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
2023-05-30张桂云
张桂云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太阳一压山,锣鼓声就响起来了。
听到锣鼓声的人们,匆匆忙忙吃罢晚饭,扛着凳子、抬着椅子直奔锣鼓的发声地——村委会大院。
演员还在化妆,乐队敲锣打鼓吸引观众。舞台顶棚的前柱子上,三盏汽灯照得大院里如同白天。来看戏的孩子们兴奋起来了!从台下蹿到台上,又从台上跳到台下。不知是谁家的孩童,拿了一根柳树枝做道具,学《穆桂英挂帅》中的杨宗保倒退出场,鹞子翻身到台中央还外加了一个“二踢脚”,惹得台下人拍巴掌鼓掌大声叫:“好!”
这时,孩童的母亲一定会站起身大声喊道:“臭小子快下来,快下来啊,别在上面丢人现眼了!”那孩童似乎没听见,继续又蹦又跳。孩童的父亲就从后台上去,一把抓住孩童往后台拖,孩童拼命挣脱后跳到台下的人群里不见了,引得众人又是一阵鼓掌喊叫与嬉笑。
我们村小剧团逢年过节演戏,大部分剧目是河南豫剧,村里的大喇叭整天播送的也是豫剧。村里的人不管男女老少也都会哼几句《花木兰》《朝阳沟》《小姑贤》《穆桂英挂帅》里的唱段。
春节过大年,最热闹的事就是听戏。台上大声唱,台下小声哼,更有入戏的戏迷,竟然站起身比比画画。这下可就惹恼了坐在他后面看戏的人,于是大声呵斥:“那是谁啊?你唱得比台上好吗?唱得好为什么不到台上唱去?”那位正在比画的戏迷老先生赶紧双手抱拳,回头说着对不起回到座位上去了。
《破洪州》开演了。扮演先行官的杨宗保后滚翻上场,台上一亮相,台下掌声雷动。“杨宗保”又翻了个跟头,然后又亮相开口说话。哇,这声音好熟悉呢!那不就是我的大大(父亲)吗?我大声喊着“大大抱抱”,想挣脱母亲的怀抱。
母亲说:“不行!你大大在舞台上呢!”我放声大哭。坐在旁边的大婶子说:“把她传到后台去,让俺哥抱抱吧,不然她哭起来耽误大家听戏。”
母亲点头同意,我就像物品一样被人们举过头顶,先传到台上的乐队里,父亲一到后台,我就被送到了父亲的手里。父亲告诉我说听话才是好孩子,他一会儿还要上台,就从后台转到台下,把我又交给了母亲。
三爷爷从旁边的枣树上跳下来,把手中的一大块方肉塞到我手里说:“好娃娃听话别哭,这大块肉就归你了。”
又是一阵紧锣密鼓,“穆桂英”出来了,只见她头戴金冠,身着闪耀暖暖盛衣,背插四面“靠旗”,甚是威風,台上一亮相,就赢得了台下的一阵欢呼声和鼓掌声。
伴奏的队伍中,打鼓板的孔三叔相当于乐队总指挥。拉弦的、敲鼓的、打锣的都要听他的点才可行动。
头把弦尚秋二叔,拉板胡。二把弦忠法大哥,拉二胡。板胡声音高亢明亮,二胡声音宽宏深沉,融合在一起特别好听。这两位琴师都没有上过学,也不识谱,完全是因为喜欢,勤学苦练练出来的技能。为了练好拉弦,常常废寝忘食。日积月累,终于练出了好手艺,三里五村有名。
剧团里的女演员很少,戏曲中有些女性角色也是由大老爷们扮演的。记忆最深的是《铡美案》里的秦香莲,由尚冕大爷扮演。他上妆后美若天仙,嗓音柔细清亮,开口一唱就让人心生悲伤。外村来看戏的一个小伙子竟然看上了他,四处打听托人提亲。别人说扮演秦香莲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他还不信。找到小剧团里的领导要求见见秦香莲。当扮演秦香莲的尚冕大爷站到他面前时,他怎么也不相信这就是演秦香莲的那个人。等大爷开口唱了一句“秦香莲离了张家店,手拉儿女泪不干……”时,小伙子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小声嘟噜着:“没想到那么美的秦香莲,还真是个大老爷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那一年,我们村来了三个唱戏的,一男两女。男的是师傅,鹤发童颜,身着白色丝绸衣裤,手中不离一把紫檀色的坠琴,走路步步生风,似有仙风道骨。两个女徒弟,一个穿粉红,一个着翠绿,衣服料子也是丝绸的,走起路来飘飘然然,如下凡仙女。
他们的行头极其简单:一把坠琴,一个架子竖鼓,两副简板。不用搭台也不用化浓妆,演出地点也不固定,今天在村西打麦场上,明天又去了前街大槐树下。在电线杆或大槐树的枝丫上挂一盏马蹄灯,和着月亮的光。师傅拉琴,两个弟子轮流演唱。她们唱的戏段内容大多连贯,像讲故事,让人听了这段就想听下一段,我成了他们的“跟屁虫”,他们在哪里唱我就跟到哪里。
有一天听完戏正准备回家,被那两个唱戏的姐姐给叫住了。红衣姐姐说:“看你每天都追着我们听戏,学会了吗?唱一句我们听听。”我就学唱了一句红衣姐姐刚唱过的:“拉坠琴打简板把观众请,叫一声众乡亲听俺说明……”二位姐姐一听拉起我的手就跑,边跑边说:“快领我们见你爹娘去。”一口气跑到我家对母亲说要收我做徒弟。母亲惊讶地看着我说要等父亲回来才能决定。
父亲回来了,听母亲说唱河南坠子的想收我为徒带我走,就问我愿意不愿意跟着他们去,我回答说愿意。
父亲的表情严肃起来:“你已经 9 岁了,应该动点脑子了。跟着去学唱戏是不挨饿了,还可以脱下粗布衣,换上体面的衣服。可是不能上学,也一年半载的见不到我和你娘。你自己想想吧,真想去,俺也不拦你。”
看父亲的表情,知道这话是真。如果不能上学也不能常见父母,在那时的我心里比什么都可怕。于是打消了跟班去学唱坠子的念头。
我满十岁的时候,也加入了演地方戏的小剧团。演的第一个角色是豫剧《智取威虎山》里的“八大金刚”之一。我们年龄差不多大小的八个女孩子,画上小胡子,戴上皮帽子,穿上土匪服装,在杨子荣的吆喝下,从舞台的右边上去,齐声说个“是”,再从左边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个子也在长高,可以演李铁梅和小常宝了。可惜都是B 角,只有在 A 角生病时,我才有机会上台。这样的机会只得到过一次,团长还害怕我年龄小怯场忘词,专门安排了一个人给我提词。
那次演出很成功,受到了表扬。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曲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