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教学思维进阶浅谈
2023-05-30唐晓红
唐晓红
现代诗教学以什么为抓手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想象?如何把诗意的语言、跳跃的节奏、巧妙的构思、浓郁的情感讲明白?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开展了现代诗教学研究。通过现代诗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现代诗综合性学习研究,笔者发现现代诗教学要以贴近兒童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进阶。
预学:通过诗歌拼图激发兴趣,感知诗歌魅力
为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现代诗,在学习现代诗之前,笔者引导学生开展现代诗综合性学习,鼓励他们从自己的爱好出发,围绕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现代诗的摘抄和整理,并制作精美的诗歌小报。
学生如果喜欢眼前的景物,就以“春天”为主题,摘抄春天的诗歌,如《读春》(李肇星);如果想探寻怎么把亲人写进诗歌,就以“家人”为主题,摘抄构思奇特的诗歌,如《老祖母的牙齿》(曾妙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摘抄用词巧妙、想象奇特的诗歌,如《不学写字有坏处》(方素珍)等。
在大量的摘抄、整理中,学生获得了对诗歌的初步感知,他们知道了比“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更美丽的语言表达,如“春姑娘的脚步/轻盈盈的,像得到命令一样,花儿们/绽开了笑脸,应和着/淙淙的水声”。独特的韵律、神奇的想象以及饱含在字里行间的轻盈和欢喜,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出现在他们面前。
笔者把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完成诗歌摘抄、整理的过程称之为“诗歌拼图”。诗歌拼图的目的是以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直观地感受诗歌的魅力。
探知:通过诗歌拼图自我生成,提炼诗歌要素
借助诗歌拼图,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感知。接下来,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提炼出诗歌的核心要素。笔者用“巧妙”这个词,是因为教师的引导过程是通过游戏完成的。
游戏一:变阵游戏悟诗“形”
教师出示句子“柠檬,一定是想到远方去。只要薄薄地切一切,就会明白他的心,只见里面滚出好多个车轮,散发着好闻的香味儿”,要求学生把这几句话改写成一首诗。学生经过讨论,改写成这样的诗句:
柠檬
一定是想到远方去
薄薄地切一切
就会明白他的心
滚出来好多个车轮
散发着好闻的香味
能够完成这一步,说明学生知道了诗歌是有独特的结构形式的,即通常是一句话一行诗,有的根据需要,甚至可以一句话分为两个诗行。
游戏二:反复吟咏增诗“魂”
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根据读的节奏和感觉对上述诗歌做进一步加工。如,为了表达诗人发现滚出好多个车轮的惊喜,可以将诗句修改成“散发着好闻的香味/车轮,车轮,车轮”;为了表现柠檬迫切想去远方的心情,体现诗歌在结构上的完整性,可以将第一、二行诗重复使用,即在诗的结尾处再次使用“柠檬/一定是想到远方去”;为了强调只是“薄薄地切一切”,可以将这行诗多使用几次,即“薄薄地切一切,就会明白他的心/薄薄地切一切,滚出好多个车轮”。经过反复地引导、构思,学生将诗歌修改成了这样:“柠檬/一定是想到远方去。薄薄地切一切/就会明白他的心。薄薄地切一切/滚出来好多个车轮。散发着好闻的香味/车轮,车轮,车轮。柠檬/一定是想到远方去!”
这样的引导过程让学生对现代诗的外形有了初步的认知。即现代诗由一个个诗行组成;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要和谐;形式要长短句交替、具有跳跃性、能反复吟唱;语言要简练而不简单,具有画面感,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在反复地修改、吟诵中,诗歌所具有的活泼、可爱、热烈的情感也不知不觉浸入学生的心田。
实现:通过游戏训练思维,完成诗歌创造
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最后一级跳跃,即学会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世界万物,创作诗歌。这个过程,也是在游戏中完成的。
游戏一:仿写诗句,让动词会飞
教师出示金波的诗歌《春风》,先引导学生一起读。读完后,师生配合一问一答:春风来了,谁最先知道?彩旗说,是我,我为风飘扬。风车说,是我,我为风旋转。铃儿说,是我,我为风歌唱。师生对答完毕,教师自然地轻抚着一名学生的肩,慢慢地说:“蝴蝶说——”学生应声回答:“是我,我为风舞蹈。”教师依次摸着其他学生的头说:“白云说——”“花儿说——”“小草说——”学生一一回应:“是我,我为风唱和”“是我,我为风绽放”“是我,我为风萌发”。仿说的过程中,学生自觉使用了“舞蹈、唱和、绽放、萌发”等动词,对适当地使用动词能准确表达诗意有了切身的体会。
这样的训练可以随时进行。如,读完方素珍的《楼梯》(我和妹妹爬楼梯/一二三、一二三/我们的脚步/吞下了一阶又一阶)后,学生模仿着写下这样的诗句:“我们开始读书了/咿咿呀、咿咿呀/我们的声音/粘住了一个又一个文字”;“我们开始踢毽子了/上下上、左右左/毽子在空中飞舞/抓住了一双又一双眼睛”。学生用“粘、抓”把生活中的一个个生动的瞬间转化成一行行灵动的诗句,不仅有趣,而且极富意义。
游戏二:激发想象,令万物无界
诗歌世界充满想象。在这里,小草是大地妈妈给小花的信,湖水是大地的眼睛,树叶是春天的眼睛,而露珠是叶子的眼睛(《叶子的眼睛》陈木城);叶子上的小洞,是蚂蚁写给小虫的思念(《不会写字坏处多》方素珍);而蝴蝶,则是一朵飞行的花(《迈克尔·布洛克》)。诗歌的世界“颠三倒四”,却有不可言说的奇妙。经过广泛的积累,学生感受了诗歌中神奇的想象,感悟到了诗歌特有的魅力,但这些认知还停留在感知的层面,要让他们学会创造,一定要有相应的训练。这样的训练也起于仿写游戏。
笔者会选取某一个诗句,或者某一首诗,引导学生仿写,让他们在仿写中感受创造带给自己的快乐。如读完王宜振的《两个呼噜噜》(小猫睡得香,小猫睡得熟,小猫喜欢打呼噜,呼噜噜,呼噜噜……爸爸睡得香,爸爸睡得熟,爸爸喜欢打呼噜,呼噜噜,呼噜噜……两个呼噜噜,穿成一串糖葫芦,两个呼噜噜,吓跑两只小老鼠)后,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说一说“两个呼噜噜,穿成什么呢?”有的学生说,“穿成一只大黑猫”;有的学生说,“穿成一座欢乐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圆圆的”形状、欢快的情绪和“噜、鼠”的韵脚,发现这些想象都没有原诗中的“糖葫芦”好。而能把打呼噜和糖葫芦联系起来,也许只有诗歌才具有这样的魅力。
游戏三:长短相依,任语言跳动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美妙的音乐。低学段教学中不能从押韵、平仄的角度谈诗歌的语言艺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诗歌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以及特有的跳跃感。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特征明显的诗歌,比如,学生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12)》(雨点与大地接吻,微语道——我们是你的思家的孩子,母亲,现在从天上回到你这里来了)时,教师先引导他们在读中发现这首诗长句、短句相互穿插,读起来节奏感强,极具韵律感,然后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将“当夜色降临,我站在台阶上倾听。星星蜂拥在花园里,而我站在黑暗中。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改写成一首诗。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引导,学生写成了如下诗作:“当夜色降临,我站在台阶上倾听。星星/蜂拥在花园里,而我/站在黑暗中。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园里/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阅读这首诗,我们仿佛在长句和短句的相互穿插中走进了那个寂静的夜晚,拥有了一颗宁静的心,看见了花园里星星的碎片。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