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需要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
2023-05-30何小波
何小波
A老师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下课时,我按照视导要求与学生做简单交流。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我:A老师在介绍背景时说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
生(异口同声):快诗。
我:评价一下自己或班上同学,表现出“快”了吗?与诗的节奏合上拍了吗?
生:我们都很冷静。
生:冷清。
我:再评价一下你们的老师。
生:激情澎湃。
生:知识渊博。
生:滔滔不绝。
从这段对话,想必读者诸君已能想象A老师这堂课的情景,但容我不厌其烦回顾一下整节课:
1.教师由复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导入。
2.PPT出示背景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杜甫其人,着重介绍生平苦难,浓郁诗风,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3.讲解“裳”字,同时PPT出示相关图片、字音、字义。
4.教师范读全诗后问“听出了什么”,生答兴奋、开心、激动、喜不自胜……
5.师生齐读,正音,生自由练读。
6.感受诗的形式特点:师问“与昨天学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生从内容上回答,师又问“从形式上呢”,另一生依然从内容的不一样回答。师引导“从形式上,有几句”,生答后,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7.明诗意:PPT出示注释,逐词逐句讲授。
8.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从“涕泪”“满”“喜欲狂”“漫卷”“放歌”“纵酒”“即从”“便下”体会并说出“喜极而泣、欣喜若狂、乐不可支、迫不及待”,并完成板书。
坐在下面观课,我真是很心疼老师,也很心疼学生。年近五十的老教师,上课还这么有激情,这么卖力,自然让人尊敬,但同时又为她的嗓子担心,长年累月如此慷慨激昂,嗓子如何受得了?而学生呢,他们不是收音机,也不是容器,阅读期待没被调动,情感共振没被激发,要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硬学,心里会不会很累?
我不由想到《学习的本质》中所说,表面上看,传递模式体现了那句著名谚语中的智慧:“在打铁中成为铁匠。”实际上,学习者并没有真的在“打铁”,大多数时候,他是在看着老师打造一个部件,他所接收的是已经打造好的东西。这个东西对他的用处以后才会体现出来,甚至永远不会体现出来。描述想法、解决矛盾,进行所有这些意义炼制活动的是老师,而不是学习者。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把他认为过难的知识砍掉,把能够证明他所要传达的信息的论据收集起来,从而完成意义的炼制。他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无意中让学习者失去了学习中最具有教学意义的方面之一。
我进而又想到讲授之所以备受青睐,是因为讲授最直接也最好把控,最有优越感存在感,兼具师道尊严和权威。然而,强控制的课堂,学生主观能动性必然被束缚;教师中心的课堂,学生的成就感存在感必然被削弱。“给”得多的课堂,学生势必养成依赖症,久了,即便放手,也不愿主动学习、钻研、探究;“牵”得多的课堂,学生势必养成亦步亦趋的学习习惯,久了,一旦教师放手,他们就茫然失措,不知该怎么学,即使勉强学了,也是浮在表面,走马观花。
上述课例中学习并没真实发生,“光是听一听别人的经验或是把它们记在脑袋里,也就是积攒一些信息,是不足以算作学习的。”知道一些零散的或碎片的语文知识几乎没有价值,除非能用它们进行读写、思辨、审美,或解决某个问题。一首诗歌的知识和情感也是如此,它只有在让学生感同身受或共情共鸣时才是有价值的。A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1到8个活动,但现实是:学生往往从事了很多活动,从中提取了一些信息,却没有问过自己,这些知识和情感在哪方面可以指导或影响他的行为。学生可以看到背景知识、“裳”的不同读音及意思、关于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的路线图、首联颔联等知识、喜极而泣欣喜若狂等感情,但仅此而已,没有任何学习被引发。只有当个体进入了提问步骤,他才会试图去理解。只有当学习者超越了仅仅记住讲授结果的阶段时,他才开始学习。
语文教育需要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当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更需要回归到学习的本质——“学习者不是一张可以让老师把自己的知识画在上面的白纸,学习者通过与过往所有解释和模式相吻合的个体阅读‘框架来破译课堂上的信息。”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个文本而言,它是统编教材五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放手让学生去探究:1.《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诗的顺序可否调换,书上这种编排顺序可有教材编者的深意?2.从形式、内容、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情感等方面与前两首诗作比较阅读。3.抓住单元语文要素,进入文本的字里行间探究诗中有哪些人物及其内心活动,或抓住一个“快”字,寻出“快”品出“快”读出“快”,最后說出“快”,即说出自己或身边人“快”的经历。4.全诗最后以“还乡”收尾,挖掘“还”之意味,“乡”之况味,破解其背后的文化密码及隐藏的诗圣精神及情怀。5.“快”也罢,“还”也好,联系杜甫《春望》等诗,以及自身“盼”与“望”(人、物、事)的经历,体会古今人类共同情感。5个学习活动择其二三个即可,让学生在探究中感节奏、悟诗意、品韵律、体意境、知韵味、享快感、涵情感。
如此的古诗教学才有乐趣,也有意趣,更有情趣。如此的语文课,轻负高效。退一万步讲,即使累,也不会是嗓子累、心累,而是脑力在燃烧,情感在激荡。
【参考文献】
[1][法]安德烈·焦尔当.学习的本质[M].杭零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