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新变

2023-05-30晏高路

东方收藏 2023年1期
关键词:艺术创新文化传承

摘要:《洛神赋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绘画作品,娓娓道来的叙事、形神兼备的造型、行云流水的画面、春蚕吐丝的线条、张弛有度的构图,即便是今天透过《洛神赋图》的摹本,我们仍然可以遥窥古代绘画铺陈叙述的构图方式。透过画与诗的唯美结合,领会东晋绘画含蓄慰藉的象外之趣。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中华文化经典新的传承与重构,往往在创新中展现出新面貌。本文通过分析绘本新《洛神赋图》的画面图式和艺术特色,研究现代绘本与经典国画作品图式融合中的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

关键词:画面图式;文化传承;艺术创新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绘画中,《洛神赋图》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佳作。相传《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尽管现存可见的这幅设色绢本长卷是宋代摹本,但仍保留着魏晋六朝时期的画风,呈现出顾恺之鲜明的绘画风格。其画面人物安排疏密得宜、造型生动传神、笔墨表现丰富,描绘呈现出一种空间美感,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一、《洛神赋图》的创作背景

顾恺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画家,江苏无锡人,约364年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366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年为殷仲堪参军,405年升为散骑常侍。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因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他著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唐代张彦远评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著名论点,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在魏晋时期,名士们崇尚老庄之学,寄怀于玄远之境。这个时期的画家,因不满现实而热衷于描绘神仙世界,而《洛神赋图》就是顾恺之根据《洛神赋》中曹植与洛神相恋的故事所作的图卷(图1)。

二、《洛神赋图》的画面图式

《洛神赋图》的图式为分段式,将多人物故事情节置于山川景观环境中,绘成包含多个画面的长卷。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性图式,算得上是一种十分创新的图式,类似的经典作品,例如敦煌壁画中的《鹿王本生图》《五百强盗成佛图》,还有《千里江山图》和《韩熙载夜宴图》等。《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并在后來逐渐得到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在各种艺术创作中有所应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这种图式常出现于敦煌壁画和唐宋时期的一些山水画家的绘画中,且类似的长卷绘画作品在中国历史画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洛神赋图》整幅画卷纵向距离小,横向距离延伸长,以故事的情节发展展开描绘,在观赏过程中有一个时间顺序,人物的状态与所在场景随着时间的推进展开在观者面前,使观者逐步地被带入到画面故事情节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洛神赋图》的图式与色彩分析

1.构图与造型

从构图上看,《洛神赋图》采用的是长卷式连贯构图,散点式透视,多人的场景,多情节的描绘,从不同的部分观看,情节发展式的构图,给人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感,画面效果逼真。画面中人物的描绘形神互照,洛神形象浪漫飘逸,充分展现出洛水女神转盼流动、含情脉脉的目光,曼妙婀娜的身姿和纯真炽热的情感。《洛神赋图》画面分为三个部分,围绕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细致展开。在画面中,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古朴,具有深厚的意蕴,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全画表现出一种“画中的诗意”之感,带给观者一种随着画面情节变化而心情波澜起伏之感,其“形神互照,气韵生动”的意境便是《洛神赋图》所展现的艺术特色。

2.线条与色彩

明代詹景凤评价《洛神赋图》,指其“高古神奇”“精古而拙”“意致潇洒”。在《洛神赋图》中,线条以波浪线、曲线为主,自由松动,以洗练、俊逸的线条描绘洛水女神的形象,又用层叠稠密的线条表现画面背景的山水画,可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画中描绘的物象,其线条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犹如“春蚕吐丝”。纵观全卷,经典的高古游丝描特征突出,以巧妙的手法将线条的收放自如、流缓舒畅与所描绘的人物、景物结合,赋予画面生命与灵魂。画家借助画笔重点表现出线条的功能,同时在山水上施加一些皴法,使得山石干净、明朗。画中的洛水女神与其他众神的神态、衣纹变化丰富,线条的节奏变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赋图》的优点不仅体现为画家借助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描绘人物的动态与山川自然之境,而且在于画家立足于对象的纹理与气息,让线条变“活”,表现出自由轻盈的艺术美,并立足于画法,为画作营造出一种气韵流动、忘尘脱俗的精神氛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色以平涂为主,在《洛神赋图》中运用了传统的勾线填彩法,在主要人物的衣褶涂抹亮丽的朱红色与滕黄色,次要人物则涂上相对暗沉的颜色,画面关系突出主次,对于整体画面色彩的搭配,顾恺之代入了主观情感色彩,所以画面整体背景色调呈现出灰暗,也暗示着曹植与洛神的悲剧性色彩。

四、《洛神赋图》作品元素植入现代绘本创作的传承与新变

1.应物象形——造型与结构运用

在现代绘本构图设计中,讲究图与页间的节奏韵律,疏密繁简,通过对传统绘画中进行纹理、造型、图形、符号、色彩等元素的结构重组,造型上进行大胆创新,将元素提炼加工,用简约或者夸张的手法,打破固有的构图和形式,让传统纹饰与原创绘本结合,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启迪性。以叶露盈创作的现代绘本《洛神赋》为例,该作品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抓住灵魂核心——线条的运用,“顾家样”的线条表达在新的绘本中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绘本中的线条,无论是描绘无形的水,或者是传说中的神灵,抑或是人物的形象,都以波浪线、曲线为主,用飘逸的线条传达出上古神灵的气韵,给人空灵之感。作者还将抽象的纹饰图形转化为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的绘本画面,更融合现代古风漫画审美,承接纹样造型和人文内核,重新诠释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

2.延意传情——文化意蕴传递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现中国古人的神话世界和浪漫情懷,体现出魏晋时期的社会观念和精神理想。在现代绘本《洛神赋》的设计中,作者将浪漫主义手法与夸张主义手法并行,画面经营通过形体的大小表现人物的主次关系,绘本中洛神的形象既传承了古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又加以夸张的水波纹发丝造型,突出人物的柔美和飘逸。绘本画面中神女御鸟前行正对应顾恺之《洛神赋图》里洛神乘云车驾六龙,旌旗飞扬,浓云疾驰的情境。无论是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得以延伸扩展,将传统的审美趣味艺术化创作为现代化的审美思想的产物。传统文化思想融合现代创新理念,赋予传统文化以全新的、现代的、年轻化的创作表达,让观者在飘忽悠远画面中,依旧感受到千百年前魏晋文人的浪漫情怀。

3.气韵生动——把握原型神韵

在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是中国画作品的灵魂,也是画家思想精神的流露。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气韵的流动表现出生动的气质,带来美的感受。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原画长六米,整幅长卷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在现代绘本创作中,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上,同样要传承其至真的神采传递出原型的韵味。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所展现出的魏晋时期审美思想和社会风尚是绘本创作中不容忽视的精神内核。刘露盈绘制的《洛神赋》(图2—图5)的创作原稿连起来有11米之长,又花费近半年的时间反复推敲阅读《山海经》《抱朴子》等古籍,最终以代表着东方神话符号的内容为题材创作了绘本,将中国传统文风、画风与现代的漫画技艺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纷繁绮丽、魅力无限的世界。

4.趣味表达——彰显时代精神

笔墨当随时代,优秀的作品不仅会“画好中国故事”,更会“讲好中国故事”,这便是叶露盈的初衷:“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古典故事绘本更应该注入年轻血液以及这个时代的标签,保留魂,注入新颜。”新的绘本将中国传统画风与现代漫画技艺结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新的艺术形式拓宽经典中国画的受众面,在完整传达古人内涵的同时传递美好思想,洗涤人们心灵,弘扬传统美德,彰显传统魏晋时期的意境和气韵。现代版《洛神赋》绘本的题字部分基于原著的基调,将古诗文改编为现代文,生动再现洛神出水,一见钟情,众仙汇聚,最终洛神怅然离去的场景。文字与图画精妙贴切,趣味的表达、创新的方式,将经典故事讲得生动盎然、老少皆宜。

五、结语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生命。现代绘本《洛神赋》传承经典、创作新变,融合各画科,且具有独立的创新精神。画面色调清新、情节生动,在临摹仿古的过程中,结合西方艺术创作的灵感,再融入现代审美思考和创新;构图巧妙、主题深刻,再添现代新意表达和教育熏陶,可以说,对于现代绘本插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露芹.浅析《洛神赋图》中的高古游丝描的技法特色及审美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20(08):12-13.

[2]韦秀玉.《洛神赋图》的造型与图像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12):98-108.

[3]刘桂珍.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J].艺术评鉴,2019(24):39-40+53.

[4]刘亚宁.《洛神赋图》的美学思想研究[J].美术教育研,2017(09):14-15.

[5]杨兵.“迁想”与“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品鉴[J].艺术品鉴,2020(19):160-163.

[6]刘相叶.从《洛神赋图》中谈顾恺之绘画中的“虚灵”之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9.

[7]贾琼,华丽.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美学意蕴[J].兰台世界,2013(14):127-128.

[8]常洪宇.浅析绘本版《洛神赋》[J].中国文艺家,2021(01):24-25.

[9]谭洁莹.探析中国传统诗词歌赋在现代绘本中的表现[J].青年文学家,2020(12):102.

[10]宋婕.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

[11]夏敏益.具身认知视野下的绘本美术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21.

作者简介:

晏高路(1998—),女,汉族,江西宜春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专业:美术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创新文化传承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创新是艺术的长青树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
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的艺术创新及其延伸思考
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创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