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2023-05-30王新维
王新维
摘 要: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处境更趋严峻,西方敌对势力及其“代理人”借助互联网媒体,企图以“和平演变”的方式干预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效果迫在眉睫。通过调研,各高职院校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诸如制度建设不完善、教育手段单一、专业性不足等困境,由此导致意识形态教育很难真正达成“入眼、入脑、入心”的效果。高职院校要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实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和监管,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政课教学,实现校园意识形态安全稳定。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9-0042-04
意识形态不仅是当代社会物质关系的静态的理论呈现,更动态地影响着人的价值理念,甚至作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而存在。意识形态教育是教育者利用统治阶级和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展开教化,有效防范不良社会思潮的渗透和分化,巩固对于国家、民族等抽象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新媒体不仅仅是思想交流、文化传播、休闲娱乐的承载窗口,其本身就代表着特定的文化形态,这样的文化形态常常是鼓励创新的甚至是反权威的[2]。作为各种思潮的聚集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人人皆是自媒体”,传统教育者的权威受到质疑;以往教育内容的政治性被显性化的网络情绪所“稀释”;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与广泛参与式的互联网特质的矛盾愈加激烈。
一、问卷设计与分析
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首先需要对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本文拟通过实证研究来获取第一手信息,以定量的方式获取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真实状况。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共收回512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5002份。被调查的对象为江苏省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分别来自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职业大学、扬州市职业大学、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高职院校。本次问卷主要从三个层面收集信息,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设计了5个问题,涉及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政治面貌、学生干部任职情况。二是被调查者对新媒体的认识与使用情况。三是被调查者对意识形态教育情况的认知和对所在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和成效的认知。
(二)问卷分析
在收回的5002份有效问卷中,男生有2062人,占比41.22%,女生2940人,占比58.78%。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有91人,占比1.82%,18周岁及以上的有4911人,占比98.18%。少数民族对象1677人,占比33.52%,汉族学生3326人,占比66.48%。学生党员193人,占比3.86%,非党员人数4809人,占比96.14%。学生干部2917人,占比58.32%,非学生干部2085人,占比41.68%。
问卷显示,新媒体的高频次使用已经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诸如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更多大学生借助新媒体手段关注、传播、评论国家大政方针、时事热点。
受访大学生对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频率较高,约97.80%的受访大学生偶尔或经常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并且有94.88%的受访大学生偶尔或者经常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信息、发表评论。
通过问卷可以看出,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关注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新情况的出现带来的影响是多样的。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将新媒体“为我所用”,借力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此外,新媒体内容常常是泥沙俱下,如何筛选、抵制错误和歪曲的言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成为意识形态教育新的课题。
二、新媒体视域下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质量不高的表现
(一)部分大学生对于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辨识能力有限
从问卷调查(表1)看,大部分受访高职院校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通过常态化黨史学习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全程监控。调查呈现了大部分受访学生对网络中的意识形态信息有较为敏锐的洞察能力,并抵制意识形态渗透,另一方面也有小部分学生对意识形态相关内容呈现出辨别能力较弱或者“漠不关心”的态度。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在世界舞台上我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新冠疫情风险、世界局势动荡、经济下行压力等多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这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知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部分大学生参与意识形态教育课程和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在相关课程和活动中的参与率、主动性是衡量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逻辑,大学生只有先从认知层面理解意识形态相关信息、知识和意义,才能引发行为层面自觉践行共产主义信仰。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少部分大学生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仍然存在不理解、不关心的消极态度。
抓好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才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也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3]。调查问卷反映了部分大学生表示没有参加或者不知道该项活动,这在说明学生意识形态认知能力的同时也呈现出部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升。
(三)部分大学生对于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形势认知不足
从调查问卷(表2)不难看出,高校针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还存在不少“真空地带”,还需要不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感,逐步建立起“四个自信”,提高大学生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认知能力。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选择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要克服当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种种困难,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教育体系。
(一)高校党委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实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4]当下,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社会交往、信息交换的重要平台,形成凝聚社会共识的新空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适应互联网变化发展的规律,学网、懂网、用网,了解广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才不会脱离学生,守住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才能依法把新媒体管好、用好,使之真正有益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的领导是关键。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高校党委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坚定广大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深刻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要增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新媒体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建立健全新媒体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教育实施、监督、评价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新媒体环境至关重要。
第一,主动占领新媒体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统筹高校新媒体平台,常态化开展与大学生的互动和沟通,积极以网络评论、网络答疑、网络对话、网络讨论等形式构建大学生学习平台,逐步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和认同,同时更要规范网络文化,利用技术、法律、制度等途径坚决制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信息在新媒体空间传播。
第二,加强新媒体平台信息的监管力度。首先,要结合监管和自我管理,落实新媒体平台实名登记制度,保证事前、事中、事后都有迹可循、有据可查。其次,要建立完善快速的校园网络舆情反应机制。当新媒体平台中发生涉及宗教、政治等有关意识形态领域舆情时,能够协调高校各部门各司其职,及时妥善化解舆情,优化高校舆论环境。
第三,构建高校新媒体矩阵。微信、微博、抖音等各具特点的新媒体平台构建的新媒体矩阵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高效快速传播,这需要进一步拓展新媒体矩阵的外延,真正实现新媒体渠道、内容、平台的深度融合。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思政课教育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5]。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在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异常复杂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内容。
第一,思政课教师要培养互联网思维,敢于且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课教学。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大作用。思政课教师要立足新媒体发展特点,顺应信息化教学趋势,能够敏锐地洞察和引领互联网舆论并注重开展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让科学理论春风化雨、滋润心灵,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
第二,思政课教学内容要遵循教材体系要求,依托新媒体技术拓展教学外延和深化教学内涵。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材的“本”,要结合时代发展实际、学生成长成才特点优化创新。对互联网中的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要敢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用新媒体中鲜活的案例和故事正面“亮剑”,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解释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为什么行。
第三,思政课教学要转变观念,借助新媒体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离不开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但具体落实要结合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实际,把统一性要求落实好,鼓励探索不同方法和路径。一些思政课堂依托新媒体技术,把学生关心、关注的新媒体议题运用到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教学,让学生来讲,这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画龙点睛工作,加強引导和总结提炼。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6]。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总的来看,调查中所呈现出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问题和困境引人深思,困境的化解依赖于高校党委、宣传部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乃至学生组织、社团依托新媒体“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 王保华. 中国高等教育舆情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 谢晓娟,金国峰. 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8):142-148.
[3] 谢晓娟,刘世昱. 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国际视角[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02):1-5.
[4]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 肖唤元,秦龙.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个视角及其真实意蕴[J].社会主义研究,2016(01):61-67.
[6]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荐稿人:王阮芳,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