棒、铅笔、毛线绳、扭扭棒等。时间、空间及材料的支持能帮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使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在自主游戏中得到发展。
3.明确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把握教师介入的时机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具备多重身份,既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又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同时也是游戏中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把握每一个身份转换的时机,做到有的放矢地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在中班自主游戏“吸管脏了”案例中,教师三次介入幼儿游戏。第一次是在幼儿准备放弃游戏的时候,教师提出关键问题:“计数棒上能不能安装一块抹布呢?”第二次是教师调整一日生活时间,为自主游戏回顾环节的开展提供支持。第三次是回顾环节,引导幼儿将零散的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由此可见,教师明确的角色定位和适宜的介入时机能促进幼儿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创设有利于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环境,帮助幼儿快乐游戏的同时,提高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
(责任编辑:郭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