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校企协同、四位一体”岗位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30聂小伟何粉霞毕可海顾晓慧王鹏刘志敏张彬

食品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校企岗位

聂小伟 何粉霞 毕可海 顾晓慧 王鹏 刘志敏 张彬

产业是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沃土,建立在山东半岛海洋食品产业上的是海洋食品健康专业群,是依托区域优势产业设置的特色专业。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人才培养的一重要环节,也是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试验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职业教育中岗位实习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破局将影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课题将对“校企协同、四位一体”岗位实习教学模式的进行可初步探索与实践,力求找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力点。

1.岗位实习要求与目标

1.1岗位实习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岗位实习,使学生了解食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的基本要求,熟悉典型食品的品质控制、安全控制与管理、食品检验等实际工作内容,能够从事食品企事业单位的品质控制、检验化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职业能力与素养,为进入工作岗位充电加油。

1.2岗位实习目标

1.2.1知识目标

了解岗位实习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技术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了解品控、品管、检测化验等的发展动态及方向。

1.2.2技能目标

能够把握食品企事业单位机构的组成,掌握食品的品质控制、安全控制、质量管理、品质检测等,能够熟练运用分析仪器设备、管理软件等;能够顶岗食品品控、化验等岗位,能够进行质量控制。

1.2.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具有时代特征的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的社会规则。

2.岗位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学校重实施轻监管评价

职业院校重视组织专兼职教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建设、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工作,将学生送到企业之后,关键的岗位实习阶段的管理和评价则较为忽视。缺乏顶端系统设计,片面强调学生岗位实习校企合作单位遴选、三方协议签订、实习安全教育等工作,没有建立院校、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职责和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较多的盲区和安全隐患。如为了让实习生能够获得实习机会,学校主要起到审查监督企业资质,让学生参加校企合作企业的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实习过程监管和指导由企业主导,此过程中学院起协调沟通作用,失去岗位实习是一门校外实践课程的作用,达不到“双主体”育人的目标。同时,增加实习企业人力成本和安全管理支出,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育人起到消极作用。同时,职业院校还存在遴选指导教师不严等问题,很多院校制定了详细的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标准和要求,但没有配套具体绩效考核机制,导致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履行不到位,没有起到“双导师”的效果。

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在学生岗位实习过程中,有意无意迎合企业实际生产岗位技能需求,学生长期在单一岗位工作实习,强调转移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職业素养培养;也不符合整合性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起不到对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提升,导致学生综合发展能力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2.2企业重盈利轻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施职业教育的核心,岗位实习是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合作的有效手段,但企业的生命线是盈利,第一要务是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大部分企业在与职业院校合作中唯利是图,看重的是岗位实习中的优质劳动力,存在重盈利轻人才培养的观念。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又未能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有效地建立岗位实习校企合作企业遴选机制和管理体制,使得很多唯利是图的企业接纳学生开展岗位实习教育工作,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岗位实习的初衷和目的。

2.3学生重技能轻职业素养

目前,在很多职业院校学生思想中还根深蒂固地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观念,只是掌握一门技能谋生,而不是实现全面发展的类型教育。因此,在岗位实习期间,很多学生把掌握某一项岗位技能作为核心目标,不希望轮岗干不同岗位,存在只干好一个工作岗位就好的思想,从而不能全面培养、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为自身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通常大部分职业院校实施分散实习,实习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企业关注的是经济效益,重技能轻文化熏陶,而职业院校不能有效组织教师送“课程思政”进课堂、进车间,导致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职业素养的养成只能自然生长,不能将工匠精神、职业理想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岗位实习,手段、方法单一,实施效果不佳。

2.4家长重物质轻人文关怀

原生态家庭教育在学生职业选择、职业养成和职业责任感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多职业院校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疏远,家长更多的是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和激励,很少在情感方面进行交流和引导,这也严重影响学生岗位实习过程中思想稳定性。

3.“校企协同、四位一体”岗位实习教学模式的实施

3.1构建基于“成果导向”理念下的岗位实习监管评价体系

(1)调研分析

以深度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的实习成果为切入点,以企业对职工绩效考核为指标,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引导,设计岗位实习评价体系。设定调研对象为高职院校应届实习生,将岗位实习成果与专业岗位实习目标与要求对比分析,并结合企业录用职工标准与实习学生职业能力指标点进行对照,建立数据库。

(2)模型建立

在调研数据基础上开展分析工作,依托职教集团中行业企业理事单位成员支持,提炼出一套具有广谱性的实习成果评价标准。采用数字化技术和云计算分析工具等手段,将数据整理分类建成多元化的样本库,模型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综合赋权,且结合不同的信息化运用能力的使用者(企业、学校、学生、家长),开展适用于不同群体的易于使用的实习成果量表。

(3)运用完善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实习课程标准和企业岗位用人标准,采用反向逻辑思维,将建立的实习成果数据与具体实施的课程教学对照,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的实施效果,多元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课程体系中课程设计的科学有效性,更进一步优化高素质毕业生评价指标点的设置。

3.2突出职业素养提升岗位实习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首先结合食品类专业特点,提炼专业属性的课程思政元素,如安全意识、责任信念、守正创新和精益求精等精神内涵。同时,融入企业文化,提炼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生活、工作的全过程。通过“超星平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开发整理相关主题教育资源,如大国工匠、传承匠人和时代楷模等视频链接资源,并定期发布学习任务,开展主题研讨、知识问答等,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探索“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最后,依据高职食品类专业岗位实习的课程属性,发掘工匠精神内涵,突出爱岗、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等内容,将岗位实习课程与职业精神融行于心,在岗位工作中体验职业精神内容,提升工作质量和体会劳动价值。学生在企业岗位实习过程中,结合企业文化和“大国工匠”楷模案例激发学生“技能报国”热情,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历史使命感。

3.3实施基于超星平台的“全过程”线上线下“岗位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创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1)岗位实习过程在线管理评价

在超星平台创建岗位实习课程,将所在系部或专业的实习学生导入课程中,并按校内指导教师将全体实习生分组,将指导教师设置为助教。同时,在课程中创建企业信息、实习要求、学生管理、信息管理、交流互动和查询信息六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实现“全过程”线上线下实习监管。其中,企业信息模块包括校企合作企业简介、实习岗位、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和基本要求等信息;实习要求模块包括实习文件材料,如实习方案、实习时间、实习方式、三方协议、自行联系申请表、承诺书、家長告知书、实习考核表实习总结报告等;学生管理模块包括实习信息、导入实习信息、评定实习总结、评定实习考核、查看实习评价、批准、激活、结束、申请实习等;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学生实习状态,如学院推荐实习单位、自主练习实习单位、实习状态(未开始、实习中、已结束)、实习周记和实习日志等;交流互动模块是学生、指导教师、系部实习负责人开展零距离互动交流板块,包括信息发布、学生问题反馈、实习心得分享的平台;

查询信息模块是展现实习的所有信息,包括不同企业的实习人员信息、师生互动、实习评价等。可以查看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不同实习学生的具体实习反馈情况,为后期实习工作决策提供参考,以保障良好的实习效果。同时,也可作为指导老师评价实习任务、实习效果、实习总结提供重要依据。

(2)毕业设计过程在线管理评价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重要环节,是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总结与提升。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是在岗位实习期间完成的,整个过程在企业而不在校完成,师生只能通过线上完成交流指导工作,必须依托数字化技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才能保障毕业设计的效果。

在学生岗位实习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即实习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一肩挑”,在超星平台课程中只需增加毕业设计模块即可,在资料文件夹中上传有关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实施方案、规范文件和制度文件等,在作业中上传选题、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资料,在资源库中上传文献检索、设计流程、论文撰写的相关参考资料。通过任务发布和签到等功能提醒、引导学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的工作任务,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开展讨论、提问和研讨等活动,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高质量完成。

院系级负责人可以进入课程在线查看毕业设计进度和完成质量,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保证学生毕业设计的高质量完成。

(3)就业创业过程在线管理评价

岗位实习就是为了提升职业技能和强化职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为创业打基础。实现高质量就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为了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对毕业生开展持续就业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因此,超星平台开展调查问卷和讨论板块显得尤为必要,可及时发现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和专业就业趋势、就业质量,为最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完善提供第一手资料。

结论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构建的岗位实习监管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岗位实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知。基于超星平台视域下的“全过程”线上线下“岗位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创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岗位实习、毕业设计和创业就业的有效衔接,提高毕业环节的管理效率。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实践“工匠精神内涵”的“课程思政”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显著成效。通过“校企协同,四位一体”岗位实习管理模式探索,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四方互惠共赢,提高职业院校对学生岗位实习全过程监管,为企业用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家长信心提升提供坚实保障,为今后专业更好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基金资助: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2020ZC358);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分会、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2年度课题(QGJY2022107);2022年度山东省海洋与渔业职业教育行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立项课题(06);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SHK2022092)。

作者简介:

聂小伟(1984-),男,湖北孝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校企岗位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