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 研讨重点 深度小结
2023-05-30王双孔蕊蕊
王双 孔蕊蕊
问题一:阅读区环境创设中,如何营造氛围感?
我园教研组成员通过入班观察,发现园内大部分班级的阅读区空间规划不够合理,环境创设简单粗糙,整体缺乏有效利用。
教研再现:
教师A:阅读区环创没有氛围感,是因为老师们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去营造,我们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资源,欣赏温馨舒适的阅读区环创,分析可以借鉴的做法,先模仿,再创新。
教师B: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有些老师不清楚阅读区可以设置哪些元素,我们可以罗列一下阅读区环创的元素,比如区域标识、区域规则、好书推荐等。
教师C:班级阅读区结构单一、功能单一,孩子们在阅读区只能进行阅读活动,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是否可以在阅读区内设置“区中区”,丰富阅读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教研小结:
本次教研活动一共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阅读区环创比较简单粗糙。我们将阅读区环创分为墙面环境与地面环境两大部分,集思广益,共同罗列阅读区环创的元素,墙面环境元素包括区域标识、阅读公约、好书推荐、认识图书、阅读瞬间分享、修补图书小诀窍、自制图书分享、自制书签展示等,地面环境元素包括书架陈列(将书籍分为必读书、选读书和我喜欢的书)和辅助物品(如沙发、椅子、地毯、小帐篷等),各班教師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取舍,选择适宜各自班级的元素进行陈列。第二个问题是阅读区结构和功能单一。针对幼儿在阅读区只能进行阅读活动这一现象,我们在阅读区内增设“区中区”,如演讲区、制作区和听赏区,给予幼儿更多的支持,使幼儿可以进行多样的阅读延伸活动。第三个问题是阅读区的氛围营造。从整体上看,班级阅读区略显空洞枯燥,缺乏美感和氛围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利用网络资源,一起搜集温馨舒适的阅读区环创,尤其注重软环境的布置,比如在书桌上摆放一些绿植、花束,或者柔软的沙发、墙面的点缀都可以成为点睛之笔。
问题二:阅读区幼儿人数较少,偶尔进区的幼儿也少见阅读,如何将其从“冷区”转变为“热区”?
阅读区的环创已初见成效,每个班级内的阅读区也逐渐丰富起来,但通过观察发现,阅读区幼儿人数极少,时有进区的幼儿也并未进行阅读,而是游戏居多。如何将“冷区”转变为“热区”,这一问题又摆在了我们眼前。
教研再现:
教师A:我觉得阅读区的图书投放是很关键的因素,我们可以尝试和每月的主题内容结合起来,或是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增加师幼共读环节,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B:经过观察反思,我发现自己在组织阅读区活动时,缺乏对幼儿的指导,有时忽视了阅读区的幼儿,有时忙得顾不上关注阅读区,导致阅读区的孩子越来越少。
教师C:我们班的二月份主题活动“我,棒棒哒”,内容涉及到人体结构的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见阅读区的幼儿拿着绘本去了科学区,一起边看绘本边“组建”人体结构,专注认真的状态持续了好久。
教研小结:
就如何使阅读区“热”起来,我们针对性地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三条解决措施。第一,结合主题课程进行书籍投放。幼儿识字量有限,在阅读时会有“只看图不识意”的情况,一方面,投放和主题相关的书籍,已有经验的积累会促使幼儿去翻看书籍。另一方面,教师可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进行师幼共读。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幼儿对书籍的兴趣,增加幼儿对内容的理解。第二,提高教师的指导策略。班级教师可以协调分配,一位负责统筹,观察所有幼儿的动态,保证安全问题,另一名教师可走进阅读区,在幼儿阅读过程中适时介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升阅读质量。第三,加强区域联动。在组织班级各个区域活动时,有针对性地投放书籍能大大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如,阅读区与科学区联动,共同观察探索;阅读区与建构区联动,一起探讨搭建;阅读区与美工区联动,同步携手制作;阅读区与表演区联动,一同演绎精彩。
问题三:如何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有哪些策略?
在亲子阅读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园并非一致,常常会出现许多矛盾点。如,家长对于阅读的目的过于功利化,阅读的过程中注重认读识字、看图讲述,忽视了阅读兴趣与方法、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邀请家长、小学语文教师、我园教师开展了线上圆桌论坛。
教研再现:
家长A:在指导孩子阅读上,我们应该是以看图讲故事和指读识字为主,还是以引导孩子创编,想象讲故事为主呢?如何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长B:孩子对阅读有兴趣,但是在情节理解上存在不连贯、不流畅的问题,往往需要家长先带着读一遍,孩子才能大致讲述,如何让大班幼儿能够独立地阅读?
幼儿教师A:我们可以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引导孩子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还可以在阅读中和孩子一起互动,从画面的细节出发,借助背景、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幼儿教师B:阅读中,我们可以采取双向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阅读内容,即家长提问,孩子回答,孩子提问,家长回答。我们都知道提问比回答更难,有时讲完故事之后,让孩子提问,爸爸或妈妈回答,家长就更能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教育就更有针对性。
小学教师A:阅读是小学的重头戏,主要考察对字、词、句、段的理解。如,通过推测、想象、判断这个词或段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等,更多是培养孩子语感和语言输出的逻辑性,而不是单独地去训练识字或者看图说话。在二年级课文《玲玲的画》中,就提出让孩子抓住关键词,如表示先后顺序、表示心情的词叙述文章,或根据图画创编故事等,这些跟幼儿园的语言学习目的都是不谋而合的。
教研小结:
通过三方的思想碰撞,我们发现,家长在亲子阅读中过于注重文字阅读,在阅读方法上缺乏正确的指导。因此,本次教研我们结合周兢教授所述学前儿童前阅读的核心经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首先,在良好阅读习惯和行为养成方面,建议家长与幼儿一起讨论阅读规则,如何翻阅、取放、修补图书等,引导幼儿按照图书的结构有顺序地阅读,了解封面、环衬、扉页在书中的作用,认真观察、专注阅读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信息,坚持每天阅读,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和收获。其次,在阅读策略形成方面,建议家长引导幼儿从封面中寻找书中的主角,观察主角的表情、动作和所处的环境,描述画面内容,猜想故事情节,与幼儿一起分析书中的关键词,串联画面情节,感知书中画面的布局、构图、色彩、线条、表现形式等,进一步理解阅读内容。第三,在阅读分析能力提升方面,建议家长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如,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表述书中的内容,表达自己对书中主要人物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还可以引导幼儿使用书中的词语、语句尝试表达,跟随成人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文字片段,模仿书中主角积极的行为做法,续编故事情节,尝试采用前书写的方式进行表征等。最后,对后续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一是继续邀请家长参研,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分析更为科学的亲子阅读指导策略;二是注重案例研究,加强教师对家庭阅读问题的个别化指导;三是做好科学衔接,在了解小学阅读特点的基础上,正确做好幼儿园的学习准备工作。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幼教专项课题“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园阅读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2022067)
(责任编辑:郭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