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类作业设计探析
2023-05-30张琦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在做好学科教学的同时,强化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在“双减”背景下,对实践类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须遵循指导性、生活性、合作性原则设计实践类作业,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修养,培养有觉悟、有能力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双减”;道德与法治;实践类作业;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张琦(1992— ),女,江西永丰人,吉安市永丰县城南学校,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要目标,以往的教学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全程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提不起学习热情,更难以实现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双减”背景下的实践类作业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作业态度。以往的道德与法治作业,以背诵、做题为主,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得不到提升。要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深入贯彻“双减”政策精神,积极探索实践类作业创新,优化教学设计。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类作业设计原则
(一)指导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类作业设计,需要教师革新理念,遵循指导性原则开展教学,以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在实践类作业设计中,教师要秉持指导性原则,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实践类作业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以助力学生的全面提升与发展[1]。
(二)生活性原则
应试教育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双减”背景下的实践类作业设计,教师只有加强实践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类作业的积极性,从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合作性原则
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几乎不和他人交流与互动。因此,“双减”背景下设计实践类作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协作完成实践类作业,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2]。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类作业设计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设计创新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实践类作业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实践类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提上了日程,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上述目标。
(一)精选角度,找准切入点
设计实践类作业,首先就需要教师选好角度,找准切入点。如此,才能达到最优化的作业设计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为实践类作业设计提供有效参考。第一,分析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实践类活动内容;第二,了解学生,评估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教师只有看到并尊重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实践类作业,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精选作业设计角度,教师需要做好作业内容的筛查和选择。以“丰富的生活”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要在把握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实践任务:(1)人是否可以脱离群体单独生存,以同桌为单位开展交流;(2)搜集某杰出人物的生平,解读其人生历程中人与社会关系,并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3)围绕“人与社会”写一篇演讲稿。通过布置多项活动任务,让学生基于自身情况选择完成其中若干项,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学生心理特点布置实践类作业,可以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强化认知[3]。
(二)巧设模拟作业,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在做好学科教学的同时,强化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通过真实情境强化学生的体验,进而达到增强学生道德和法治意识的目标。例如,在教学“依法行使权利”时,教师便可以布置情景模拟作业:近日一位市民因闯红灯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后,该市民不服处罚并多次威胁交警,请学生自主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情景过程。学生在参与模拟的过程中,他们会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进行协作,和过去单纯背诵相比,实践类作业不仅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强化了他们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三)开展辩论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对初中学生来讲,理性精神即他们对国家发展、自身成长中的价值判断。学生只有以唯物史观武装自己,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把准时代脉搏,洞悉历史发展趋势,成长为有思想、有能力的新时代好公民。教师基于学科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辩论活动,可以助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例如,在教学“合理利用网络”时,教师便可以针对网络交友这一现实问题,组织学生开展一场以“网络交友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这类实践类作业的实施过程可参考如下:(1)学生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加入一方,并选出组长和辩手;(2)各组成员讨论辩论内容与攻辩策略,并以此为基础将任务分配给组员;(3)组员整合资料为辩论做准备;(4)正反双方正式开展辩论。通过此类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还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广泛开展实践,增强学生公共参与意識
公共参与意识是当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培养公共参与意识从本质来讲就是培养和增强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随着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各种思潮不断地涌向大中小学校园,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观念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学生可谓是危害巨大。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全面把握当前的形势,为学生设计调查类作业,让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公共参与意识。以“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其公共参与意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此外,信息素养也是每个学生的必备素质,教师可以抓住当前的热点话题,组织“校园记录员”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文字或镜头记录下校园发生的事情,并借助校园网站和微信平台发布出来,一来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的参与意识,二来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4]。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优化作业设计成了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只有遵循指导性、生活性、合作性原则设计实践类作业,才能革新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从而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类作业的过程中,须遵循上述原则,并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修养,培养有觉悟、有能力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戴雯怡.关注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提升的作业设计——以高中政治社会实践型作业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4):91-93.
[2]王景明.初中思品课实践作业设计的必要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4(6):8.
[3]杨林巧.《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以温州滨海学校七年级为例[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7.
[4]孟宵楠.初中思想品德课道德实践型作业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