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
2023-05-30原丽萍李为民
原丽萍 李为民
济源市克井镇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克井一中”)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在城镇化进程中,学校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优质生源也随之锐减,教师专业自信心、职业认同感下降。为此,学校急需找到契机来激发教师成长,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一、找寻关键因素,确立发展原点
2016年春天,济源市教体局组织的“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拉开帷幕,掀起了济源教育课程改革的高潮。克井一中把教师定位为“专业、专心、亲切、亲近的职业形象”,并以此为目标培养教师的自信心,激发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
二、抓住关键事件,唤醒内在动力
(一)关键事件一:课程建设
2015年冬天,济源市教育局启动了课程建设,克井一中作为农村薄弱学校的代表,成为10所试点校之一。为了解决教师理论短板,2016年暑假,学校进行“头脑风暴”,选印了课程建设走在前列的山东潍坊广文中学的成功案例,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编写》等,初步解决了“什么是课程建设”“我们为什么要做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从何入手”等问题。
2016年11月,济源市首届课程建设推进会在克井一中召开。2017年10月,济源市教体局开展“课程建设成果评比大赛”,克井一中20余个方案获一等奖、二等奖。2018年11月13日,济源市课程建设三年总结大会在克井一中召开,克中教师七人代表团的《课程建设——乡村教师的创新之路》获得一致好评。
(二)关键事件二:假期培训
寒暑假的培训学习,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活动。2016年以来,我们围绕课程建设有序推进培训,每次设定一个主题,从“聚焦核心素养,推进课程建设”到“课程建设,寻找教师的专业坐标”,再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课程生活”。每次一種形式,从课程建设通识培训到6个学科25人参与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学科课程建设方案设计”,再到发挥个人特长的“设计我的拓展课程”、全员参与的“课程纲要编写”。每一次假期培训都是一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启。
(三)关键事件三:讲好克中故事
“讲好克中故事,弘扬克中精神”是克井一中的另一种培训模式,教师在讲、写中养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影响我的十件事》编辑成册。
三、提升关键能力,树立专业自信
(一)问题引领,“针对性”教研更显活力
我们引导教师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出亟待解决的1~2个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基于问题解决的学科课程建设方案”成为教研主题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问题意识得到增强,课堂教学能力也显著提高。
(二)目标导向,“整体性”教研更有力量
唤起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后,我们把重点转向提升教研质量,推动教师思考“我的专业优势在哪里”,教师专业成长由被动走向自觉。除了让教师在自己的学科研究上站稳脚跟,我们还发出倡议“让你的爱好变现”,开设40余个社团课程。
(三)分段实施,“系列性”教研更加扎实
2017年年初,我们鼓励教师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维度设计编写《学期课程纲要》,强化教师的资源意识和结构意识,关注目标、评价的一致性。2019年年初,教师编写《单元课程纲要》《课时教学设计》,构建系列化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成果意识,我们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这些关键因素、关键事件和关键能力,为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铺了一条金光大道,让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高歌前行。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