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声绘色 精彩“悦”读

2023-05-30贾荣荣

山西教育·幼教 2023年3期
关键词:西游记绘本编辑部

贾荣荣

一、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阅读环境的有效创设和利用对于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学期初创设阅读区时,教师和幼儿围绕“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阅读区”展开了讨论。

海帆:“我想把和妈妈一起读书的照片布置到阅读区,这样我觉得很幸福。”

妍洁:“放一个小帐篷,我就能和好朋友讲悄悄话的故事了。”

子墨:“窗户上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咱们给窗户上装饰一些作品吧。”

浩毅:“我想抱着抱枕坐在地垫上看书。”

幼儿希望阅读区是温馨、舒适的,可以放松地和同伴一起看书。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了班级阅读区,对空中吊饰、隔断、书架的摆放等都做了调整。

二、自制图书活动的开展

1.爱上一本书

大班上学期,幼儿午睡前都会听《西游记》,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很熟悉,本学期教师在阅读区投放了《西游记》绘本。幼儿津津有味地阅读着,不时还会和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或邀请同伴进行角色扮演。

明凯:“我喜欢孙悟空,我最喜欢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艺萱:“我最喜欢观音菩萨的玉净瓶和紫金铃。”

熙航:“老师,我可以在美工区拿一些手工纸和彩笔吗?我想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和法器画下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引导幼儿开展自制图书的契机,于是教师在阅读区的一角投放了纸张、画笔等材料。

2.认识一本书

初次尝试自制图书,幼儿没有前期经验,只是碎片化地记录,如绘制一些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法器等。

子欣:“老师,我最喜欢偷吃人参果的故事,我想把它做成一本书。”

琦博:“我也想自己做一本书。”

基于幼儿的问题我们展开了讨论:“制作一本书需要什么材料?最重要的制作步骤有哪些?”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了视频《一本书的诞生》,并将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了总结。

海帆:“我们需要用纸、订书机、胶水。”

禹琪:“要有书名、出版社、二维码,这些都是一本书很重要的信息。”

子墨:“要有封面、封底,还要有价格。”

轩宇:“我们可以把做图书的步骤图画下来,这样小朋友们不会做的时候就可以看着图来画。”

幼儿利用区域活动时间,绘制了自制图书的步骤图。

利用每天的餐前活动,我班开展了师幼共读一本书活动,引导幼儿从绘本的封面、前环衬、扉页、主要内容、后环衬、封底,依次开始读起。幼儿在读的过程中认识了图书的基本结构,对自制图书的兴趣越发浓厚,进一步促进了自制图书活动的开展。

3.巧手制图书

幼儿对自制图书兴趣浓厚,以《西游记》故事为切入点开启了自制图书的第一步。

禹琪:“老师,我今天要做一本书,叫《偷吃人参果》。”

只见她选了一张画纸开始画了起来,封面画了师徒四人,主要内容画了一棵人参果树和孙悟空打果树的场景,封底写了自己的名字画了条码,图书的基本组成部分,即封面、主要内容、封底,到此都具备了。这是我们班的第一本自制图书。第二天海帆也自制了一本《三借芭蕉扇》。

区域评价环节,两名幼儿主动提出想给同伴分享自己制作的书。

海帆:“我想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做图书。”

两名幼儿对班级自制图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大家推选禹琪和海帆为“苗苗编辑部”部长。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出版自制图书和帮助指导编辑部成员完成自制图书。

这两位“部长”认真负责,每天都会在编辑部“工作”,当其他小朋友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去帮忙。

4.精彩展图书

班级中设置了一个书架,专门用来展示幼儿的自制图书,关于《西游记》的作品就有《猴王出世》《三借芭蕉扇》《偷吃人参果》《女儿国除妖》《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慧眼识玉》《真假美猴王》《师徒齐聚》等。通过图书展示,既使幼儿获得了独自完成作品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又让其他欣赏图书的幼儿对自制图书产生了兴趣。

5.共同享图书

活动初期,幼儿的作品都是围绕《西游记》故事展开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幼儿讨论:“除了《西游记》故事,你们还喜欢哪些绘本故事?”

易芯:“我喜欢《我妈妈》《花格子大象艾玛》。”

軒宇:“我喜欢《爷爷一定有办法》《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

谈话活动后我班结合主题开展了“图书畅游日”活动。幼儿把自己喜欢的绘本带到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分享,一起学习自制图书,活动中幼儿能认真专注地绘制自己的图书,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畅游日结束后,阅读区人气很高,尤其是“编辑部”爆满,幼儿现在迷上了自制图书。有一次,梦茹说:“老师,编辑部的材料太少了,我们想添加一些空白书、手工纸、彩笔、蜡笔、胶棒、剪刀和订书机。”

这表明幼儿在自制图书时有了更多的想法和需求。

三、自制图书活动的推进

教师鼓励家长带幼儿去参观图书馆,了解借阅的基本流程,认识不同种类的图书并把自己最喜欢的图书用海报的形式记录下来,跟小伙伴们分享。

参观图书馆的活动打开了幼儿的思路。

妍洁:“老师,我想做一本立体图书。”

钰嵘:“我想把幼儿园的一天画下来,这样我上了小学也不会忘记幼儿园。”

幼儿创作的图书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了起来。有部分幼儿想把“自制图书”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于是我们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幼儿可以借阅绘本也可以借阅编辑部的自制图书。当自己制作的图书被同伴借阅时,幼儿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更多的幼儿参与到了自制图书活动中。

有的幼儿说:“老师,有的自制图书借回家我看不懂,能不能让小朋友把故事录下来,这样我就能一边看书一边听故事了。”

我们借助家长的力量,将幼儿做的图书录成视频或音频并生成二维码,粘贴到自制图书的封底,借到书的幼儿可以看书也可以听故事,进一步推动了“编辑部”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活动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活动的开展中出现了以下问题:材料摆放和图书摆放都很乱,有一些自制书未完成,做一半不做了,幼儿找不到自己想看的,参与自制图书活动的幼儿比较固定,其他幼儿很少参与,觉得太难了,不知道画什么,怕自己画错了,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并研究如何解决。对于图书收纳摆放等问题,大家共同商讨了解决办法并制定了编辑部规则:图书要摆放在大家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的地方;对于已完成制作的图书,统一进行编码、分类,做好标记,按顺序摆放在指定的区域;准备一个收纳盒,专门用来放置未完成的图书,幼儿可以在之后的活动中继续完成制作;一本书做完再去做另一本书。

对于部分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两名“部长”带领“编辑部”成员开展了招募活动和兑奖活动,通过幼儿感兴趣的奖励动员其他小伙伴参与到“编辑部”活动中。他们绘制了“编辑部”记录表,由幼儿自己记录,参与一次可以奖励一个小贴花,还建立了“资源库”,用来收集废旧的画报、图册、好看的图片,供幼儿需要时自主拿取。

自制图书从最初的几页到现在的十几页,从只有部分幼儿参与到全员参与,从平面图书到洞洞书、立体书、手提书等形式多样的图书,充分展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成长。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发现,及时调整策略,给幼儿留出更多的成长空间,促进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幼教专项课题“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园阅读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2022067)

(责任编辑:张 琳)

猜你喜欢

西游记绘本编辑部
绘本
绘本
绘本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