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扬弃与超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三重释读及时代蕴意

2023-05-30陆青

求知 2023年3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费尔巴哈黑格尔

陆青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本身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及恩格斯的重要思考,有助于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主义在重大观点、立场和方法之上的问题,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扬弃和超越的深层次原因。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辨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对学术研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批判、扬弃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基本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阐发

1.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理论特点及自身局限。恩格斯在第一部分的开篇便抛出了黑格尔的一个引起争议的观点即“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恩格斯在分析黑格尔哲学的问题的时候用罗马帝国的例子来对黑格尔的观点进行驳论。罗马共和国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但是罗马体制以及统治事实上是不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便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维,所以黑格尔的这一著名的论题实际上是内在矛盾的代表。同样,绝对真理和绝对状态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恩格斯用发展的观点论述了经济社会以及万事万物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对绝对真理的幻想以及对绝对状态的追求反而陷入形而上学的漩涡中。

在黑格尔这里,源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变成了绝对观念的物化,是概念上的辩证法。辩证法是对物质演化发展所形成的重要思辨方法,而不是概念的运动原则。意识从物质世界产生,依旧是物质决定意识,在黑格尔这里却颠倒了,这也体现了黑格尔理论体系上的缺陷以及相互矛盾的性质。尽管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包含着“斗争”这样的革命因素,但是这样的辩证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无用的。无论是政治上的斗争还是宗教上的斗争,斗争始终是贯穿于哲学的主旋律,因为“斗争依旧是用哲学的武器进行的。”要想从根本上“消除”黑格尔哲学或者宣布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胜利是不现实的,因为“扬弃”才是对二者的哲学体系最好的工具,才能让哲学这种理论体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工具,摆脱自我矛盾和唯心主义的既定界限。

2.扬弃:费尔巴哈相关理论的固有立场及视域。费尔巴哈并没有摆脱小资产阶级的立场,试图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去解释历史,因此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理论局限。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做了理论探讨。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虽然承认唯物主义,但是这本书也有明显的缺点和不足:“它以美文学的词句代替了科学的认识,主张靠‘爱来实现人类的解放,而不主张用经济上改革生产的办法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无产阶级的解放需要一种现实的路径,而不能只靠语言和观念进行替代。恩格斯指出,尽管费尔巴哈实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和扬弃,不过就唯物主义本身而言,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元的统一。虽然费尔巴哈从本体论当中看到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是却看不到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并没有深入研究辩证法在本体论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费尔巴哈未能将唯物主义与庸俗的形式区分开来,所以他的研究和认识才会止步不前。在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伦理观中,他认为的人只不过是抽象上的人,而并不是现实的人。“费尔巴哈到这里就突然停止不前了。他不能克服通常的哲学偏见”。此外“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的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费尔巴哈站在宗教的立场,选择用宗教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种种,而忽视宗教产生的阶级基础和社会背景。通过旧唯物主义的方法用哲学的观点来阐述宗教的相关现象和问题,这种解读恰恰反映了费尔巴哈自身的局限。就伦理观而言,费尔巴哈的伦理观也显得过于空洞苍白和无力,试图用“爱和道德”来解释和实现阶级斗争是不现实的,所以费尔巴哈的哲学也并没有找到通往现实社会的有效路径,并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3.超越: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态度与唯物史观的阐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早期,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一员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度学习德国古典哲学后,对宗教和政治解放相关问题产生了质疑,并批判了鲍威尔等人关于人的解放的错误观点。后来马克思扬弃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建立了新的哲学体系。与此同时,马克思对各国古典哲学的态度却是十分清晰的。恩格斯在书中指出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态度是对立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撰写《反杜林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自然辩证法》等著作,用来表明理论体系建构过程,阐述自己研究哲学的方法以及鲜明的阶级立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虽然从当中产生,但是又克服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缺点,不仅实现了“清算”,而且得到了“转变”。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基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对立面”,即扬弃了德国古典哲学所形成和发展来的。

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是社会历史发展背后的原因之所在。恩格斯指出:“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不彻底,是因为在历史观上强调精神(思维)的绝对权威,但是并没有发现推动认识发展的真正动力究竟是什么。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唯物主义解释,揭示真正动力背后的原因。引起伟大历史变迁,包括近代以来的政治斗争本质上都体现阶级的斗争的历史,“而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并且这种斗争贯穿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纵观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从土地贵族的斗争到资产阶级的斗争,再到无产阶级解放,在这三大阶级之间,除了阶级斗争,经济斗争同样伴随着斗争发展的整个过程。工人运动本身也是斗争,如何斗争要高于哲学本身去实现。开展工人运动必然要扬弃德国古典哲学的固有缺陷,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辩证法让黑格尔的辩证法所揭示的“否定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实现,才能将哲学思维从理论转化为思想武器,从而指导实践。最后,无产阶级也将会扬弃哲学,实现真正意義上的“继承”。

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时代价值

1.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质”和“量”。《费尔巴哈论》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性和作用,在明确实践的功能和地位的作用基础上,深入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对于引领人类社会未来的前进路向发挥着真理灯塔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关键在于,将实践作为实践主体和客观世界的桥梁,突出了实践的作用。如何让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更加顺利,充分实现发展中“质”的提升,同时注重“量”的合理增长,需要回归实践思考。应当正视在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有效应对发展中不利于经济增长的部分。如此,应当在纵深探究《费尔巴哈论》实践向度的基础之上,充分把握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形成新认识,产出新方法,提升认识新高度,引领事业新发展。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费尔巴哈论》中所讲的人,是现实的社会中的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也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发展离不开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推进共同富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转变源于改革开放40余年综合国力的积累,矛盾的解决要贯彻以人民为发展中心的指导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共同富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必须要把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荣光。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代表,走过了披荆斩棘的一百年。如何走过下一个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摆在全体共产党人面前新的时代课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实现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用决心和魄力来深度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事关党的百年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败。在毫不动摇坚持党在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地位基础之上,具备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坚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把党的自我革命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張莙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费尔巴哈黑格尔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