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三个生长点

2023-05-30任仕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本土化校本建构

任仕君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上述文件的出台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激发了中小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

中小學校本课程经历了从部分教师自主开发到由学校进行整体设计、系统开发的过程,形成了门数众多、种类齐全、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时至今日,校本课程建设的生长点在哪里呢?

首先,本土化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导向。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起点和支点,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往往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社会发展等培养起来的。同时,当前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基本是普适化的,这些内容往往依托以城市为背景的问题呈现,与部分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差异,难以让他们通过具身体验产生共鸣。相对地,涉及饮食、风俗、艺术等本土化的知识和技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且具有实用价值,应该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除了课程内容的本土化,校本课程的实施也应该本土化,即将当地博物馆、展览馆、历史文化遗迹,以及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社会场所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场所,把社会各行业精英纳入校本课程师资队伍中,以更好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

其次,特色化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部分学校在建设校本课程时往往以课程的全面性、系统化为目标,追求课程门类的齐全,如基于某个主题或视角开发“五色”课程、“七彩”课程等,将德智体美劳教育都纳入校本课程的范畴。这样做虽然体现了课程的系统建构,但课程实施往往局限于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无法真正彰显学校特色。体系化是必要的,但不应该成为多数学校努力的方向,因为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机械地融合或浅表化理解、践行五育并举,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却难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大多数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方向应该是特色化、精品化,真正基于学校传统和地方特色进行课程开发。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如“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建设——‘沛县封侯虎(布老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湿地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高中‘义工制社区服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等。其课程都是追求品牌特色和实际育人效果的课程。

最后,项目化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向。当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学习内容往往局限于预先设定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要依托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基于项目学习建构并实施课程。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环境保护、地方产业发展、家庭收支等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学习项目,并基于学校提供的资源和平台协助学生开展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学习。学校在支持学生进行项目学习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又要关注学校特色课程主题的建构,并探索课堂学习、社团活动、研学旅行、专题研究、主题活动等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实施途径。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理事)

猜你喜欢

本土化校本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