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模式的建构与应用
2023-05-30赵杰志
赵杰志
【摘 要】在情境学习理论、成人质变学习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的引导下,文章构建了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模式,总结了众筹发起、众筹实施和众筹跟进三个阶段,并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研修“基于学业标准指导的小学习作教学内容与评价的实践研究”为主题,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从而验证了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模式设计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骨干教师 众筹工作坊 教师专业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教师培养培训,到2035年要“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1]。在数量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突出的工作业绩,在学校教研和区域教育改革中承担着“教师领导”的角色,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和优秀代表。基于此,笔者根据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将“众筹”理念迁移应用到教师研修活动中,构建了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模式并开展实践应用,以期为骨干教师工作坊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模式的理论基础
中小学骨干教师工作坊的研修目标是发挥骨干教师的实践智慧、解决教育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其以情境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该工作坊的研修对象主要是成人,以成人质变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研修形式采取众筹专家、坊主、坊员智慧的方式。基于对骨干教师工作坊的研修目标(为什么研修)、研修对象(谁开展研修)、研修形式(如何研修)三個维度的考虑,笔者设计了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模式的理论框架(见图1)。
1.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由美国教育家莱夫(Lave)与温格(Wenger)提出,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是参与社会情境实践的过程。学习者参与实践需要遵循“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2]5,即学习者逐渐从边缘学习深入至核心区域向心性学习,实现“由边缘性参与引导所至的充分参与” [2]7,并且学习者不是孤立的,而是基于核心目标构建相应的实践共同体,其中,边缘学习者能够遵循核心成员成长的轨迹前行。在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的构建也将围绕知识情境观、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实践共同体等核心内容展开。一是“众筹工作坊”会转变传统工作坊的“传递—应用” [3]学习观念,坊主会带领坊员积极参与到教育真实的实践中,进而与专家、指导者和促进者等共同进行情境性知识的创生。二是“众筹工作坊”中坊员在坊主的带领下,在指导者和促进者的陪伴下,通过不断的观察、实践、学习与反思,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三是“众筹工作坊”是合法边缘性参与的重要载体,即建构了一个具有众筹教育目标、教育经验的实践共同体。
2. 成人质变学习理论
成人质变学习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家杰克·麦基罗(Jack Mezirow)提出,认为人在年少时期会被动获得意义观点,在成人期可以通过经验使其发生质变[4],这一过程步骤包括:原经验的调动、评判性的反思、交互式的对话和新实践的出现[5]。设计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模式时,研修主题要考虑骨干教师的已有经验,在研修活动中,激励教师进行批判性反思,注重与坊主、同侪、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以此实现骨干教师的教学认知、教学思维产生质的变化,进而促使教学行为有质的飞跃。
3. 团体动力学理论
团体动力学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提出的,其在场论的基础上提出团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学习者互相交互促进协作是产生集体智慧的根本原因[6]。团体动力学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团体领导、坊员个体、团体目标、团体环境、团体凝聚力以及团体结构[7],在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中的具体内涵包括:第一,团体领导是指工作坊坊主,扮演团体组织者角色,是促进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成员。第二,个体成员是参与工作坊的成员,成员虽有同一学科背景,但具备不同的教育身份背景、教育认知水平、教育思维方式、教育经验等。坊员显著的个体差异为工作坊团体交互提供了势能差,也为工作坊研修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第三,团体目标是工作坊坊主和坊员通过研修所达成的团体和个体层面教育认知水平的提升,每个坊员的智慧经过发散、众筹,进而创生为团体性智慧。第四,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为骨干教师提供了团体环境,在这个团体环境中,每个坊员会受到相同的研修压力,这些压力“直接导向团体成员的一致性行为”[8]。每个坊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合作,有利于形成团体凝聚力。第五,当众多成员汇聚到一个工作坊时,坊主、坊员、指导者、促进者、资源、平台等众多要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师研修团体结构,这个团体结构的意义在于帮助每个坊员进行社会性建构研修,推进坊员个体的发展和团体整体的交互。
二、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的模式构建
基于已有研究发现的传统工作坊研修实践问题,笔者以情境学习理论、成人质变学习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应用“众筹”理念,基于行动研修的范式,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特点,构建了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模式。
1. 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的组织架构
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内包括坊主、坊员、指导者和促进者四类成员类型。坊主为中小学各学科的特级教师或市级骨干教师,或具有博士学历的骨干教师;坊员为同一学科的市级、区级骨干教师;指导者为不同学科领域内的高校知名理论专家和一线特级教师或名师;促进者为不同学科的区级教研与师训部门人员。各骨干教师工作坊成员为20~30名,坊主与成员之间可以双向选择。
坊主、坊员、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四类参与者在骨干教师研修中致力于实现共同的研修目标,是合作共赢的关系。坊主在众筹专家与教师智慧,与专家、教研员、坊员进行对话、交流,共同商讨研修主题,设计、实施、反思、提升研修活动,在研修场域中建立彼此信任感,众筹智慧,相互促进。坊员要配合坊主的各项指令,参与各项研修活动,在研修活动中发挥个人智慧,相互观摩借鉴、分享资源。指导者对坊主和坊员的各项研修活动进行专业引领,通过引导坊主和坊员设计研修主题与研修任务,观察和督促坊主、坊员完成研修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研修活动和指导方法,进一步提升研修质量,进而反馈至自身的学术研究中,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促进者作为区级专门研究、指导与管理教学的专门人员,提供区域学科研修资源保障,为工作坊提供专家力量支持,协调坊主和坊员的互动关系,与坊主、成员共同谋划各项研修活动,验收、推广工作坊的研修成果。
2. 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模式的核心阶段
(1)众筹发起阶段
众筹发起阶段包括众筹问题与众筹资源两大步骤。根据情境学习理论和成人质变学习理论,“众筹工作坊”研修主题要考虑教师在实践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要改变传统工作坊由专家或坊主现场确定研修问题的做法,由工作坊坊主面向研修对象征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性化访谈的方式,征集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接着共同商讨、筛选、分析研修主题,由工作坊实践共同体成员共同思考并最终确定感兴趣的研修问题,借助专家团队的力量进行学习需求判断和问题聚焦,最终凝练形成工作坊研修的主题。
研修问题的聚焦与研修主题明确是在进入工作坊之前,通过坊员与坊主共同“众筹”来实现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契合参训坊员的研修需求,激发研修主体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参训教师围绕“研修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确保研修对象经过“深思熟虑”,带着问题众筹各自的思考,随即进入工作坊现场。具体做法包括:围绕“众筹”确定的问题,研修对象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前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直觉、感悟,对研修主题的理解进行梳理,将个性化、实践性、情境化经验进行反思,甚至可以参阅查阅文献,与同行进行交流,确保在进入工作坊之前进行审视和反思。
(2)众筹实施阶段
眾筹实施阶段是整个“众筹工作坊”研修的核心,主要包括众筹智慧和众筹反馈两大步骤。一是通过建构实践共同体,开展互动研讨和深度学习,实现知识整合和意义建构。在众筹理念指导下,通过工作坊建构教师实践学习共同体,将共同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智慧汇聚起来,与课程专家的理论融合,在研修过程中形成研修成果(内容、策略和资源),完成众筹目标。二是将众筹反馈中发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需求,作为下一轮次众筹前需求调研的数据资源,重新从需求开始,再次进入众筹环节。
具体而言,众筹智慧主要包括专家微讲座、交流研讨、展示分享、反思总结等环节。专家微讲座由工作坊坊主或专家基于众筹发起阶段确定的研修从问题入手,进行简短、系统的理论讲解,帮助骨干教师从理论视角分析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支架”;交流研讨由坊主和坊员之间开展深度对话和研讨,由于众筹前有系统思考和准备,骨干教师依据搭建好的学习支架,不断交换意见和见解,有效调动和激发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持续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还可以从工作坊同伴研讨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发,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知识整合与意义建构,实现基于工作坊研讨的深度学习;展示分享环节,可以为不同学习团队提供展示分享的机会。众筹工作坊特别重视分组展示与分享环节,骨干教师参与研修不仅仅是学习输入者的角色,他们本身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更应该成为知识的输出者。通过同伴之间的深度互动和研讨,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创造性的理解和共识;小组展示交流结束后的专家点评和反思总结环节,是学习者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环节,需要坊主带领坊员围绕小组研讨和汇报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深化,促进既有的实践经验及理论观点进行关联性整合,帮助学习者在既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实现知识建构和概括性提升。骨干教师将本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和研讨过程作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经验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估,对不同观点进行有意义的整合,促进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性理解和诠释。
(3)众筹跟进阶段
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不是断裂式、一次性研修,而是特别重视学习实践共同体的延续和转化应用,这可以将培训中有限的研修活动延伸和扩展到无限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研修链条。众筹跟进的第一个步骤为众筹成果,在“众筹工作坊”开展过程中形成的过程性研修成果,如典型的教学案例、精彩的教育教学情境片段、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等,都可以作为研修成果纳入下一轮次工作坊研修资源库中。因此,重视对研修活动中产生的过程性成果,并进行整理归档和资源再利用,是“众筹工作坊”结束后的重要工作。
众筹跟进的第二个步骤为众筹落实研修成果,促进“众筹工作坊”研修成果真正转化为教学行为。“众筹工作坊”研修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停滞。在坊主组织下,借助微信群等信息技术手段,仍然保留工作坊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学习共同体,采用任务驱动的策略,要求学习者应用研修成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反思性实践。由坊主创设合适机会,定期开展展示交流,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三、中小学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模式应用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海淀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专业支持机构,承担海淀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任务。笔者以小学语文学科的骨干教师研修为例,为解决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院于2022年组建了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笔者借助北京市海淀区具体学科、具体案例,以验证骨干教师“众筹工作坊”研修模式的效度,从而为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1. 研修环节
在众筹发起阶段,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H作为工作坊的促进者,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汉语言文学教授J作为工作坊的指导者,也邀请了语文特级教师G担任坊主,24名骨干教师自愿加入此工作坊,由此组成了完整的实践学习共同体。G采取问卷调研和个体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研修主题和研修目标发起了众筹,发现诸多骨干教师希望了解各年级段习作的训练目标和评价标准,学习更多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策略,掌握更多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使学生对写作更有兴趣。坊主G与教研员H、J教授通过商讨,确定研究主题为“基于学业标准指导的小学习作教学内容与评价的实践研究”。研修目标是通过对习作教学内容、策略的深入研究,提高习作教学实施能力,引领习作教学方向,提升解决教学问题能力和教学资源筹集及加工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专业发展的热情。坊员在发起阶段针对研修主题展开自主思考,为后续研修贡献自己的智慧做准备。
在众筹实施阶段,坊主G众筹大家的智慧,先众筹坊员在教学过程中遇见的学生写作症结,根据写作症结来讨论“如何指导学生确定写作内容”。各组根据学段和教材内容进行交流研讨,展开头脑风暴,根据个人与团队对学生写作的认识,把重要的关键点进行整理,并梳理其中的关系,每个组完成一份习作任务设计(以画图的方式)。各组进行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发表观点,同组成员进行补充,并解答其他组的疑问和问题,收集大家对小学生写作的观点,生成自己的教学智慧,专家进而针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对好的做法进行剖析,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专家开展微讲座,针对研修主题和目前教师的困惑,进行针对性互动,补充学生写作的相关理论,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
在众筹跟进阶段,坊员研修前带一篇习作分析与教学策略走进工作坊,研修中通过工作坊的众筹,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利用筹集的策略和经验,使自己的习作分析更加完善。研修结束完成习作分析与展示分享,通过分享展示,实现成果提升和转化。回到学校后,坊员实践自己的习作方案,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坊主G组织坊员将研修主题、研修课例、研修成果等资源众筹成册,形成“众筹工作坊”研修成果集,供海淀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借鉴。
2. 研修效果
第一,“众筹”理念下的工作坊研修,激活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例如,在上述小学语文工作坊中,坊员C对于研修整体反馈是:“以往没有课程的指引,教写作全凭经验,这一次经过大家反复打磨写作教学策略,相信未来教写作更有章法了。”骨干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研修资源,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
第二,在“众筹工作坊”研修过程中,既可以满足了骨干教师的个性化需要,还能够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发展,实现研修模式的创新。骨干教师的人员构成较为多元,专业发展需求差异性较大。为满足不同教师的发展,“众筹型”工作坊研修能够尊重个体经验,采取民主、合作的研修方式,让更多教师参与进来,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通过逆向设计的思路,倒推规划研修的路径,从而将教师的经验、智慧汇聚起来,与专家观点相碰撞,最终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2023-2-14].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from=timeline.
[2] J.萊夫,E.温格.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GARRY F H,GAALEN E.Dimensions of Learning for long-ter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omparing approaches from education,business and medical contexts [J].Journal of In-service Education,2004,30(2):301-324.
[4] 魏静.成人质变学习理论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12):66-68+22.
[5] 汤杰英.成人质变学习理论视域下的学前教师培训[J].上海教育科研,2019(5):59-62.
[6]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2):55-58.
[7] 舒杭,王帆.群体动力学视角下的MOOC本质及其教学转变[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1):13-19.
[8] 申荷永.团体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101-105.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骨干教师‘众筹型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CFDB1938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