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艺术探析
2023-05-30肖君章
肖君章
阅读教学是落实课程标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由于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始终聚焦教师本位——“教什么”“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本位——“学什么”“怎样学”,导致阅读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长期存在。扭转这一状况的根本之计在于“本位翻转”,即突出学生本位,让学生自发参与教学,深度参与教学,全程参考教学。阅读教学的效率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参与水平息息相关,而这种参与性的激发源自教师对教学“主问题”的精妙设计。
如何设计“主问题”
何谓“主问题”呢?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可以是“提问”,也可以表述为“问题”“话题”“活动”或“任务”。
“主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三能”特质:
一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诱发”功能。“主问题”令悬念突起,使学生欲罢不能,从而引发他们主动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快乐踏上探究之旅。
二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撬动”功能。“主问题”是从文本整体的角度设计的,具有“支点”性质,故能“撬动”整个文本;“主问题”是基于学习目标设计的,思维多向度,能力多层级,结论多样性,具有“散发”性质,可提升学生的整体参与度,“撬动”全体学生。
三是能“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有“再生”功能。“主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可吸引学生进入有一定思维深度的研习、品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问题能“滋生”新问题,不断驱动学生挥舞思维之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从这个意义上说,“主问题”是照亮学生探秘文本之旅的火把,是助力学生采摘智慧之果的梯子,是推动学生思考不断深入的钻机。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作为创造力的源泉,与高考评价体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要求相适应。
如何应用“主问题”教学
应用“主问题”教学,教师要做好两个转变。
一是角色转变,即由教学的主宰者向学习的服务者转变。教师固然是“主问题”的提出者,但学生是思考问题者、探究问题者、解决问题者。教师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服务者。
服务的内容体现在“四个及时”上:当学生学习经验不足以应对学习内容时,教师要及时分享,适当示范;当方向偏离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巧妙引导;当学生思维受阻,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启发诱导;当学生意见出现明显分歧、思想出现巨大差异时,教师要及时组织讨论,挑起“争锋”,让多样的声音在课堂响起,让多元的观点有表达出来的机会。第四个“及时”若处理得好,可让教学高潮迭起,让课堂缤纷生色,带给学生智力的高峰体验……而这些才丰富了学生生命的色彩,体现了学生发展意义上真正的自由和尊严。这种转变体现的是教学民主与教学气度。
二是备课转变,即由单一性的备教材向综合性的备学生、备教材、备生活转变,由重教师意志、教材意志的预设备课向重学生意志的生成备课转变,由课下静态备课向课堂动态备课转变。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当属动态生成性备課,这种备课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突发性,需要教师全程关注、倾听,紧跟学生学习的步伐,动态捕捉课堂中释放的关键信息,并现场生成。它考验的是教师的应变能力、知识储备、现场生成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等。这种转变体现的是教学勇气与教学智慧。
“主问题”教学应用案例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设计的“主问题”是:这篇课文中一共有多少个叠音词?其中哪一个地位最高、是“统帅”?
此问题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迷茫到惊愕再到兴奋,继而奋力寻找,议论纷纷,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此为一“浪”。时不时有学生找到符合要求的叠音词,也有学生因意见相左而激烈争论,此为二“浪”。笔者看“火候”已到,用PPT出示文本中的18个叠音词,让全班学生投票决定,此为三“浪”。结果,50名学生中有39名投票给了“淡淡的”这个叠音词。我又顺势发起公众说理冲锋,从39名学生中随机挑选代表阐述投票理由。若论述充分,能自圆其说,则鼓掌通过;若理由牵强,词不达意,则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此为四“浪”。课堂上,喝彩声、质疑声、争论声此起彼伏,所有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之情,教学高潮如期到来。此时,全班学生都期待有一个“高配”看法来给争论定个调,该教师“出手”了,此为五“浪”。
综合研判学生的意见,结合预设备课,笔者快速进行课堂动态备课,并现场生成“淡淡的”这个叠音词是全文“统帅”的三条理由:1.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来看,“淡淡的”切合“荷塘”与“月色”的色彩基调;2.从主旨表达的角度来看,“淡淡的”切合作者的情感基调——“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3.从写作缘起的角度来看,“淡淡的”切合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命运的苦闷与彷徨。
我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陈词,学生的情绪也被调动,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叠音词所营造的美妙意境之中,课堂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就是教学有效的最佳证明,此乃一词“撬动”全文也!
随后,我正欲宣布课程结束并布置作业,一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问题想问您。”我说:“请讲。”她有些激动地说:“老师,叠音词如此富有魅力,而我们对叠音词了解得还不够多。请问,叠音词有哪些种类?有哪些表达效果?在表达与交流中如何运用叠音词?我们下一节课可以学习叠音词吗?”她话音刚落,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掌声表达的是集体愿望。我边窃喜于新问题的产生,边略带俏皮地回应着:“准奏!不过,今天的作业需要调整一下,请同学们自主搜集、整理关于叠音词的相关材料,为明天的学习做准备!”
一节阅读课就这样在学生的意犹未尽与满腔期待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