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作业设计,玩转作业减负增效

2023-05-30杨占山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情作业语文

杨占山

“双减”政策的大力实施,顺应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优化了校内教学质量,完善了教学模式,减少了学生作业时长,并达到了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促成中小学生全面成长。

根据“减负意见”的实施建议,在具体的作业设计中,应当确保低段年级不留存家庭书面作业,保证校内为其学习主战场;中高阶段年级的家庭书面作业预计完成时长在60分钟以内,应做到减少作业量,保留读写、背诵、熟记等基础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手段,避免出现机械化、重复性的作业内容;减轻作业的不必要帮扶,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程度,布置其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使之无须家长或者其他人的帮助,勿使困难作业成为学生与家长的负担;在基于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以巩固教材要点、强化课时训练为主要目标,实现学习内容与作业练习保持统一性的效果。基于“双减”政策的新型作业设计,既需要满足“减负”的核心思想,同时也要求提升教学质量,依据学生的学情反馈优化作业内容。

授课教师在基于单元教学任务目标的前提下,对于教材内容展开细致分析,利用目前广泛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结合单元专题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形式,进行作业主题设计,围绕某项特定主题进行知识点的有效延伸,使得学生在多样性的主题框架内实现对单元教学内容的了解、掌握与运用。

(1)创设单元化主题的框架搭建

以单元化主题为整体的主题框架搭建,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理解单元知识点具有战略性意义,实现各课时知识要点的相互融合。在基于单元视角的前提下进行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和挖掘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价值。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主题为“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可结合生活情境,以展现学生叙述身边事物的细节特点为结构,由课堂内容向课外生活进行延伸,按序分解教学梯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自主整合能力,形成构建知识框图的基本理念。

(2)多学科融合式主题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标志性科目,具有多重功能和基础奠定的作用。在“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中,设计实行以语文知识为主、其他学科知识为辅的多种类实践性活动。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战争与和平”,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创作的实践性作业可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教师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社会实践方式,如祭奠革命先驱、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深入对战争的理解;也可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以直观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完成多学科与语文课程融合式主题的作业,学生在不断查询资料、观察记录、认知体验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项目化的作业设计是构建主义理论进行课程开发的尝试性课题,在分层化作业设计的分解下,不仅帮助学生实现“双减”的学习策略,同时基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教师不仅要设计出适合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作业内容,还要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来指导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以达到实现因材施教、覆盖全员的目的要求。

(1)基础性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的检测训练是学生对掌握常规教学课时知识的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效果,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并及时调整课程知识的输送方式和训练方法。通过基础性作业练习情况的反馈信息,搭建单元作业内容的分层框架,并加强完善学生的实际学情,以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2)提升性作业设计

提升性作业是单元作业的阶梯型层级内容,逐层递进设计单元作业的困难程度。其作业内容主要为在字词的基础上,向词句含义、段落篇幅发展延伸。旨在考查与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对比加深认知,属于中等难度的作业设计。一般所面向的学生群体占比为80%。

(3)综合性作业设计

综合性作业设计是根据单元整体内容进行的加强版训练,着重突出单元目标的重难点,其主要目的是基于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下完成教学要求,并对学生学情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认知到目前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践性作业设计

实践性作业设计是分层化作业设计最为关键的实施目标,在满足实际情境框架的搭建中,插入当下社会热点较高的话题,以实际生活情境作为切入口,实现学科知识与实践问题的相互联系,并通过结合多学科的融合,完成跨学科知识点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实际运用。

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中,作业内容在符合实际的同时要富有创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开放性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使用语言文字的规律特点,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实用中的使用技巧。

作业布置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教材内容的知识巩固,同时也在于检测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学习详情评价和作业完成效率的反馈,引导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达到提高教学目标的效果。而多元化、多角度的学习评价,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于作业设计优化的有效手段。

(1)基础学情评价

学情评价作为辅助性的教学检测方法,是一个持续性的评价过程,根据学生日常的学习效果,授课教师凭借现代化的助学系统作为辅助性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支架型作业,以便于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花钟》一文中,结合学情评价的具体分析,通过演示课外文章对其他花朵绽放场景的描写,与课内的写作手法、内容描述相比较,寻找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写作方式之间的区别,为学生展现多种形式的写作方法,拓宽习作的视野。在单元主题“培养细致观察习惯”的框架之下,提供了良好的支架支撑,以课内文章、课外阅读为表达形式的参考,在完成习作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掌握支架型习题情况作出评价,起到优化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日常积累的作用。

(2)单元要点检验评价

在完成单元阶段教学目标时,教师通过检测能够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巩固性训练,作出单元练习评价,实现“靶向治疗”。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作业训练中,根据分层作业四个层次的练习,在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要求下,通过情景结合的理解与运用,进行综合性作业的提升;在完成单元练习后,对练习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教师的引导建议,打破学生目前所面对的学习壁垒,给予客观具体的单元練习评价。这样依据学情设计作业内容,通过单元作业设计检验学情,结合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式的良好循环,促成在“双减”政策下多维度的综合教学检验,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的教学理念,实现以优化作业设计为主体的实施方式,完成我国教育业的伟大变革。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S〔2021〕GHBZX225)成果]

作者简介: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六坝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学情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