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见孩子 聚焦成长

2023-05-30李明海

师道 2023年1期
关键词:活动孩子

李明海

今年5月份,本人所主持的广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关于小学生24节气同步读写实践研究”顺利结题。课题组以传统24节气为中心,以实践活动和读写训练为抓手,努力拓展、构建课堂学习与自然观察、家庭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的关联,使孩子们的语文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并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发展思维能力,热爱传统,学会审美,乐于创造。

“双减”政策落地,新课标推出,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成为新的方向。“双减”之后学生往哪里去,孩子以及家长们可以做些什么?反观当下,在小学生作业方面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作业时间长、效率偏低,作业目标意识欠缺,作业类型和功能单一,以及对作业的设计、分析和管理不足等问题,那么,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做好发展性作业设计?

引子:有谁还记得那些蝌蚪吗

我从2014年冬至开始,带小学生做24节氣的课程,到现在已经八年多了。那时的头一拨孩子已经进入高中。现在班上这些孩子读六年级。

话说惊蛰节气时,我们一起去学校植物园。南方温润,植物园中间的小水池里,已经有青蛙的踪影了,只是笨笨的样子,还不灵便,池水也凉。细看,靠近池边竟已经有好多小小的蝌蚪了,那么小,只一个个黑点而已,但能看见小小的尾巴轻捷摇动。有孩子用落叶臽起小蝌蚪来观察。

时节如流,眨眼春分又快到了。课上做着作业时,我忽然问:“你们有谁还记得那些蝌蚪吗?”他们一时愣住,随即教室里就热闹起来。有个女孩子说,晚上在宿舍里能听见一些青蛙的叫声;有男孩子说,自己前几天经过植物园时,看到它们已经长出小腿来啦。彼时,我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光。

是的,这就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孩子的样子。他们的生活里不应该只有书本和习题,还应该有大自然,有星光,有蛙鸣,有虫声,有飞鸟的影子,有稻香、落叶、高飞的风筝和自制的灯笼,有奔跑,有欢笑,有沉思,也应该有文字,来记录点滴成长。

这也正是我跟科组全体语文老师们一起做周末实践练笔系列活动的初衷。中山市教研员、省特级教师、诗人梁雪菊老师对我们的这些做法,给了一个更确切的定义:“构建促进学生读写的语文生活”。

我们是一所大型寄宿制学校,客观上,学生参与家庭、社会生活以及与大自然接触相对较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然和生活感受不够,缺少系统和细致的观察,导致不少学生作文出现题材匮乏、内容单一、表达肤浅等现象——这大概也是当下大多数学生的一个常态吧。同样,也由于学生对生活、自然、人文在一定程度上的疏离,可能在亲子沟通、人际关系、精神面貌以及性格心理等方面,也会有若干显性的或潜在的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方式和途径,来关注并加以疏导。

那么,充分整合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人文、传统等方面资源,把一些对孩子们来说相对可行的实践活动做成系列课程,成为与孩子们日常学习、生活和写作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会是个新鲜有趣的尝试。

一、系列

从我们已经做过的实践活动来看,这个系列大致涵盖如下几个方面:

1. 与节气衔接。2019年,我所主持的“关于小学生24节气读写实践的课题研究”被正式批准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自然地,节气活动成为周末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冬至时全家包饺子;春分和秋分立蛋;清明踏青、放风筝、听老人讲先辈旧事;小雪时节,虽然南方无雪,但可以学习雪花剪纸呀。

2. 与时节相关。时节流转,风物各异。秋分时,珠三角的二季稻正在收获,我们布置周末去稻田,看草垛、稻草人,拿一穗稻子看看尝尝,下到地里找一只秋虫,听风声和虫鸣,或者在水渠里追踪一条游鱼,把印象深的部分写具体。落叶飘飞时节找一片最美的叶子,做个书签。就算南方冬天仍然满眼绿色,但那些植物的种子却都已“珠胎暗结”,找到各类隐藏的种子也是一大惊喜。

3. 与自然相融。比如观鸟:认真观察周围的鸟,或者去花鸟市场细看,也可联系以前对鸟的观察和感受,查一查,问一问,真正认识一种鸟,把印象深的部分写具体。或者观虫:蚂蚁蝴蝶飞蛾随处可见,家里也会有蟋蟀进来,或假期养一只青虫(会变态的哦)、小虾、小龟,观察、研究、查问,把你觉得最好玩、最感兴趣、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也可做一个昆虫标本,贴在旁边。

4. 与生活关联。在街边早餐,买个饼子、油条、小笼包或肠粉等,观察一下店内外的环境,人物(店主、顾客)的外貌、动作、表情、语言等,把印象深的部分写具体。或体验一回坐公交车,观察车上的各色人等。

5. 与教材联系。学完《走月亮》《繁星》《牛郎织女》等课文,引导孩子们观察星空,四季有不同面貌,春天北斗的斗柄指东,夏天的牛郎织女,冬季的天狼星,一直看到猎户座“三星正南,就要过年”。学完《三月桃花雨》,在一个周末下着春雨的静夜,布置孩子们静静地听,闻花香,听蛙鸣,想心事,背古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再尝试用手中的笔,把对春雨的感受留在纸上。

6. 为亲子搭桥。如:采访爸爸(或其他长辈),了解他(她)的工作、职责、故事、苦乐、梦想、期望等,记录采访过程。母亲节,“我是小厨神”,从确定菜品,到买、洗、烹、摆、赏、尝,个中甘苦,都是亲子互动的最好方式。更不用说我们安排的“家庭游戏”实践,是要求全家都参与其中的,有创意,有笑料,更多有欢笑和温馨,生动的画面和细节,也能让孩子笔下生辉。

7. 向传统致敬。“说说我家的旧物”,可以是家庭的,祖辈的,也可以是自己的。旧房子,旧桌椅,旧首饰,旧衣裳,多年前的旅游纪念品,老照片,摇篮,纺车,虎头鞋,最早的一本小书,甚至一张泛黄的信纸等,并写一段文字说明。学一两句地道的家乡话,记下一两个最生动的家乡俗语,分享交流,勿忘来路,热爱故土。

8. 与德育同步。如:主动为小区或邻居的老人、孩子、门卫、清洁阿姨做点事,跟他们聊聊你感兴趣的话题,并把印象深的部分写具体。我们初衷是让孩子们心怀善意,关心身边的普通人,学会与人交往,感受人际交往的快乐,也让孩子对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多几分敬意。

9. 和习作相随。大量鲜活难忘的实践事例摆在孩子们面前,形成文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们设计的练笔片段密切结合实践活动,如与门卫或清洁工人的对话描写,对早餐店或公交车人们的文字素描,邂逅最美的秋天童诗比赛,对爸爸的采访手记,清明听家中老人讲祖辈故事并整理在手抄报上等等,既是学习写作,也是为了留存这些童年最美的瞬间。

二、载体

1. 学科融合。这些实践活动包罗万象,已经不是单的一语文实践,很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或者请相关专业老师指导,这也是达成各学科高度融合的好素材。

元宵节时,我们布置学生学唱歌曲《青玉案·元夕》,逛街看灯笼猜灯谜,自己动手做一个小桔灯,或手工做红包灯笼,记下印象深刻的部分。我们也曾安排学生周末玩一玩生活中的五线谱,准备七只饭碗或瓶子,然后往里面装进不同容量的水,拿出两根筷子试着敲打这些碗和瓶子,你会发现它们发出的音可能会是“哆来咪发”,拍出短视频共享,把整个过程中得意的地方写下来。这两个活动,尤其是敲打碗瓶发声的游戏,都离不开老师音乐课上细致的指导和演示。

我们大雪节气安排孩子们做雪花剪纸,以及在冬至时节开始画传统的“九九消寒图”,也都要统一准备剪纸工具及消寒图样本等,由美术老师来进行指导。

而放风筝活动,由各班语文老师与体育老师配合,利用体育课来进行,这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同时也有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其中,可谓一举两得。小寒节气,我们还尝试以定向越野的方式,进行植物园寻宝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竞争与合作中,找到植物园里的海南红豆树、龙船花、“痒痒树”(紫薇)等,认识一些冬天的昆虫和植物。

至于春分秋分立蛋,夏至冬至昼夜长短的变化等,乃至四时花的形态,种子的传播等,我们也都会跟科学老师协调,帮助孩子从更专业和科学的角度来理解。

2. 课前演讲。每节课前三分钟演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每每周末实践练笔活动后,孩子们演讲的内容常常与之相关,种种细节,种种波折,所思所想,动手动脑,通过语言再现,与所写的实践练笔文字互相补充,甚至有的孩子笔下所无的部分,在口中生动再现,同学老师的评价、引导、补充,也再次规范和丰富了孩子们的综合表达能力。许多有心的孩子,还能借助和配合周末实践的图片或实物来演讲,就更加形象生动了。

3. 微信推送。全年级九百多个孩子,每次实践练笔活动既有图也有文,内容极为丰富,我们从中精选图片和优美的文字,形成公众号推文,再经由更多人接力阅读和转发,借助现代媒体的力量,使活动效果和影响进一步扩大化,大家的参与兴趣和热情也更加高涨。

4. 展览和发表。这些美图、美文、诗歌、手抄报以及相关的绘画、剪纸、手工等作品,我们会在班级、年级或学校进行展示。优秀习作,也会推荐发表。学生来自实践活动的练笔作品多次在各级报刊发表,引起新一轮的轰动和效仿。

5. 美文摘抄、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我们精选孩子们的练笔作品,进行讲评,或提供给孩子们做摘抄积累。因为是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表达,反而比通常的经典摘抄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由于实践练笔的开展,许多孩子的求知欲更旺盛,希望了解和学习的东西更多,我们先后为孩子们整理了十多组相关的群文阅读,或推荐相关的书籍和电影,书籍如《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常见野花》《一地虫鸣》《追鸟逐兽》等,电影如《观鸟大年》《伴你高飞》《候鸟来的季节》《海蒂》等等。用这样的方式,让语文学习向更深处漫溯。

三、故事

我们做旧物活动时,看到了旧粮票、纸币、算盘、黑白电视、缝纫机、蝶舞牌收录机,小时候穿过的虎头鞋,外公外婆拍拖时的往来书信,半个世纪前用过的旧铜锁等等,真令人感慨万千。旧电视机是腾曦的爷爷从老家拍照传过来的,细看时,黑白电视的屏幕上映出一个模糊的人影,是爷爷蹲在地上摆弄着手機拍照的样子。这个细节让人为之动容。孩子妈妈在班级群里说,“这次实践活动非常有意义。那天跟爷爷说腾曦想了解他的过去,还有这些旧宝贝,爷爷非常激动,已经很久没有人静静地听他讲往事,孙子还对他的旧物收藏好奇,再也不是劝他这么旧的东西早该扔掉,放在家里不协调了,感觉终于派上用场,把家人的心拉近了。爷爷也把所有旧照片翻出来,看到了他和他妈妈的合影留念,忆起了他的童年。”我说,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让几代人都找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考怎样对待过去,对长辈不光是尊重和关心,还有欣赏和理解。时代走得太快,我们有时候可以尝试慢下来。

清明节了解先辈的事迹,依霏带来了已故的爷爷六十年代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证,证书上赫然写着当年老校长“郭沫若”的名字,我跟同事们说起来,当时整个办公室都轰动了。还有几张照片,是爷爷年轻时在加州大学实验室与美国同行的合影。展示这些内容时,孩子的自豪感更是溢于言表。

有些实践活动做起来不容易,比如观鸟。依霏妈妈说:“我们追了一上午的雀仔,早上六点多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却捕捉不到鸟的踪迹,刚刚在河边终于拍到了一只白鹭。”我说这个经历难得,因为不容易,所以很珍贵。这也是你们送给孩子成长的礼物。家长的用心令人感动,我建议孩子正好可以把这个过程写下来,不光是写观鸟,也写父母之爱。后来,这篇《母子观鸟记》的作文发表在2021年第3期《创新作文》杂志上。

好多实践活动,学生和家长在做,老师也同步在做在写。孩子们做稻田实践时,我也一样走到田埂上,下到田间去观察和感受,我当时写的下水文《一个秋天的早晨》,后来发表在《中山日报》上。布置学生元宵节做一盏小桔灯,我也同样在家里把桔肉细心剔掉,倒上半盏食用油,做个灯芯,系上细绳,点亮挂在阳台角上。说起来,我也是第一次动手做小桔灯呢。我们做棕编蚂蚱,负责示范和指导的段银灯老师,他的祖父就是从事棕编的,现在四川棕编已经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了。

时节流转,岁月变迁,生活在继续。每次周末,家长和孩子们在班群里晒完当周实践的图片,常常会开玩笑地问,咱们下周的实践活动是什么呢?

想起海子的诗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希望我们的孩子们,经由这样的方式,能够慢慢成长为“幸福的人”。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三鑫学校)

责任编辑 成 盼

猜你喜欢

活动孩子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拍手歌”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