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采尔《轧铁工厂》的绘画表现

2023-05-30赖舒琪

东方收藏 2023年1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摘要:阿道夫·冯·门采尔(Adolf  Von  Menzel,1815—1905)是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代表画家,本文从这一时期德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工业文明等背景出发,浅析他的油画作品《轧铁工厂》,分析其内容和形式,了解其外在的绘画表现和内在的精神情感。此外,结合当代审美价值取向,将门采尔的绘画表现融入到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当中,并阐明门采尔的劳动者主题对于新时代中国“劳动者精神”相关主题创作的影响与启发。

关键词:门采尔;现实主义;绘画表现;劳动者主题

19世纪初的德国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不仅是在经济上,而且在美学和文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19世纪30年代,德国掀起了工业狂潮,德国资本主义经济上升和工人运动发展,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同时现实主义美学受到重视,许多艺术家开始关注现实社会,他们创作的美术作品真实地挖掘生活、展现生活。

总的来说,19世纪的德国艺术出现了两种对立倾向:一种是对欧洲传统美术中古典主义的不赞同;另一个是对过于理想化的浪漫主义的反感。之后,人們便呼吁一种关注现实、能够真实展现现实的艺术形式的出现,这就是现实主义绘画。

一、门采尔与现实主义绘画

阿道夫·冯·门采尔是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一位伟大的油画家、历史画家和版画家,同时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素描大师。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踏入艺术领域,显露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受当时人文主义的影响,他留下了大量素描以及油画作品,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以及社会现状。起初他的素描作品多用于收集素材,积累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后便逐渐运用到现实主义绘画创作之上。

法国现实主义给门采尔带来很大的启发,在库尔贝等现实主义画家的影响下,门采尔坚定地走现实主义的绘画创作道路。他所创作的作品如同镜子般,不加装饰地将社会生活映射到画布上。画面上的人物、建筑、风景等造型结构贴近现实,没有过分的夸张与理想化,都具有合理的结构比例、透视关系以及造型解剖。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门采尔的艺术风格得以形成。同时,德国大量工人阶级参与的工业革命鼓舞了门采尔的创作热情,其绘画风格和创作理念因而受到德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他的艺术生涯大部分是在德国柏林度过,经历了柏林工业从衰落到繁荣的变化,对工业革命中劳动阶层的悲惨生活历历在目,因此门采尔对劳动人民有着独特的情感。

二、门采尔与《轧铁工厂》

门采尔创作于1875年的作品《轧铁工厂》,是反映现代工业生产最初阶段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美术史上最早以劳动者为创作主题的不朽之作。该作品受到当时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响与启发,很好地体现出19世纪工业生产的现状,歌颂了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劳动人民生活条件的艰苦与残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

在《轧铁工厂》前期工作的准备上,门采尔先后画了数百幅速写以及素描草稿。这几百幅草稿并不是根据门采尔自身对形体造型理解的一种随意想象,也不是对当时工业革命背景下工人的一种凭空捏造,而是他亲身前往德国工业革命的源头——西里西亚工业区以及柏林当地的轧铁工厂,将自己作为工人的一分子,进入到工人的生活当中,捕捉工人的动作,不论是壮年还是老年,都被他一一刻画,从而收集到大量具有动感造型的素材。门采尔对造型的严谨态度、对解剖透视的精确、对线条的有力把控、对笔法的活灵活现,都体现在了这些速写稿和素描稿当中,也因此形成了其素描的一种绘画风格。门采尔运用粗厚的轮廓线来表现劳动人民的肌肉线条,用大体块面进行形体概括,突出其动感和力量感。

另外,门采尔所描绘的速写稿和素描稿,看似不完整,实则都是他为研究人物形体结构而积累的素材,也有对形体解剖的练习,这些画稿蕴含着具有深刻意义的美学理念。门采尔通过大量的速写稿和素描稿,捕捉工人某一瞬间的动态美感,从而找出他们最为独特的形象与姿态,加上对不同动态的仔细比对,确定出最后的形态。他还十分注重人物形象的种种细节,对人物肌肉的线条走向及色彩的细微变化也非常讲究。《轧铁工厂》富有激情地描绘了在一间昏暗的工厂里,众多工人劳作时的场景。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艰苦工作时的状况呈现在我们面前,其造型准确、场景逼真,仿佛将我们带入当时德国的工业革命之中。另外,他在画面中表现出工人劳作的艰辛和以及不屈的意志,是对现实主义题材最有力的塑造。

门采尔在《轧铁工厂》中的绘画表现也别有风味,作品整体采用横构图展现出轧铁工厂的广阔庞大之感。作者将焦点聚集在画面中心偏右的位置上,以推车为中心,工人围绕着推车。看似零乱的画面中也透露出一种秩序感,工人之间有分工、有配合地进行劳动。整幅作品的下部分不会因过多的细节而缺乏整体的感染力,上部分也不会因为琐碎而失大气,错综复杂的钢管和管道穿插在劳动工人之间,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错觉感和空间上的朦胧感。同时,钢管将画面有组织地分割开来,使其呈现出上紧下松的效果。画面中,被描绘的劳动者造型不一、性格鲜明,门采尔准确地抓住了他们不同的特征。眼睛的大小、鼻子的高低、脸的长短、额头的方圆,都属于外在的形体特征;而眼睛、嘴角、面部肌肉等微妙的变化和差异,则关系到这些劳动者神态、心态等内在的表现。这种外在的造型刻画以及内在的性格呈现,都在向我们传达一点,即劳动者精神。画面中的劳动者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门采尔正是通过刻画这些劳动者以歌颂工匠精神之伟大,歌颂了劳动人民隐藏在艰辛生活之下的坚定信念。

在这幅作品当中,劳动者与工厂这两点因素结合得非常紧密,巧妙再现了当时劳动者的形象。每一个劳动者工作时的严肃态度和神态,都被门采尔精妙地加以表现。他通过对不同劳动者五官的刻画和细节的描绘,瞬间提升了画面的张力,将劳动者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门采尔对外光有着一定的理解,他将印象主义对光色的表达作为自身创作技法和艺术理念的一种完善,这是对现实主义绘画的一种突破。《轧铁工厂》中门采尔对光线的运用恰到好处,微弱的顶光以及炙热的火光充斥着整幅画面,推车上闪烁着火花,散透着淡黄色的火光,与工厂顶部所透出的冷自然光呈鲜明对比。整幅画中“动”与“静”的元素进行着强烈的碰撞,使得热火朝天的工人看似有一丝冷静。相对于中国现实主义绘画来说,光色表现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转移到了反映在阳光下劳动的农民、桥架筑路的工人和户外作战的士兵身上,也就是说,画家表现的是‘外光’下有思想的人,而不是承担‘外光’作为没有生命的物体本身。”光影所带来的“阳光感”,代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心理、自然光令人心情舒坦的感觉等。

门采尔的绘画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一方面,是因为他直面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门采尔也将他们在画布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加粉饰地展示劳动人民之美,不被社会潮流所束缚,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挖掘艺术灵感和亲身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细微的美。门采尔的绘画作品很少采用固定的传统绘画模式和专门的模特,他主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说,他所画的作品多是其平时生活捕捉的某个瞬间。另外,他在大量的素描速写稿以及绘画创作训练中,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对劳动人民造型的塑造早已炉火纯青;另一方面,无论是《轧铁工厂》,还是其他绘画作品,门采尔始终坚持他的一条主线,即富有激情地赞美国家和人民。门采尔以他独特的绘画风格真实地再现自己所处社会环境下世俗生活的本来面貌,也再现了19世纪德国的社会状况,尤其是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他们的塑造充满着动感与美感。畫面中富有劳动激情和生活热情的动人艺术形象,引发了观者对劳动人民的欣赏和敬仰,从而引起民众对美好社会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积极追求。

三、门采尔与劳动者主题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贴近生活的真情实感,它所描绘的现实生活是具象的。我们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便是建立在这种绘画体系之上的,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一种审美认识。如门采尔所绘《轧铁工厂》这类劳动者主题的现实主义绘画一样,现实主义讲究实践,要亲身体会获得其中的感受,再将其表现在画面之中,借画面来展示现实美或者现实丑。当然我们所描绘的现实并不是机械地模仿再现,而是内心对现实生活、劳动精神的一种表现,是对劳动者的崇高敬意。

以劳动者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也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推动现实主义美术前进的一个指引方向。如今我们所接受的现实主义美术,实际上是在历史和应用的影响下不断变化的。在这种多样的变化下,以劳动者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的时代内涵得到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劳动者形象也出现了新的改变,从而更好地展现中国劳动者精神。当然,中国美术除了受到西方美术劳动者主题的影响外,也向中国传统造型美术追根溯源,或在中国民间传统美术中寻找资源或叙事手法,这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美术的直接继承,也可以使古老的历史题材焕发出新的现实意义。

绚丽、抽象的美术作品虽然能够吸引大众的目光,但往往那些质朴、现实的美术作品更能传递生命真谛和社会现实,令人感同身受。从门采尔的素描、速写和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大部分画作都是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并将他们的造型形象作为刻画的重点。门采尔感同身受,他从劳动者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在描绘劳动者的同时,也可以说是在描绘他自己。门采尔对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也是当下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研究发展方向。在当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促使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多样化,艺术家对劳动者主题以及劳动题材的选择、取舍也日趋多样化。早些年,题材所选对象多为工人以及农民,而当代艺术家对相关题材的选取范围则遍布各行各业,除了工农群体之外,还有教书育人的教师、穿梭在街道之间的外卖员和快递员、在一线抗洪救灾的解放军和志愿者、参加扶贫的工作人员、抗疫的医护人员等,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同门采尔《轧铁工厂》中所表现的精神情感一样,当代艺术家们通过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寻找最为真挚的情感,热情赞颂劳动人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艺术家对劳动者的塑造方式多以现实主义绘画为主,他们运用科学的绘画方法描绘亲身体验过、实践过的劳动场景。在形象的刻画上,表现出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美学意蕴,无论表情神态还是肢体语言,都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与审美趣味,他们朴素豁达、乐观开朗,通过劳动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成为新时代美术中劳动者特有的精神符号形式。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绘画要像门采尔对待绘画创作一样,多走进现实生活,贴近人民。我们所画的作品要反映时代变化、关注民生、关爱自然。对现实主义绘画而言,画家不能一味地摹仿,也不能在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下追求抽象,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当中,把广大劳动人民作为主要描绘对象,用真情实意传达真善美。

四、结语

作为现实主义画派奠基者之一的门采尔,不仅为德国的现实主义绘画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世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美学资料和艺术遗产,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值得反复推敲。以劳动者为主题的绘画创作不仅仅盛行于门采尔所在的时代,在当下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58.

[2]许琦.浅析门采尔绘画中的现代性[J].世界美术,2014(02):104-112.

[3]江河.门采尔素描给予当代人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4(19):24-25.

[4]蔡祜.劳动价值的新诠释——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劳动者形象塑造[J].书画艺术,2022(01):44-46.

作者简介:

赖舒琪(1999—),男,汉族,福建龙岩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研究。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骄傲的法国现实主义开创者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