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三年级英语对话教学模式再构

2023-05-30孙兵苏萌

英语学习 2023年3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孙兵 苏萌

摘   要: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形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传统对话教学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学”等问题较为突出。就此,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文章对话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从导学、自学、互学、研学、展学五个步骤入手对小学三年级英语对话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重新构建对话教学模式,旨在解决对话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

对话教学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现行的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中,Listen and say版块的对话(dialogue)活动占有较大的篇幅,但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若干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不知道“如何学”。在“导入—接触—理解—操练—运用”的单一模式下,学生大多进行的是机械操练,主动学习机会较少,导致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改变传统对话教学模式,构建新型模式迫在眉睫。新型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真正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新课标理念下对话教学之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语言技能一级目标要求学生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用语简单介绍自己的日常起居和生活,如兴趣爱好等;能简单介绍自己的学校和学校生活;交流简单的个人和家庭信息;在画面的提示下,为所学对话、故事或动画片段配音;口头描述事件或讲述小故事。教师要设计多途径的听说活动,借助图片、视频、简笔画、手势等帮助学生理解所听、所看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模仿和运用中习得语言,学会表达。(教育部,2022)因此,教师在探索对话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以《课标》内容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策略,在设计活动时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对话内容;在深度理解对话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够提取与加工信息,甚至是读懂对话背后的一些尚未言明的内涵,并进行交流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课标》更强调对话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用英语做事情”上。无论语言呈现还是学习活动设計,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对对话教学模式进行再构,以北京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2 Lesson 5为例进行说明。

新课标理念下对话教学模式再构

《课标》强调,要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坚持学用结合;坚持学创结合(教育部,2022)。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笔者通过教学模式研究,将理论在对话教学实践中落地。

根据《课标》中的 “四个坚持”学习理念,笔者将对话教学模式重构为:导学(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进入情境,为获取与梳理信息作好铺垫)—自学(坚持学思结合,学生进入文本为理解文本作好铺垫)—互学(坚持在体验中学习,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验)—研学(通过梳理整合与提炼信息深度理解文本,为实践中的运用作好铺垫)—展学(坚持学用结合、在实践中运用、学创结合的学习理念,学生进入剧场应用知识)。

1.导学:情境与感知

“导”而非“授”,“学”而非“教”。教师的职能重心要从“授”转移到“导”上,教学的重心也要从“教”转向“学”上。“导学”指教师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整体感知对话内容。对话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情境决定语言表述的意义,学生应在情境中感知与理解对话内容;第二,对话课应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语篇教学法,培养学生整篇理解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结合教材Unit 2 I like the shape Lesson 5的对话内容,教师创设Sara在Maomao家做客的情境,让整个对话在语境中发生。在明确语境后,教师出示对话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获取图片信息并进行交流,整体感知对话主题并运用各种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国旗。

Step 1学生观察对话主题图片,获取对话基本信息,讨论对话中的人物都是谁,他们在哪,他们正在干什么。

T: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Would you please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

S1: Who are they?

S2: Where are they?

S3: What are they doing?

S4: Whats in Maomaos hand?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T: 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from the picture?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

S1: I can see Maomao and Sara in the picture. They are in Maomaos house. There is a national flag in Maomaos hand. They are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对话主题图片中的人物、地点、动作等关键信息。语言和图片的引导能有效帮助学生积累观察图片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学生在了解对话人物、场景、对话发生的背景之后,能够自然进入情境。

Step 2 学生视听对话,整体感知对话内容,说一说对话主题并尝试简单预测对话内容。

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Can you guess?

S: Maybe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Chinese national flag. I can see one in Maomaos hand.

T: What a good guess! Now lets watch some cartoons and find out the answer.

Ss watch the cartoons and then try to find the answer.

在图片的帮助下,教师通过提问逐步培养学生梳理、归纳、总结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导学”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融入对话情境,进而加深对对话文本和人物的理解。

2.自学:阅读与排序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导学”的目的是为了“自学”。为了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设计以下任务:自主阅读文本,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用数字给图片排序。阅读并排序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本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结构,清晰了解文本中的重要事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图文结合梳理事件的发生顺序,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3.互学:批注与交流

本课学习重点是描述国旗,教师据此设计合作学习任务“Pair Works: How do we describe it?”,要求 学生两个人一组朗读对话并进行交流。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提取并圈出描述国旗的语言,随后两人互换角色再次朗读对话,加深理解并交流感受。

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自学与互学体现了学思结合的理念,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依赖心理。学生在分角色朗读后进入学习体验交流环节,与同伴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在自学与互学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

4.研学:归纳与梳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挖文本的精妙之处,将作者的遣词造句应用到口语表达之中。教师针对学习内容“This is our national flag. Its a rectangle. Its red. There are five yellow stars, one big star and four small ones.”设计了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语言输出中体现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与灵活性等特征。

Step 1 小组合作阅读文本,帮助Maomao构建思维导图,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在小组共读文本中,每组设定六个角色:小组协调员(coordinator)负责监督活动整体情况,处理分歧;单词大师(word master)负责处理文本中的生词,确保小组成员遇到生词时能及时得到解释;文本解读者(passage person)负责寻找并阐释文本中具有重要或特殊意义的段落;总结概括者(summarizer)负责梳理并总结本组的基本观点;文化连接员(connector)负责寻找并对比文本中出现的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之处;阅读组长(discussion leader)负责针对文本进行提问,组织小组成员讨论。

讨论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汇报。

T: How does your groups mind map look like?

S: We wrote “country, shape, colour, and pattern” in our mind map.

T: Thats a good answer. How can we describe a  national flag?

S: We can tell something about a national flag. Such as, which national flag is it? What shape is it? What colour is it? Whats it like?

T: Good job. I think you know how to make it.

根据布卢姆认知过程维度理论,归纳与梳理属于“分析”,是一种高阶思维。教师在黑板上写下country、shape、colour和pattern,并再次强调至少可以从上述四个方面描述国旗。在该环节中,学生梳理描述国旗的不同维度,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Step 2 角色扮演:假如你是Sara,请你描述美国国旗

学生扮演Sara,根据思维导图从形状、颜色、样式等方面结合教师出示的美国国旗实物来进行描述。本环节设计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实践检验学生提炼的思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二是巩固与强化,让学生逐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为引导学生将描述国旗的相关语言进行分析与归类。教师设计中美国旗对比分析的活动,学生不仅要对比分析中美国旗,还要进行信息匹配,思维水平再次得到提升。

Step 3 學生将图1中的描述性表达填入对应圈内

学生能将复杂事物进行细分并逐个击破不仅是学习能力的表现,而且也是具备分类思维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将描述国旗的语言分成两类:一类是描述美国国旗的语言;另一类是描述中国国旗的语言。当学生具备了分类思维,他们会发现原来学习内容是有规律可循的。

5.展学:实践与运用

教师应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话题,开发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运用目标语言(毛在瑞,2005)。教师要关注话题与教学资源。笔者通过调查与访谈了解到,学生在授课时间段一直在密切关注2022年中国举办的冬奥会。提及“冬奥会”,学生马上会表现出激动、自豪的情绪,对此十分感兴趣。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关于冬奥会的主题活动——“我是冬奥会小小播报员”。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有的扮演冬奥会运动员入场式中的运动员,有的扮演直播中的播报员,有的负责举着某国国旗或标志物等。教学核心片段如下: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一些热身训练,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中提炼出的思路简要介绍加拿大、冰岛、匈牙利、芬兰、美国等国家的国旗,为后面环节的顺利进行作好铺垫。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T: If you get a chance to be a little reporter or an athlete like the one in the video, will you have a try?

教师准备六个不同的信封,每个信封内装有不同的国旗、该国的标志物和描述该国时用到的语言提示卡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表演,每组包含四位播报员,两位运动员和一位举旗选手。排练后,教师播放音乐,“运动员入场式”正式开始,学生进行“入场式表演”。

本活动积极响应《课标》中提倡的更新课程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社会发展新变化与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教育部,2022)。同时,本活动通过“展学”不但落实了“学用结合、在实践中运用”的学习理念,而且实现了课程育人功能。学生在“参与”冬奥会入场式的活动中增进民族自豪感。“我是冬奥会小小播报员”活动也是本课对话内容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之间的优秀结合点,活动设计不仅从学生兴趣出发,且满足了学生的“冬奥梦”,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结语

重构后的对话教学模式并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教学形式,而是针对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思路与具体措施,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包括导学、自学、互学、研学与展学,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而服务。新的对话教学模式有理解、有应用、有迁移,符合《课标》中所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

小学三年级英语对话教学模式探究是一个常研常新的课题。随着教师和研究者对对话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对话教学模式也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毛在瑞. 2005. 高三英语对话教学的任务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 13—16

孙兵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

苏萌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教師,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