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传》与《清藏》经版
2023-05-30于力凡
于力凡
摘 要:首都博物馆收藏《清藏》经版一套,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在整理经版过程中,核对出其中收编的《法显传》一卷,千字文编号为“书”字。經版是两面刻字,《法显传》共用经版17块。文章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法显出行的时代背景、《法显传》研究历史概况、《法显传》与《法显行传》的关系、大藏经版本及《清藏》版《法显传》诸有关问题略做探讨。
关键词:法显;《法显传》;大藏经;清藏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6.003
首都博物馆收藏《清藏》经版一套,现存69000余件,除少部分残损严重外,大多保存较完好,是迄今能见到的唯一一套汉文版大藏经经版,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笔者在整理经版过程中,核对出其中收编的《法显传》一卷,千字文编号为“书”字。经版是两面刻字,《法显传》共用经版17块。本文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法显传》、大藏经版本及《清藏》版《法显传》发表一点个人观点,以求证于同仁。
1 法显及《法显传》简介
有关法显的资料,在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十五、梁慧皎《高僧传》卷三、唐智昇《开元释教录》卷三、唐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三均有载。较为可信的是《出三藏记集》《高僧传》以及法显自传的《法显传》一卷。释法显本姓龚。他的生卒年,章巽先生曾做过大体的推定。①他按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十五《法显法师传》云:“后到荆州,卒于新寺,春秋八十有二。”慧皎《高僧传》卷三《释法显传》作:“春秋八十有六。”《摩诃僧祇律私记》记载:“法显于东晋义熙十四年二月末在建康道场寺译毕此律。”《高僧传》卷三《佛驮什传》载,宋景平元年七月以前法显已迁化。由此推算法显卒年在公元418年2月至423年7月。结合寿龄有82岁和86岁之说,能够大致推算出其生年。法显为东晋平阳郡武阳人,三岁出家为僧,二十岁受具足戒,“志行明敏,仪轨整肃”。②
依据《法显传》自述,法显于后秦弘始元年出发于长安,行程路线大体是先经河西走廊地区,过今新疆的大沙漠,越帕米尔高原,达今巴基斯坦、阿富汗,再到今印度以及今尼泊尔南部,后抵达恒河下游地区,即佛教的重要地区。法显历时十五年,约经三十个古国,行程四万余里。义熙十二年,法显在建康道场寺和觉贤共译《摩诃僧祇律》。其时应邀对原先略写的游记充实,写成《法显传》等。《法显传》是法显高僧依靠自己亲身经历,记录他西行求法一路的所见所闻,内容相当丰富。“全书记述地域范围广泛,除中国外,还有中亚、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记叙内容涉及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以及社会发展、经济制度等方方面面,是研究公元5世纪初亚洲历史的重要资料。”③
2 法显出行的时代背景
法显所处的时代正是历史所称的“五胡十六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凸显并相互交织,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都幻想从宗教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希望能够进入“极乐世界”。统治阶层也试图借佛教麻痹人们的意志,达到维系其政权统治的目的。从佛教本身看,传入中国后,最初的佛经主要由中亚、印度等地的佛教信徒翻译而来,导致内容失真且篇幅不全,对传教的效果造成影响。佛教自传入以来,历代统治者均对佛教给与大力支持,包括减免赋税、提供传道便利等。同时出家可以免除赋税徭役,所以各色人物都想进入僧团里。东晋前期,寺院的发展主要依靠官僚贵族的布施和下层僧徒的劳作。到东晋末期,佛教组织不断发展,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力,产生了“寺院地主阶级”。“今观诸沙门……或垦殖田圃与农夫齐流;或商旅博易与众人竞利……或聚蓄委积,颐养有余……或执掌空谈,坐食百姓。斯皆德不称服,行多违法。”④在此种背景条件下,急需戒律来规范僧侣活动和维持不断扩张的寺庙宗教生活。法显认为以往传译的佛经、戒律尚不完备,“慨律藏残缺”,为了护法弘教,遂与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
3 《法显传》与《法显行传》
《法显传》在历代著作中有多种不同名称,有学者统计其异名有16种之多,⑤大体可分三类:一是以法显本人来命名,如《水经注》所称《法显传》《法显行传》;二是以叙述内容来命名,如《隋书》所称《历游天竺记传》;三是由以上两个方面来命名,如《后汉书》所称《释法显游天竺记》。
《水经注》中载有《法显传》和《法显行传》二名。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记有《法显传》二卷,《法显行传》一卷。其书中云:“法显有别传两部。明胡震亨刻书跋曰:此书旧名《法显传》。《法显传》原有两种,其一种二卷者,已亡;其一种止一卷,则今书是也。传尾有晋人记云:‘先所略者,劝令详载,显复具叙始末。应是一卷者,后出详备二卷者,遂废不行耳。《四库提要》曰:是书胡震亨刻入《秘册汇函》中,从旧题曰《佛国记》,而震亨附跋则以为当名《法显传》。今考《水经注》引此书者,皆曰《法显传》,则震亨之说似为有据。然《隋志·杂传类》中,载《法显传》二卷,《法显行传》一卷不著撰人。”⑥明胡震亨认为《法显传》为“先所略者”的一卷本,而“复具叙始末”的二卷详本今亡。此论也与章巽观点相合。然根据《隋书》记载,一卷略则应是《法显行传》,已亡失的二卷详本者是《法显传》。
4 《法显传》研究史概况
最早关注到此书的应该是北魏郦道元,他在《水经注》中多处引用《法显传》。《法显传》被收入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中,归入史部地理类。20世纪初中国近代学者开始注意到《法显传》。民国时期对《法显传》的研究,如李光廷《汉西域图考》卷七《节录晋释法显佛国记》、丁谦《晋释法显佛国记地理考证》,岑仲勉《佛游天竺记考证》。20世纪50年代,对《法显传》的研究,可以举出贺昌群的《古代西域交通与法显印度巡礼》。该书是从古代西域交通的视角论述法显的西行历程,可以纳入交通史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章巽教授的《法显传校注》。就版本源流的考证、文字的校订各个方面而言,《法显传校注》是做得最好的。⑦除我国学者外,19世纪以来,欧洲和日本学者也开始致力于《法显传》的翻译、整理和研究工作。1816年,德国人克拉普罗特将中文版《法显传》带回欧洲。1836年,法国学者佩尔·阿贝尔·雷穆萨翻译出版了法译本,《法显传》开始在欧洲传播。第二个西文译本是Samuel Beal翻译的英文本,1869年在伦敦出版。Beal之后,学者Herbert A. Giles翻译的《法显传》,于1877年出版。学者James Legge翻译的《法显传》,于1886年出版。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也研究《法显传》,最有建树的学者是足立喜六。他参考《法显传》各个版本并校勘,于1935年在东京出版《法显传考证》。
5 《法显传》与大藏经版本
《法显传》是可靠的中古时期文献,该书作者和书的年代真实可信。法显在本书结语部分有言:“故竹帛疏所经历,欲令贤者同其闻见,是岁甲寅。”⑧甲寅年为晋安帝义熙十年即公元414年,《法显传》初稿成于此年。其后跋语又道:“晋义熙十二年,岁在寿星,夏安居末,慧远迎法显道人。既至,留共冬斋。因讲集之际,重问游历。其人恭顺,言辄依实。由是先所略者,劝令详载。”⑨指明公元416年法显在慧远的建议下,进一步丰富初稿的内容,因此《法显传》的定稿年代大体可推定在公元416年左右。
《法显传》从北宋开始被收入历代编纂的大藏经中,有各种刊刻版本。最早见于北宋版《崇宁藏》。《崇宁藏》因刊版于福州东禅等觉院,又名《东禅等觉院本》,并在北宋崇宁二年全藏即将刊竣时,获敕赐《崇宁万寿大藏》而得名。其后有北宋至南宋刊刻的《毗盧藏》,南宋刊刻的《圆觉藏》《资福藏》《碛砂藏》,金代刊刻的《赵城金藏》,元代刊刻的《普宁藏》,明代刊刻的《初刻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清代刊刻的《清藏》。《清藏》又名《龙藏》《乾隆大藏经》《乾隆版大藏经》等,在我国历代汉文大藏经中是最后一部官版大藏经。刊版《清藏》的准备工作始自清雍正十一年。雍正十三年初开雕,至乾隆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刊竣,历时四年。刊成后,次年首次印刷了100部。其中装订10部,未装订90部,大体去向分配情况曾有学者专门做过统计。《法显传》在《清藏》中属于杂藏部,是该套大藏经中第1463部佛经,其内容共1卷,按《千字文》字序编为“书”字号。
宋代开始,大藏经各个版本都将卷子本形式改为新形式的折帖装帧法。其版本形式是每行17字,每版36行,每隔6行间还有小字注文一行,其上细刻有千字文函号、卷次、纸次及刻工的姓名。1纸折为6页,每页6行。这种折装为后代所沿用,直到清代《清藏》。由于《清藏》为官版,印版宽阔平整、版片厚重。每块均长75厘米,宽28厘米,厚5厘米,重约4.5公斤。印版历经近300年,现版面保存基本完整,乌黑发亮,好似髹漆。虽有墨迹包裹,但在自然光下仍可观察到木材的生长纹理和雕刻时的刀痕,且刀锋清晰,着墨均匀。印版四周做保护之用的披麻挂灰及其上朱书的印版编目文字,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天地两端有文武栏(即双边)。改为每行17字,每版刻文25行,双面刻文。不用1纸折为6页的形式,改为1纸折为5个半页,每半页5行。折帖的空间以小字刻千字文字序、帙数和页数,省略经论名。更因是官刻,没有刻工姓名。经统计,《法显传》共用经版17块。实测经版每面仅一处折帖的空间刻千字文字序:书,帙数:十,页数:一至三十四。单数刻在每面一二页之间,双数刻在每面二三页之间。
国家图书馆藏有南宋绍兴二年在思溪圆觉禅院雕印的《圆觉藏》版《法显传》,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出版影印本。为考订《清藏》版《法显传》的内容,笔者将二者进行了内容勘校,发现的不同之处梳理如表1。
6 结语
鲁迅曾在日记中记载,1916年3月3日“夜写《法显传》起”。⑩3月16日“夜写《法显传》讫,都一万二千九百余字,十三日毕”。k鲁迅在后来的文章中对法显舍身求法的精神给出了高度评价,“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l余秋雨也说过:“这位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65岁之后的老人,实在是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也说明一种信仰会产生多大的生命力量。”《法显传》结尾处法显自云:“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所以乘危履险,不惜此形者,盖是志有所存,专其愚直,故投命于不必全之地,以达万一之冀。”m
注释
①章巽.法显传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
②章巽.法显传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85.
③黄存芳.《法显传》方位词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④释僧佑.弘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1:133.
⑤思和.《法显传》书名及其版本述略[J].中国佛学,2015(1):58.
⑥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⑦王邦维.法显与《法显传》:研究史的考察[M]//戒幢佛学研究所.戒幢佛学:第三卷.长沙:岳麓书社,2005:96.
⑧⑨m法显.法显传[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108.
⑩k鲁迅.鲁迅日记: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l鲁迅.且介亭杂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