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韧协同”探索吉林农业强省新路
2023-05-30赵光远
赵光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展现,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三农”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落实“六个必须坚持”和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全景体现。文件中鲜明提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的未来目标,不仅对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我省看,要进一步从“新”字、“韧”字上强化认识,落实工作,让“三农”工作对乡村全面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强的支撑作用。
一、切实推进“唯新增效”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吨粮田建设、设施农业、科技装备、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任务,在乡村治理、乡村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新措施,如“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责任”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更加充分、更加自信,也更加全景地展示了什么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从我省来看,要在理念思维、任务项目、政策机制等方面加强对“新”字的理解、对“新”的融入。在理念思维层面,既要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系中加快发展农业的新思维,又要接受更多的农业农村新群体、新现象、新模式,还要面向未来不断融入原本和“三农”可能无关的新科技、新产品,要统筹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理念。在任务项目层面,则要按照从特色到品质到品牌的路径进一步凸显区域特色,注意资源挖掘、科技融入和文化植入的统一性,注意短期开发、中期成长和长期持续的连续性,注意从单个项目到集群项目再到迭代项目的包容性,要在胸怀天下的格局中谋划出更多、更能凸显经济价值的“千字号”项目。在政策机制层面,要更加强化围绕“人”进行机制设计,把“成事”作为政策设计和机制创新的核心,用足用好满足人、激励人、鼓舞人的政策和机制,才能真正把人才、资源留在农村并最大化其效果。
二、深入认识“唯韧助强”
全球经济已经进入韧性发展时代,韧性强弱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强弱的核心指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则是在我国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冲击显著增强的特殊时期出台的,五个“强”中的产业韧性强正是对这种背景的直接反映,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则是产业韧性强的支撑,竞争能力强则是产业韧性强追求的目标。农业韧性强是农村韧性强的物质基础,农业韧性与治理弹性相结合是农村韧性强的双保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充分推动了农业韧性与治理弹性的有机结合,在农业韧性方面提出了“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等内容;在治理弹性方面提出了“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等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群众、农村文化、农村自我规范在治理中的影响和作用。从我省来看,要充分结合机械制造、光电科技、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等科技创新优势,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法学、教育学以及地方史学等学科上的文化基础優势,实施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双下乡”工程,让我省在农业发展韧性和农村治理弹性上有机结合、并驾齐驱,率先探索出一条农业农村领域“唯韧助强”的新路。
三、科学把握“新韧协同”
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看,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任何举措都可能成为“双刃剑”。“新”可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增加成本、扩大风险;“韧”可以稳固基础、提高质量,但同时也可能降低增速、制约活力。“三农”工作要充分统筹国家需要、地方需要、市场需要、企业需要、农户需要五个内容,着力用好世界市场、全国市场、行业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四个资源,突出农村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来设计“新”和“韧”的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既不能机械照搬,又不能盲目推进。从我省来看,只有满足农户的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才能对企业需要、市场需要、地方需要进行保障,并进而形成对国家需要的保障,这就必须以农户为重点加快解决一批主要矛盾,如农户对“新”“韧”的认知能力和实现能力的关系、农户的认知惯性与市场的发展规律的关系、农户与农业合作组织以及市场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户以及农业合作组织与大农业企业集团的市场占有关系、农户的政策需求以及政府政策设计体系的关系、多元化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资源利益分配关系、不同年龄结构农户之间的资源利益分配关系等。从政策设计看,“新韧协同”在考察上述关系的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要着眼于“精准”二字进行差异化设计,可能是有效的路径之一。亦即要进一步把过去一段时间已经发生过的诸如“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等做法及外部条件变化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并通过法律条款规范下来,对于新发生的政策需求在满足农户或市场主体需要的情况下,也要将其前提条件或者前置条件说清楚,要着力避免“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简单化倾向;同时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或者新政策,也要把相应因素明晰化。只有在政策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上均实现“精准化”,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主体性的尊重,才能让人民群众成为推动“新韧协同”的主动力量,才能让各类政策、各类技术在人民群众的手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我国立足国际国内新背景新形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战略新布局,基本形成了未来5~10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体系新风格,通过对“新”“韧”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三农”工作的自信自立水平。我省正处在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加速进军的关键时刻,必须从更深层面充分理解和领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意图,才能谋划出更加符合国家需要、地方需要、市场需要、企业需要、农户需要的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项目,支撑我省农业农村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有分量的“压舱石”。
(作者: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