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灵河”考
2023-05-30娄继周
娄继周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把书中神奇故事发生的地理背景放在“西方灵河岸边”,加以优美地叙述:“那僧人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这“西方的灵河”是指我国的哪一条河流,它的原型在哪里?
我要说,这条神秘的“西方灵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流经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过中原汇入大海的黄河。我这样说,既不是简单的推理,更不是无端的臆测,而是真实的历史。“黄河之水天上来”,自然带着它的神性,它广阔的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不论是中国文字,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易经》,不论是女娲造人,还是女娲补天,不论是大禹治水,还是盘古开天,这些史前文明的传说都发源于古老的黄河流域。尤其是“龙马负图”“洛龟呈瑞”,都是河洛文化的代表。《易经·系辞》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也许因为这些原因,在古代文人的辞赋中,黄河就被称为“灵河”。
东汉文学家应玚的一篇《灵河赋》,就被北魏文学家、地理学家郦道元选入他的《水经注》里。其赋曰:“资灵川之遐源兮,于昆仑之神丘。凌增城之阴隅兮,赖后土之潜流。冲积石之重险兮,披山麓而溢浮。蹶龙黄而南迈兮,纡鸿体而因流。涉津洛之阪泉兮,播九道乎中州。汾鸿涌而腾鹜兮,恒亹亹而徂征。肇乘高而迅逝兮,阳侯怖而震惊。有汉中叶兮,金堤隤而瓠子倾。兴万乘而亲务兮,董群后而来营。下淇园之丰筿兮,投玉璧而沉星。若夫长杉峻槚,茂栝芬橿,扶流灌列,映水荫防。隆条动而畅清风,白日显而曜殊光。龙艘白鲤,越艇蜀舲,泝游覆水,帆舵如林。”(见《建安诗文鉴赏辞典》一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巍、李文禄主编)
应玚(177—217),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亦以诗歌见长。明人辑有《应德琏集》传世。郦道元《水经注》卷五河水云:“洛水于巩县东迳洛汭,北对琅琊渚,入于河,谓之洛口矣。自县西来,而北流注河。清浊异流,皦焉殊别。应玚《灵河赋》曰资灵川之遐源,出昆仑之神丘,涉津洛之阪泉,播九道于中州者也。”
可见,应玚此赋,主要是以河洛之地的黄河文化为抒发对象的!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写香菱跟黛玉苦志学诗,二人讨论对诗的看法。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得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二三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里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作者借黛玉之口,将魏晋时期的几大著名诗人并列,其中陶是陶渊明,应即是指应玚。后面依次是谢灵运、阮籍、庾信和鲍照。可见,《红楼梦》作者心目中,应玚是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一席之地的!既如此,作者看过应玚诗文集,熟悉《灵河赋》,就是自然的事了。那么,《红楼梦》的作者,视黄河为灵河,把黄河作为书中神话故事开头的地理背景,引出故事,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红楼梦》“一声而两歌,一手而二牍”(戚蓼生《石头记》序语),常常是既有两条叙事线索,又有两个事物或人物作对成双,如甄贾(真假)二府与甄贾(真假)宝玉等。我认为,书中的“灵河”原型也是这样。除了黄河之外,应该还有一条发源于中原的重要河流也是灵河的原型,這条河就是贾鲁河。
灵,在古代汉语里有“神灵”“圣灵”“灵异”“灵妙”等意思,与其对应的鲁字,则有“鲁钝”“鲁莽”“鲁愚”“粗鲁”等意思。《红楼梦》的奥秘就在“真假(甄贾)”二字,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从字面理解,“贾鲁”即是真灵,贾鲁河不就是“灵河”吗!
从河的本身来说,贾鲁河是河南历史悠久的著名河流,它的源头有二:一是发源于郑州荥阳的圣僧泉,又称龙泉。另一支发源于郑州密县(今新密市)的圣水峪,源泉叫圣水泉,附近有北魏古寺圣水寺。这两个贾鲁河源头的名称,都与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的“灵河”也叫圣水的恒河相巧合。贾鲁河经郑州向东流经中牟、开封,过尉氏一路东南至周口市流入沙颍河,最后汇入淮河,全长五百余里。明清《中牟县志》记载,在中牟北边境内古代有“圣水里”和“圣水保”,就与贾鲁河或黄河有关。
贾鲁河的前身,就是旃然水,又称浪荡渠,是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楚河汉界“鸿沟”。魏晋以后又称蔡河,五代时期汴水入蔡河,又是汴河之上游。在历史上,黄河多次在中牟境内或上游开口,就是顺贾鲁河泄流而下,贾鲁河就成了黄河,因此贾鲁河也叫“小黄河”。元代工部尚书贾鲁治理黄河故道与支流,造福百姓,功勋卓著。后世为纪念贾鲁治河之功德,就把他疏通的黄河支流汴河段,称为贾鲁河。由上述历史可知,黄河与贾鲁河在古代既曾经是干流与支流的关系,又曾是密不可分、合而为一的关系。
我考证的《石头记》的原作者张民表,对家乡情有独钟,他除了自号原圃猎徒外,还有一个号是“旃然渔隐”。扩而大之,就是汴河渔隐、贾鲁渔隐,也就是“灵河渔隐”的意思。难道不是吗?
因此,在张民表的心目中,黄河与贾鲁河,都是“灵河”。假如说张民表把黄河作为“灵河”的意象而写入《红楼梦》中,那么,他在自己的其他诗文中应该还有对黄河的直接描述和记录。事实也确实如此。
张民表的家乡中牟和他常年居住、至死方休的“寄藉”之地开封,紧邻黄河,历史上黄河多次在这一带泛滥决口。张本人编纂的天启六年《中牟县志》,就专节记述了黄河流经中牟泛滥决口成灾的历史,也记述了贾鲁河与黄河的渊源关系。在他的诗文中,或直接描写记录黄河,或借黄河抒发感慨,例子很多。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张民表 25 岁刊印的诗集《赋枕轩稿》里,就多次写到黄河。如《秋雨》:“秋雨今晨急,苍苔淅沥过。青霞沈紫岫,白气渡黄河。”《独酌二首》之二:“黄河天际落,来绕大梁城。”《八月一日》:“草入荒梁苑,河流咽宋京。古今同逆旅,对酒当歌声。”《人日》:“春日春风杨柳归,黄河流水远烟微。”《骤雨》:“城背黄河流汴水,床头紫气失梁山。更须阊阖狂呼去,谁道高高不可攀。”还有一首《梁园八咏》写汴梁八景,开头便是写黄河:“远惊河伯洋,近下鲛人室。水阔泛天查,风回飘白日。”其晚年的《原圃集》里,也有诗写黄河。如《李散尹》:“黄河冰欲破,一舸送流声。”《庚辰冬日送周元亮北上谒选》:“河冰犹未合,急赴选人期。命世才谁定,明君道自持。”等等。
张民表是黄河岸边人,贾鲁河岸边人,也是“灵河”岸边人。“灵河”在其心中浸淫日久,形成意象,化之于《石头记》或《红楼梦》这部天书之中,谁说不能呢?
美术插图:孙温(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