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3-05-30刘艳苹
刘艳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对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显示了全面依法治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一、法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些特征决定了法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法治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人类制度文明演进的历史,证明了“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的深刻道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我们要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穩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法治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本质特征、基本功能、根本目的等,都以制度化、法治化方式集中体现了人民幸福和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法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想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法治文明是其实现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等正式纳入出台的法律当中,以法治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法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指引下,健全生态环境法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将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部署落到实处的法治化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和健全提供了坚定的政治基础与强大的理论武装,始终是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和健全的根本遵循。
法治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在对外斗争中,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领法治制高点,敢于向破坏者、搅局者说不。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所以,要以法治作为实现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的强有力保障。
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我们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是最具原创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我们要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我们要继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尤其要充分发挥宪法根本大法的作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同时,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之一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法治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加快政府职能转换,让政府在法治划定的权限范围内去行使职权。加快推进行政执法改革,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与公信力,让执法能够“力度”与“温度”兼具。
严格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要继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作为法治政府乃至法治国家的根基,发展程度直接决定法治政府和法治国家的发展程度。而法治社会的建设则紧紧依赖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引导全体人民知法、守法、用法。
(作者:中共延边州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滕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