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要点研究

2023-05-30潘凤锦练灿林

食品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农药精准食品

潘凤锦 练灿林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话题。为了全面提高果蔬品类的产品质量,在种植过程中农户往往会喷洒大面积农药,但如果过度喷洒或者使用方法、使用种类不当,容易导致果蔬表面残留的农药超标,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严重的肾脏功能损坏。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愈发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现有的检测技术基础之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把握检测技术的相关要点。本文围绕着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要点研究展开论述,希望为有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食品农药残留危害

1.1急性、慢性中毒

食品中出现过量的农药残留最容易导致的问题就是人体的急性和慢性中毒。日常饮食中如果农产品含有较高毒性的农药,人畜在食用之后可能会出现中毒死亡或者引发急性中毒现象。中毒之后人和动物会产生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紊乱神经系统,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随着我国现阶段农业产量和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具有高毒性的农药产量也在随之增长,并且品种越来越多元化,急性中毒现象是常有发生的事情。对于慢性中毒而言,很多农药都具有脂溶性这一特征,意味着它们可以长期存留于农产品之中,如果长期食用农药含量过量的农产品可能会导致体内有毒物质不断堆积,最终会产生质变,影响生理功能,引发慢性中毒。

1.2特殊中毒现象

很多学者经过动物实验发现,部分农药具有致癌性、致病性和畸变性,如果这一类农药长期残留并被人们所使用会导致特殊中毒现象,甚至会影响到终身身体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常见技术要点

喷洒农药能够降低病虫的侵害率,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所喷洒的农药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适量的使用农药并不是坏事,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但是很多农户在使用过程中对农药的用量把握不精准,或者喷洒的季节有问题,会导致食品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它不仅会威胁到食物本身的品质,还会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食品安全造成严峻的威胁。因此,食品检测的农药残留技术已经成为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关键标准和参考依据,现阶段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的同时,诞生了多样化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技术和安全保障。

2.1样品前处理技术

在食品检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可以分为固相萃取技术和溶剂萃取技术,固相萃取技术借助的是固体吸附剂的使用,可以对液体样品之类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吸附处理,让干扰化合物和样品气体之间起到分离的效果,之后再使用洗脱剂进行洗脱;也可以采用加热解吸附的方式让目标化合物达到有效分离的效果,这就是固相萃取的基本操作步骤。当前在农药食品残留检测中,这项前处理技术的运用范围较为广泛。对于溶剂萃取技术而言,它可以根据不同组分的溶解度不同这一原理分离混合物,经过净化、提取等一系列流程,可以达到溶剂萃取的实际效果。在农产品科技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溶剂萃取技术能够得到更加细化的分类,延伸出逆流萃取、连续萃取等不同的形式,在分析样品的时候萃取操作相对较为简单,流程也不复杂。

2.2色谱质谱联合使用技术

顾名思义,这项技术指的是把质谱分析技术和色谱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成为了新型的色谱质谱联合使用技术。这种技术运用的是色谱检测和质谱检测二者的共同优越性,达到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适用性和应用效果的目的,把色谱质谱检测技术运用在检测中需要观察食品的性状、数量和特征,查看该项技术是否可行,是否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检测人员可以利用检测仪和记录仪,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实时观察与监督,对颜色进行仔细比对,确认结果是否准确。运用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及关键在于掌握技术要点,比如,合理化导入方式,精准采集样本、控制温度、保持恒温、选择电离方式,提高整体分类效率。通过实践可以发现,色谱质谱检测技术灵敏度较高,能够满足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的共同要求。

2.3毛细管电泳技术

毛细管电泳技术是新出现的高效检测技术,它需要利用高压电场结合驱动力的作用对食品农药残留进行精准分析。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分析方式能够对不同参数数据进行测算,实践运用中这项技术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比如添加剂、酸碱度、样品的温度等,因此,检测人员需要对食品样本做好预处理和采样工作,并做好一切准备,查看电源和温控系统,把它们安装在可靠的位置上,提高农产品农药检测数据的精准性。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数据记录和处理过程,对食品的农药残留量作出精准测算。本质上来说,毛细管电泳技术是电化学分析方法的代表,除了能够提高样品检测的灵敏度之外还能够对微量元素加以识别,对农药的成分性状进行确定,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检测时间就可以全面得到检测分析结果。近些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已经在领域内广泛推广,大量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4免疫分析技术

免疫分析技术先对样品进行标记之后再检测农药的材料情况。样品标记是主要的检测原理,在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运用免疫分析技术,首先要对样品上的农药进行筛选和标记,之后再利用抗体生产不同类型的复合物,接下来对农药的实际含量展开测试。这项技术需要检测人员对溶液进行合理配置,确定农药的种类,掌握抗原和抗体,一一匹配之后再把抗原和抗体投入到适当的凝胶中,根据介质扩散的规律对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最终得到精确的检测结果。當前阶段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分为酶免疫和放射免疫两种类型。如果要检测有机磷类型的农药,这两种检测技术非常实用,它的关键点在于控制样品数量,防止实验过程中出现假阳性等干扰问题。

2.5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生物类型的检测技术,它可以利用生物的药敏性把生物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实践运用过程中,生物传感器处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食品农药检测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条件。与其他类型的技术相比,生物传感技术的操作步骤并不复杂,方式和手段都较为简单,可以有效节约检测的时间成本,短期内便可以获得高度准确的检测结果,不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在药物材料检测中,生物传感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准性和运用程度。除此之外,这种检测方式还会运用到蛋白质和酶等不同的物质,利用蛋白质、酶的敏感单元达到预期的检测效果。实践运用时,检测人员需要管理和控制生物电极设备,还要控制细胞传感器,综合考量农药的用药特点,对检测物质和检测设备需要交叉使用,交叉控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6活体检测技术

活体检测技术可以把食品和活体生物放置在同一个密闭空间之内,之后利用农药和生物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检测农药在食品中的具体残留位置和实际存在数量。在农药残留检测中运用活体检测技术速度非常快,操作较为方便,肉眼可观察,在短期内就可以分辨农药的具体位置和数量,但有其不足之处和局限性,活体检测技术准确性较为匮乏,不能够判别出农药具体属于哪一种种类,因此,该项技术经常被运用在传统食品检测中。

2.7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

这项检测技术专业性较强,运用的范围和适用的对象相对固定,其主要的检测对象包括低活性物质和易分解物质。在传统的食品检测中,工作人员运用的是传统手段,效率不高,准确性难以保证,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就能够避免这一弊端,大幅度提高检测效果的精准性。因此,这项技术拥有不错的运用价值。通过实践可以发现,这项技术能够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但是灵敏度不高,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的运用范围稍有局限。在未来,有关工作者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优化这项技术,使其功能得到不断完善。

2.8酶抑制技术

酶抑制检测技术属于生化分析检测技术,其原理是有机磷和其他物质会影响到酶的活性。利用这一生物学的特性,可以利用酶抑制法检测农药的残留情况,如果检测的食品样本中不含有有机磷类农药就不会影响到酶的活性,相反则会影响。如果检测对象中含有有机磷物质,检测人员可以检测其吸光度,确定农药残留的具体情况,比如,在检测样本农药残留时可以采用分光光度计,参照获得的激光度曲线对农药残存情况展开详细测算。经过实践可以发现,酶抑制法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分析中的推广性较强,结果也较为精准,不限制检测对象,同时还可以大范围的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缩短时间,很快就可以看到可观的结果。但是,酶抑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那就是缺乏一定的精准性,对检测药品也无法回收利用,环保性不佳。

2.9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已经被大多数地区的农药检测工作站所收用,这种检测方法其原理在于抗原和抗体之间会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工作人员对检测目标进行观察就可以得到结论。和抗原检测方法、抗體检测技术有所不同,酶联免疫方法的主要检测对象是酶的活性,在实际运用中,这种分析方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很快就可以出结果,满足多次实验的实际需求,但是选择试剂的范围却不大,较为严苛,尤其是在检测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时可能会产生交叉反应,影响数据判断。因此,酶联免疫法不能够适用所有的对象,大多数会被用在农药检测分析作业中。

2.10蛋白质组成分析技术

蛋白质组成分析技术能够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进一步评价,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消费建议。蛋白质组成分析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检测手段,它可以对农药残留的属性数量多少进行有效测算,同时还可以对农药的种类进行区分,确定不同部位的农药实际残留量。工作站会把蛋白质组成分析技术用来检测转基因食品,利用蛋白质外源因素对农药的残留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其参照对象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和蛋白质性质,其目的是判断农药残留量是否超过标准。

3.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过程把控

3.1样品制备环节

在样品的制备环节需要把控过程的精准性,要注意到吸附纸、溶剂、试剂的使用范围可能会影响到色谱柱的测量结果,因此要严格控制过程,按照技术规范检测空白试剂是否可用,其各项性能是否满足检测需求,把溶剂浓缩剂量控制在200毫升以下,定容剂量控制在一毫升左右,在分析检测结果的时候要做好防护,防止发生溶剂交叉反应。对于低浓度溶剂而言,由于其稳定性较差,比较容易挥发,可以进行单个实验之后再多组把单个实验结果进行共同矫正。

3.2检测环节

在具体的检测流程也需要注意精准性把控。在食品样品采集完毕之后,需要对样品进行清理装入专用的聚乙烯包装袋之中。不同种类的样品检测方式也不一样,在样品流转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的要求,确保环节的规范性,防止由于操作不当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样品的制备过程,如果检测的是根茎类和块状类的样品,要全面剔除表面淀粉,做好辅助处理;叶片类的样品要剔除腐烂部位,采用四分法做好预处理,防止外界环境因素和物质污染样品。在使用样品之前,检测人员还要反复对使用状态和检测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在样品保存过程中要根据样品的性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方式,做好混匀处理和缩分处理,提高样品代表性。样品经过缩分处理之后,需要分成相应的份数,检测的时候取出一份样品放在烧杯中检测,其他的样品需要放在密闭的聚乙烯容器中并放在冰箱冷存。

3.3实验室环节

样品被送到实验室进行具体检测时也需要做好精准性的把控。首先是抽样环节,如果样品之前已经冷冻,需要等待样品融化并均匀混合之后才能计算其重量,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检测要求选择精度合适的检测工具和称重仪器。在净化提取环节需要注意控制匀浆阶段的转速和时间,在等待静置分层的时候需要把控加盐量和摇振的力度,在数值计算和数值分析环节需要做好对农作物代谢物的折算,比如,在检测甲拌磷农药时需要同时进行甲拌磷亚砜农药代谢物的检测,在检测克百威农药时需要检测3-羟基克百威代谢物,在此基础之上展开系数折算,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农药残留检测是食品检测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为了保证食品农药残留的准确性,就需要相关的检测人员了解各项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从而根据具体检测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测技术,检测过程也需要做好定量控制和变量分析,提高食品农药残留结果的精准性。

猜你喜欢

农药精准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食品造假必严惩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