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自己,成就他人
2023-05-30黄文业
黄文业
有人说我是一个疯子,拥有那么多荣誉,还在一线上语文课,一定是当校长久了当出病来了。我傻傻一笑:“确实病得不轻”。然而,他们哪儿知道,正是语文教学让我获得生长的力量,不仅生长了自己,还成就了他人。
教学篇:变“教”为“学”
30年前,初次走上讲台,总以为热热闹闹的课堂就是好课。于是,各种各样的展示、表演充满整个课堂,看到观课者的称赞,自己感觉走在了语文的前沿。良好的感悟加上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让我获得很多参加县、市级的赛课机会,也收获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荣誉。时隔4年,我作为奉节县唯一一个小学语文自辅实验教师,到江苏淮阴参加全国小语课改交流会,现场聆听全国各地专家对语文的深刻领悟:加强语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语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专家的话让我醍醐灌顶,一种被雷劈到的惊醒油然而生。
回来之后,我反复琢磨,强化语文素质训练不就是进行字词句篇的训练吗?于是,听写、造句、阅读、句子训练、写话……听说读写样样没有拉下,还总结出了怎么应对语文考试的办法做经验交流。学生的考试成绩越来越好,仅仅走上教书岗位4年的我,成了远近闻名的“成绩特好”教师。
不久,我走上了校长岗位,语文研究成了“冷宫的妃子”,离我越来越远。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崔峦老师在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大赛上的讲话,让我重拾语文的记忆,“语文声、语文情、语文味”点燃我走进课堂再上语文的激情。然而,10多年来,小学、初中、高中、小学校长的经历,让我对小学语文似乎陌生了。面对可爱的学生,我教他们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等杂志,开启了我的语文课堂新思路:落实语文素养教育。素养教育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落实教学目标。于是,我关注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关注自己讲得怎么样,总觉得,我教得好,学生就一定学得好。于是,硬塞的现象层出不穷,逼着学生死记硬背的事也干了不少,真正站在学生的本位来思考课堂学习则少之又少。
直到我参加了重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培,重庆市小学语文学科名师国培,才彻底改变了我的教学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孩子”“分类教育”“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真实学习”“学習任务群”“真实情景”……新时代无数个小语课改的呼声此起彼伏。我静下心来,细细咀嚼国培老师的每一堂讲座,细细研读新课标和《重庆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实施意见》,细细品读王荣生的《语文课程理论基础》《阅读教学设计要诀》、关景双的《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王小毅的《循着文体特征教阅读》《小学语文整本书分类阅读教学研究》等小学语文大师的书籍。努力把学理拈出来,把专家的精髓吸收一点,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推敲,不断演变、转化、创生,直到提炼出自己的理念与观点。就这样,生长课堂随机出现,也见证我对教学的转变:“课堂不是教为旨,而是学为本。”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学生生长的推动者。学生是主体,学习活动、学习载体、学习目标是生长课堂的要素。生长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把浅表的知识变成完整的知识,把零碎的变成结构化的,把冰冷的变成有温度的,把僵硬的变成鲜活的。在任务群的驱动下,在具体的情景中,在生活实践中,催生语文核心素养向下扎根,向外生长。
教研篇:变“浅”为“深”
怎么把这些零散的教学观点变成成熟的经验推广运用,我反复琢磨着。爱写散文诗歌的我,何不写写教学方面的文章呢?懵懵懂懂中,我开始提笔写教学日记和心得体会,把日常教学中兴趣点、创生点、困惑点、变迁点记录下来,再把阅读杂志和专著的读书笔记融会贯通,便慢慢地整理出一篇篇论文、案例,开始了雪片式的投稿,在编者的指导修改下,在国培老师的点拨下,一篇又一篇的论文刊发了,一本又一本的语文配套校本读物出版了。原生态的浅表性研究就这样不知不觉伴我走过了数年。
直到我们学校的诗词教育成为全国特色,有大师提醒我:“申报市级课题,进行系统研究,你会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和成果。”我茅塞顿开,开始了将散状的无序研究变成主题式统整研究和以诗词教学为主题的市级课题研究。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追问:“课堂诗词教学怎么再现情景?”“基于学生素养发展,在校园如何进行诗词三进活动?”“通过诗教育人,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要得到显著提升?”我和我的团队老师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查阅资料、整理归类、主题提取、加工整合、编印成册,开展“诗词教案”“诗词课堂”“诗词创作”“诗词诵读”“诗伴歌·诗伴舞·诗伴画”“诗词沙龙”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研究,出版《诗语声声》诗刊、论文、案例、书画、手抄报、活动、诗歌、品读评说等配套原创读物8套,总结了“诗词五化”经验。随着县级现场会的召开,我校诗词教育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市内外多所学校到校参观,蒙曼教授到奉节与学生进行诗词现场对话……学生爱上了诗词,爱上了语文。学校被评为“重庆市诗教名校”“中华诗教先进单位”,获得了“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荣誉的背后,虽然是艰辛的付出,也获得了更多向前的力量。
从此,教研之路越走越深。“语文学科育人创生实践研究”“语文课堂生长评价研究”“小学习作一体化实践探索”等专题研究,充实了我的整个生活。工作之余的周末、节假日、甚至大年初一,只要一有空,我便一头扎进书本中学习。看见自己的市级课题申报成功,看见自己论文、案例、咨询报告、研究报告等科研成果获得奖励,一种向前的力量油然而生。
培训篇:变“己”为“他”
30年来,我以坚强的韧劲和对语文的挚爱,生长了自己,听到了拔节生长的声音。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语文教师,在忙碌的学校管理中,还获得重庆市小学语文专家入库成员、重庆市小学语文学科名师等称号,我激动满怀。在我的生长中,固然有自己的努力,但更有导师、专家的指导。生长自己,成就他人,是前辈的传承,更是我的梦想。
有人说:“一个人的奔跑,不如一群人的奔跑。”既然自己在成长的路上有太多的弯路、迷茫,为何不让老师们少走弯路,少摸黑。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先后在全县小学语文培训的路上,深入78所学校听课、评课、上课;手把手教学员们修改教案1000余份,为全县2300余名小学语文国培学员人做指导、办讲座、上示范课,为全县新教师入职培训600余人。在2018年全县新进教师入职培训中,我用自己半生的教育实践经验,教新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教书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的事,需要我们每节课用心反思、用生命的热情与生活的激情创新自己的人生轨迹。教学是一门艺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点燃学生生命的激情。
在推动教师成长的路上,全力推动教师形成“教教材·教课程·教学科·教人生”的大语文观。努力推动教师从“教教材·教课程·教学科·教人生”的大语文观,到“突破瓶颈·立足现实·特色跨越·引领未来”的发展观,再到“培养教师·提升教师·生长教师·超越教师”的人才培养观的三个探索,落实了“学科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推动了“学生生长·教师生长·学校生长”的新发展,在生长自己,成就他人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诗城路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