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城市治理研究的比较分析

2023-05-30扶雪琴

行政与法 2023年3期
关键词:发文智慧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学术界对于城市治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发表时间在1998-2021年的文献作为数据,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工具,从演化过程、发文期刊、机构合作、研究热点及趋势等方面入手,比较了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科视角下城市治理研究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化特征来看,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科中的城市治理研究在整体上都呈现出波浪式上升趋势;从机构合作网络来看,国内外都初步形成了合作网络关系,但较之国外,国内机构合作网络的联系和紧密程度都较低;从研究热点和趋势来看,国外城市治理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国家与政府治理、城市更新、网络治理、城市环境治理、城市政策等方面,我国城市治理研究的热点则主要集中在社会治理、基层治理(主要是社区治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和风险治理、城市空间治理等方面。未来,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城市治理研究可在公众参与和合作生产、智慧城市治理以及超大城市治理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

关  键  词:公共管理视角;城市治理;文献计量;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3)03-0059-14

收稿日期:2022-12-15

作者简介:扶雪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述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治理概念的流行,城市治理概念应运而生。从人口统计学视角来看,城市化是指大量人口永久集中在相对较小的地区,形成城市的过程。[1]据统计,2020年全球城市化率达到56%,预计到2050年,居住在城市地区的全球人口比例将从2020年的56%增加到70%。[2]快速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问题,城市治理在推动城市化进程及应对城市化问题和挑战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城市治理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环境科学、区域城市规划以及公共管理等学科都对城市治理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公共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对城市治理研究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主要是在国家——社会视角下围绕多元主体参与等与国家治理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解决多元主体(公众、社区、社会组织等)参与、机构改革、体制机制及治理能力等问题。[3]现有研究不乏对国内外城市治理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回顾。如盛广耀[4]从城市治理结构、模式、城市社区、城市区域和城市治理评价五个方面评价了2009年以来的国内外城市治理研究进展;吴晓林和李咏梅[5]结合中国城市化发展背景和治理理论在中国的演化运用,从城市治理研究领域、研究路径及方法等维度分析了中国城市治理研究现状并反思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徐林和卢昱杰[6]从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维度出发,探析了全球城市治理研究的历史演变。也有学者尝试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呈现城市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构。如吴建南和郑长旭[7]基于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中国研究论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比了中英文文献研究的研究热点、学科分布和合作网络的差异,透析了中国城市治理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杨秀勇和张婷婷(2020)[8]基于CSSC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了国内城市治理研究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核心聚类等内容,认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进一步创新空间。现有关于城市治理研究回顾的研究虽较为丰富,但多是从单一的国内或国外视角去看待城市治理研究的现状,也较少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去直观地呈现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更鲜有人立足于公共管理学科视角去审视全球城市化背景下的国内外城市治理研究异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治理进一步向以服务和参与为主的城市治理转变。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城市治理是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尤其是在全球城市化这个时代背景下,探究国内外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治理研究的历史演变进程、发文特征、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对于我国城市治理的实践发展和学术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文献计量分析方法

与其他文献可视化工具相比,陈超美教授于2004年开发的CiteSpace应用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可视化的清晰度和可解释性,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更易在知识结构中识别研究的重要趋势和关键点。[9]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文献可视化分析,[10][11]探究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进化规律,从而识别某一具体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新兴趋势。[12]本文利用CiteSpace5.7.R5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学术合作、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维度对中外公共管理领域城市治理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治理研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治理研究高频词和突现词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探讨目前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预测。

(二)数据搜集与整理

在文献计量分析中,数据的质量对后续分析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分别是国内和国外最具影响力的数据库之一,专门提供标准化、高质量的学术出版物信息。因此,本研究选择WOS核心集和CNKI作为原始数据来源,检索数据包括出版物标题、摘要、作者、关键词和机构,其中WOS核心集的引文索引为全部,CNKI的引文索引为CSSCI。本文在WOS核心集设置的检索条件为:TS=(urban governance)OR(urban management)OR(city governance)OR(city management)AND WC=(public administration)AND LA=(English),其中TS为主题、WC为WOS默认的学科类别,鉴于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因此将语种范围(LA)确定为英语,文献类型选择论文和综述论文,利用软件除重并人工筛查删掉不相关的文献,最终检索得到1162篇文献,其中最早的文献出现在1998年。在CNKI中设置的检索条件为:“主题词”为“城市治理”或“城市管理”,学科类别为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检索得到913篇文献,利用软件除重并人工删除一些专题讨论、书评、社评、会议综述、专家专访、非中文文献,最终得到855篇文献,其中最早的文献出现在1998年。此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一是本文检索时间跨度不作限制,检索时间为2021年9月23日;二是本文主要研究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治理,因此学科领域限制在公共管理领域;三是网络首发的文章在导出时缺失发表时间,无法参与文献计量分析,由人工进行添加,为了确保网络首发文章对研究热点的及时反映,其发表时间以网络首发时间为准。

三、比较研究分析

(一)演化过程的比较

基于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研究各年份的文献数量,利用自然断裂点分级法[13]对国内外城市治理研究进行阶段划分(见图1)。其中,国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城市治理研究分为起步阶段(1998-2006年)、波动发展阶段(2007-2014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15-2021年)。国内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城市治理研究分为萌芽发展阶段(1998-2006年)、缓慢发展阶段(2007-2013年)及快速发展阶段(2014-2021年)。公共管理学科致力于为国家治理服务,本领域城市治理研究会积极响应国际国内的城市治理政策,每个阶段的重点研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当时政策导向的影响,因此明确国内外每个阶段的城市治理重大政策很有必要。

国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城市治理研究的文献发表数量在1998-2021年期间整体上呈现波浪式上升的趋势。在起步阶段(1998-2006年),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对于城市治理研究的关注还相对较少。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Crisis in governance)一词。自此,“治理理论”便被广泛地用于公共行政研究中。[14][15]20世纪90年代,治理的分析框架也逐渐应用于城市管理,城市治理理论应运而生,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开始关注城市治理,主要集中在城市治理的定义和模式、[16]国家职能重构、[17]区域治理重构[18]以及公私伙伴关系[19]等方面。在波动发展阶段(2007-2014年),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对于城市治理研究的关注持续升温。2007年,德国颁布了《莱比锡宪章》以指导欧洲城镇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被提到重要位置。2009年,美国宣布成立白宫城市事务办公室,[20]为美国城市和大都市区的发展制定蓝图。与此同时,在《经济复苏计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电网项目,建立了美国的第一个智慧城市。2011年,奥巴马政府启动了“坚强的城市,坚强的社区”计划(SC2),以此来刺激当地社区的经济增长。[21]为了促进城市经济复苏,美国在这一阶段颁布了大量的城市治理政策,城市治理研究发文量较多。2014年,日本在《东京都长期发展规划——以建设“世界一流大都市——东京”为目标》中提出“加强城市建设”战略,明确城市建设的一系列目标。由此可见,全球对城市治理展现出较大的关注,这一阶段城市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政策、[22]地方政府治理、[23]城市更新、[24]合作网络、治理绩效[25]等方面。在快速发展阶段(2015-2021年),全球城市化步入新阶段,城市治理研究的文献数量日益增多,2015-2021年发文量达662篇,占总发文量的56.97%。2015年,美国相继提出《白宫智慧城市行动倡议》《智慧互联社区框架》等城市发展战略来指导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同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目标,包括之后通过的《巴黎协定》《新城市议程》和《欧洲绿色新政》都强调了城市可持續转型的必要性,为之后城市治理研究指明了新方向。2016年,《阿姆斯特丹公约》发起了《欧洲城市议程》,为欧盟各成员国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伙伴关系平台,进一步推动了智慧城市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出的这一系列城市治理政策推动城市治理研究发文量逐年递增,到2020年达到历史登峰。总的来说,在快速发展时期除了延续上一阶段对城市发展政策、地方政府治理、合作网络、治理绩效等研究的关注之外,智慧城市、[26]城市可持续发展、[27]环境治理[28]等方面的研究也十分具有活力。

国内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城市治理研究的文献发表数量在1998-2021年期间整体上呈现较为明显的先慢后快发展趋势,2014-2021年发文量达767篇,占总发文量的89.7%。在萌芽阶段(1998-2006年),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开,对城市基层治理的研究初现端倪。2000年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推动了“单位制”“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变,对于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模式研究的文献有所增加。在缓慢发展阶段(2007-2013年),主要是对以管控为主的城市管理的概念特征、[29]结构模式[30]和体制机制[31]方面的探索性研究。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献;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社会治理”代替“社会管理”并制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些重要论述为城市治理研究指明了新方向,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城市治理的转型期。城市治理研究出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向,重点分析中国具体的城市治理实践,北京等大城市开始涌现出很多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城市管理模式。[32]在快速发展阶段(2014-2021年),主要是以服务和参与为导向的城市治理研究。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智慧城市”等要求,这一年城市治理研究的发文量达到了历史小高峰。2019年召开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再次将城市治理研究的发文量推向历史高峰。在快速发展阶段,除了延续上一阶段对城市基层、城市社区和城市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外,又萌生了市域社会治理、精细化治理、智慧城市等新的研究主题。

(二)期刊和机构比较

⒈期刊比较。根据文献计量统计结果可知,1998-2021年国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研究的1162篇文献分别来源于47本期刊,本文详细列出了国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研究发文量前十的期刊信息(见表1)。前十位期刊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56.75%,平均影响因子为3.521。

1998-2021年国内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研究的855篇文献分别来源于221本期刊,本文详细列出了国内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研究发文量前十的期刊(见表2)。前十位期刊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32.06%,平均影响因子为3.032。其中《前线》和《人民论坛》虽然影响因子较低,分别只有0.624和0.721,但发文量均在20篇以上,对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现出了高度关注。《公共管理学报》的发文量虽然只有16篇,但其影响因子是最高的,达到7.410。

通过比较发现,国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研究的发文量比国内多,文献的来源期刊相对来说更为集中。据统计,国外排名前十期刊的发文量占比达到了56.75%,而国内仅有32.06%。国外发文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3.521,国内发文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3.032,从期刊的影响力来看国内外没有太大差距,整体来说影响因子都不高。

⒉机构比较。运用Citespace5.7.R5对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的城市治理研究文献进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国外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图谱有222个节点,11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47;国内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图谱有328个节点,11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22。从国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研究文献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图谱可知(见图2),Florida State Univ(佛罗里达州立大学,35篇)、Erasmus Univ(伊拉斯姆斯大学,27篇)、Arizona State Univ(亚利桑那州立大学,27篇)、Univ Sheffield(谢菲尔德大学,18篇)、Univ Kansas(堪萨斯大学,17篇)、Cardiff Univ(卡迪夫大学,15篇)、City Univ Hong Kong(香港城市大学,14篇)、Univ Cent 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12篇)、Cornell Univ(康奈尔大学,12篇)、Univ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大学,10篇)等机构的发文量较多,在共现网络中的节点较大,是公共管理领域研究城市治理的代表性机构。从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属性来看,都是各國知名高校,可见学术研究领域对于城市治理研究的关注并在其中作出了较大贡献。从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地域分布来看,分布在美国(5所)、英国(2所)、荷兰(2所)和中国(1所)。可见,全球范围内对于城市治理研究问题的关注。Florida State Univ(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Univ Sheffield(谢菲尔德大学)具有较高的中心度,分别为0.13和0.12,在机构合作网络中发挥重要的连接作用。

从国内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研究文献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图谱可知(见图3),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5篇)、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33篇)、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6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2篇)、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20篇)、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17篇)、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14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13篇)、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13篇)和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12篇)。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仍以机构独立研究为主。国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研究文献机构合作更为频繁,跨区域和跨国合作也更为频繁。而国内机构间的合作具有较强的区域特征,如上海的高校倾向于同上海的高校合作。

(三)研究热点的比较

运用Citespace5.7.R5对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2,修剪方式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国外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262个节点,46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37;国内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230个节点,303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15。

⒈国外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对local government和localgovernment、coproduction和co-production、cross sector collaboration和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multilevel governance和multi-level governance、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和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等同类关键词进行合并,最终得到国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其中,出现频次大于60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governance(316次)、city(232次)、management(176次)、local government(146次)、policy(138次)、government(129次)、politics(117次)、performance(96次)、state(89次)、participation(71次)、organization(64次)、urban governance(64次)、network(64次)。

对关键词进行突现检测,得到排名前三十的突现关键词的突现强度和时间周期(见表3)。从突现强度来看,突现词“government(政府)”的突现强度最高,达到8.74,突现生命周期持续了11年(2001-2011年);此外,“urban regeneration(城市更新)”“smart city(智慧城市)”“partnership(伙伴关系)”“coproduction(合作生产)”等关键词的突现强度也较高,均大于5,分别为6.69、6.66、5.99和5.61。“smart city(智慧城市)”“coproduction(合作生产)”“citizen participation(公民参与)”“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等则是近几年新出现的突现词。突现生命周期超过五年的关键词有4个,分别是“government(政府)”“capacity(能力)”“environment(环境)”和“democracy(民主)”。

通过对高频和突现关键词所对应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发现国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国家与政府治理、城市更新、网络治理、城市环境治理、城市政策等几个方面。而智慧城市、合作生产、公民参与将是今后城市治理研究的新趋势。

⒉国内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对一网统管和“一网统管”、全周期管理和“全周期管理”、善治和“善治”、特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等同类关键词进行合并,最终得到国内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5)。其中,出现频次大于30次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城市治理(205次)、基层治理(63次)、社会治理(51次)、城市管理(51次)、智慧城市(43次)、治理现代化(35次)、社区治理(34次)、公共服务(31次)、治理(30次)。

对关键词进行突现检测,得到排名前三十的突现关键词的突现强度和时间周期(见表4)。从突现强度来看,突现词“治理创新”的突现强度最高,达到4.64;此外,“社会治理”“人工智能”等关键词的突现强度也较高,均为4.12。“人工智能”“精细化治理”“超大城市”“市域社会治理”“技术赋能”“新冠肺炎疫情”等则是近几年新出现的突现词。突现生命周期超过五年的关键词有4个,除了本文的核心关键词“城市管理”,其余3个分别是“电子政务”“应急管理”和“公共服务”。

通过对高频和突现关键词所对应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发现国内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城市治理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社会治理、基层治理(主要是社区治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和风险治理、城市空间治理。而智慧城市治理、精细化治理、超大城市治理将是今后城市治理研究的新趋势。

⒊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公共管理领域城市治理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可知,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国内研究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京津冀等城市和区域;国外研究侧重于城市治理中的规划和政策,国内研究则侧重于城市治理中的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城市治理研究对于政府治理、社区治理、治理创新、公共服务、风险治理、智慧城市、公众参与、城市空间治理和治理能力等內容具有相同的关切。从公共管理领域城市治理研究的突现词来看,国外城市治理经过长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政策治理,研究热点主要倾向于国家与政府、城市更新、环境治理和网络治理等方面;而国内研究更强调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治理,研究热点主要倾向于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国内外在研究热点和趋势上的差异是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国内外城市化进程决定了城市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国外城市治理研究多是解决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国家与政府、环境及合作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国内的城市治理更多的是解决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民生及政策等治理难点问题。

合作生产作为公共管理领域城市治理研究的一个新兴概念,以往大量研究将其作为一种提供服务的手段展开。[33][34]近年来,合作生产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城市治理研究领域,被认为是城市治理框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35]但在国内城市治理研究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合作生产强调动态的参与过程和参与者行动,与协同、合作等概念都强调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政策制定和规划,后者偏向于强调组织层面关系,而合作生产虽然同时包括个人和组织层面关系,但是更为强调公民积极参与的重要作用。[36]合作生产越来越被当作一种知识构建和研究的独特路径,[37]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城市治理研究中对于微观行为主体(公众参与)的关注仍然不足,可能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四、研究结论和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从公共管理学科视角入手,基于国内外城市治理研究文献数据,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城市治理研究的时间演化趋势、期刊分布、学术合作、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展开分析,通过对比得出了国内城市治理研究进一步深入的空间。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

时间演化特征方面。国内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在整体上都呈现一个波浪式上升的趋势。国内研究一直都比较缓慢,从2014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阶段化特征也更为明显且与国家方针政策高度耦合。国内外快速发展阶段的发文量占比分别为89.7%和56.97%。

期刊和机构合作网络方面。从发文期刊来看,国外的发文量较多,发文期刊更为集中;我国的发文量较少,发文期刊相对分散。从机构合作网络来看,国内外都初步形成了合作网络关系,但国外的机构合作网络呈现出“多而密”的特征;而我国的机构合作网络则呈现出“少而疏”的特征。相比于国外,国内机构合作网络的联系和紧密程度较低。

研究热点和趋势方面。国外城市治理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国家与政府治理、城市更新、网络治理、城市环境治理、城市政策等方面;而我国城市治理研究的热点则主要集中在社会治理、基层治理(主要是社区治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和风险治理、城市空间治理等方面。此外,国内外城市治理研究对智慧城市治理都表现出共同的关注。

(二)研究展望

通过对比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城市治理研究的演化趋势及研究热点的差异,本文认为,我国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要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下,基于中国特色城市发展实践,积极回应关系国家现代化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城市治理难题和挑战。未来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城市治理研究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是公众参与和合作生产的深入研究。已有研究中探讨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研究多是关注公众参与的困境、对策及路径、国外经验借鉴、参与的效果和影响机制的初步构建,未来的公众参与研究应当更加深入。其一,从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创新的“过程视角”探究公众在参与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发挥的不同作用,从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结构视角”分析公众如何选择不同的参与模式以最大程度适配自己的参与能力;其二,尝试从一些特殊的实践抽象出一般的理论,关注公众参与背后的因果驱动机制并试图构建公众参与运行框架,建立起公众参与的常态化路径,探究多元化实践情境下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创新,促进公众参与和城市治理情境的高效匹配;其三,可以更多地从合作生产和价值共创视角来识别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动机和过程。

二是智慧城市治理研究。已有研究多是探讨智慧城市的概念及特征、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及提升路径、智慧城市治理的工具和技术、智慧城市治理中的数据开放、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国外智慧城市治理的经验借鉴。智慧城市的核心是“用”,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智慧城市要为人民服务。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关注智慧城市治理的长效化运营机制,提升智慧城市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其一,可以更多地从以人为本视角出发挖掘智慧城市建设中人民的需求,探索以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新模式;从多元参与视角探究社会力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以及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的作用;其二,可以更多地关注除电子政务、数字政府、城市大脑之外的智慧城市发展,探索数字孪生智慧城市模式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元宇宙落地智慧城市的可能性;其三,要更多地从概念研究向实践转变,探究在一些突发性、应急性事件发生时出现“大脑”瘫痪、失灵等情况的深层次原因和应对措施。

三是超大城市治理研究。研究对象要更加关注超大城市,超大城市具有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但在基础设施配置、公共服务提供及风险防控等方面也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治理问题和挑战。虽然,现有研究对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空间治理、环境治理、数字化治理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但研究还不够深入。未来需要更多地从“全周期管理”视角出发,一方面要立足于如何疏解超大城市的空间承载压力,以提升超大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具体的治理实践,探索大数据赋能下的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径,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治理经验和提升路径。

【参考文献】

[1]Britannica.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urbanization”.Encyclopedia Britannica[EB/OL].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urbanization.

[2]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2020.Degree of Urbanization(Percentage of Urban Population inTotal Population)by Continent in 2020[EB/OL].http://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0860/urbanization-by-continent/.

[3]Da Cruz N F,Rode P,McQuarrie M.New Urban Governance:A Review of Current Themes and Future Priorities[J].Journal of Urban Affairs,2019,(1):1-19.

[4]盛广耀.城市治理研究评述[J].城市问题,2012,(10):81-86.

[5]吴晓林,李咏梅.国内城市治理研究述评:学术进展与研究展望[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4,(2):70-89.

[6]徐林,卢昱杰.城市治理研究的问题域和方法论——历史流变与研究展望[J].理论与改革,2016,(4):11-20.

[7]吴建南,郑长旭.中国城市治理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基于学术论文的计量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7,(7):92-97.

[8]杨秀勇,张婷婷.国内城市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热点与研究展望——基于关键词共现聚类的透视[J].现代城市研究,2020,(7):117-124.

[9]Chen 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3):359-377.

[10]安传艳,李同昇,翟洲燕,付强.199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識图谱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8,(9):1186-1200.

[11]王梓懿,沈正平,杜明伟.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内新型城镇化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经济地理,2017,(1):32-39.

[12]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13]孙威,王晓楠,盛科荣.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国内外城市更新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20,(8):1300-1309.

[14]UNDP.Governance for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5]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2002.Washington,DC.2002.

[16]Pierre J.Models of Urban Governance:The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of Urban Politics[J].Urban Affairs Review,1999,(3):372-396.

[17]Moon M J,DeLeon P.Municipal Reinvention:Managerial Values and Diffusion among Municipalities[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1,(3):327-352.

[18]Gibbs D,Jonas A E G.Rescaling and Regional Governance:the English Regional Development Agencies and the Environment[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Government and Policy,2001,(2):269-288.

[19]Stoker G.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Urban Governance[M].Partnerships in Urban Governance.Palgrave Macmillan,London,1998:34-51.

[20]Obama B.Remarks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ference of Mayors[EB/OL].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remarks-the-united-states-conference-mayors-5.

[21]Obama B.Obama Administration Launches Strong Cities,Strong Communities to Support Local Development[EB/OL].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press-release-obama-administration-launches-strong-cities-strong-communities-support-local.

[22]Hawkins C V.Smart Growth Policy Choice:A Resource Dependency and Local Governance Explanation[J].Policy Studies Journal,2011,(4):679-707.

[23]Zeemering E S.Governing Interlocal Cooperation:City Council Interest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Management[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8,(4):731-741.

[24]Jonas A E G,McCarthy L.Urban Management and Regene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State Intervention or Redevelopment at All Costs?[J].Local Government Studies,2009,(3):299-314.

[25]Lim J H,Tang S Y.Urban E-Government Initiatives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Performance in Korea[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8,(1):109-138.

[26]Mukhtar-Landgren D.Local Autonomy in Temporary Organizations:The Case of Smart City Pilots[J].Administration & Society,2021,(10):1485–1511.

[27]Fitzgerald J,Lenhart J.Eco-Districts:Can They Accelerate Urban Climate Planning?[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Government and Policy,2016,(2):364-380.

[28]Krause R M,Hawkins C V,Park A Y S,et al.Drivers of Policy Instrument Selection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y Local Government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9,(4):477-487.

[29]石柏林,付小飛.“善治”视野下的城市管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22-125.

[30]孙柏瑛.我国政府城市治理结构与制度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7,(8):9-12.

[31]饶常林,常健.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变迁与制度完善[J].中国行政管理,2011,(2):85-88.

[32]杨宏山,皮定均.构建无缝隙社会管理系统——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5):66-69.

[33]Alford J.A Public Management Road Less Travelled:Clients as Co-Producers of Public Services[J].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998,(4):128-137.

[34]Pestoff V.Towards a Paradigm of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Co-Production of Personal Social Services in Sweden[J].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2009,(2):197-224.

[35]Galuszka J.What Makes Urban Governance Co-Productive?Contradictions in the Current Debate on Co-Production[J].Planning Theory,2019,(1):143-160.

[36]Poocharoen O,Ting B.Collaboration,Co-Production,Networks:Convergence of Theories[J].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15,(4):587-614.

[37]Moser S C.Can Science on Transformation Transform Science?Lessons from Co-Design[J].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2016,(20):106-115.

(責任编辑:刘  涵)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Urban Governance Research

——Bibliometric Research Based on CiteSpace

Fu Xueqin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been advancing,and the scholars ha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urban governance.This article takes the documents published in the Web of Science and the database of CNKI from 1998 to 2021 as the data, and uses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tool of CiteSpac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urban governanc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scipline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aspects of evolution process,publishing journals,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The results show th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urban governanc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s shown a wave-like upward trend as a who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cooperation network rel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initially formed. However,compared with foreign countries,the degree of connection and closeness of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of domestic institutions is relatively low;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the hotspots of foreign urban governance research focus on state and government governance,urban renewal,network governance,and urba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urban policies,etc.,while the hot spots of urban governance research in China are mainly focused on social governance,grassroots governance(mainly community governance),e-government,public services,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risk governance,urban space governance,etc.In the future,the research on urban governance in the fiel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can carry out in-depth research on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co-production, smart city governance and mega-city governance.

Key words:public administration;urban governance;bibliometrics;comparative research

猜你喜欢

发文智慧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