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经济学在家庭生活中的认识及应用研究
2023-05-30白砚文
摘要:21世纪以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巨大进步,极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家庭生活中,生活经济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效应,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与经济有着密切联系,生活与经济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为了更好地生活、促进生活和谐、增强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就要研究生活经济学的应用策略。本文就生活经济学在家庭生活中的认知及相关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人民生活幸福感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生活经济学;家庭生活;认识及应用;开展策略
家庭是各种微观经济活动的综合体,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家庭,虽然每个家庭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微弱的,但这些家庭的合力却是宏大的,其有效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和激发了社会活力。家庭不但具有消费职能,而且具有获得收入的职能,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必然会开展一系列的消费活动,而消费活动就会涉及经济学。我们永远追求利益最大化,总希望能以最少的经济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与此同时,作为劳动者,家庭成员也追求家庭经济收入的最大化,期望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多的报酬,因此,研究生活经济学对于提升家庭生活的和谐与稳定具有关键性意义。[1]
一、家庭经济学概述
家庭经济学不仅是日常生活技巧,也是基于经济学原理的一门生活学问,即家庭行为经济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门学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中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应用,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理论依据。家庭经济学能够对日常家庭生活进行描述和分析,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其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所以基于家庭经济学理论,人们不仅需要从市场中对各种消费性商品以及家庭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性商品进行购买,通过各种投入组合的消耗,如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物资资源等,进而能够获取相应的产出,但同时上述各类资源较为稀缺且有限,因此制定合理的家庭决策至关重要,能够保证家庭资源使用效用的最大化,并且家庭成员所获得的收入总额、使用效用、满足目标可通过时间收入与货币收入相加构成,所以与家庭成员也需要根据每天的实际投入和产出情况,对生产决策进行充分考虑和合理制定,使资源分配实现最佳化组合,在对家庭成员的时间和收入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确保家庭成员能够获取最大满足,且家庭生产效用能够实现最大化。
二、生活经济学与家庭生活的关系认识分析
(一)婚姻问题
从生活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婚姻作为经济组织形式之一,其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因追求某种状态而采取放弃另一种状态时所遭受的福利损失;后者则指结婚及离婚产生的相关费用。从成本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结婚双方都需要牺牲自身部分独立性,并在交友方式、个人习惯、支出方向等方面作出一定的妥协;结婚能够给双方所带来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建立伙伴关系,能够满足互相关心等情感需求,并为生育后代提供便利条件。从生活经济学角度可以得出:对两人结婚后共同所得与两人单身所得进行分析,如前者收益更大时,才会作出结婚的选择。
另外,两人选择婚姻形式,还能够实现双方经济共享,即双方能够从分工和劳动的专业化中享受所有收益,同时如双方之间存在较大的技能差異性,双方从专业化交易和分工中能获得的收益也更具潜力。所以在进行结婚伴侣选择时,基于生活经济学理论,最佳搭配方案是在生活方面选择正向,在生产方面选择负向的方式。如一方在市场生产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则最佳选择方案是与在家庭生产中具备相对优势的人结婚,能够使家庭专业分工以及家庭产出增加得以实现;而从消费方面进行分析,如双方志趣爱好一致,则有利于家庭快乐及婚姻幸福提升,使婚姻正效用实现最大化。但现阶段因伴侣搜寻成本过高,人们逐渐对婚姻失去信心,或更多的人倾向于在生产方面正向、生活方面负向搭配的方式,会对婚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这也是现阶段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劳务分工
家庭生产是通过生产家庭内部物质产品,并且需要家庭人员付出可支配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时间资源,通过家庭生产获得货币收入,或者利用闲暇的方式,使家庭成员满足享受的需要,因此闲暇也是家庭生产活动的方式之一。同时闲暇与工作之间能够一定程度上相互替代,通常单纯的闲暇要求放弃相应的工作收入,一旦工作时间价值较高,家庭则会对工作时间相应增加,减少闲暇时间,如情况相反,则会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的分配比例,直至两者的边际时间价值相等。随着工资率上升,也代表着人们工作能够换回的商品也更多,因此家庭成员也会通过市场工作时间增加、家务工作时间减少的方式,获取更多收益,同时也导致闲暇更加稀缺,家庭成员会更多地选择消费较少的闲暇方式,利用更多时间来提高工作收入。另外,在工作时间分配方面也同样如此,一旦所选择的市场工作时间价值较高,家庭成员会倾向于市场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要素;而对家庭内部工作以及为自己服务投入更多时间。针对家务内部劳动分工问题,基于生活经济学观点,应遵循相对优势原则,即市场生产率较高的一方,需要在市场工作中投入全部的工作时间;家庭生产率较高的一方,则应在家务劳动中投入全部时间,使家庭成员不仅能够获得最大化的物品和闲暇,也能够获得最大化的满足效用,家庭福利不断增加。因家庭成员需要在市场活动、娱乐闲暇、家务劳动之间,对有限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进而实现生活最大化满足。
三、生活经济学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生活经济学指导家庭收入的提高
在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过程中,收入高低直接影响到生活的幸福程度和稳定程度,其中,家庭可增值收入是判断一个家庭经济实力的重要影响要素,家庭可增值收入主要由前期经济收入能力所决定,不同家庭成员具有不同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所从事的经济领域也不同,获得的资产收入和劳动报酬也不同。除此之外,家庭总收入来源还包括转移性的收入,这是指即使没有开展劳动报酬但是家庭仍然能够获得的一部分收入,包括父母以及亲戚朋友的赠予性资产[2]。
研究生活经济学的核心目的在于最大化地增加家庭收入,这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消费后的结余资金开展多元化投资,从而发挥资本的价值,实现家庭财产的增值。中国大部分家庭属于工薪阶层家庭,能够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又没有过多的资金,如果家庭中的某些成员能够成立一个企业,那么企业为家庭所带来的利润会是相当丰厚的,此时家庭已经具备了较高程度的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当企业不断发展和完善之后,企业的数量也会不断拓展和延伸,此时这种家庭可能会构建出家族式企业,也会出现对于经济利润最大化追求这种现实问题。资产收入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庭收入,资产收入越多,家庭收入越多,包括银行存款利息、房屋租金等,资产越多,那么其就可以通过出租资产来获得相应的盈利,从而发挥出资产的价值[3]。大多数人都需要追求财务自由,追寻经济最大化,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多的金钱,这就是经济学中自觉应用的收入最大化基本原理。二是为了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我们可以充分将家庭劳动时间资源充分利用,时间资源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通过利用劳动可以交换更多的金钱,维持家庭的经济收入,劳动支出与经济收入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只有充分从资本以及时间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才能充分提升家庭收入[4]。
在一个家庭的日常运营过程中,要想维持正常的开销以及基本活动,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钱的生活是无法正常运营的,例如,孩子上学、家庭餐饮、交通出行等都需要大量的钱财,因此,家庭中的主要责任人必须要寻找到一份工资待遇较好的工作,从而维持家庭生活的稳定性,从目前的社会行业实际发展状况看来,不同行业的劳动报酬存在着天差地别的表现,同样是一天工作8小时,不同类型的人群存在着很大的收入差距,因此,岗位的选择对于家庭收入而言也具有重大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在现实生活中时刻都在运用经济学原理获得相关的经济收入,如果能够合理运用经济学原理,发挥知识的价值,将会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5]。
(二)经济学中价值规律的自觉应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价值规律是潜移默化中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之中的,例如,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我们经常货比三家,通过综合比较各家之间的价格和质量,来选择出最为心仪的商品,这就是经济学中价值规律的自觉应用。实际上,经济学价值规律对于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能够充分运用价值规律的人将会更好地节约资金,从而获得更具性价比的商品,让生活更加幸福。例如,家庭主妇每天到菜市场买菜,他们会根据营养结构的多样化来选择相应的蔬菜品种,询问菜价并且讨价还价,尽可能将价格降到最低,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商品,同时,也要观察菜品的质量,一旦发现质量不好,坚决不会购买。又比如,当人们购买电冰箱、手机、汽车等贵重物品时,会更加慎重考虑,不会像买菜一样在短期内就作出决定,而是需要进行反复的挑选,在特殊情况下,还会咨询他们认为的专家人士寻求意见,在成本核算完毕之后,才会做出最终的购买决定,从而最大限度上降低购买风险。从这个角度上我们能够发现,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综合考虑到各种类型的影响要素,提高安全系数,并且十分注重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投入产出原理的自觉应用。又比如,炒股是经济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不喜欢炒股,他们认为将资金投入到虚拟经济中具有较大的风险,由于不熟悉股市行情,所以他们更喜欢把钱投入到实体之中,还有一部分人不喜欢炒股是因为资金不足,所投入的微量资金难以获得大量的回报,从而选择将钱财放置在银行。有的人喜歡炒股或者与其他人一起合股办企业,主要是考虑到他们能够通过股市中的投资获得足够的经济利润,而且投资项目具有足够的可行性,合伙人较为可靠。这种对于综合因素的考虑也是投入产出原理的自觉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利用手头多余的钱财购买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其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侥幸中大奖,实际上,中奖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彩票属于以上风险性极高的项目,但是人们仍然心存侥幸去购买彩票,本质上就是认为自己所投入的几元钱有获得巨额回报的可能性,同时,彩票投入的资金只占生活支出的一小部分,所以购买彩票也就成为一项心理负担极小的事情。
(三)教育投资在家庭生活中的占比情况
受传统儒家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家庭都非常注重对于子女的教育,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中国家庭在教育投资方面的支出比例是非常大的,这在潜移默化中对应了经济学竞争法则。实际上对于教育资金的投入是一项非常正确的事情,从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注重教育的国家高水平素质人员较多,其眼界将会更加宽广,思路更加开阔,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个人价值,所获取的钱财也越多。第一,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于行业的选择将会更加正确,早年薪资增长速度越快,而且这部分高教育人士的起点薪资水平比较高。第二,受教育程度越高,所从事行业以及工作的稳定性越高,最大工薪年龄越长,在退休之后所获得的收入较高。从我国的实际教育投资现状来看,人们对于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鼓励孩子去读大学、读研究生,认为学历越高,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想法是具有一定理论依据的。我国目前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才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只有加大家庭教育投资力度,才能够让家庭成员进入更高的阶层,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这对于国家发展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在家庭生活过程中,生活经济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看清社会和世界,更好地了解生活规律,从而为我们指明生活前进的方向,加深对于生活的见解,让生活更加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 张朋光.“需要经济学”:走出消费社会的陷阱:消费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J].贵州社会科学,2014,(11):134-139.
[2] 廖永松.“小富即安”的农民:一个幸福经济学的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4,(9):4-16.
[3] 宋晶.工资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11,(3):21-27.
[4] 隽鸿飞.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J].学习与探索, 2013,(2):11-20.
[5] 刘明远.从“六册结构”计划看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5(1):139-157.
作者简介: 白砚文,男,汉族,辽宁抚顺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