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探析

2023-05-30陶常娥

中国教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核心素养

陶常娥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作业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目标缺乏、内容机械、类型单一、批改笼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七项策略,并结合北京市海淀区一线优秀教师的作业案例,说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遵循这些设计策略,以对一线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作业设计提供范例支撑和思路借鉴。

【关键词】“双减” 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

作业作为日常教学与评价的重要环节,是教育大变革的“小切口”。作业不是知识学习后的应用,而是有机地将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这种衔接不仅体现在内容理解的一致性上,还反映在学习方式的一致性上[1]。有学者将作业定义为“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的目标布置給学生,由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 [2]9-10。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作业应助力课程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从设计到实施作业需要一体化思考。作业的主体是学生,那么,从本质上说做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内化知识的过程。“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决定了作业具有与教学不同的课外时空学习优势,延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一、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课堂教学形成育人合力;低质量的作业设计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很多教师将作业的功能定位于辅助课堂教学,作业是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手段,这实际上是对作业功能的窄化,是对作业内涵理解的偏差。基于大量的课堂观察与分析,目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作业设计任性随意,缺乏系统规划和目标意识

很多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阅读课留语法作业,语法课留阅读作业,作业设计与教学设计“两张皮”。教师不能清晰地讲述这样布置作业的缘由,这说明教师布置作业很随意,是为了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缺乏作业设计的系统规划和目标意识。

2. 作业内容机械重复,过度依赖各类教辅资料

很多教师不能有效地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作业,过度依赖各类教辅资料,作业设计能力每况愈下。大量简单的书面作业,重数量轻质量,机械而重复,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疲惫,程序化的作业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制约学生的创造力,最终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作业类型单一,忽视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很多教师基本上是统一布置作业,且书面作业较多,如抄默单词、改编对话等,学生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小,作业很难满足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这割裂了作业设计与学生发展特点、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作业批改浮于表面,脱离作业诊断、改进教学的功能定位

很多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都是笼统地给出等级评价,普遍缺乏对学生作业结果进行分析的习惯,从而使作业的诊断调节作用无法发挥,学生不能从作业中得到针对自己的问题的个性化指导。教师还缺乏对作业设计质量及作业效果的有效反思。这样,作业就成了对教学诊断和改进毫无价值的额外负担。

总体而言,大多数教师还只是沿袭传统的方式按照常规布置作业,把布置作业当作一项教学任务,缺乏对作业进行设计的能力。这就导致作业的高耗低效,造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在与大量教师的交流和作业设计改进的过程中,笔者探讨形成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积极策略,切实帮助教师优化作业设计。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七项策略

作业与教学同等重要,都肩负着实现课程目标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应高度重视作业在教育教学系统中所承载的重要功能和巨大价值,不断优化作业设计以达成减负提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不只是为了“减负”,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作业质量,使作业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思维、体验成就的重要载体[3]。作业和教学应该发挥各自的时空优势,在目标、内容和实施形式上相辅相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

1. 作业目标基于课程标准,体现学科育人和素养导向

教师要有作业目标意识,需要清楚为什么布置某项作业。教师的作业目标应以立德树人为魂,这是由作业的内涵及英语课程的定位所决定的。英语作业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部分,其目标和定位应与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相一致[4]。所以,英语作业设计要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应充分发挥作业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时空优势,不仅要设计与教学目标一致的作业来协助或巩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要依据课程标准设计超越教学目标的作业,实现作业的全面育人功能。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中的Section A 1a-2c为例,学生在课上使用句型“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do sth” “I usually do sth at +时间”讨论了自己的日常安排,意识到了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本课时的作业目标可以定为:(1)学生能用英语准确表达日常活动安排;(2)学生能通过了解不同人的日常安排认识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而为未来的人生规划做好铺垫。这一作业目标既巩固了课堂教学目标,又超越了课堂教学目标。

2. 作业内容服务于作业目标,匹配单元学习内容

作业内容要与作业目标相一致。教师设计完作业内容时,可试做一下并反问自己:这样的作业有没有实现预定的作业目标?以前文提到的作业为例,什么样的作业内容才能实现这一作业目标呢?教师让学生去获取自己最想了解的人的日常安排,可以是亲人、奥运志愿者、心仪职业的从事者,甚至是熟悉的陌生人(如家附近的个体经营者),获取方式可以是直接采访、电话了解、上网查资料等,最后用英语完成一份报告。报告要用英语描述这个人的日常安排,并总结此日常安排带给自己的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作业与教学有联系,但不能将作业设计与教学活动相混淆,把教学活动当成作业。作业是学生在非教学时间自主完成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学时间内完成的。教师应根据两者不同的特点分别做出符合各自功能定位的设计。

3. 作业类型开放灵活,关注学生差异

长期以来,作业的功能被定位在“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这导致作业设计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作业不应局限于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万花筒”。教师要基于作业目标和所学内容,把社会大舞台搬到作业中来,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从而调动不同学习风格与认知特点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具体来说,英语作业可分为书面类、听说类、社会实践类、动手操作类等。比如,编排一个英语短剧,拍摄自己如何制作拿手菜并用英语介绍过程等。北京市十一学校一位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时,第一课时,学生在课上表达了自己喜欢的动物及缘由,课下教师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完成LOGB性格测试,看看自己的性格最像哪种动物,并总结自身性格的优势、劣势;第二课时,学生在课上从外貌、能力、特性和饮食习惯等方面尝试描述动物,课下教师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写一首藏头诗。这样的作业类型就比较开放、灵活,易于让学生保持对作业的期待。

但需要说明的是,关注作业的类型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作业类型的丰富性,不能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要基于作业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作业,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过场。“作业类型本质上只是一种形式,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追求、目标定位才是更加重要的。”[2]157

4. 作业载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真实问题解决

核心素养下的作业设计要基于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载体,关注真实问题的解决。“正是因为有了现实生活的情境,作业过程本身也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5]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中呈现了学校和家庭的规则。学完本单元后,教师可让学生聚焦长期以来困扰家庭成员的一个矛盾,与家长针对这一矛盾制定相应的规则,并根据一周后的实施效果改进规则,直到矛盾解决。学生要阐述制定此规则的缘由、预期达到的状态、规则修改完善的过程等。这是一个长周期的综合性作业,作业的完成过程也是一个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语言不是支离破碎的条文和规则,而是饱含语境、情感和生命思考的、生动的对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实现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5. 作业要求具体明确,教师提供支架到位

作业的本质是学生在课后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具体地、清楚地明确作业要求,使学生明白该项作业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同时,教师要准确把握作业难度,根据作业任务的要求,分析预测学生完成此项作业会遇到什么困难,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架。前文十一学校的案例中提到了藏头诗作业,该教师在作业中解释了什么是藏头诗,并给出了示例: “Cats like to curl up with me when I read books. Adorable. Too cute for words. ”并提供了写藏头诗的具体步骤:“To start your poem, put the letters that spell out its name. Then go back to each letter and think of a word, or sentence starting with that letter. Remember that this type of poetry doesnt need to rhyme.”只有作業的要求具体明确,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能看得懂、够得着,作业才有效。这样既能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又给予学生学习习惯与方法的指导。

6. 作业结构科学合理,体现学生学习的进阶性

作业结构是评价作业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结构失衡的作业即使每一项设计质量很高,最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一方面,作业结构须与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保持高度一致,即初中英语作业要关注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维度的整体表现与协同发展,确保不同作业类型、不同作业内容、不同作业难度的比例合理;另一方面,在纵向发展上,作业要体现出内容上的衔接与水平上的进阶,学生温故知新,打通知识间的关联,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同时意识到自己薄弱的能力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

7. 作业批改聚焦学生表现,找准学生问题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让学生明确作业评价的重点,并提供简单有效的自我评价量表。量表要准确、清晰地对应教学目标,表述上要切中能够反映核心素养维度或要素的学生表现,不仅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根据终极评价标准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后再针对评价量表自我评价。教师也要根据评价量表对学生作业进行细致分析,在一旁批注重点问题,点明问题、改进思路;最后,总结学生的常见问题及个性问题,评估作业目标的达成度,并反思自己作业设计的优势与不足。

有效的作业批改赋予了教师更多的学生视角,彰显了教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它既能帮助教师准确得到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又能帮助学生准确得到学习效果信息的反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保持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又具有可无限延伸的空间,其设计理念与质量对于学生认识语言本质、提升语言学习质量、发展语言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质量,是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标尺,也是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双减”政策的落地使得作业改革迫在眉睫,如何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来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教学的新着力点。希望本文能对一线初中英语教师有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马明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242-243.

[2] 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 郑东辉.融入作业过程 提高作业质量[J]. 人民教育,2021(Z1):31-3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7.

[5] 胡庆芳.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问题分析及标准建构[J]. 基础教育课程,2021(24): 4-8.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英语教研员)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核心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