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之《法运通塞志》残卷考释*

2010-03-22范俊红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2期
关键词:大藏经运通永乐

范俊红

(沈阳市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1)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永乐初年官修的一部大型类书,是明朝“文治”的象征。它保留了许多世无传本的珍文秘典,被称为辑佚之渊薮,校勘之宝鉴。由于种种原因,传世的《永乐大典》只存800余卷。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久佚海外的《永乐大典》17卷,内容涉及文字音韵、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地理等学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其中,卷15957、15958的内容为《法运通塞志》。《法运通塞志》一书计15卷,由天台宗沙门志磐撰写。该书参考了宋释祖琇的《佛运统记》、释德修的《释氏通纪》,是中国佛教的编年通史。主要记录了佛教的出现、传播及中国佛教盛行与衰落的状况,同时也记载历史上的大事,自周昭王二十六年(公元前1023)起,依年月编次,到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止,是一部佛教大事记,尤详于宋代,约占其中1/3的篇幅。《法运通塞志》的撰写“充分显示出志磐作为一个史学大家所具备的才、学、识”。因为《法运通塞志》“将佛教大事与同期之社会政治、外教之思想学说相联系,并适时予以点评,这使得宗教史没有成为大事年表,而是融人到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①。

《法运通塞志》一书已被收入《佛祖统纪》。《佛祖统纪》54卷,天台宗沙门志磐撰。内分本纪、世家、列传、表、志五科。志,分为6种,凡30卷(卷二十五至五十四):其中“法运通塞志”篇幅最大。《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中卷15957、15958 所辑录的内容为《佛祖统纪》一书中的三十七卷至四十一卷。《佛祖统纪》已被收入《四库存目丛书》和《大藏经》。

笔者以《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之《法运通塞志》残卷与《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佛祖统纪》之《法运通塞志》对勘,以见大典之校勘价值。限于篇幅,校勘条例不一一枚举,仅择其要者47条,条列如下,并适当予以说明。

(1)谢举长玄理及释氏义。为晋陵郡守。与义学沙门互讲经论(卷15957第517页)。

注:“为晋陵郡守”中的“郡”,大藏经作“群”,经查考谢举其人,曾做晋陵郡守,应作“郡”。

(2)光宅云法师讲法华经(卷15957第517页)。

注:“光宅云法师”中的“光”,大藏经作“先”,经查考云因是光宅寺主,也常被尊称为“光宅法师”,此处应作“光”。

(3)武帝与娄约法师昭明太子持论二谛。立真以明非有。俗谛以明非无(卷15957第520页)。

注:“立真以明非有”,大藏经作“立真谛以明非有”,大典缺一“谛”字,二谛即真谛和俗谛。

(4)中大通元年京城大疫。帝于重云殿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复幸同泰寺设四郊无遮大会(卷15957第521页)。

注:“四郊无遮大会”,大藏经作“四部无遮大会”,四部,指僧、尼及善男、信女。

(5)帝为月三致净馔。所得奉禄。奉音凤。作俸字。葑音者皆非。今官阶朝奉者。当音凤字见前汉书(卷15957第521页)。

注:“当音凤字见前汉书”,大藏经作“当音风事”,应为“字”。

(6)智者约法师王。帝辍朝三日。素服哭之(卷15957第522页)。

注:“智者约法师王”,大藏经作“智者约法师亡”,应作“亡”。

(7)紫阳周真人弟子十五人。四人解佛法。桐柏真人王子乔弟子二十五人(卷15957第522页)。

注:“弟子十五人”,大藏经作“第子十五人”,疑抄手之误。

(8)复往阿育王寺(在建康城都内)(卷15957第523页)。

注:“在建康城都内”,大藏经作“在建康都城内”。

(9)曰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卷15957第524页)。

注:“卿在戎日久”中的“戎”,大藏经作“戍”,应为“戎”。

(10)顗禅师于瓦官寺为议(卷15957第528页)。

注:“顗禅师于瓦官寺为议”中的“议”,大藏经作“仪”。

(11)帝令附马蔡凝宣敕日法师等(卷15957第529页)。

注:“附马蔡凝”,大藏经作“蔡疑”,经查考,应作“凝”。

(12)景明三年诏僧犯杀人依俗格断(卷15957第535页)。

注:“景明三年”,大藏经作“景明二年”;查前后文内容,应为“景明三年”。

(13)云闻新佛出世。除去众魔(卷15957第537页)。

注:“云闻新佛出世”,大藏经作“去新佛出世”。

(14)慈悲永隔。上异神祠(卷15957第541页)。

注:“上异神祠”,大藏经作“神仁”。

(15)述曰世为文宣残忍(卷15957第542页)。

注:大藏经作“世谓文宣残忍”。

(16)保定三年诏曰岁在朝阳(卷15957第543页)。

注:“岁在朝阳”,大藏经作“昭阳”,“昭阳”为岁时名。

(17)以城隍为塔寺。即皇帝如是来(卷15957第544页)。

注:“如是来”大藏经作“是如来”。

(18)三宝籍之弘道二谛由其宣畅(卷15957第548页)。

注:“弘道二谛”,大藏经作“弘通二谛”。

(19)四月智者于玉泉说法华玄义。章安预听(卷15957第550页)。

注:“章安预听”中的“预”,大藏经作“顶”,应为“预”;

(20)人盗僧林杏树截作梳村(卷15957第550页)。

注:“梳村”大藏经作“梳材”。

(21)吾为取僧一束柴煮染忘不倍价(卷15957第554页)。

注:“倍”大藏经作“陪”。

(22)昔范晔著汉书西域传。始论佛者。陈寿三国志则忽而不录(卷15958第562页)。

注:“始论佛者”,大藏经作“始论佛法”。

(23)傅奕曰此邪□也(《卷15958第565页)。

注:□为缺字,大藏经作“术”。

(24)诸恶毒鬼。见有为利养。作解持诵者(卷15958第566页)。

注:“作”大藏经中作“诈”。

(25)太平天子李世民。千年太子李治。七佛八菩萨上□佛(卷15958第568页)。

注:□为缺字,大藏经作“果”字。

(26)尚汪谔奖文通(卷15958第568页)。

注:“汪谔”大藏经作“王谔”,应为“汪谔”。

(27)各度使者六人(卷15958第570页)。

注:“使者”大藏经作“侍者”。

(28)西天宝掌禅师坐亡于婺州浦江寺。计其寿一千九十二岁(卷15958第572页)。

注:“一千九十二岁”大藏经作“一千七十二岁”,经查应为“一千七十二岁”。

(29)龙朔元年三元策进西天所得佛顶舍利(卷15958第573页)。

注:“三元策”大藏经作“王元策”,查考后应为“王元策”。

(30)姓张年十岁其兄万里戍辽东(卷15958第575页)。

注:“万里”大藏经作“万年”,联系上下文,应为“万里”。

(31)请智光禅师于本寺临坛授满分戒(卷15958第577页)。

注:“满”大藏经作“蒲”,疑抄手之误。

(32)敕道士隶宗正等班在诸王之次(卷15958第578页)。

注:“等”大藏经作“寺”,疑抄手之误,缺笔。

(33)至权门要路复不知果报之为何义(卷15958第578页)。

注:大藏经作“至于权门要路”。

(34)故其法行于世而佛禁嘘(卷15958第580页)。

注:“佛”大藏经作“弗”。

(35)若是徒即是真禅(卷15958第581页)。

注:“是”大藏经作“吾”。

(36)京师有女人自称圣菩萨。太后召见之。所言皆验。大安禅师至(卷15958第581页)。

注:大藏经作“时大安禅师至”。

(37)久视元年四月召敛天下僧尼(卷15958第583页)。

注:“召”大藏经作“诏”。

(38)故称秽迹金刚又为仙道(卷15958第585页)。

注:“为”大藏经作“谓”。

(39)此皆假窃佛妄立议论(卷15958第585页)。

注:大藏经“佛”后多一“经”字。

(40)姚崇梦遗令云(卷15958第591页)。

注:“梦”大藏经作“薨”。

(41)吏曰去岁坼佛堂长者界内独全(卷15958第591页)。

注:大藏经中“长”后多一“官”字。

(42)汝亦曾诵一十一偏(卷15958第592页)。

注:大藏经作“二十一偏”。

(43)以五千四十八卷为定数附入大藏(卷15958第593页)。

注:大藏经“附”前有一“敕”字。

(44)金甲人身丈余空中鼓角声振天地寇人张幕(卷15958第595页)。

注:“张幕”大藏经作“帐幕”,应作“张幕”。

(45)华菩萨住处可特立延祥寺(卷15958第595页)。

注:大藏经“华”字后有一“首”字。

(46)敕诸郡开元寺铸皇帝身金刚佛像(卷15958第595页)。

注:“金刚佛像”大藏经作“金铜佛像”。

(47)白衣诵经五百纸赐明经出身为僧(卷15958第597页)。

注:大藏经作“百纸”。

从以上条例中可以看出,《大典》本是而《大藏经》误的有15条,《大典本》误而《大藏经》是的有20条,其中绝大部分为抄手之误,缺笔或漏字;还有的可能是在传抄中因字义相近或字形相近而形成差异。事实上,中国古籍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屡经传抄,递相刻印,形成文字差异在所难免。另有12条,作甲种形式可以,作乙种形式也可以。就文字内容而言,有些“大典本”可校“大藏经”之误,有些“大藏经”不误,而“大典本”误,可见,当年《大典》抄纂之时,亦有疏忽、草率之嫌。

《中华大藏经》编纂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以《赵城金藏》作底本,《赵城金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本大藏经《开宝藏》的复刻本。同时还选用了8种不同时代具有校勘价值的版本,如《房山云居寺石经》、《资福藏》、《影宋碛砂藏》《普宁藏》、《永乐南藏》、《径山藏》、《清藏》及《高丽藏》等作校本,这些版本可以说是完全反映了历代所刊大藏经的基本面貌,可以说是集历代刊刻大藏经之大成。在这样一部精校的本子上,《大典》尚能找出错误15条之多,如果单独拿出历朝历代的任一种大藏经来校,发现的错误可能会更多。从这一点上来看,大典》作为校勘传世著作,虽然只余800卷,但其依然是十分珍贵的。

注:①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660.

[1]郝艳华.《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校补《四库全书》本之价值.图书馆杂志,2007(5).

[2]郝艳化,洪涛.《诗话总龟》辑补——《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辑佚之一.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4).

[3]金程宇.新发现的《永乐大典》残卷初探.文献季刊,2005(2).

[4]钟仕伦.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论考.四川大学学报,2000(5).

猜你喜欢

大藏经运通永乐
彩色笔动起来
宜宾市博物院开展珍贵文物修复工作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乾隆大藏经》疑难字考
不一样的嘉年华
美国运通官方微信改版打造焕新体验
只要一卡在手
关于嘉业堂收藏的两册《永乐大典》
永乐时期明朝与女真的关系
《经律异相》校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