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欣赏视域下开展合唱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23-05-30陈秋瑶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陈秋瑶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引导他们提升赏析合唱作品的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安排官能欣赏、情感欣赏、理智欣赏三个赏析阶段。教师要结合音乐学科要素,提升学生的感知力、辨识力和想象力,优化欣赏合唱作品的条件。教师还要聚焦聆听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广泛聆听、对比聆听等高效聆听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欣赏视域;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合唱指的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和独唱相比,它形式丰富多样,能更好地展现复杂多变的情感,因此有很强的赏析价值。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指导学生欣赏合唱作品,提高学生音乐赏析水平,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提升他们的赏析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合唱作品赏析课程,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1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谈合唱欣赏的阶段

1.1官能欣赏,享受音响效果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处于感性阶段。此时,学生很难自发进行抽象思考,他们需要借助具体事物作为引导,才能提升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组织合唱赏析活动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各个阶段教学内容。在官能欣赏阶段,可以引导学生从节奏、旋律等音响感知的角度入手,欣赏作品。

《爱是一首歌》是一首混声合唱歌曲,在官能欣赏阶段,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享受其中的音响效果。利用“听曲画线法”,学生一边聆听该作品,一边试着用线条画出该作品乐句的旋律线,并说说乐句是上坡还是下坡。此后,让他们结合旋律线说说这首乐曲给了自己怎样的感受。让学生分别画出不同声部的声音,说说它们给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发现往下行走的音乐旋律,叫作旋律的下行,就好像生活中难免会有忧伤一样,在旋律中也会出现一些下滑的地方,将欣赏者带入情感的谷底。同时,在乐曲中还会有一些上行的地方,常常会让人感受到情绪激昂。这样就让学生从旋律入手,感知音响效果,初步体会该作品。在官能欣赏阶段,学生的赏析只是停留在表层阶段,他们初步赏析作品的音响效果,获得最直接的感受。后续,教师要利用具体事物作为引子,提升他们的抽象理解能力。

1.2情感欣赏,形成心理共鸣

在情感欣赏阶段,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作为引导,或者给学生介绍作品背后的故事,引起他们与作品情感的共鸣,引导他们调动情感、激发想象。学生可以说说自己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互动交流。

在欣赏《守住这一片阳光》的时候,教师先引导学生聆听该作品,说说其节奏属于上行还是下行,给人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进入第二个赏析阶段——“情感欣赏”。教师给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他们看到,在生活中,虽然有很多困难和不幸,但是人们还是会勇敢地生活下去。在视频的启发下,教师让学生回到《守住这一片阳光》的赏析中,說说这首作品的两个声部分别展现了什么情感,能否引起自己的共鸣。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在真实生活中的经历,谈谈如何“守护阳光”。例如,有一名学生提出,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情绪很低落,但是在同伴的帮助下,战胜了生活困扰,感受到了阳光。他觉得,在这首合唱作品中,自己能感受到和命运的抗争,可以引起自己的心理共鸣。以图片、视频、故事等具体形象的事物为引导,能帮助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中,引起心理共鸣。这样的教学符合情感欣赏阶段的认知特点,能让学生逐步从具体感受过渡到抽象体会。

1.3理智欣赏,理解表现要素

在理智欣赏阶段,学生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深入了解作品深层次的思想情感。学生可以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风格等表现要素,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这样他们就进入理性认知阶段,开启了高层次审美赏析。

《榕树爷爷》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官能欣赏中体会两个平行乐句的情感,感受愉快的心情。之后在情感欣赏阶段,回忆童年的愉快时光,引起情感共鸣。在接下来的理智欣赏阶段,教师让学生重点分析作品的引子和结尾部分的二段体合唱部分,思考作者为何要选择这样的作品结构,给人怎样的感受。学生发现,引子和结尾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用呼喊和应答的方式,产生了一唱一和的效果,这种乐曲结构非常独特,展现了童话般的意境,能引人入胜。他们发现该作品的风格很独特,展现了童趣,体现了榕树爷爷的友好态度,也展现了小孩子的天真烂漫。在这番分析中,学生将感情体验和曲式结构分析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理解合唱作品的表现要素。在理智欣赏阶段,学生进一步体会音乐表达的精神内涵,提升审美能力。

2   指向学科要素,谈合唱欣赏的条件

2.1感知力,获取主题情绪

在组织合唱赏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合唱教学活动,挖掘合唱欣赏的条件。审美感知能力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欣赏合唱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挖掘音乐作品的听觉特征、表现形式,进而体会、感悟其中蕴含的主题情感,感受人文内涵,继而提升感知力。

赏析《欢乐颂》的时候,教师应试着唤醒学生的感知力,让他们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该活动分两个环节展开。在“听觉感知说体会”环节,学生初步聆听作品,感受作品的旋律和节奏,说说给人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大多数学生能体会到振奋、昂扬的力量。在“了解背景挖主题”环节,教师给学生介绍该作品的背景信息,让他们体会其主题思想。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发现,当时封建社会统治进一步强化,压制了人们的思想,但是人们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依然勇敢奋进,希望能为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而战斗。结合背景信息感知乐曲,学生体会到了作品在欢乐的旋律中隐藏着战斗性,体现出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这样就让他们提升感知力,挖掘作品的主题情绪。在欣赏中,学生要从音乐听觉特征入手,从中挖掘作品中蕴含的主题思想,体会其情绪。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音乐感知不仅要提升听的能力,更要感受其思想深度。

2.2辨识力,识别旋律特点

辨识力也是审美感知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自主演练等方式,提升听觉的辨识力,挖掘音乐作品的旋律特点,并试着参与到模唱中。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音乐辨别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区分不同旋律的特点。

在学生欣赏《明天会更好》的时候,教师可适当为他们介绍该作品的旋律特点。该作品为4/4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探究AB两段在旋律上的特点,并说说整体感受。学生发现A段是主歌部分,在中音区展开,给人娓娓道来的感觉。B段是副歌部分,在A段的基础上,逐步转向高音,给人高亢嘹亮的感觉。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判断曲作者为何如此设计旋律。例如,有一名学生认为:“这样的设计,会起到先抑后扬的效果,让人先感觉情感比较压抑,继而体会到情感逐步上扬。”再引申到主题思想上,该学生认为:“这样让人感觉从悲伤中逐步走出来,为了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因为在音乐中取代情节地位的一般是旋律,旋律通常是聆听者的向导。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旋律,让学生把握赏析的基础,获得成为音乐欣赏者的必备条件。

2.3想象力,生成个性画面

丰富的想象力是提升学生合唱欣赏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部分学生虽然能体会到作品的情绪,但是很难用形象性的语言将听到的旋律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素养,可以鼓励他们互动交流,用语言表达听到了什么。

《田野在召唤》是二声部合唱歌曲,它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教师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唤醒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联想春天的美好。首先,采用视频激趣法,先给学生展示田野中的场景,让他们体会万物生长发芽的状态,感受小河流水的美妙。其次,采用肢体律动法,让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伴随音乐动起来,并在脑海中想象自己听到的画面。如有的学生轻巧地在人群中来回穿梭,展现出了小溪流动欢快的场景。最后,再让学生说说各个声部的旋律分别展现了怎样的画面,提升他们的个性化表达能力。如有的学生提出:“我仿佛看到了绿油油的世界,小河流淌向了远方,似乎在召唤我,让我也融入大自然中。”由于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他们在脑海中还原的画面各不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既生成自己的个性想象画面,又要基于音乐作品本身出发,避免想象过于天马行空。

3   聚焦聆听方法,谈合唱欣赏的策略

3.1广泛聆听,达成质的飞跃

在指导学生具体参与合唱歌曲赏析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指导他们采用各种不同的赏析方法,提高欣赏水平。广泛聆听指的是聆听的范围要广,要围绕不同主题、不同类型、不同风格,广泛涉猎。这样能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实现质的飞跃。

在广泛聆听中,教师让学生先聆听《田野在召唤》中的片段,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生可以着重找出展现河流状态的乐句,说说给自己什么样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再安排他们参与到广泛聆听中,学生寻找其他展现春天主题的音乐作品,总结分析,说说不同的曲作者在旋律的选擇、节奏的安排等方面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学生发现,虽然创作者都想展现春天的美好,但是他们选择的方式却不同。有的人喜欢用活泼的旋律,展现欢快的春日场景;有的人喜欢用比较舒缓的曲调,展现春日的浪漫和优雅。教师还让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自主创作,说说如果自己要创作春天主题的音乐作品,会选择哪种风格,如何设定旋律。他们可以哼唱一下,展现自己的创意思考。在组织广泛聆听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围绕重点片段反复聆听,然后自主搜索同主题的作品,参与广泛聆听。最后再运用自主构建的方法,聆听其他相关的音乐作品。这样学生就兼顾了深度钻研和广泛拓展,赏析能力可以有所提升。

3.2整体聆听,把握流派风格

整体聆听指的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把握作品的整体性,了解音乐的全貌,感知作品内容、风格、流派,获得整体印象和记忆。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把握该作品的流派风格,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局面。

《打起手鼓唱起歌》是一首民歌,展现了欢乐的村寨生活。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整体聆听的方式,把握此类作品的特点。首先让学生联系旧知识,回顾《北京喜讯到边寨》等作品,说说此类作品的特点,再对照《打起手鼓唱起歌》,试着总结民歌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拓展倾听,寻找更多的民歌作品,并分门别类地整理,分析各地民歌的典型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互动讨论中,分小组学习,每组选择一个地域的民歌,整体倾听该地民歌,分析归纳它们的特点。最后整合大家的观点,这样能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各地民歌。教师可以设计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回顾此前是否听过类似风格或流派的作品,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再回到当前的作品赏析中,整体感受该作品是否符合这种风格。

3.3对比聆听,深化乐曲印象

对比聆听是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是让学生将两首以上的音乐作品,或同一首作品的不同段落放在一起,分别聆听,找到它们的异同点,进而加深其对作品的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嘀哩嘀哩》和《春》,说说这两首作品在旋律、节奏、情感展现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此外,再引导学生对比聆听展现其他季节的音乐作品,让他们说说乐曲给人的印象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呈现不同季节特点的作品,给人的感觉也会不同,展现春天的旋律大多悠扬轻松,展现夏天的旋律则给人以热烈的感觉,展现秋天的作品有不少带着淡淡的忧伤,展现冬天的作品则给人以凄凉的感觉。在对比分析中,他们能清楚地获得不同的乐曲印象。对比聆听的方法能提升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教师可以结合乐曲的特点,将有共同特点的一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

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赏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深入把握合唱相关的音乐知识,感知音乐情感,理解音乐主题,提升音乐记忆和识别能力。这样能构筑高效的赏析课堂,强化音乐赏析重点,提升学生欣赏合唱作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润莲.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J].北方音乐,2019 (20):173-174.

[2]卓巧颖.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创新实践[J].华夏教师,2022 (21):91-93.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路径探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