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建构的内在逻辑

2023-05-30张鹏辉

求知 2023年3期
关键词:话语建构中国共产党

张鹏辉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建构一套逻辑严密的现代化话语体系,以此来阐明现代化建设的领域、路径、性质、目标等重要问题。伴随着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亦趋于成熟和完善。研究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建构,不仅要考察其演变历程、核心概念、主要内容,同时也有必要深入探究话语建构的方式,尤其是此话语体系依据何种逻辑建构起来的问题,以此来彰显话语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

中国共产党在建构现代化话语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由此提升了话语的学理性和科学性。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建构现代化话语。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建构现代化话语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谋划2035年远景目标时,将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与人民群众的福祉密切相关的内容纳入其中。可见,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生动诠释。

2.继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建构现代化话语。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旨趣,是在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基础上,论证社会主义现代性如何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然而,对于如何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特别是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也不可能做出详尽的论述,而只能立足于宏观层面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性特征。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现代化事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堅持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相结合。一方面明确了中国进行的现代化事业就性质而言“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则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扩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整体布局,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守正创新。

3.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建构现代化话语。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往往是同社会主要矛盾联系在一起的,需要建立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精准研判之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作出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判断。与此相对应,党在这一时期关于现代化话语建构的重点落脚在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界定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据这一判断,党关于现代化话语建构的重点逐渐由“四个现代化”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界定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此为依据,我们党提出了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通过对社会矛盾分析法的运用,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建构不论是在顶层设计还是在具体部署方面,都显得更加科学。

二、以中国国情为依据

现代化话语建构既要有理论支撑,也要有现实依据。只有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境遇、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建构现代化话语,才能引导现代化建设走向成功。

1.依据后发外生型的历史境遇建构现代化话语。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在后发外生的历史境遇下展开的。对于后发外生型国家来说,实现国家现代化既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也要从本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来确定现代化的目标、道路、步骤和手段。对此,邓小平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同时,邓小平还主张:“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善于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积极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

2.依据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建构现代化话语。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要素,集中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发展状况。中国共产党在建构现代化话语的过程中,注重把握社会发展状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发展生产和恢复国民经济等任务,党在这一时期关于现代化建设的论述主要集中于经济领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深入推进,“四个现代化”的概括已经很难满足改革开放事业的需要,因此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的谋划逐步由经济领域扩展至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域,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关于现代化话语的新提法、新表述。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完善,与党对社会发展状况的科学研判有着密切关系,具有深刻的实践基础和物质支撑。

3.依据中国文化传统建构现代化话语。中国现代化历程是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开始的,因此,在建构现代化话语的过程中,将源于西方的概念与中华文化传统进行有机融合,是中国共产党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进行思考时,将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追求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具有深厚传统文化蕴意的“小康”一词以新的时代内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并阐释了“小康”概念。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在这里,邓小平运用“小康”的概念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并初步区分了中国和发达国家在现代化概念使用上的区别,对于强化现代化话语的社会传播效果和增强民众对现代化话语的认可具有积极意义。

三、以时代发展为参照

现代化进程中,时代的变化对于各国现代化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能否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依据时代发展主题和时代局势建构起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现代化话语,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依据时代主题建构现代化话语。时代主题的变化,是影响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20世纪50年代末,受中苏关系恶化、第二次台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现代化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强调要做好国防力量的建设工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中国共产党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在建构现代化话语时,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由经济领域逐步扩展至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人的全面发展等多个领域。可见,时代主题是影响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建构的重要因素,时代主题的变化使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呈现出不同的内容、特征与风格。

2.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构现代化话语。在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建构现代化话语,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坐标,日益迫切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自觉回应时代提出的课题和挑战。例如,在现代化的目标和实现步骤方面,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目标;在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方面,提出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现代化发展格局方面,提出了加快建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方位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中国共产党需要更加主动地回应时代之问,建构起一套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现代化话语。

3.结合国际社会的发展需要建构现代化话语。在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经济复苏乏力、社会矛盾激化等困境,广大发展中国家简单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却事与愿违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建构现代化话语的过程中注重回应国际社会的发展需要,阐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智慧。例如,在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方面,中国共产党基于自身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和现实基础,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现代化目标的确立方面,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目标;在现代化的动力方面,中国共产党强调通过改革创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坚持党的领导使现代化建设获得动力支持。通过阐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将逐渐由本土走向世界,产生更加广泛的国际影响。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本土和域外等多元素的交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新的思想内容。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有其内在逻辑,话语建构的逻辑性强化了话语体系的学理性、说服力和影响力,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踐提供科学指南。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话语建构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